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嵚著的《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篇繁荣到衰败)》选取隋唐宋元时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用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讲述出来,让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并进一步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必然规律以及历史对于现实的学习借鉴意义,让读者看到一部不同寻常、独一无二的历史著作。
独具一格的写史视角:本书将目光对准那些被常规历史图书所遗忘的,不为人知的,但又确实在历史进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的人和事。从微观角度,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让读者能够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历史人物,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辉煌与悲壮。
王朝兴衰,改朝换代,玄机何在?
亡国之君隋炀帝当真一无是处?开元盛世的功劳簿上缺少哪些名字?安史之乱是偶然还是必然?谁给了李唐王朝致命的一刀?黄袍加身的宋太祖为何向死人表忠心?幽州如何成了宋军的噩梦?元朝的“经济危机”有多严重?……张嵚著的《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篇繁荣到衰败)》将带你揭开这一幕幕繁荣和衰败的历史往事。
第一章 隋朝其实这么牛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盛唐,而对于盛唐之前的隋王朝,历来的评价也是贬多于褒。在许多人眼里,隋朝,只是一个两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在其昙花一现的过程中,充满了诡异莫测的宫廷丑闻,还有隋炀帝滥用民力的斑斑劣迹,以及对外战争的连战连败,最终造成天下大乱的糟糕局面。受《隋唐演义》等民间文学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开国皇帝隋文帝是一个是非不分的糊涂蛋,亡国之君隋炀帝更与商纣王等暴君并列,成为葬送天下的元凶。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翻翻真实的历史资料,虽然经过唐朝人无数次的修饰加工,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隋王朝,是一个与唐王朝同样伟大的王朝,它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制度都非常成功,国力十分强盛,为代隋而起的唐王朝奠定了基业。隋朝,其实是一块沉默的基石,基石之上,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代。贞观开元,显赫盛世,相当程度上要感谢隋王朝所奠定的基础。无论是结束了南北分裂的隋文帝,还是留下暴虐之君恶名的隋炀帝,他们的赫赫功业,不但造福于当时,更深切地影响了后世,他们的成就,不该在成王败寇的法则下被埋没。隋朝,不是留给李唐王朝的一个烂摊子,相反,对于缔造贞观盛世的李世民来说,隋朝,是一笔极其丰厚的遗产。
且让我去看一看,这个贬多于褒的隋朝,究竟是一副怎样的真实模样。
一
说隋朝,要先说隋王朝的开国者——隋文帝杨坚。
历朝历代的开国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江山是打下来的,也有的江山是夺下来的。说到杨坚的称帝、隋朝的开国,世人多有微词:他的江山是篡来的。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王朝的末代皇帝北周静帝下诏,将皇位禅让给丞相,他的外祖父杨坚。雄踞中国北方二十四年的北周王朝就此灭亡。中国北方在被不同少数民族轮流统治几个世纪之后,一个叫杨坚的汉人成为中国北方的最高统治者,他改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开皇。史载这一天长安城上空有祥云升起,预示着一个强大的王朝将从此诞生、壮大。
如果就此说杨坚是靠谋朝篡位得国的,却也有些冤枉他。在这场最高权力的和平交接之前,四十岁的杨坚已是几经沉浮、立功无数,最后的结果,只能说是水到渠成。
杨坚,陕西弘农华阴人,其家族身世显赫,先祖是当年西魏宇文氏打天下时期的八柱国之一。其父杨忠当年跟随北周太祖起兵关中,为北周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隋国公,更被北周王朝赐鲜卑姓“普六茹”。到杨坚承袭爵位后,其长女杨丽华又被立为太子妃,和北周皇室成了亲家,可谓位高权重。而杨坚本人也不简单,史载他“深沉严重”,属于沉着冷静、不怒自威的类型。史书记载,他幼年的时候,宇文泰就曾称赞他说:“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相貌奇伟外加处事冷静,又是皇室宗亲,这样的杨坚,想不飞黄腾达部难。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对内剪除权臣、励精图治,对外征伐四夷,平灭了雄踞东方的北齐王朝,终于一统北方。杨坚在此期间鞍前马后,出力颇多。特别是征伐北齐时,杨坚统筹谋划,奇招迭出,立下了很大功劳。不过,杨坚也因此颇遭忌惮。
今天历史书上所说较多的,是杨坚险些被杀的掌故,通常的说法是:宇文邕忌惮杨坚的才能,更兼他相貌奇伟,深恐将来难以掌控,故屡生杀心。但宇文邕宠信的星相家赵昭为杨坚看相,断定杨坚无富贵命,才让宇文邕安心。后来内史王轨又劝宇文邕下决心,说杨坚“恐有反相”。宇文邕回答说:“若如此,实天命也。”屡遭猜忌的杨坚终于化险为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彼时志在一统天下的北周,其实内外矛盾不断,北方有突厥犯边,南方南陈王朝未平,再加上彼时宇文邕为整顿内政,正大行“灭佛令”,引来朝野上下的一片反对。在这种局面下,轻戮重臣势必会引起朝局动荡,任何有头脑的政治家都不会贸然动手。当然,如果最终北周一统天下,位高权重的杨坚是否会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也是很难说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