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襁褓里的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冯精志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那么,《民报》是从哪儿找到“黄帝纪元”的?是通过古籍推算的。推算经过是:宋代邵雍《皇极经世》中所称尧元年为甲辰年,经卢景贵考定,这一年为公元前2357年。邵雍即大名鼎鼎的邵康节,即算卦者尊崇的康节先生,是精通象数之学的易学家,而并非史学家,所著《皇极经世》是术数书,史学上的可信度可想而知。既知尧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再据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推算,尧以上共五帝,历时341年。那么341年是从哪儿来的?据皇甫谧推演:黄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颛顼高阳氏78年,帝喾高辛氏70年,帝挚9年。依此推算,所谓“黄帝元年”应为公元前2698年。皇甫谧也不是史学家,而是个医生,精通针灸,《帝王世纪》只是业余著作,是否可信?难说。别说五帝在位年数,就说五帝的寿命就很难使人相信。所谓“黄帝纪元”不过是猜测而已。这就是五千年之说的来源。简而言之,《民报》采用‘‘黄帝纪元”推导的五千年,是清末革命党人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宣传需要提出来,未经过慎重考证,未必足信。

其实,如果有文字才算文明起点的话,中国文明始于商朝,至今不过3000年,而中东两河流域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腊爱琴文明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各大文明区域周边还有次要文明,如赫梯文明,亚述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等。

也就是说,国人自我感觉的“老五”座次,其实并不稳当。麻烦的是,全球普遍认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史前文明,而只要提到老五,则会不由自主地嘬牙花子。并非西方史学界对中国文明的古老程度的认识有所偏颇,而是另有说道。全世界的史学家都承认中国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但是,灿烂的古代文明并不能取代史前文明。

考虑到文明起源时很多国家还没有形成,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主张用“文明单位”来代替“民族国家”。他把6000年人类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包括:埃及、苏美尔、米诺斯、赫梯、巴比伦、古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古中国(商代)、安第斯(南美洲)、玛雅(中美洲)、中国(唐以后)、天竺(兴地)、朝鲜、日本、拜占庭、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另外还有五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玻里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

中国人之所以说自己有5000年文明史,是因为传说中的黄帝。但黄帝的那些事仅仅停留在传说中,有案可稽的最早年代,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只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商代,只有帝王世系而无年代。这就是说,所谓的5000年的文明史中,仅有3000多年有史可查。这种状况很煞风景,使得中国人说起5000年文明史理不直气不壮。而世界史的大框架硬砍实凿,谁也不能推翻这个框架。

那么,中国的强项在哪儿?是文字产生后的历史记载。二十四史是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如果是那种老式线装本,能塞满一书柜。它是两千多年间历代史官的集体创作,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故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3000多卷,4000多万字,加上数不清的私史、野史、杂史和各种史志,世界上哪个国家有如此卷帙浩瀚、博大精深的史书?当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经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有的地方并不将《新元史》列入,或者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从而形成了二十六史。

甭管二十四史、二十五史还是二十六史,历代官方撰写的史书井然有序,不仅对皇室传承说得清清楚楚,而且主要大臣、重要将领做的事也明明白白。每年发生的大事以至典章制度,农业生产、商业概况、天文气象,自然灾害、星象异端都有记载,就连皇室出行举什么旗,打什么幡都一一说到。世间以为后宫相当隐秘,而正史中对后宫这块都不大回避,主要后妃哪儿来哪儿去,生育状况,孩子是否夭折,没有夭折的后来干了什么,尽可能开列出来。这种做法是捆绑帝王的一根绳子。皇上从即位的那天起就准备着史官日后系统抖搂出在位时的所作所为,并以此约束自己。凡此,是世界上别的国家不可想象的。

p12-13

目录

较长的楔子:郁积四十余年的心事

1.史前史:中国长期是一笔糊涂账

2.乌龟壳的提示:管用的是田野考古

3.民国初年,中国成立了地质调查所

4.瑞典地质学博士安特生与龙烟铁矿

5.周口店的发现:从鸡骨山到龙骨山

6.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的发现

7.探沟和探方:中国现代考古第一铲

8.仰韶村的发现启动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9.去甘肃、青海发掘,所得用皮筏子运回

10.梦的破灭:新疆并非传播彩陶的中转站

11.羞涩的反击:李济在西阴村的考古发掘

12.疑惑:《夷夏东西说》和城子崖“古城墙”

13.一家一半:退还中国的仰韶彩陶丢失

14.仰韶村经过三次发掘后,仅存一角旧貌

15.庙底沟已成为城市中的村落

16.纵然“满天星斗”,中原也是轴心区域

17.河流与台地:仰韶人的居住环境

18.仰韶人的婚姻状况:只有走婚

19.仰韶人住什么房子,穿什么衣服

20.似乎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需要彩陶

21.彩陶画儿:从《鹳鱼石斧图》到鱼纹

22.尖底瓶:原始生殖崇拜用具

23.三皇是祖宗崇拜的偶像

24.孕妇崇拜与葫芦崇拜

25.龙:不仅仅是拼凑的杂拌儿

26.黄帝铸鼎原,那儿居然有座蚩尤山

27.《易经》:筮数的来历及其他

28.《山海经》:为什么用帝喾取代帝俊

29.大禹治水地点:当注意洛阳左近

30.夏朝:一个“丢失”的朝代

31.二里头遗址·石峁遗址·特洛伊遗址

32.一个猜想:夏文化哺育了马厂彩陶

33.西方制定的文明标准,上古中国难以达标

内容推荐

用作者冯精志自己的话说,《襁褓里的中国》谈及的是一个老旧的话题——仰韶文化。把老旧的话题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记录下来,是作者个人追求的方向与目标。

于是,从探访仰韶文化的发源地开始出发,仰韶文化从产生、发展到对现当代人产生的影响等全部内容,笔者都试图将其与行走间的所见所闻串联起来。那些想象中艰深晦涩的上古文化,阅读起来轻松、简单了许多,“老旧”的内里之上,覆盖了一层让人莞尔一笑的新意。

散点式的记录,信笔勾勒的是一段漫长而内容丰富的文化史画面。在这幅色彩纷呈的画面上,既可以近距离感受上古中华大地初民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触摸”到仰韶文化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一些曾经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与谜团,也在一步步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有了答案。

编辑推荐

《襁褓里的中国》谈的是一个老旧的话题,也就是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被称为仰韶文化。

本书内容涉及仰韶文化的方方面面。与常见的按主题分类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作者冯精志力图把自己行走间亲眼所见的一个个事件串联,把艰涩的上古文化通俗易懂地信笔写来,让读者轻松读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