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是北京人--北京历史人文的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钟秀//李延
出版社 中国人事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钟秀、李延著的《谁是北京人》以史话的形式,依历史进程,分章讲述了自公元前1045年北京建城,北京历史从此开端的故事;自公元1153年金在北京建立中都,开启了北京建都的历史;自元至明、至清,北京城成为了全国的都城;公元1949年北平解放,北京再次新生。在这纵贯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本书撷取了具有历史标志性的故事,凸显了各个历史时期民众的生存状态,这对广大读者了解北京这座3000多年的古城、800多年的古都大有裨益,对保护传承优秀的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内容推荐

李钟秀、李延著的《谁是北京人》以史话的形式,分章讲述了北京建城3063年的历史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老北京的城市发展、街巷迁徙,商贾创业、会馆聚集,宅院传奇,英才荟萃,酒旗社鼓、庙宇林立,徽班进京、学子振臂,雅士寻书、江亭展禊,朝代更迭,鼙鼓动地,人文传承,风俗沿袭。

目录

第一章 北京地理源头

 一、纣王无道负罪自焚

 二、武王灭商封邦建国

 三、莲花池水托蓟城

第二章 礼贤纳士兴国

 一、前无古人黄金台

 二、躬身拜将兴燕国

 三、荆轲刺秦燕自败

 四、求贤若渴千古佳话

第三章 渔阳鼙鼓动地

 一、唐玄宗昏聩误社稷

 二、渔阳鼙鼓动地来

 三、史思明露尾法源寺

第四章 儿皇帝臭万年

 一、风云突变藏杀机

 二、儿皇帝拱手献十六州

 三、宋太宗兵败高梁河

 四、“澶渊之盟”终战争

第五章 难避“贞祐南迁”

 一、起内讧海陵王食恶果

 二、卢沟桥柱头石狮立

 三、理朝政金世宗治国有方

 四、兵临城下“贞祐”南迁

第六章 “一言止杀”永存

 一、宗师济世有奇功

 二、力拒美女相伴行

 三、“节欲止杀”保无辜

 四、白云观留道长魂

第七章 敦亲谊话会馆

 一、“状元吉寓”不敷应用

 二、敦亲睦谊建会馆

 三、李鸿章 弟兄募大款

 四、孙中山莅临湖广会馆

 五、感恩回报家乡情

第八章 宣南士人文化

 一、雅歌投壶清闲结社

 二、经世致用弃啸咏

 三、“江亭展禊”掀爱国潮

 四、林则徐禁烟拒带龚自珍

第九章 “公车上书”明志

 一、日本恃强激民愤

 二、举人上书爱国家

 三、维新序幕由此掀

第十章 维新英雄捐躯

 一、举国热议变法维新

 二、袁世凯自演变色龙

 三、慈禧政变囚光绪

 四、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第十一章 丧主权国中国

 一、主权沦丧国中国

 二、慈禧出逃害珍妃

 三、金花班主赛二爷进京

 四、《孽海花》恶谑赛金花

 五、世间自有公道

第十二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一、位卑未敢忘忧国

 二、闯使馆质问钦差

 三、得罪袁世凯又遭一劫

 四、梅兰芳新戏助力

第十三章 变色只为复辟

 一、龙泉寺软拘章 太炎

 二、章 太炎总理府讨袁

 三、欺民众另立“章 公馆”

 四、同反帝制冯国璋

第十四章 枪弹再演惨案

 一、陶然湖畔埋忠骨

 二、勇敢刘和珍倒血泊

 三、《京报》《新社会日报》两主笔遭杀害

 四、李大钊凛然面生死

第十五章 “鲁迅”诞生于《新青年》

 一、难忘求学日本受辱

 二、弃医从文振兴中华

 三、琉璃厂书店如学府

 四、在沉默中昂起了头

第十六章 自曝佯装革命

 一、开相馆掩护身份

 二、甘水桥下埋炸弹

 三、不听劝阻一意孤行

第十七章 老宅复演传奇

 一、保自己出卖他人

 二、雍正帝爱莫能助

 三、纪晓岚终老悟人生

 四、刘公馆又演新传奇

第十八章 街巷对话历史

 一、蓟丘古道第一街

 二、依据周礼规划的街道

 三、宽窄混搭也成街

 四、便于宵禁栅栏街

 五、干涸水道成斜街

第十九章 徽班催生京剧

 一、窦娥悲愤六月雪

 二、横遭厄运两传奇

 三、徽班进京孕京剧

 四、同光名伶十三绝

 五、“名须”“名旦”皆“四大”

第二十章 琉璃厂址书香

 一、荒僻窑场,煊赫一时

 二、雅俗相济,娱乐相融

 三、满目书香,通衢墨宝

 四、以文会友,荣名为宝

第二十一章 荟萃九州商家

 一、京师荟萃九州商家

 二、都门药铺数同仁

 三、百姓生活有“六必”

 四、买茶叶认张一元

 五、脚踩内联陞三元

 六、身披瑞蚨祥彩衣

 七、臭豆腐香飘宫廷

第二十二章 酒旗戏鼓天桥

 一、酒旗戏鼓天桥市

 二、二手旧货有雅号

 三、叫卖一绝惊四座

 四、民间百戏话春秋

 五、三代“八大怪”有绝活

 六、告别“画锅”进戏棚

 七、各色茶馆各色客

第二十三章 旧京三步一庙

 一、祭天耕农皇家坛

 二、千年舍利天宁塔

 三、悯忠高阁法源寺

 四、辽建寺院“冠全燕”

 五、聚礼牛街礼拜寺

第二十四章 “宫款”也要透明

 一、“小黄门”找到皇舅爷

 二、皇帝刻碑谎言孝母

 三、慈仁寺“三绝”名天下

 四、顾祠旁立唤匹夫

后记

附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北京地理源头

《礼记·乐记》载,孔子在向弟子们传授政治、经济、道德和哲学知识的时候,在百忙中告诉他们:“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史记·周本纪》在记载周初分封诸国时,有封“帝尧之后”于蓟。两处所记受封者虽不同,但认为蓟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国家,是不争的事实。这“蓟”便是北京城的最早的称谓,时年公元前1045年。2015年,便是北京建城3060年纪念。怪不得人们夸北京人有礼貌,敢情,北京人的先祖是先圣王黄帝之后,有先圣人的基因呀。北京广安门桥北侧,矗立着北京建城纪念柱。

一、纣王无道负罪自焚

周文王以97岁高龄辞世。

周文王是商末周族的首领。姓姬,名昌。当时,周是商的诸侯国,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公元前16世纪),这个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为了躲避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周部落首领传至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时,已经很强大了。文王以礼治国,深受百姓爱戴,甚至商国的官员和百姓也陆续投奔周文王。商当时是黄河流域第二王国。文王一面小心翼翼地应付殷纣王,一面不断扩充实力。

周部落的强大,对商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但姬昌针对纣王的腐败,仍不停向纣王进谏。甚至,他专程到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劝纣王停止淫乱。纣王拒绝姬昌的劝告,并把姬昌关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一带)。

姬昌长子伯邑考带去“七香车,醒酒氊,白面猿猴,美女十名”献给纣王以赎父亲,因没给纣王的亲信大臣送礼物,亲信大臣们从中阻挠,纣王没放姬昌。父亲没赎回来,伯邑考反倒被杀。纣王残忍地将伯邑考尸体剁成肉酱,命姬昌吃。胡说什么:“我听说,圣人能吃出人的味道。”姬昌被囚七年,才被放回。

纣王是有名的暴君。他制作“炮烙之法”:用青铜制成空心铜柱,中间燃烧木炭,将铜柱烧红,凡有敢于议论他是非的人,便被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纣王平时喜淫乐、好酒色。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强迫一些青年男女,裸身行走其间,并做媾和,供纣王和他的宠姬妲己淫乐。

文王在朝歌,见纣王昏庸残暴,民心失尽。他被放回来后,决定讨伐纣王。苦于当时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文王的祖父也曾经盼望得到一位能帮助周族兴盛起来的人。有一天,文王在渭水边认识了姜尚,知他精通兵法布阵,恳请他做助手。姜尚正是这样的人。于是,人们称他为“太公望”,民间又称他为“姜太公”。有了姜尚的帮助,周文王一面发展生产,一面训练兵马。没几年,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强,逐渐占领了商朝统治下的大部分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正当文王准备征伐纣王时,不幸,文王害了病,不久饮恨西去。

周文王死后,他的二儿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让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做太公望的助手。周武王继续整顿政治,训练兵士,准备讨伐商纣王。周边的小国力促武王伐纣,并且纷纷投奔于他。武王军威大振。武王派了密探到朝歌刺探情况。探子回来报告说,那里的情况糟透了。武王不敢轻举妄动,他“东观兵,至于盟津(今河南孟津)。”“观兵”是试探性地示威,并不是直接开战。出发时,武王命人制作了文王的神主牌位,放在中军主帅位,自称太子发。意思是“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这时候,八百之多的诸侯不期而会于盟津,一致要求武王伐纣。但他仍认为时机不到,示威一阵后便回师了。

武王观兵的情报传到纣王,他不以为然。当时朝廷有个叫梅伯的大臣,以此劝纣王改邪,结果不仅被杀,还被剁成肉酱。

这时的纣王,暴政已达到了极点。商朝大臣比干和纣王叔父、太师箕子以及纣王庶兄微子,十分担忧国家的命运,不断苦苦地劝说纣王改邪归正。比干直言:“照这样下去,国家必亡。”纣不但不听,反而杀了比干,还把他的心挖出来,说什么:“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比干的心,是不是真的这样。”面对纣王的凶残,国家法度陷于颠倒混乱,很多大臣纷纷逃跑。太师疵和少师疆,知道商朝已经没了希望,便离开国都朝歌,逃到周。微子也出走了。箕子装疯卖傻,混进奴隶中,忍受屈辱,总算免了一死。P1-3

序言

寻找一个城市的地理源头和历史开端,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在寻找的过程中,感悟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时,不禁对它肃然起敬。这是怎样的城市品格?答案是,它面向诸多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面对各种先进文化因素兼容并蓄的胸襟。一句话——包容与开放。这个城市就是北京。北京的城市品格,也是它成功的奥秘。

《谁是北京人》一书,以史话的形式,依历史进程,分章讲述了自公元前1045年北京建城,北京历史从此开端的故事;讲述自公元1153年,金在北京建中都,开启了北京建都的历史;自元至明、清,北京城成为了全国的都城。公元1949年,北平解放,北京再次新生。在这纵贯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本书撷取了具有历史标志性的故事。

《谁是北京人》未涉及皇室及皇族,那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本书凸显了民众的生存状态:全国举人进京赶考;各地商人进京做买卖;众多艺人来京演唱……为了生存,他们共筑了“诚信”;为了生存,他们互相礼让;为了生存,他们不断进取。清末,国势江河日下,而国民的爱国情愫汇集,成为势不可挡的力量。

来自全国各地、各族的人民,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筑造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后记

《谁是北京人》即将付梓。它既不是学术专著,也不是时尚畅销书,而是我们向创造北京历史的先人致敬的载体。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领导以最大的勇气,支持我等草根作者,对此深表谢意。编辑室主任孔凡晶,在编辑过程中,提出过不少有益建议和修改意见,使《谁是北京人》从文字到标题,更贴近读者。在此特表示谢意。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在将近九旬高龄之际,欣然接受邀请,特为本书绘制八帧插图。祝李老健康长寿。

王捷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他保存的有关建筑资料,在此表示谢意。

《谁是北京人》的编写动机,缘自参加《北京会馆资料集成》和《北京宣南庙宇文化通考》两个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孙兴亚是这两部著作的执行主编,李钟秀是这两部著作的执行副主编。李延担任两部著作的图片统筹和部分文字编辑以及上述课题组的协调工作。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和编写,由原宣武区图书馆牵头。在这里,感谢原宣武区图书馆李金龙馆长等领导以及参加了上述两课题研究与写作的其他同志,是他们给了我们编著此书的启蒙。

感谢黄宗汉和岳升阳两位博士,他们以博大的学术胸怀,对这本书的编写,给予了支持和提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对北京历史的研究。岳升阳是历史地理博士,现就教于北京大学。他是位于王府井的北京古人类文化遗址的重要认定人。此处遗址,是目前在国际大都市中心,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距今2.4万~2.5万年。黄宗汉是历史博士,已逾八旬。他曾为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创意修建了大观园。大观园拍摄现场现在已是一处文化公园。他们俩都有个人专著和与他人合作的专论。

此“后记”写于2014年5月25日。当时,孙兴亚对此短文字斟句酌。令人痛心的是,不到一个月孙老于6月23日清晨,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孙老长期在原宣武区工作,他对本地域的人文、地理环境极为熟悉。他为人谦虚,工作认真。在参与《北京会馆资料集成》和《北京宣南庙宇文化考》的研究和编写时,他无私地将自己多年编写的资料捐献出来,从而使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和编写,少走了许多弯路。在确定《谁是北京人》的编写宗旨时,孙老提出,对历史:一不戏说,二不八卦,三不探密绯闻。这样的写作宗旨,使我们对北京历史,始终怀着敬仰的心理,如履薄冰般地考证史实,不敢玩弄概念。遗憾的是,孙兴亚未能看到本书的出版,我们为此痛心。我们感谢孙老,并将永远怀念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