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打造再生之门的人/2014年度法治文学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选编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英雄无悔

古往今来,一提到监狱和犯人这两个名词,人们眼前往往会出现一幅阴森可怖的景象:黑洞洞的牢房、冷冰冰的枷锁,凶神恶煞的狱卒、荷枪实弹的卫兵……

这在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影视戏剧中,都有着生动形象的展现。从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到水泊梁山从军发配的林冲、宋江;从戒备森严禁锢人身和思想的巴士底狱,到吞噬生命人间地狱般的奥斯威辛……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出现,伴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国家的暴力机器之一。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监狱牢房集中营,犯人和管犯人的都是敌对关系,其间充斥着严刑酷吏、苦役迫害、血雨腥风。

历史的车轮风驰电掣般驶进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掀开了监狱史上新的篇章。那时,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镇反”、“肃反”运动,有力地打击了蠢蠢欲动的反革命分子。但是,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过火行为,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一天,他看到公安部一份关于处决罪犯的情况报告后,点燃一支香烟,久久地思索着,而后提笔写道:

“杀人不能太多,太多则丧失社会同情,也损失劳动力……凡无血债或其他引起民愤的重大罪行,但有应杀之罪名者,例如有些特务或间谍分子,有些教育界或经济界的反革命等,可判处死刑,但缓期一年或二年执行,强迫他们劳动,以观后效。”

很快,中央通过了有关决定,并在全国第三次公安会议上形成决议,正式表达贯彻了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对犯有死罪的反革命分子应大部分采取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政策”。由此,“死缓”这一刑名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关押管理这些死缓犯和各种犯罪分子呢?这是当时摆在新生人民政权面前的迫切问题,即应该创建什么样的监狱?监狱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还是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核心高瞻远瞩,以无产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人类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提出了一系列改造罪犯的思想理论。他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所谓被改造的客观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消极因素可以转变为积极因素”“人是可以改造的,就是政策和方法要正确才行”……

一字字一句句,如同暗夜里光明四射的灯塔,为新中国监狱的创建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惩罚与教育,劳动与改造”。这就从根本上有别于历史上的监狱与牢房,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制度。其中有不少单位直接叫作劳改大队,目的就是一个:促使罪犯改恶从善、真诚悔过,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不过,毕竟刚刚平息了炮火硝烟,阶级斗争的弦还绷得紧紧的,监狱民警面对形形色色的罪犯,仍然是敌我矛盾的关系,“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于是,一系列的法规条例,也都贯穿着这种理念。

比如监狱设施均为高高的围墙、带电的铁丝网;入狱服刑的犯人一律剃光头、穿囚衣;面对狱警回答问题,要相隔三到五米蹲下;稍有异动,警卫随时可使用枪械……这在那个年代是完全有必要的。如同看守笼中的野兽一样,必须严防死守,以防万一。

山东省监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集中关押着国民党战犯、反革命敌对分子、杀人犯、纵火犯、强奸犯、盗窃犯等重刑犯……这是一群灵魂扭曲、精神残疾,甚而是丧失人性的人。管理看押他们的则多是从战场上归来的老八路和解放军战士,经受过枪林弹雨的考验。齐晓光的父亲——原山东省监狱副政委齐林山同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监管民警们以泰山般的责任心辛勤地工作,无私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可以说,他们是天天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几句内部流传的话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坐在火山口,守着炸药包。”“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监管安全,是头等大事。曾经当过多年狱政科长的张正民回忆说:“防止罪犯暴乱、行凶、逃跑、破坏,是我们长期的重要工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和损失。监狱的外围警戒由一个连队负责,还与周围驻地单位建立关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情况,布置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任务。监狱内部设立内管队,狱警昼夜值班,观察了解罪犯的表现和谨防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罪犯的一切活动都在狱警的控制之下;不允许有放手犯和自由犯,罪犯活动必须联组联号,二人同行,便于监督。对于警戒线外劳动,要制定预防措施,不安全不能出去劳动;每月召开两次会议,实行‘五固定’,定期清查狱内和劳改场所的危险物品,做到防患于未然,见微而知著……”

即使如此高度警醒,恨不能睡觉也要睁只眼,但罪犯在未刑满和改造好之前,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不会心怀鬼胎、仇恨政府,再次伸出罪恶的手——

1979年8月17日中午,正是午休时间,省监狱一大队劳改车间里暂时安静下来。副教导员李朝明在办公室里填写在押劳改犯人一次性调查统计表。本来这是内勤的工作,可这时内勤家里来电话说妻子发高烧了,而表格要得又很急,他左右为难。李朝明得知此情,毫不犹豫地说:“你赶快上医院,看病要紧。调查表的事我来办。”

李朝明是一名优秀的复转军人,经受过解放军大熔炉的锤炼,1968年6月,被选拔到省监狱当上了一名管教民警。他深知:这里虽然没有枪林弹雨,没有硝烟弥漫,但却时时进行着无声的战斗。他好学上进,吃苦耐劳,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成为监管战线上的行家里手。  这个时期,正值“文革”甚嚣尘上之际,国家政治生活风云变幻,社会处于混乱和矛盾之中,被禁锢在大墙内的犯罪分子也躁动不安……作为一名管教干部,李朝明尽职尽责,白天盯在劳动现场,晚上深入监室,密切关注犯人的一言一行,有针对性地做犯人的思想工作。

P5-7

目录

打造再生之门的人——监狱长齐晓光和他的战友们/许晨 李延国

生命之重——一起跨国维权案的前前后后/陈益

死磕派律师如何死磕/钱杨

“网络公主联盟”覆灭记/洪湖

死刑的证明/何家弘

念斌案:用谎言掩盖谎言/侯兆晓

环境诉讼立案何其难/李蒙

序言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当起法治文化建设的重任,以文学艺术形式为建设法治中国服务;根据中国法学会研究会工作座谈会会议和中国法学会领导有关指示精神,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研究决定,自2014年11月25日起,正式开展“2014年度中国法治文学精选”征集编选活动。通过征集评选、编辑出版,推出代表本年度法治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作品。

经各地政法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和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编辑、专家学者积极推荐,编委会认真审阅评选,现结果已揭晓,入选作品全部收入“2014年度中国法治文学精选”丛书,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2014年度中国法治文学精选”丛书共计二卷,即小说卷《我不认识你》、纪实文学卷《打造再生之门的人》。

这是中国法治文坛第一次主办全国年度法治文学作品精选征集编选活动。此活动以后每年度举办一次。其宗旨是用文学艺术的生动形象,在全社会普及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树立法治信仰,推出更多法治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发现和培养法治文学创作人才,推动法治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年度中国法治文学精选”编委会办公室

2015年5月18日

内容推荐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编著的《2014年度中国法治文学精选》分小说卷、纪实文学卷,共两卷。代表本年度法治文学创作在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方面的最高水准。

《打造再生之门的人》是《2014年度中国法治文学精选》的纪实文学卷。这也是中国法治文坛第一次主办的全国性年度法治文学作品精选的征集编选活动。

编辑推荐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编著的《打造再生之门的人》收录了:《打造再生之门的人——监狱长齐晓光和他的战友们》、《生命之重——一起跨国维权案的前前后后》、《死磕派律师如何死磕》、《“网络公主联盟”覆灭记》、《死刑的证明》、《念斌案:用谎言掩盖谎言》、《环境诉讼立案何其难》七部纪实文学作品。

许晨、李延国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再生之门——中国式监狱探秘》,称得上是近年来中国法制文学的一部扛鼎之作。它以山东省监狱为样本,真实记录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监狱的日常工作机制和文化生态的发展衍化,尤其是历史风云巨变和社会转型节点上大墙内鲜为人知的爱与恨、罪与罚、情与法、人性与兽性的博弈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