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文登桌演讲
1911年6月1日,一封由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和督办大臣端方联名发给护理川督王人文的“歌电”,让王人文如获烫手山芋,他知道此电若宣,必将引起全省大乱,他实在不想看到自己治下的四川,变成热滚滚一锅乱粥。于是,王人文麻起胆子,压下“歌电”不发。可惜他的拖延政策并未奏效,王人文一个人扮鸵鸟,盛宣怀、端方又转而询问川汉铁路公司驻宜昌总理李稷勋,询问他是否见到了“歌电”?李稷勋马上致电成都总公司,要求索阅,总公司便又转询总督。于是,王人文的好心挡不了这滚滚洪流,局势比人强,他只得叹口气,无奈地抄示公司,电文公开,果真,不出所料,引得全省舆论哗然。
这封王人文曾想千方百计压制不发的“歌电”到底写着什么内容呢?其实,这是为了偿还在上海橡胶股票风暴中向列强借的款,盛宣怀和端方告以度支部决定的川汉铁路股款处理办法:对公司已用之款和公司现存之款,由政府一律换发给国家铁路股票,概不退还现款。如川人定要筹还现款,则必借洋债,并将以川省财政收入作抵。此电明示,不许川省股东保本退款,而只允换发铁路股票,即政府不但收路,而且还夺款。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迅速在民间传开,引发川人愤怒。见过欺负人的,哪有这么欺人的呢?简直欺人太甚!真当咱们四川人是软柿子,个个好捏啊?
成都岳府街,平日里,这是一条不那么起眼,平静如处子的街道,但在6月17日这天,人们仿佛雨后蘑菇,从地里嗖嗖蹿出,将岳府街挤了个水泄不通。仅仅是岳府街的川汉铁路公司内,便人挤人、肩挨肩地聚集了4000多人,大伙儿火速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并决定即时前往总督衙门,向总督大人王人文请愿。
待到请愿的民众来到总督衙门,王人文听到外面山呼海啸般的演说,他再也忍不住满腔热血沸腾,说只要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事,他无论怎样当据理力争。因为自己身材矮小,怕大家看不到,就令左右赶紧搬了张方桌来,王人文奋力攀爬,站在桌上慷慨陈词:“我立刻代你们电奏、力争,就算丢官也是乐事!”
说起这位王人文,是以布政使的身份担任“护理四川总督”,虽然看上去名不正言不顺,他却是一个有着实实在在为四川民众谋福祉思想的好官。想当初,当四川人民得知“铁路国有化”的“上谕”后,反抗情绪激烈,几乎一触即燃,王人文体恤民心,遂将川人的两项爱国请求——“政府暂不接收铁路”和“暂缓公布停征股租”电奏朝廷。朝廷却视而不见王人文的爱民行为,反而多加斥责,逼王人文对生事者“严行禁止,倘有匪徒从中煽乱,意在作乱者,照惩治乱党例格杀勿论”。6月27日,王人文再行壮举,他把罗纶等2400余人签注批驳川汉、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的原件及公呈人全体姓名上奏,并附片自请处分。
然而,王人文的热血与正义,王人文的苦心与善意,并没有换来良性结果,朝廷反而斥他“局面控制不力”,申谕严饬,将他革职,令赵尔丰走马上任四川总督。四川人民奔走相告,满城皆是惶恐脚步,应和慌乱心跳:赵屠夫要来成都了!
“屠夫”赵尔丰
四川人虽然早知赵尔丰“心狠手辣”的治吏风格,但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朝廷一个接一个的“惊雷”扔过来,真真令川人应接不暇。
1911年8月23日,保路同志会又在岳府街集会,他们此次得知了一个晴天霹雳:朝廷一意孤行地认为四川将“保路”这场戏闹得这么大,是有“乱党”所为。否则,你看朝廷刚颁布将路权变为姓“国”时,首先跳起来的还不是四川人,而是同样爱吃辣椒的湖南人,早在五月份,人家长沙已经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声势浩荡不?这还不算浩荡的话,接下来人家又举行了长沙至株洲的万余铁路工人大示威,还号召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不满,严重抗议!那种“全民动员”,波及社会各界,引得全国震惊。但长沙保路运动闹得快,火焰灭得也很快,看上去乱纷纷,其实并没引起多大的骚乱,四川却不是这种概念,保路同志会如同一块磁石,引得川人纷纷捐款出力,全川一心,令人振奋鼓舞,但更令朝廷忌惮,连“乱党”这样的话也抛出来了,这不是明逼着人反吗?P23-25
波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四川与罗兹省因此建立了友好省际关系,联系成都与罗兹的中欧班列正是“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罗兹省和四川一样,不仅拥有美食,罗兹市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城候选城市,也是2022年世博会申办城市。欢迎四川人民到波兰畅游罗兹。我很开心“一带一路”把更多波兰产品带到中国,使波兰公司在成都安家。依我看来,“一带一路”不仅带来多边商贸机会,也促进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我们致力于推进国际人文交流互动,我们诚挚邀请四川文化机构、组织及协会在这一领域与波兰开展合作。感谢税清静先生富于创造性地将这个重大题材巧妙地融入可以启迪他人的故事里,并祝《新丝路——从成都出发》取得成功!
——波兰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领事爱嘉塔
(AgataPieńkosz)
“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实践。税清静先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这一重大题材书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充分彰显了一个作家的大视野、大智慧、大手笔和大成就。
——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傅恒
千年丝路,重焕生机。曾经驼铃声声,商旅不绝于道,曾经大漠落日,以行路铸繁华。今天,中欧班列一声鸣笛,唤醒岁月,惊艳世人。
能站在今天的蓝天白云之下,抚摸时代有力的脉搏,以滚烫的文字作为忠实记录的载体,这是我们文字工作者莫大的欣喜和荣幸。
笔者在青白江区成都国际铁路港服务中心采访时,曾看到这样一幕:工作人员繁忙有序地操作电脑,为企业完成货物报关、验单等手续。看到笔者,工作人员指指大厅内的服务窗口,微笑着说道:“这里已实现了企业单一窗口一站式办理口岸通关、国内货物集结等业务。”
接下来,乘车驶入成都国际铁路港,看到铁路港内整齐划一地堆放了不同颜色的集装箱,每一种颜色的集装箱都分装着不同货物。工作人员介绍道:白色的集装箱具有保温的功能,专门用于冷链食品的保存。笔者眼前便浮现出刚刚在“蓉欧荟”看到的来自全球的生鲜食品,乌拉圭牛肉、澳洲龙虾、新西兰牛仔骨……这些“远在天边”的外国商品,如今已搭乘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十天时间便“近在眼前”。这是时代造就的辉煌,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红利。
来到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监控室,国内最为先进的监控设备实时播放的高清监控图像让人眼前一亮:1080P的高清像素,360度无死角、24小时无间断、枪体和球体双向交替实时监控,让物流中心无懈可击;进出通道的卡口无人工值守,全智能化管理具备24小时通关作业的能力;验货场地也配有供海关使用的查验平台、电子地磅系统、监控系统和照明设施;三座保税仓库6.5万平方米,出口退税,进口保税功能,为企业的资金流转提供了便捷……这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的加入,让铁路“保B”高效运转,有条不紊,井井有序。
在为写作这本书四处收集资料、采访“八方神仙”的过程中,笔者数次感受到心潮激荡,仿佛有一幅宏阔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仿佛有一首壮丽的歌曲,在胸腔中回旋,时刻都有冲破喉咙的冲动;仿佛云朵作舟、彩霞为桨,笔者也随这趟发自青白江的火车一道,穿越重重历史迷雾,回溯百年川人执着梦想,奔往未来的幸福与康庄。这就是中欧班列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兴奋,它正以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诠释着“一带一路”的深沉内蕴。
要用怎样的方式,将我们感受到的巨变呈现出来,将我们心中壮丽的歌曲唱给读者听?在最后一次开车离开青白江时,不经意拧开了车载电台,传来了令人熟悉的声音,点醒了我这些时日以来关于本书结构的纠结和困惑。
那天,电台竟然很怀旧地播起了许明耻的《闹窑》,这是著名的川剧灯戏,又名《烧窑封宫》。讲的是西汉末年的故事,太子刘秀潜逃南阳,途中误人深山,饥饿难当,正无计可施时,遇村姑殷梨花手提饭篮,香味扑鼻。刘忙上前欲求相助,遭到梨花拒绝,并解释此饭是送给烧窑哥哥吃的。但见刘秀可怜,又慷慨赠饭。这时,哥哥殷梨山见妹妹迟迟未送饭来,出窑突见妹妹与一书生,产生误会,并闹出许多笑话。后来,刘秀感谢梨花救命之恩,登基为帝之后,封梨花为妃。
《闹窑》中,殷梨花正和刘秀插科打诨地唱道:啥东西的房子在空中挂?啥东西歇气往岩上爬呀?啥东西上动下说话呀?啥子人不喊名字光喊她呀?蜘蛛的房子在空中挂,蝎子歇气往岩上爬,木脑壳上动下说话,两口子不喊名字光喊她。嘻哈哈……
电波里殷梨花笑哈哈,我却在刹那眼窝一热。自己怎么没想到呢?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出生于四川射洪一户农家;80年代,村里拥有录音机的“土豪人家”并不多,那时我还在念小学,家人很奇怪,为啥我每到吃晚饭时,喜欢挑上一筷子咸菜,一溜烟跑到某家门口去蹲着吃呢?他们好奇地“跟踪”了一次,闹明白了——那家爱放川剧《闹窑》,那是我百听不厌的,里面有殷梨山、纯情村姑梨花,还有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倒霉刘秀。
川剧,仿佛是川人血液里携带的基因,仿佛是一早注定的宿命。我并不懂什么高深的川剧文化,也算不上票友,但年少时爱过的唱段,听过的台词,那句历经岁月沧桑仍旧清新如洗的“嘻哈哈”,一秒钟就能让我打开记忆的大门。为何不用川剧的几种经典绝活来谋篇布局呢?此念一出,茅塞顿开、眼清目明。
所以,有了川人百年铁路梦,这犹如“顶灯”的艰难前行;青白江从一座工业城,走向生态宜居,走向文明现代,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华丽丽的“变脸”?中欧班列开启新征程,犹如巨龙昂扬“吐火”,书写着新丝路的传奇;“蓉欧+”,犹如善舞的“水袖”,带给我们眼花缭乱的盛世惊喜。
这既是我对中欧班列的一次亲密接触,也重新点燃了多年前“小戏迷”眼中的熠熠神光。让我在写作间隙放上一段川剧选段,闭眼聆听,那锣鼓急,那唱腔亮,风起云涌间,世界成为舞台,舞台即是世界。
在查找资料时,我看到了一则与川剧有关的趣闻:2016年12月28日,青白江区九岁小女孩蒋金津身着一袭变脸传统戏服,向师傅恭恭敬敬地敬茶叩首后,正式成为国际著名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的入门弟子,也成为香港天王巨星刘德华的小师妹。川剧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彭登怀意味深长地解释道:变,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变则新,脸则形象”,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门艺术,无不在变中求索。经典文化,从来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烟消云散,它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后继有人,才能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川剧在变中发展,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当年的骆驼商队,嬗变成了当今的如风快铁。 这是魅力无穷的蓉欧大舞台,承载着商机与财富,承载着美丽的中国梦,一路奔跑,一路欢歌。这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新丝路”,千年驼铃梦未醒,征程在前不忘初心,起航吧巨龙!
感谢四川省作协、成都市文联、成都市作协,青白江区委宣传部、文联和新闻中心,以及成都国际铁路港、城厢镇马鞍社区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对本书写作提供信息资料及采访线索和热情帮助的中外朋友们!感谢此刻阅读这些文字的亲爱读者!
税清静
2017年9月
税清静著的《新丝路--从成都出发》为报告文学,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川人百年铁路梦”“华丽‘变脸’:青白江的生态梦”“昂扬‘吐火’:中欧班列开启新征程”“‘水袖’长抛:‘蓉欧’让成都与世界共舞”。作者从蓉欧快铁这个“钢铁缩影”,切入青白江与成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大叙事,采撷数个“平常人的故事”,谱写“时代的报告,文学的表达”。作品呈现了川人用智慧、汗水和无上勇气连接起亚欧非大陆的人文、贸易和交通,铸就了合作、包容、共赢的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实践。税清静先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这一重大题材书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税清静著的《新丝路--从成都出发》充分彰显了一个作家的大视野、大智慧、大手笔和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