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地,朱毛下井冈山
1929年元旦后的几天,井冈山山上山下,遍地是皑皑白雪。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人在宁冈柏露村商议,提出分兵下山,开拓红色根据地。
井冈山红军自从以不足一个营兵力,打垮敌军四个整团的进犯,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后,至今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不断壮大发展,蒋介石视之为心腹大患,于是命令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和湖南省清乡会办何键为总指挥,调遣两省地方部队18个团的3万兵力,分军六路,气势汹汹从南北东西对井冈山大围攻。
面对敌人广次又一次围攻,毛泽东沉着应战,坦然处之。他非常重视井冈山战略地位,对秘书黄春圃(江华)说:井冈山是个好地方哩,比南京好得多。它周围有八百里。有山有水,腾云驾雾。蒋介石的南京都没有井冈山这么大。蒋介石‘占市为王’,我们就‘占山为王’。
但为了开拓和巩固湘赣边界红色根据地,毛泽东建议下山,并采纳朱德、陈毅的意见:向赣南出击。
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28团、31团和军部独立营、特务营下山。由彭德怀、滕代远率红四军30团(原红五军)、32团(原井冈山袁文才、王佐部农军)留守井冈山。
借民粮,红军铁纪律
2月9日清晨,毛泽东、朱德由黄柏圩赶往大柏地。途经隘前村时发现,从隘前村到大柏地之间,有一条长达十余里的峡谷。那条峡谷小道,从高山间穿过,两侧树木参天,伴随小道蜿蜒的是一条小河。
毛泽东见此地形,心中暗喜道:这可是打伏击的最佳场所。
毛泽东找朱德商议对策。而朱德在途中就已观察好地形,并制定了战术:28团二营于来路诱敌人伏击圈后,就地阻击敌军前进,31团和特务营埋伏在东侧山头;28团一营从右翼向敌侧后迂回,断敌退路,独立营和军直属队为预备队。
朱德的战术得到毛泽东等人的一致赞同,与会的团营干部陈毅、林彪、朱云卿、谭震林、罗荣桓、萧克等异口同声高喊:消灭刘士毅,杀敌过新年!
团营干部们喊出了红军战士们的心声。红军将士自下井冈山以来,转战千里,还未打过一个漂亮仗,他们迫切想要抓住战机,痛击来敌。而江西军刘士毅旅这支追兵,在遂川时就是红军手下败将,如今又气势汹汹赶来,战士们岂肯放过这个作战良机。
战术已定,可红军却陷入了断粮的窘境.而当地民众听说军队要来,早已躲散一空,留在家里的只有准备过年的鸡鸭鱼肉和米酒。红军因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没有一人去动这些食物,而这时很多将士已有两餐粒米未进了。
战士饿着肚子打硬仗,指战员们心里总不是滋味。 P26-27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最能产生共鸣、最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总策划: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
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含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述历史,面对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修明
出版说明
《话说中国》翻开现代史新篇章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一个风云变幻的大变动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经典解析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现代中国三十八年
知名学者纵论现代史三十八年
专家导言
民国史专家谈其对民国中期历史的独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正义在内忧外患中觉醒——民国中期
○○一 燎原之火
毛泽东下井冈山,天翻地覆
○○二 大帅府的枪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 《啼笑因缘》
鸳鸯蝴蝶,一时洛阳纸贵
○○四 三进闽西南
八闽大地红旗展
○○五 孙中山奉安大典
青山有幸,万古常青
○○六 百色起义
惊天动地,广西大地星火燎原
○○七 黄敬临与姑姑筵”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八 嘎达梅林
内蒙草原上,挥戈抗暴起
○○九 从奴隶到将军
英雄敢于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一○ 中原大战
新军阀取代旧军阀
○一一 梅兰芳访美
京剧艺术的西行之旅
○-二 毛泽东寻邬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一三 恽代英在狱中
留得豪情在,史诗生余辉
○一四 台湾雾社起义
一朝义愤,千秋传颂
○一五 县委书记邓小平
不愧是瑞金的父母官
○一六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
红都瑞金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一七 红军第一座无线电台
红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八 横扫千军如卷席”
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一九 南浔嘉业堂
书籍不绝,文化长存
○二○ 水利大师李仪祉
水流千里,造福一方
○二一 红色娘子军
巾帼不让须眉
○二二 左联作家柔石
谁说书生不敢流血
○二三 战斗在敌人心脏里
百世之功,成于一瞬
○二四 红军的第一架飞机
长空万里,始于一朝
○二五 邓演达坚忍不屈
能遭天魔真铁汉,不受人嫉是庸才
○二六 巴金与《激流三部曲》
大家族在一部作品里坍塌
○二七 傀儡溥仪
末代皇帝的黄粱一梦
○二八 影坛一把火
现代武侠电影之祖
○二九 九-八”事变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三○ 江桥之战
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
○三一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
中药西化,发扬光大
○三二 宁都起义
一切为了抗日
○三三 孙越崎开采油矿
开发油田,功不可没
○三四 出租汽车大王周祥生
一辆旧车起家的出租车大王
○三五 蔡廷锴的板凳战
战争需要智慧,智慧赢得战争
○三六 日军炸毁东方图书馆
数十年经营毁于一旦
○三七 尹奉吉血溅虹口
韩国志士震敌胆
○三八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三九 民无信不立
义气人情终究不如制度可靠
○四○ 活捉岳维峻
旧下属活捉老上司
○四一 隐秘的中央文库
珍藏文库,以生命相护
○四二 陈独秀被捕
闹市中被捕,患难见真情
○四三 球王李惠堂
小小足球,转动九州
○四四 曹禺和《雷雨》
于无声中听雷雨,天色微明看日出
○四五 徐海东赤膊杀敌
赤膊上阵,打退了数倍顽敌
○四六 一张军用地图
大西北的秘密交通线
○四七 萧伯纳上海之行
大师级的幽默传为美谈
○四八 喜峰口大刀队
大刀寒敌胆,烈士铸忠魂
○四九 大青山纪念碑
烈士的鲜血洗刷着城下之盟的耻辱
○五○ 杨杏佛被刺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五一 吉鸿昌克复多伦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五二 福建事变
反蒋抗日的悲壮一幕
○五三 (蓝莲花)走向世界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五四 冯玉祥泰山读书
读书为救国,救国要读书
○五五 李四光舌战群雄
知识就是力量
○五六 万源保卫战
两军相搏在于勇
○五七 远东第一楼
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五八 史量才革新<申报)
笔与枪杆的竞赛
○五九 红军战略转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 方志敏在狱中
为主义而献身,死得其所
○六一 热振摄政
爱国不分民族
○六二南天王”为红军让道
大军西去气如虹
○六三 湘江大血战
血水染红了湘水,烈士成就了伟业
○六四 遵义会议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六五 四渡赤水出奇兵
毛泽东得意大手笔
○六六 (渔光曲)享誉中外
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影片
○六七 悲情阮玲玉
人言可畏,香销玉殒
○六八 带镣长街行
大庾梅花香,壮士刘伯坚
○六九 瞿秋白与鲁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七○ 刘伯承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传佳话,汉彝兄弟是一家
○七一 铁流飞卷过雪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二 叶剑英识破阴谋
识破密电阴谋,全力保护党中央
○七三 飞夺泸定桥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七四 一柱天南百战身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七五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七六 长征最后一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七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现代侠盗罗宾汉
○七八 蒋介石受辱
一条裙子展现中国民族气节
○七九 女侠施剑翘
佛堂喋血,侠女为父报仇
○八○ 暗杀大王王亚樵
暗杀大王终为他人所杀
○八一 蒋百里与钱学森
军事奇水文坛翘楚
○八二 银行家陈光甫
一元起存的大银行家
○八三 舒新城和<辞海)
为中华立百世功
○八四 申新七厂拍卖风波
荣氏家族的一次金融风波
○八五 红军东征
红军出现了新转机
○八六 抗战悲歌<松花江上)
悲歌一曲动山河
○八七 铁骨女郎赵一曼
红枪白马女政委,甘将热血沃中华
○八八 物理学大师束星北
大教授的怪脾气
○八九 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记者写就不朽名篇
○九○ 薄一波创建新军
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东征缚苍龙
○九一 民族魂
大星陨落日,东南有余哀
○九二 营救七君子
爱国有罪,世所罕见
○九三 傅作义收复百灵庙
绥远抗敌出奇兵,始信神州不陆沉
○九四西安事变
中华民族出现了新转机
○九五为了和平
将军雅量,元首无情
○九六 千里祁连山
经万里兮度沙漠,路穷绝兮显英雄
○九七 程世才打借条
日暮途穷何所居,神奇道士点迷津
○九八 故宫国宝历险记
一次没有终点的民族文物大迁移
○九九 一代船王卢作孚
船王为民生,成就大事业
一○○ 毛泽东进延安
革命圣地迎来了新主人
聚焦:1929年至1937年的中国
1929年至1937年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关键词索引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相比较而盲,在这一阶段,普通民众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有一定提高,对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有强烈愿望,经济发展螺旋上升,文化思潮新见迭出,民族工业续有发展。国家发展与现代化转型,总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过程。但在老百姓看来,局面并没有多少改变,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外敌侵略,在在迫在眉睫,不得安生。各色人物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居于中心地位的核心人物无疑是蒋介石,手握党政军大权,挟天下令诸侯,且手腕高超,各路人马全不是他的对手。无奈强权过头,独裁必甚,攘外必先安内,民众深感民国不民主,枪口不对外,群情鼎沸,责骂蒋介石不作为、瞎作为,抗日救亡成为主流,新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卢沟桥枪声一响,历史又进人下一个阶段。
南京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即奠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于4月18日在南京办公。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越益重大。以后宁汉合流,继续清共,仍以南京为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所在地。国民政府的组织仍采合议制,设民政、外交、司法、财政、大学院等部,另设秘书长一名,负责政府日常事务。实际上,政府的大权,牢牢掌握在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手里。
三个特别市 定都南京,北人不服,引发南京北京首都之争。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北京改称北平,与天津同为特别市,刻意淡化北京的传统政治中心地位。只有南京有 京,别无分店。上海的江浙资本家,支持蒋介石上台有功,上海的经济资源还要继续利用,国民政府一纸令下,上海遂从江苏属地升格为特别市,与北平、天津平起平坐。国民政府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适当分离,以着力强化上海的经济职能,这客观上有利于上海发展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而作为首都的南京则是一个政治中心。事实也是,上海经济发达,外国人多,免不了与他们打交道,沪宁交通方便,朝发夕至,顺便还可以度个周末。此后大上海初露端倪,从1927年到1937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有黄金十年之称。
四巨头齐集 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天津地区,全国统一初告完成。1928年7月6日,北平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柩前,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四巨头齐集,举行北伐完成祭告典礼。蒋介石抚柩哀哭,李宗仁冷眼旁观,不过就此一场戏,就让蒋介石占得上风,孙中山的继承人,似乎非他莫属。不过,蒋虽然宣布中国统一告成,但地大物博的东北还没有归来。
东北易帜 东北尚未易帜,何去何从,各路人马穿梭往来.说客云集。蒋介石多次派特使到奉天,劝张学良把五色旗换成青天白日旗。他的统一要求得到英美的支持。19289年7月1日,张学良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表示决不妨碍统一,并派代表与南京方面进行联络商谈。其时发力最狠者,日本也,其凯觎良久,势力盘根错节,眼见东北要归附南京,在皇姑屯炸翻了张作霖的火车,可张学良仍是东三省保安司令。日本^称,如果东三省蔑视日本警告,率行易帜,日本将采取军事行动,但张学良自有主张,不为所动。国民党中常会赶忙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进人体制内运作。1928年12玥29日,张学良等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30日,南京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全体奉军归属于国民革命军。在东北易帜问题上,不仅日本人百般阻扰,与日本人关系密切的东北元老杨宇霆、常荫槐也从中作梗,且不把张学良放在眼中,张一怒之下杀杨、常两人,一举摆平,无人再敢说三道四。张学良的果敢决意,也可见一斑。军阀重开战二三十年代,广阔的中国土地上,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军阀割据,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今为盟友,明成对手,翻云覆雨,鸡犬不宁,老百姓一概视作匪。一部国民党统治史,就是一部各派军阀争斗史。新军阀之中,蒋、桂、阎、冯实力最强。蒋汪争权、桂系逼宫、蒋桂战争、蒋唐之战,一幕幕好戏,演到蒋冯阎中原大战,蒋要削藩,其他方面当然不从,于是好戏连台,高潮迭起,各方驱兵百余万,死伤20余万,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烈,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军阀混战。最后,张学良通电拥蒋,人关助蒋,中原大战遂以蒋的胜利,冯阎失败而告终。巧合的是,张学良1930年9月18日通电拥蒋,为蒋消除异己帮了大忙。不过东北军因未能及时回防,东北防务空虚,日军于翌年也趁机发动了一个九一八事变,造成东北沦陷。两个九一八,都是30年代初期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又都与张学良把自己绑在蒋介石身上有关。蒋冯阎大战之后,各派军阀之间的争斗也从未停止过,唯蒋都能脱颖而出。
江浙财团 南京政府建立前后,活跃在上海的实业家、银行家们,对革命军北伐和南京政府的建立,在政治上、财政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几乎一手把蒋介石捧上了台。这些实业大亨、金融巨子,如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墩、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浙江实业银行总经理李铭等,不是浙江人,就是江苏人,故被当时媒体称之为江浙财阀,又名江浙财团。据史料统计,从1927年5月至1928年6fi]北伐军占领平、津为止,南京政府在上海金融界发行了1.36亿元公债和库券。发行公债和库券成为蒋介石政权筹措款项的一个主要渠道,江浙财团成为南京政府的财政基础。同样,蒋介石能够在军阀混战中获胜,除握有军事实力和中央政府名义外,与英美等国的支持有关,而英美等国的支持,又少不得江浙财团的牵线搭桥。当然,江浙财团的直接经济资助。更是蒋介石能够获胜的重要原因。不过,江浙财团与蒋介石的关系颇为复杂。两者既有相互依恃、相互利用的一面,更有矛盾重重、勾心斗角的一面,其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国民党蒋介石企图建立一统天下的官僚资本金融体系,而以张嘉□为代表的上海银行家们,则为保持其独立性而挣扎求存,波澜迭起的民国政坛,由此更增几分诡谲和变数。
经济统制 经济是蒋介石维持统治的基础。由于江浙资产阶级的支持,蒋介石获得了巨额的经济援助,但对于南京政府来说,仍然显得杯水车薪。蒋介石意识到必须建立政府的金融体系,拟设中央银行于上海。但长于财政的宋子文告诉他,中央银行无资本实力,在社会上信用低下,在老百姓心目中,中国、交通等大银行才是正宗。蒋介石指示,如果中央银行徒有其名而无济实需,不如另谋他法,可将中国银行改组为中央银行。他的想法,即使无法更名,也要使中国银行变成自己的国库。不料中国银行的几位当家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软磨硬顶,竟使蒋介石一时无法得手。无奈之下,蒋介石改变手法,以专业化名义实施笼络、统制,中国银行被改组为特许之国际汇兑银行,交通银行被改组为特许发展全国实业银行。1928年11月11日,中央银行在上海成立,财政部长宋子文兼任总裁。中交两行不得与中央银行争权,而须与中央银行合作。到1935年,蒋介石最终还是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兼并。至此,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国家银行体系,也全部建立起来,南京国民政府有了稳定可靠的国库。
革命文化运动 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严重,文化阵线却异军突起,夏衍、沈雁冰<茅盾)、朱镜我、冯乃超、胡也频、丁玲、叶紫、瞿秋白、冯雪峰、潘汉年、周扬等人,原先投身于政治斗争,现在只得重返文化战线,用手中的一支笔抗击政治高压,形成影响深远的左翼文化运动。1930年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成立大会在窦乐安路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的一间教室里举行,作为左翼文化精神领袖的鲁迅出席了会议,还是三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后来牺牲的左联五烈士一一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和殷夫,都参加了成立大会,并聆听了鲁迅的讲演。左联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革命文化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左联成立后,艺术剧社、南国社、摩登剧社等于1930'丰3月发起成立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后改称中国左翼剧团联盟。5月,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7月又有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组成。在这些左翼团体的基础上,由周扬、夏衍等组成的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发起了中国左翼文艺总同盟。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左翼文化战士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对国民党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不过,由于受到中共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左翼文化运动也曾带有一定程度的左倾和关门主义色彩。鲁迅曾指出:左翼作家……不但要那同走几步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1936年10月,隶属于不同文学阵营的鲁迅、郭沫若、包天笑、周瘦鹃、林语堂、叶圣陶、茅盾、谢冰心、巴金等21名著名作家,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全国文艺界应不分新旧派别,为抗日救国而联合,这个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红军长征 蒋介石在新旧军阀混战中胜出,一统天下,但要应付的事情实在太多,外有日本强敌磨刀霍霍,内有红军心腹之患,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摆平各路诸侯之后,回过身来开始剿匪,双方短兵相接,战事惨烈。秋收起义之后,红色根据地星罗棋布,井冈山、海陆丰、赣南、闽西、湘鄂赣、鄂豫皖,都相继建立了红色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先后挫败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几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吃一堑长一智,除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交通封锁外,按德国军事顾问塞克特指点,靠稳扎稳打的碉堡战术,步步推进,每前进三五公里,就停下构筑堡垒。这一套,原本也不足怕,可这时以王明路线为代表的左倾领导者掌权,实行六路分兵、全线防御,硬打硬拼,红军中唯一的外国军事顾问李德,也是德国人,自命不凡,崽卖爷田心不疼。红军将士虽然勇猛顽强,但力量对比悬殊,李德战术错误,最终无法坚守。1934年的10月10日,在夜色苍茫中,红军总部开始从瑞金出发,被迫撤退,离开了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根据地,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天涯何处是我家?后来被称为长征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就从这一天起步。然而,前面的路漫长而严峻,死亡的危险时时刻刻等待着红军将士们,前有伏击,后有追兵,跳出一个包围圈,又陷人一个新的包围圈;崎岖雪山、沼泽湿地,随时随地夺人性命,许多人走着走着,就倒了下去,甚至不见了踪影。红军以超乎寻常的英勇和毅力,克服途中遇到的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历时整整一年,纵横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等10多个省,徒步行程二万五千里,最后胜利
地到达陕北。 长征途中,1935年1月Ⅱ5日至17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史称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作战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抗日救亡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步步扩大,东北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北平、天津岌岌可危。国民党妥协退让,中华国土一步步沦丧,民众颠沛流离,人人都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华北危机重重。民众心中燃起抗日救亡的怒火,学生们冲在前列,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北京爆发大规模学生请愿运动,并迅速发展到杭州、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广州及其他各地。学生运动尽管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却有如惊雷划破长空,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全国各界纷纷建立救国会,并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民众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至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爆发,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良被捕,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随着日军步步紧逼,不容转圜,蒋介石对日政策有了明显改变,开始趋向强硬。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放弃了坚持长达五年之久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此相适应,中共也完成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转变。这当中有共产国际的影响。有张学良的态度,有中苏复交的关系。总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成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法宝,自此全民族一致抗战有了强悍的精神支柱和社会基础。
【民国中期】
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相比较而言,在这一阶段,普通民众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有一定提高,对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有强烈愿望,经济发展螺旋上升,文化思潮新见迭出,民族工业持续发展。国家发展与现代化转型,总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过程。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在围剿”与反围剿”,攘外”与安内”的争执中匆匆而过。共产党人找到了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华民族在抗日御侮的呼声中选择了联合反抗侵略,东方睡狮依然酣眠,但正义已经觉醒,民族有了新的希望。
《正义的觉醒(1929年至1937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由邢建榕等著。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以故事形式展开瑰丽的历史画卷,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首推项目,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之一。
《正义的觉醒(1929年至1937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由邢建榕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