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绿色的远方/红色儿童文学经典读本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胡奇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正是美丽的草原上收割青稞麦的季节,一支小小的、由孩子们组成的马队,像疾风奔驰在通向米拉山的大路上。辽阔的大草原,像慈祥的母亲一样,把孩子们紧搂在她的怀抱里。那高大茂密的绿草,有时把孩子和马匹都一齐隐没,只见一顶顶白色毡帽,在草上飘浮着,飘浮着,像一朵朵白色的莲花……

这是老作家胡奇在儿童小说《绿色的远方》里所描写的,美丽的草原上的孩子们的生活。就像小说里那个美丽的小姑娘卓玛对另一个小伙伴阿江所说的那样:“米拉山呀,米拉山,一颗颗金黄色的珍珠,从你的泥土里长出来了!只有米拉山,才懂得我们,心疼我们!”这部小说,是作家献给草原、献给新生的草原儿女们的一曲悠扬的牧歌,也是献给新中国新一代牧民孩子的生命与心灵的赞美诗。

内容推荐

胡奇的《绿色的远方》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草原上的牧民和孩子们在解放军的帮助下,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与妄想卷土重来、梦想复辟变天的坏蛋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小说精心刻画了豪爽而粗率的扎西、优柔寡断的阿江、纯洁天真的卓玛等西藏新一代少年的鲜活形象,也塑造了善良美丽的李侠老师、机智勇敢的玛金叔叔等成人形象。

作家对草原风光的描写,对西藏风土人情的呈现,对西藏牧民生活的再现,都是带有诗意和栩栩如生的,其中许多生活经验和生活细节,都充满了生动的藏族民间智慧,再现了美丽的藏族精神风貌和瑰丽的自然风景。

目录

静悄悄的柳树林

追风赶云

舅舅

深夜密语

早晨

三块烧火石

志愿

盯着的眼睛

玛金叔叔

‘好酒献给英雄饮”

罪恶的预兆

雷轰电闪

慈鸟

朋友

还魂花

神台下

腰刀和誓言

林中一夜

追踪

金色的米拉山

一部充满草原诗意和边疆风情的儿童小说/黄艾艾

试读章节

静悄悄的柳树林

中队会刚宣布结束,扎西抓起他那尖顶宽边的白毡帽,便从教室里冲出来。教室外边,有座七级高的石阶,平时他总是一步步地走上走下,今天不知是为什么,他却从最高一级,纵身跳到下边的坪场上。

“扎西!小心把脚踝骨扭了。”

后边有人提出警告。他理也不理,戴上白毡帽,低着头,又向学校的大门外冲去。他的红领巾一角,像只鸟翅膀,在颈后飞了起来。

这是七月天。学校门外的柳树林,像道绿色的帐幔,把宽阔的草原遮掩了。可是透过枝叶隙缝,仍旧看见弯弯曲曲的墨曲河,在阳光下闪耀;一群白天鹅,大概刚在河里痛痛快快地洗过澡,翅膀搭着翅膀,就像一条银链,正贴紧河面飞舞旋转。

天空升起一朵白云。它像面风帆,从蓝天和远方的海洋上,慢慢地驶来。

柳树林里静悄悄的,只见一匹上了嚼口的小黑马,拴在树干上。这马的骨骼虽没长大,但毛色油光,肌肉健壮。现在它歪着头在啃树皮,也许树皮味道不好,啃了一阵,便停住了。接着,它又用细小的前蹄,狠狠地敲打地面,同时,它那条不久前才修剪的小尾巴,像把秃扫帚似的,拼命地扫来扫去,直到扎西走了过来,它才昂起头,“嗷嗷”两声嘶叫,算是安静了。

扎西却不向小黑马靠近。他伸手扯了根柳条,朝一棵有两搂粗的树干狠命鞭打;接着又抬起脚,把一丛深紫色的乌鸦嘴花,践踏得连影儿也没留下。最后,他又摘下头上那尖顶毡帽,猛地朝小黑马那边扔了过去,这才深深叹口气,靠着那根挨了打的树干坐下。

小黑马先是一怔,随后又“嗷嗷”两声嘶叫;因为它无缘无故受到侵扰,不能不向小主人表示一番愤怒。

如果扎西不发狠劲,他算得是个顶漂亮的小伙子呢。你看他:脑门宽大,鼻梁端正,尤其是那双眼睛,放射着大胆和忠诚的光芒。可惜他的眉心长得不大好:每次发狠的时候,它结成疙瘩不用说了,就是在舒心畅意的时候,这眉心也不能平展开来。他的胸脯倒是厚实宽大,就跟他的小黑马一样,看起来威威势势,很有点气魄;可是走起路来,他那两条微弯的腿,总是往里撇,人们常笑着说:扎西走路的样子,要和他爷爷相比,两人真像是一个人。

扎西坐下以后,脑子仍像一团杂乱的羊毛,理不出一点头绪。忽然,又一朵乌鸦嘴花,从脚边草丛中冒了出来,他不由分说,伸手把它扯下,揉个粉碎。他想:人家心里正不对劲,这讨厌的花,偏爱在眼前转,真不吉祥!

墨曲河那边,传来天鹅啼叫的声音。扎西抬起头,只见天鹅排列成一个整齐的横队,歇落在河岸上。半空中,留下两只小小的天鹅,它们一阵斜飞,又一阵急旋……站在下边的鹅群,都伸起长颈脖,凝神地望着它们。

两只小天鹅飞旋了一会,渐渐地升高了,直到缩成两个小小的白点,才猛地往下一扎;那两对翅膀,像四片莲瓣,动也不动地任凭身子从高空滑翔下来。

底下的鹅群里,像是有谁发了声号令,只听见它们“嘎嘎”地齐声叫着,向归队的小天鹅欢呼。紧接着,从天鹅的横队里,又有另两只小天鹅昂起头,向着碧蓝的高空飞去。

“多有趣!老天鹅在帮小天鹅练翅子哩。”

扎西开始平静下来。他眯缝着眼睛,嘴角现出了一些笑意。拴在一边的小黑马,又竖起秃扫帚似的小尾巴,拼命地乱扫。

到了这时,扎西才记起今天是星期六,他和小黑马,早该去黑洼子远牧草地,看望亲人了。可是,他不愿马上动身。他还得把刚才的中队会议,好好地想一想。

他和他的朋友阿江的心情一样,很久就盼望着今天的中队会;他更相信,中队通过阿江入队,那是十拿九稳的事。

谁知快到举手表决的时候,中队长卓玛的两句问话,几乎把阿江人队的希望扑灭了。

“阿江,你舅舅每天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能不能当着大伙儿说说。”

阿江的头缩在肩膀里,两只眼睛眨巴眨巴地动着,在大伙儿的注视下,几乎要哭起来。

卓玛鼓起眼睛,又追问说:

“今天是讨论你入队,问什么,就要回答什么,不能马虎!”

扎西是阿江人队的热心介绍人,他真讨厌死那个胖脸蛋的卓玛了,不等主持人同意,便站起来,愤愤地问卓玛:“阿江不是个孤儿吗?”

“不错,是孤儿!”胖姑娘可不憨,她翻翻眼皮,提醒扎西说,‘你别忘了,他是他舅舅养活大的!”

“卓玛,这一年当中,阿江个人的功课好不好?个人劳动成绩好不好?”

“都好!”

“这就是了。只要他个人好,家庭跟他没关系!”

“没关系,难道不该把情况讲清楚吗?”卓玛更认真了。

P1-4

序言

写给小读者的话

徐鲁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当你们打开这套书,看到的是一代代早已远去的少年的背影,是生活在烽火岁月和艰苦年代里的一代代中国少年的成长传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特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理想追求。但无论是处在哪个时代的少年人,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拥有梦想,都富有朝气和力量,都追慕和崇拜英雄人物,都愿意以美德为邻、与高尚为伍,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美丽的祖国母亲……

在那些异常艰难的生活环境里,在兵荒马乱、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凄风苦雨、长夜漫漫的成长道路上,这些曾经和自己的祖国、民族、亲人们一起受苦受难的孩子,他们一个个从懵懂、幼稚而渐渐走向成熟,由胆怯、弱小而变得勇敢、坚强,直至成为敢于战斗、勇于担当的少年英雄,成为富有远大理想、富有崇高信念的“红孩子”。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到来,他们用各自殷红的少年热血和无私的心灵,谱写了一曲曲壮丽澎湃的生命之歌。

这套书精选了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们在不同年代里创作的,大多以“红色少年”为主人公的,包括《闪闪的红星》《长长的流水》《两个小八路》《小英雄雨来》《小游击队员》《微山湖上》《小砍刀的故事》《绿色的远方》《刑场上的婚礼》《野妹子》等10部儿童小说名篇。

小读者们今天来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看到在新中国诞生前,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在外国侵略者的践踏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所经受的种种苦难与艰辛,也可以认识和感受到凝聚在那一代少年儿童身上的一种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和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认识和理解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代代同龄人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

我们崇拜英雄、呼唤英雄、寻找英雄,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英雄。真正的英雄,永远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人,是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无私而无畏的人!他们不仅因为拥有坚强的毅力而伟大,也因为承受过太多的艰辛和困苦而伟大。

当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童年经历,不可能再在今天的孩子们身上发生了。但是,“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今天的孩子们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勿忘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曾经有过的屈辱和苦难,牢记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之奋斗的那些理想和信念,却是十分必要的。阅读这样一些“昨天的故事”,孩子们将懂得,今天的和平、安宁和幸福的日子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祖国的新生,人民的幸福,大地上的和平,还有孩子们的欢笑……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选进这套丛书里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主题积极向上、故事感人、语言优美、对话生动的儿童文学名篇,是影响过新中国几代小读者的“红色励志经典”。这些作品的作者对战争的年月和苦难的童年都有着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其中许多故事都来自作者和他的少年伙伴们真实的经历。因此,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会感到格外的真实、格外的可信。在这些红色少年身上,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不畏强暴、敢于担当、善良无私的崇高品质。透过这些作品里曲折离奇的故事,我们将看到闪耀在苦难的年月里的,中华民族那温暖和明亮的人性的光华。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热爱祖国,团结齐心,热爱理想,热爱劳动,自强不息,助人为乐,勇敢自信……既是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德,也是一代代“红孩子”留给我们今天的同龄人最好的精神财富。这些伟大的美德、高尚的心灵和感人的励志小说故事,就像珍贵的金子一样,将伴随着今天的孩子成长,长成富有美好的感情、坚强的毅力,富有智慧、力量、理想和信念的一代新人。“红色少年别样红”。什么是无私和崇高的精神?什么是伟大的信仰和理想?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最真实、最完美的答案。

那么,请打开这些“红色经典”,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旗帜招展的年代,回到星星和火炬光芒闪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年代……

后记

一部充满草原诗意和边疆风情的儿童小说

黄艾艾

正是美丽的草原上收割青稞麦的季节,一支小小的、由孩子们组成的马队,像疾风奔驰在通向米拉山的大路上。辽阔的大草原,像慈祥的母亲一样,把孩子们紧搂在她的怀抱里。那高大茂密的绿草,有时把孩子和马匹都一齐隐没,只见一顶顶白色毡帽,在草上飘浮着,飘浮着,像一朵朵白色的莲花……不一会儿,闪闪发光的米拉山,把孩子们拥纳在怀抱里,满山满谷翻滚着的金色麦穗,像是海中滚滚的波浪。而在更远处,大草原也在和风的吹拂下,掀动着一层层绿色的波涛,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涌流到无边的远方去了……

这是老作家胡奇在儿童小说《绿色的远方》里所描写的,美丽的草原上的孩子们的生活。就像小说里那个美丽的小姑娘卓玛对另一个小伙伴阿江所说的那样:“米拉山呀,米拉山,一颗颗金黄色的珍珠,从你的泥土里长出来了!只有米拉山,才懂得我们,心疼我们!”这部小说,是作家献给草原、献给新生的草原儿女们的一曲悠扬的牧歌,也是献给新中国新一代牧民孩子的生命与心灵的赞美诗。

胡奇(1918—1998)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著名军旅作家和儿童文学家。他十四岁就在长江边一个铁厂当学徒,后来又在社会上流浪,饱尝过生活的艰辛。1938年,他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渐渐成长为一名部队文艺战士。他参加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上过朝鲜战场。1954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他又从四川、西康,跨过怒江,骑马到拉萨,参加过新西藏的保卫和建设工作。同时,他结合自己的革命经历,写出了大量反映部队生活和不同时期少年儿童生活的文学作品,如《小马枪》《琴声响丁冬》《海防少年》《小扎西》《五彩路》和《绿色的远方》等。胡奇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是反映西藏地区伟大的变革和草原上少年儿童成长的小说,其中最具艺术魅力的,是《五彩路》和《绿色的远方》。这两部小说,被文学史家们称为“边塞儿童文学”。

《绿色的远方》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草原上的牧民和孩子们在解放军的帮助下,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与妄想卷土重来、梦想复辟变天的坏蛋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小说精心刻画了豪爽而粗率的扎西、优柔寡断的阿江、纯洁天真的卓玛等西藏新一代少年的鲜活形象,也塑造了善良美丽的李侠老师、机智勇敢的玛金叔叔等成人形象。

胡奇先生对草原风光的描写,对西藏风土人情的呈现,对西藏牧民生活的再现,都是带有诗意和栩栩如生的,其中许多生活经验和生活细节,都充满了生动的藏族民间智慧,再现了美丽的藏族精神风貌和瑰丽的自然风景。

小说里这样描写八月的草原:“墨曲河躺在八月的阳光下,静静地流啊流的,那亮闪闪的水波,把天鹅招引了下去。天鹅收拢翅膀,慢慢地扑打着河水,雪白的羽毛,也变成亮闪闪的了。草原本身也到处闪着奇光异彩。那蓝色的响炮花,像天上落下一片星星,紧密得把草原都快盖满了,也把人的眼睛缭得发花了。一朵朵白云,在天空飞跑着。它们像牛群羊群,也像巨大的蘑菇。……”描写雨后的草原:“雨后的草原,到处充满了芳香。那短茎的甘松,藏在深草棵里,小叶子就像红宝石那样晶亮。黄色的车轮花,是最安闲不住的花儿了,它在风中不停地滚着转着,那急急忙忙的样子,仿佛要去远方探看什么。在这草原的绿色大海上,像有人撒下一颗颗白色的珍珠。在另一个地方,同样也撒下一颗颗黑色的珍珠……不远的地方,升起袅袅的炊烟。一只苍鹰,围着这股炊烟慢慢地飞旋着……”

描写草原上的青稞麦:“那沙沙作响的青稞麦,好像在轻悄悄地说着话。”描写草原上的夜晚:“那抖着柔软翅膀,在头顶吱吱叫着的,是夜游的蝙蝠;狐狸的步子,永远是轻悄没声的;马鸡比白天要大胆些,它们在草棵里彼此呼唤着,大概已寻觅好合适的新窝;小刺猬弓着那圆球的脊背,也从土洞里钻了出来,它也许要活动一下困乏的筋骨,就围着土洞四周急快地奔窜着……”描写草原上的小马驹:“小马驹们都很调皮。每双发亮的眼睛,大胆地看着周围的人,好像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可怕的东西。”描写羊群在傍晚时分从远处回到毡房时的情景:“羊儿们大概都吃得很称心满意。它们蹦跳着,个个想急快地赶回家去。那些憨头憨脑的小羊羔,在大队后边追赶着。有的似乎赶得太急,不时闯到母羊的腿底下去了。这时,母羊就停下来,用嘴在小羊羔的头上轻吻着。羔羊领受了柔情的鼓舞,叉开细长的腿,急急地向前跑去。……”

从上面这些十分细腻、准确和生动的描写段落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作家对草原的熟悉与热爱,也可领略到一种清新、生动的文学语言上的魅力。

除了对自己所熟悉和热爱的自然风光的抒写,胡奇先生的小说也十分注重刻画人物,并且善于通过人物的经历、心灵变化和生命的成长,来帮助小读者正确认识人生的困难和复杂,激发和帮助小读者去建立勇敢无畏、战胜困苦、积极向上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人生信念。

小说里的主人公之一阿江,是个命运悲惨、性格隐忍的少年。他的爸爸妈妈原本都是坏蛋阿罗家里的奴隶,只因为没有按照规定给贪婪的主人送上酥油、青稞,残忍歹毒的阿罗便给他们套上枷锁,把他们活活饿死了。可是,伪善的阿罗却假冒成阿江的舅舅,收养了阿江,继续从精神和人身自由上控制阿江,并且对阿江谎称,他的爸爸妈妈是叫“远方的外来人”即解放军用箭射死的。这个歹毒的“舅舅”同时还编造了阿江的身世,欺骗阿江,说他的前世原是一只野猪,后来这野猪咬了一个喇嘛,所以这世轮回,本来要他投胎变只小老鼠,不知是什么缘故,他却错投成一个男身,因此,阿江注定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他必须默默忍受着一切打骂,无条件地听从“舅舅”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解脱自己的罪孽。

在伪善和残暴的“舅舅”的阴影里,阿江就像掉了翎毛,再不能起飞的小乌,不管谁抬一抬脚,也许就会将他踩个粉碎。在他的头顶上,仿佛压着一座巨大的冰山,他心里承受着无比沉重的屈辱与绝望。那个披着信神者外衣的坏蛋“舅舅”,在暗地里把善良美丽的李侠老师恶毒地咒骂为“长了犄角的蝎子”,并且愚弄和吓唬天真懵懂的阿江说:“别忘了你是个罪人,智慧神的灵光怎能照向你?……兔子硬要仿照狮子跳雪山,定会跌到深谷里摔死。”而背着阿江,“舅舅”却与另一个同样伪装成“好人”的郎木串通一起,暗中联络他们过去的主子,被他们尊为“智慧的上师”的奴隶主罗尕老爷,秘密策划了一系列卑鄙的破坏活动,和为草原牧民带来幸福和吉祥生活的解放军相对抗,妄想偷天换日,把牧民们好不容易才过上的清水一样的日子再搅混,重新过上骑在牧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日子。他唆使和鼓动着郎木说:“总有那一天,智慧的上师回来,再当上这里的主人……那时,他会让我管一座神庙,凡是来求神拜佛的人,我要他们都给我带上酥油、青稞麦。我一定把白酥油堆成一座座银山,把青稞麦堆成一座座金山……”原来,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梦想。

到故事最后,阿江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在李侠老师、好朋友扎西、扎西奶奶等人的帮助下,终于认清了“舅舅”这帮坏蛋的真面目,认识到了自己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他在最后才能大踏步地走到那曾经压抑了他多少年的神台跟前,紧紧地盯着“护法神”,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拳头,大声喊叫道:“我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

美丽的女教师李侠,也是小说里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她是一位曾经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红军英雄的女儿,她本来可以在大城市里继续念书深造,可是,为了草原新一代孩子的幸福,为了爸爸和他的老战友常常念叨过的那片草地,她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只身来到茫茫的雪山草原,在草原上和孩子们的心田里,播撒着知识、文化和理想的种子。

小说里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了这位年轻女教师温婉和细腻的爱心。例如她亲手给一个名叫小却巴的孩子理发的那一段:李侠点起一盏小小的酒精灯,把理发的剪子,在蓝色火苗上仔细烤过,又把一面镜子摆在窗台上,抖开一块白色的围布,便要开始工作……理发剪卡吱卡吱地响着。小却巴一绺一绺的头发,从李侠的手边落下来。理完了发,她又替他擦肥皂,用水洗了头,又拿小巧的绿梳子,帮他梳成很好看的偏发式。最后,她还细心地叮嘱小却巴快些回家,让妈妈看看他今天漂亮不漂亮。这段文字写得那么朴素,却又那么美丽。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