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总在成功后/时文精粹》是著名杂文家陈鲁民的新著,他曾被誉为“最受欢迎的美文作家”,有上千万粉丝。其作品被选入多部教材与参考书,许多初、高中都以他的文章作为范文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作品获奖无数,还被翻译到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是《读者》、《青年文摘》、《雨花》、《大公报》的签约作家。这本集子,题材极为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林林总总,无所不涉。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从京剧泰斗都纵横大家,从网球明星到乐坛巨擘,海阔天空,跨度虽大,但他都谈得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
《掌声总在成功后/时文精粹》作者陈鲁民文笔极佳,文采斐然,书中有励志的“鸡汤”,抒情的美文,诙谐的戏说,开悟的体会,行文优美,构思精妙,情趣盎然,机敏睿智,令人击节称叹。作者富于哲理,说理尖锐而不偏激,深刻而不呆滞,幽默而不油滑,厚今而不薄古,重理而不轻文,读来既能含英咀华,齿颊留香,又能引起思考,得到启迪。无论从容不迫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中外典故,还是发人深思的金石之论,匪夷所思的突发奇想,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以真知灼见使人“脑洞大开”。如果说开卷有益是对一本书的最高评价,那么此书当得此誉。
小米创始人雷军有句名言:“站在台风口,一头猪都能飞起来。”话说得很谦虚,也很霸气;很幽默,也很睿智;很通俗易懂,也很有哲理。
领教过台风威力的人都知道,台风能轻易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汽车掀翻。如果站在台风口,别说是猪了,就是牛,就是大象,都有可能被吹飞。在著名的风口吐鲁番达坂城,就曾有过火车被吹翻的记录。
当然,雷军眼里的台风另有其意,就是指干事业的时势和机遇:“在业界混,要找最有可能有台风口的地方,做一头会借力的猪。”于是,这头“会借力的猪”就看准目标,在低价智能手机这个台风口里扶摇翻飞,大显身手,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只用短短4年时间,就使小米手机成为全球第三巨擘,雷军也以99亿美元的身价,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8位。
听完雷军的创业奇迹和高谈阔论,很多正在创业或志在创业的人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变成一头会飞的猪,扶摇上升,鸟瞰大地,成为创业成功的新星,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也露一小脸。可是,这事其实没那么简单,冷静下来想想,这头猪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想飞起来可谓障碍重重,危机四伏,有很多风险与未知数,你要想成为会飞的猪,一定要先把这些事情想清楚。
首先要找准台风口。如今眼下,能发财的路子太多,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炒股票、炒黄金、做期货、玩古董、搞地产、倒卖字画、风险投资、出国淘金、高息揽储、资本运作、变相传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你也不知道哪个台风口能把猪吹起来。万一你选错了风口,不仅飞不起来,弄不好还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能不能飞起来也是个问题。一个台风口就那么大地方,同样也怕猪满为患。台风口如果站了太多的猪,挤成一团,猪山猪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估计再大的台风也无法让猪飞起来。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办公司,全民写作,但凡全民参与的买卖,一窝蜂的盛举,大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可能会有个别的猪飞起来丫,绝大多数的猪还是成了地球引力的牺牲品。
即便飞起来了,能飞多高,能飞多久也很难说。像雷军那样一飞冲天的猪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飞起来的猪也许刚刚离开地面,摇摇晃晃,没多长时间就落丁下来。毕竟一头想飞起来的猪要面临的难题太多,要克服地心引力,要在空中保持平衡,要掌握飞的方向,哪个环节没掌控好都不行。因而,一头想创业的猪,飞得高固然是梦想,飞得稳,飞得长久才是最重要的事。
能否平安落地?猪能飞起来并非自己长了翅膀,而是靠风力抬举,”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是,假如台风突然停止,猪失去了托举之力,吧唧一下子摔了下来,即使不粉身碎骨,也要摔个鼻青脸肿,说不定就会从一头会飞的猪变成餐桌上的火腿肠。因而,作为一头飞起来的猪,务必要随时保持危机感,审时度势,观风识云,能飞则飞,不能飞就争取平安落地。千万不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忘记自己是一头猪的本质。马云就说过:“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因为你还是猪。我们每个人要思考你怎么把控这个风,你怎么去掌握好这个风,怎么提升自己。”
如果这些问题都想透了,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那就大胆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台风口,去做一头会飞的猪吧。不过,我更欣赏马云的另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去寻找风口,而是真正的把自己变成一点点风就能够飞起来的、能够翱翔的人。”给自己精确定位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在遮天蔽日的大森林,在漫无边际的荒原,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正确定位,就不知该往哪里走,那是很危险的,所以人们发明了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人生也是如此,茫茫人海,大干世界,不论尊卑贵贱,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人贵在有白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准确定位,做事说话就能恰如其分,不失位,不越位,不狂妄,不逾矩,不授人笑柄。反之,人的吃亏、受窘、困惑,幸福感的缺失,往往都和自我定位失准有关。
《红楼梦》里的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最后死于非命,吃亏就是定位不准。自己明明是个丫头,无非长得漂亮些,人聪明些,老太太喜欢,于是就有了“准宝二奶奶”的幻想,有意无意地以“准主子”身份出现,打骂小丫头,挤对袭人,讥讽婆子,甚至对宝玉也出言不逊。因犯了众怒,王夫人处理她时,除了宝玉去看了她一回,几乎没人同情她,落井下石者倒不少。
影视新星杨幂,面容姣好,演技不俗,出道不久,即塑造许多为观众喜爱的艺术形象。可能是来得过于容易的成功使她感觉太好,也像其他那些成功的明星一样,演而优则唱.也跨界去声乐界露一小脸,结果却很不妙。
P4-P6
我喜欢低吟浅唱。
或许我的声音没那么优美,音准也不无瑕疵,但是完全发自肺腑,不掺假,不做作,我口唱我心。其实,我平时并不怎么唱歌,我的吟唱主要是爬格子,说好听点就是笔耕著文。我向往的理想境界是静静地读书,沉稳地写作,不考虑评论家的高见,不受各种评奖的干扰,拒绝炒作,远离起哄,文章能发表固然好,发不出去,就自娱自乐,时不时拿出来赏析一把。隔上两三年,文章积多了,结集出本小册子,请朋友师长指教,迭热心读者一笑,自己也留作纪念。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的悄然问世。
钱钟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著书立说,需要静下心采,远离喧囂,苦心孤诣,慢慢琢磨,低吟浅唱,才有可能弄出点有价值的东西。反之,若搞得动静太大,还没下笔就闹得世人皆知,就像开一场规模浩大的音乐会,那注定不会成功,顶多收获一把毫无用处的稗草。教授生徒,释疑解惑,也不需要高音喇叭。《后汉书,马融传》记,东汉学者马融“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也就是说,马融讲经论道的时候,常在高台上挂一个绛色大帐,并在帐后设列女乐,轻歌曼舞,搞得这么热闹,不知他是为了考验学生的定性呢,还是为了教书娱乐两不误。所以,尽管吏书把“绛帐授徒”当作美谈,可后世没听说再有人仿效,把本该低吟浅唱的事情放大成引吭高歌,那就成了小沈阳的裤子——跑偏了。
“低吟浅唱”若从写作文体长度来说,还有一重意义就是等于短文小诗。左联五烈士牺牲后,迅翁写诗纪念:“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又是“小诗”又是“吟罢”,若就篇幅而言,鲁迅就是低吟浅唱的大师,他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千字文,与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的鸿篇巨制相比,确实不那么壮观。以至于后世有人不无轻薄地说“鲁迅没有长篇算不上大作家”,可中国有长篇的作家车载斗量,就文学影响与价值而言,无人能与鲁迅比肩,现代作家排序无论怎么调整,最后还是“鲁郭茅巴老曹”。有了一个鲁大师的榜样,像我这样喜欢写千字文的作者就有了底气,安安静静地舞文弄墨,欢欢喜喜地低吟浅唱。有人叫好,我向您致一声谢;无人喝彩,我照旧埋首书桌。
我的这本“低吟浅唱”,有励志的“鸡汤”,有抒情的美文,有诙谐的戏说,有开悟的体会,海阔天空,东拉西扯,绝不敢以厚重自居,但也算是言之有物。读我的东西,虽不会有醍醐灌顶之感,但也不会枯燥无味读不下去,对这一点,我是有些自信的,这就应了杜工部那句切中肯綮的精辟之见:“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常常带着我的孩子去书店闲逛,哪怕不买书,也愿意在里面呆着。因为我相信,成天沉溺在游戏里和成天呆在书店里的心灵,是截然不同的。
——《青年文摘》付江
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想象的乐趣。更多的,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束照向自己的光明。
——《疯狂阅读》赵耕
一个人的气质,藏着他所有读过的书,和他曾经走过的路。
——《意林>刘世佳
文字像一把刷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会慢慢洗去我们内心的灰尘。
——《中学时代》陈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