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帝王是皇帝和君王统称,是封建王朝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周朝之前,“帝”与“王”字义相近。而在秦朝以前,帝王是至尊君主,等同“天子”。自秦赢政称“皇帝”后,“王”与“皇”有了区别,“王”成为地位仅次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诸侯的称呼了。
为此,编者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在有关专家指导下,特别推出了本套书系,主要精选了我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帝王——他们都有运筹帷幄的雄才伟略,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世界,书写着历史,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不断推动我国历史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张恩台编著的《清世宗雍正传》主要以这些帝王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并以真实历史事件贯穿,尽量避免冗长的对日常琐事的叙述和演绎戏说,而是采用富于启发性的历史故事来传达他们的人生与时代,尤其着重描写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并有所启迪。
张恩台编著的《清世宗雍正传》记述了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是清朝人关后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雍正在位期间,勇于革新、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大胆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这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面对皇位争夺战
大清国自从纵兵入关、定鼎中原建立王朝后,历经短暂的顺治时代,进入到了康熙的清平盛世。但是,即使皇帝也无法阻止自然的规律,随着康熙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虽然身体和精神都很好,但有时他也不免考虑起将来皇位的继承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颇让康熙帝费脑筋的难题。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康熙帝的子女是最多的,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在康熙三十五个皇子中,有几个非凡人物。
这其中最有威望的当属大阿哥胤禔、二阿哥皇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等。康熙两次废立太子,这几个皇子都有问鼎皇位可能,直接导致了最复杂的储位之争。
大阿哥胤禔是康熙十一年生,起初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按封建礼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龄最大,所以被列为皇长子。
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了皇太子。胤提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却十分觊觎。
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父皇处事最多。曾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和巡视,都有所作为。
第一次康熙二十九年,年仅十八岁的胤禔奉命随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他与内阁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这年三月,二十六岁的胤裎被封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随同父皇巡视永定河河堤,任总管,还衔命祭华山。胤禔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三阿哥胤祉,是康熙的第三子,幼时抚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家中。胤祉年龄比大阿哥胤裎小五岁,比太子胤初小五岁,比四阿哥胤稹大一岁。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诚郡王。翌年九月,他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被降为贝勒。
胤祉是个博学之士,厚道安静。他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在众多皇子里面,表现都是极突出的,因此备受康熙喜爱。康熙每当闲暇的时候,常去三阿哥府上走动。康熙三十一年,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围猎时,胤祉曾经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
四阿哥胤稹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寅时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第四子,是德妃乌雅氏所生。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没有抚育的资格。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胤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稹满月后由佟贵妃抚养。
康熙帝曾评价幼年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撤此考语。胤禛因性情急躁,父皇康熙帝用“戒急用忍”训喻他。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于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胤禛性格坚毅,办事果断,大事、难事,他都会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去完成。
P2-3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薪火相传,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
在我国,帝王是皇帝和君王统称,是封建王朝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周朝之前,“帝”与“王”字义相近。而在秦朝以前,帝王是至尊君主,等同“天子”。自秦赢政称“皇帝”后,“王”与“皇”有了区别,“王”成为地位仅次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诸侯的称呼了。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这个名称是由秦赢政最先确定的,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并自称第一个皇帝,称为“始皇帝”。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自此,我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制度。
我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皇帝是清朝宣统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康熙帝,在位61年;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当然,关于皇帝数量还存在多种说法。
这么多帝王,我们细细思量他们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分量,还是有轻有重的。他们有的文韬武略兼备,建有盖世奇功,开创了辉煌历史,书写了宏伟的英雄史诗,成为了民族的自豪,十分值得千古赞颂;有的奸猾狡诈,就是混世枭雄,糟蹋了乾坤历史,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人们口诛笔伐;有的资质平平,没有任何建树,在历史上暗淡无光,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但是,无论怎样,帝王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最高的当权者,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帝王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人物。因此,有人忠从,有人利用,有人艳羡,有人嫉妒,有人觊觎,有人怒斥。他们充满了谜一般的神奇诱惑力,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集中感受到历史的丰富内涵与时代的沧桑变化。特别是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至于帝王本人的成长修养、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等,我们都可以从中受到震撼,获得巨大的启示。
为此,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在有关专家指导下,特别推出了本套书系,主要精选了我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帝王——他们都有运筹帷幄的雄才伟略,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世界,书写着历史,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不断推动我国历史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当然,这些帝王作为历史杰出人物也难免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封建、腐朽、落后、残酷等糟粕,这些都需要广大读者扬弃。而我们在讲述他们的人生事迹时,综合参考了大量史料,尽量挖掘他们优秀、积极、阳光、励志的正能量。因此,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等现象,也请广大读者理解。
总之,我们主要以这些帝王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并以真实历史事件贯穿,尽量避免冗长的对日常琐事的叙述和演绎戏说,而是采用富于启发性的历史故事来传达他们的人生与时代,尤其着重描写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并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