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血雨琼葩/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明道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顾明道武侠创作颇多,多半以爱国或民族思想为寄托,因此很受到欢迎。其武侠小说作品可与向恺然、赵焕亭并论,并誉其为“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他一生创作武侠作品共计十八部,代表作《荒江女侠》曾被改编成戏剧又拍成电影。他在书中所用的单一观点(主观笔法)却是打破古典小说的写作方法,开创了武侠写作之先河。中国文史出版社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规模推出《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血雨琼葩》为其中之一。

内容推荐

顾明道著的《血雨琼葩》,根据上海春明书店一九四九年三月版点校。该书以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为大背景,叙述李信协助守城,反被诬陷入狱,为山大王红娘子救出,李信反叛官府,二人结尾夫妇。另一儒生许靖投笔从戎,与男扮女装的柳隐英投奔吴三桂军中,后因吴投降清军,二人愤然离去投奔红娘子。后山寨为流寇所破,李信战死,红娘子下落不明,许、柳等壮志难酬,投往蜀中。

目录

第一回 人生何处不相逢

第二回 朔方健儿好身手

第三回 令人却忆平原君

第四回 燕蹴飞花落舞筵

第五回 红裙妒煞石榴花

第六回 暂醉佳人锦瑟旁

第七回 攻城杀将何纷纷

第八回 落花有意随流水

第九回 怜君何事到天涯

第十回 公孙剑器初第一

第十一回 英姿飒爽来酣战

第十二回 尽如宁武可奈何

第十三回 不肯低头在草莽

第十四回 圆圆小字娇罗绮

第十五回 何处豪家强载归

第十六回 早携娇鸟出樊笼

第十七回 冲冠一怒为红颜

第十八回 五更鼓角声悲壮

第十九回 黄昏胡骑尘满城

第二十回 蜡烛迎来在战场

第二十一回 要留青史与人看

第二十二回 银烛金杯映翠眉

试读章节

第一回 人生何处不相逢

官道左侧有一条小溪向南流着,溪水很是清澈,水边有数株倒垂的绿柳。这时正当春暮,丝丝垂柳,飘拂在水面上,遮成一大片广荫。柳荫下又有数头乳鸭,在水中游泳着,很觉自在。在柳树的背后,竹篱内很闲适地有几间小屋,倒像个处士之家。篱上缀着一些绿叶黄花,有一头高冠美羽的大公鸡在篱内很闲适地走着。从篱外可以望见里面是一个窗户,乃是一间很朴素很幽静的书室。

沿窗一张书桌上,正坐着一个少年。脸长圆,双眉入鬓,一对明朗朗的双瞳,风姿甚是俊逸。身上穿着布袍,却像一个儒生。独自披诵《汉书》,书声琅琅,直达户外。对面正向一带青山,看山读书,平添不少佳趣。

这时候,在那官道上忽有一骑飞驰而来,尘土滚滚,到了溪边,方才跑得渐缓。一头乌骓马上,坐着一个虬髯大汉,面孔很是粗黑,额上有一小小刀疤,双目炯炯的很有精神,带着不少威武之气。头戴一顶范阳毡笠,身披黑袍,腰下横扎着一个刀鞘,马后驮着一个小包裹,像从远道而来的模样。瞧见了这边的瓦屋,将马一拉,徐徐跑至篱下。

那大汉收住缰绳,霍地跳下马来,听得篱内书声,他用双目张了一张,便将马系住在一株柳树下,走到双扉前,把手一推。双扉本是虚掩着的,推了便开。但那大汉却并不走进去,且把头上范阳笠帽摘下,望背上一挂,喝问一声:

“这里有人吗?”

声音洪亮非常,如鸣铜钟,篱内的大公鸡吓得跳到花坛上去,伸起颈项,几乎要失声而啼。书室内的少年听得唤声,连忙立起身子,走到外边来,问道:

“谁人在此叫唤?”

大汉见了少年便将双手一拱道:

“俺是过路的人,因为有些口渴肚饥,所以冒昧登门一问,你们这里能不能供俺一餐?”

少年闻言,对那大汉仔细相了一下,又瞧见门口垂柳下拴着一匹高大的乌骓马,遂开口答道:

“壮士从哪里来?现在将近午时,敝舍快要进午膳了,可以供壮士果腹,请到里面小坐如何?”

大汉道:

“多谢多谢。”

立刻回身向马上取下包裹,跟着少年走到他读书的所在。窗明几净,绝无尘嚣,书架上玉轴琳琅,安放着许多书籍。少年一摆手,请大汉宽坐。大汉将包裹丢在一旁,从背后摘下笠儿,便在沿窗一张椅子上坐下。少年又向屋里喊道:

“刘三快来,有客在此。”

接着便见有个长工模样的男子走来伺候。少年道:

“你快送上一壶茶来,炉水沸吗?”

刘三答应一声退去。一会儿已捧着一壶茶和两个茶杯来,斟上两杯酽茶。大汉忙把自己的一杯一饮而尽,嚷着道:

“喝得少,不足解渴的。俺不客气了,恕我无礼。”

遂取过茶壶凑在嘴上,咕嘟嘟地一口气已把一壶茶喝个罄净,说道:

“再来一壶吧。冷的热的我都要喝。不过这茶太热了,有冷的更好。”

少年便教刘三把缸里的泉水舀一大钵来。刘三答应了,便去捧上一大钵清澈的泉水,到大汉面前。少年道:

“壮士既喜喝冷的,这是山中取来的清泉,敢以敬客。”

大汉点点头,说声好,一手托着大钵,把一钵水也喝个罄净,哈哈笑道:

“你们要笑俺做牛饮吗?”

刘三接过空钵,少年又吩咐他去添煮些饭和菜肴,这位客人要在此用午饭的。刘三诺诺答应而去。大汉便对少年说道:

“你真是不错,够得上做朋友。方才你不是问俺从哪里来吗?俺老实告诉你吧,俺姓张,名苍虬,南阳人氏。自幼得异人传授,懂得一些武艺。只因父亲被仇人陷害了,籍没了俺一家,幸被俺逃得性命。事后便乘个间隙,手刃了俺的仇人,报得不共戴天之仇。但已闹得无家可奔,有国难投。一个人踽踽凉凉地路过鸡公山,恰巧山上有一群盗匪下山来剪径,不放俺过去。触犯了俺的怒气,就施展本领,把他们杀死了好多个,闯上山头。众盗见俺本领高强,都愿降服,推戴俺做首领,俺一时没有别的去处,哈哈!就在那山上落草做大王了。胡乱混了几年,靠着弟兄们的出力,居然有吃有穿,逍遥度日。可是静中扪心自问,天生俺这一具铜筋铁肋,不能为国家仗剑立功,上马杀贼,留一个青史美名,却长此埋没在这草泽中吗?心里未免有些不甘。后来逢到了一个江湖上相识的人,姓柴名英。他是赶到山海关外吴三桂总兵那里去投军的,他劝俺不必干这些绿林生活,不如弃暗归正也到官军中去效力。俺就答应了他,留他在山上住了数天。他临去时对俺说,他若投军得收,当托人来送信给俺。果然他去了不到一年,便有一个人带着他的一封信来,唤俺同去。因此俺散了伙,便下山登程,投奔吴将军去。

P1-3

序言

顾明道和他的小说

张赣生

在本世纪(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能与“南向北赵”并称的武侠小说作家只有顾明道。

顾明道(1897—1944),原名景程,江苏苏州人。他八岁丧父,自幼体弱,上学时膝部患骨结核(中医所谓骨痨)致残,行动依赖拄拐。他毕业于教会所办的振声中学,因学习成绩优秀,即留在该校任教,并受洗为基督教徒。1922年,范烟桥移居苏州,范氏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曾与友人组织“同南社”,诗酒唱和;这时又于七夕会同赵眠云、郑逸梅、顾明道等九人组织“星社”,以文会友。顾氏由此结识了一批文友,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大体未超出这个小团体的范围。顾明道因一直希望医好腿疾,所以结婚较迟,抗战爆发后,他和母亲、妻子全家移居上海,苏州的家产毁于战火,从此落入贫病交加的处境中。他一生以教书为业,战前一直在苏州振声中学执教,迁居上海后一面写作,一面仍自办补习学校,招生授课,直至肺结核把他折磨得卧床不起才停办。病重时生活无着落,全靠朋友周济,终年只有四十八岁,身后凄凉。

了解了顾明道一生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小说。

从顾明道一生经历来看,腿残、留校执教、参加星社,这三件事深刻影响着他一生的文学事业。民国初年的上海,盛行哀情小说,即文学史上称之为“淫啼浪哭”的时期。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同时连载,随即又连载李定夷的《霄玉怨》,流风所被,一片哀音。顾明道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开始试写小说,那时他只有十七岁,尚未成年。他的处女作是短篇言情小说,发表在高剑华主编的《眉语》月刊上,这是一份以知识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刊物,脂粉气很重。在该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阐明办刊宗旨的《宣言》,其中说:“花前扑蝶宜于春;槛畔招凉宜于夏;倚帷望月宜于秋;围炉品茗宜于冬。璇闺姐妹以职业之暇,聚钗光鬓影能及时行乐者,亦解人也。然而踏青纳凉赏月话雪,寂寂相对,是亦不可以无伴。本社乃集多数才媛,辑此杂志,而以许啸天君夫人高剑华女士主笔政。锦心绣口,句香意雅,虽日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转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每当月子弯时,是本杂志诞生之期,爰名之日《眉语》,亦雅人韵士花前月下之良伴也。”看了这篇《宣言》,读者当能了解此刊物的性质。顾明道在1914年左右开始写小说时,选中这样一个刊物投稿,也就表明顾氏本人的性格难免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我指出顾氏性格中的脂粉气,因为这决定着他文学作品的基调,丝毫也没有嘲讽顾氏之意,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下养成他的性格,这没有什么可嘲讽的,我们要研究的只是事实。郑逸梅在《悼顾明道兄》一文中提到两件事,其一为:“明道最初的作品,刊登在许啸天所辑的《眉语》杂志上,该杂志多载女作家的文字,他就化名梅倩女史,撰着短篇小说。有一位读者,是登徒子之流,写信追求他,缱绻缠绵,大有甘伺眼波之意。明道接到了信,大笑之下,用梅倩具名答复他。那个登徒子欣喜欲狂,寄给他一帧照片,请他交换‘芳影’,并约他会晤某园。明道到这时,才用真姓名自行揭破。这一段趣史,明道时常讲给人听的。”其二为:“《江上流莺》稿成,我曾为他写一小序,有云:‘江山摇落,风雨鸡鸣,我侪丁斯乱世,应变无方,干禄乏术,臣朔饥欲死,乃不得不乞灵于不律,红茧缫愁,绿蕉写恨,借以博稿资而活妻孥。社友顾子明道固与予相怜同病者也。’明道读了,亦为之感喟百端,不能自已。”当时正值日寇侵华,人民生活困苦,对此局面“感喟百端”也是情理中的事,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过分挑剔;但达到“不能自已”的程度,就难免少些丈夫气了。以上两件事都可证明顾氏确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顾明道养成这样一种性格,固然与前述民初上海文坛的时尚有关,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唯其如此才配称为“才子”,少了贾宝玉味道就被视为粗俗;但是就顾氏本身的内因而言,腿残对他心理上的影响,恐也不容忽视。肢体的残疾不仅影响着顾明道的性格,也限制着他的行动。郑逸梅《悼顾明道兄》一文说:“这时他在吴门振声中学担任教务,因不良于行,往返不便,所以他住在校中。”顾氏是一位多半生未离他那中学小天地的人,缺少广泛的社会生活经历,在这方面,他既不能与同时的“南向北赵”相比,更不能与后来的“北派四大家”同日而语。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出身,生活面狭窄,又多愁善感的作家来说,写言情小说自然是最方便的,他可以坐在家里凭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打动读者,只要情感诚挚,哪怕写的只是他个人的小天地,也总会有其可取之处。但自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引起轰动之后,报刊编者和出版商均热心于武侠一途,顾明道为适应这一潮流,便也改弦易辙,于1923年至1924年在《侦探世界》杂志发表武侠小说。1929年,他由杭返苏,途经上海,与当时主编《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星社文友严独鹤相会,恰逢《快活林》需要连载长篇武侠小说,严约顾撰写,这就促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荒江女侠》的问世。

《荒江女侠》刊出后竞大受欢迎,同年冬,上海三星图书局向新闻报馆购买版权出版单行本,至1930年8月已翻印四版,1934年11月更达到十四版,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销行数。可见其轰动的程度。由于此书畅销,顾氏也就续写下去,共出版了六集,并被友联公司改编为十三集连续影片,上海大舞台、更新舞台也改编为京剧连台本戏,风靡一时,大有凌驾《江湖奇侠传》之上的势头。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今天的读者或许很难理解。当时最著名的武侠小说,是“南向北赵”的作品,向恺然连缀民间传说,自有其吸引人的一面,但却少了点爱情纠葛、哀感顽艳;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据说原有不少狎媒的描写,因而触犯禁例,出版时经过删削。顾明道于此际把武侠、恋爱、探险等成分捏在一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满足了十里洋场那特定读者群追求新奇、热闹的要求,正如严独鹤在《荒江女侠序》中所说:“以武侠为经,以儿女情事为纬,铁马金戈之中,时有脂香粉腻之致,能使读者时时转换眼光,而不假非僻之途,不赘芜秽之词。是以爱读者驰函交誉。”

顾明道用以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办法是写“冒险”,他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说:“余喜作武侠而兼冒险体,以壮国人之气。曾在《侦探世界》中作《秘密之国》《海盗之王》《海岛鏖兵记》诸篇,皆写我国同胞冒险海洋之事,与外人坚拒,为祖国争光者。余又著有《金龙山下》一篇,可万余言,则完全为理想之武侠小说也,刊入《联益之友》旬刊中。又曾写《黄袍国王》长篇说部,记叙郑昭王暹罗之事,曾刊《大上海报》,后该报停版,余亦中止,他日拟出单行本以飨读者矣。又新著《龙山争王记》,则方刊于《湖心》周刊中,该刊为西湖小说研究社出版者也。曩年余为《新闻报-快活林》撰《荒江女侠》初续集,尚得读者欢迎,今由三星书局出单行本,三集亦在付梓中矣;又为《小日报》撰《海上英雄》初续集,则以郑成功起义海上之事为经,以海岛英雄为纬,以上两种皆由友联公司摄制影片。又尝作《草莽奇人传》,则以台湾之割让,与庚子之乱为背景也。”(转引自郑逸梅《悼顾明道兄》)所谓“冒险体”或“理想小说”,显然是接受了西方的小说观念,是指类似斯蒂文生《宝岛》或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体裁,譬如他所著的《怪侠》,写一个身负绝技的革命者,失败后率党徒逃亡海外,去非洲探险,与当地土著争斗,称雄异域,即是一例。

就顾氏的为人来说,他是一个正直、爱国的书生。“一·二八”日寇进犯上海,顾氏写了《国难家仇》《为谁牺牲》等小说,表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同仇敌忾之心。顾氏一生写过五十多部小说,以武侠和言情为主,也有社会、历史、侦探等作,他临终前,春明书店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江南花雨》,这本小说具有自述的性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