每见待弟子严厉者易至成德①,姑息者多有败行②,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③。又见有弟子聪颖者忽人下流④,庸愚者较为上达⑤,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⑥。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⑦,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①成德:培养出有德行的人。
②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③系:关系。
④下流:品行卑污,品德低下。
⑤庸愚:平庸愚鲁。上达:上进。
⑥培植:培养,教育。
⑦当:担当,担任。
常常见到那些对子孙严格要求的人家,其子孙往往容易养成高贵的品德;而那些对子孙溺爱放纵的人家,其子孙往往道德败坏。因此说,父兄长辈的教育至关重要。还可以看到一些天资聪明伶俐的后辈不经意间成了品格低劣的人,而有些资质平平的子弟反而成为德行高尚的人,这也与父兄长辈的教育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的品行不高,那都是因为不能把一个“利”字看透;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总没有长进,那都是因一个“懒”字丢不开。崇高的品德足以感化他人,而品德高尚的人如能执掌高位而行使权威,感化他人便会特别容易,收效更快;富足的钱财只会拖累自己,而如果拥有巨额的财富的人处在混乱的世道,那么这种拖累便会尤其深重可怕。
孩子是未来的花朵,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和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的方法得当。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不注意教育,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性,成不了才。人的品行是有高低之分的,品行高的人,淡泊名利,不做名利的奴隶;而品行低下的人,容易被名利束缚甚至无法自拔。治学和勤懒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天资再怎么聪颖的人,如果不勤加用功,学业也很难有长进。品德和节操高尚的人,常常能感动和激励他人,这样别人对他不仅是敬佩和赞扬,还会有所感悟,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金钱和物质财富往往会腐蚀一个人的心灵,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就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
第一七则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①;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②,便为乡党仰望之人③。
①义理: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董仲舒《春秋繁露·正贯》:“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贯通其理,则事变散其辞矣。” ②苟且:不循礼法。
③乡党: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后来泛指同乡、乡亲。《汉书·司马迁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仰望:敬仰期望。《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读书是不论天资高低的,只要能勤学好问,遇到事想想原因,自然会有透彻地通晓人生道理的一天;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别嫌弃自己家境贫寒,只要忠厚老成,举止行为绝不违背道义准则,不做任何苟且之事,就一定会成为乡里敬仰的对象。(P26-28)
《围炉夜话》,一本成书于清代的儒家通俗读物,为清人王永彬的文学品评著作,它与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自其问世以来,一直倍受人们推崇。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湖北宜都人。他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王朝。王永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读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修身,而不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所以他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王永彬一生著书授业,很受世人敬仰。他博学多才,不仅精通经史子集,在书法、医学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统年表》《朱子治家格言》《孝经衬解》等,最著名的当属《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是一部劝世之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当时及之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进行评价议论。全书共分二百二十一则,先以随笔的方式说明了安身立业的主旨,然后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阐述人生的深刻含义,督促着人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花大量笔墨强调了“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性,这非常符合儒家观点。王永彬生活在清朝中后期,当时清王朝开始逐渐走下坡路,清廷因循守旧,官吏贪污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王永彬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意图以此书唤醒人们的良知,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所以这本书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以外,作者还见微知著,提出了许多在交友、处事方面的精辟见解,处处闪耀着夺目的智慧之光。
我国古代的劝世书体裁多样,《围炉夜话》采用的格言体短小精辟、简单明了、深入浅出,且富有哲理,极受人们青睐。在本书中,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与好友围坐在火炉边畅谈文艺的情境,让人读起来更多了几分温馨。书中内容虽多是劝诫之语,却毫无艰涩、枯燥之感,反而让人觉得平实、生动,就像长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很容易让人接受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细细品味这部通俗却富有哲理的《围炉夜话》,我们可以汲取古人的精神财富。茅塞顿开,这实为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
王永彬著,方永义编译的《围炉夜话(精)/中华国学经典》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围炉夜话》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王永彬著,方永义编译的《围炉夜话(精)/中华国学经典》是一部劝世之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当时及之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进行评价议论。全书共分二百二十一则,先以随笔的方式说明了安身立业的主旨,然后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阐述人生的深刻含义,督促着人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围炉夜话》采用的格言体短小精辟、简单明了、深入浅出,且富有哲理,极受人们青睐。在本书中,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与好友围坐在火炉边畅谈文艺的情境,让人读起来更多了几分温馨。书中内容虽多是劝诫之语,却毫无艰涩、枯燥之感,反而让人觉得平实、生动,就像长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很容易让人接受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