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那夫人有气无力地趴在梳妆台前,关于于连的回忆像潮汐一样在她脑海中反复涌现:刚来时他的局促拘谨,背诵《圣经》时他的自信从容,教导孩子时他的不厌其烦……不知道从何时起,于连已经渗进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经于连带给她的甜蜜,此时都成了伤人的利刃。
去傅凯家的路上山清水秀,于连心中的憋闷排遣了不少。沿途经过一个小山洞时,他停下来准备歇歇脚。山洞里狭窄阴暗,于连却觉得很有安全感。起码在这里,他不用担心秘密会被人窥视。他一时兴起,拿出纸笔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心中的感想。放下笔时,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
于连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纵自己的内心了,这种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的样子。]的感觉真好。不过,他还是谨慎地把刚才所写悉数烧毁。太阳渐渐西沉,于连决定在山洞歇一晚再走。尽管这里狭隘潮湿,却有难能可贵的自由。
第二天,于连来到了傅凯家。傅凯一见到他立即扔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招呼他。两人把酒言欢,尽情地谈天说地,直到半夜时分。
深夜,于连和傅凯抵足而眠,傅凯欣赏于连的为人,郑重其事地邀请他人伙自己的木材生意,并且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于连笑着应付了过去,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复。傅凯困极了,不一会儿便鼾声大作,于连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傅凯为人敦厚老实,他的提议也并非心血来潮[指心中突然或者偶尔起均一个念头。]。只要于连答应入伙,傅凯肯定不会亏待他。于连不是没有考虑过傅凯的建议,可是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你就甘愿做一个不起恨的木材商人,一辈子这么碌碌无为?你就要这样离开瑞那夫人?
“不!”这是于连的回答。他既渴望权力,也想得到瑞那夫人。
经过一晚上深思熟虑后,第二天于连委婉地拒绝了傅凯的提议。虽然事情出乎傅凯的预料,但他仍然尊重于连的选择,并没有过分强求。
于连辞别了好友,便准备回到苇儿溪。一路上,他都在琢磨以后该怎样和瑞那夫人相处。既然瑞那夫人有意疏离他,那他绝不能死缠烂打。’只要能远远地看见瑞那夫人,他就心满意足了。
回到府上时,于连撞见了瑞那夫人。才三天不见,她似乎憔悴了许多,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好像生了一场大病。。只有那双眼睛光华依旧,眼底似乎还有一簇炽热的火光,只有瑞那夫人自己知道,那是失而复得的喜悦。瑞那夫人有些怯生生地问于连是不是要离开,样子竟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
于连一看瑞那夫人泪影婆娑[多形容女人、小孩伤心委屈时,泪水在眼中打转,惹人怜惜。娑:suo],心肠马上就软了下来,但是想到几天前瑞那夫人对他的态度,便想逗弄一下她。他学着那天早晨瑞那夫人的样子,板着脸不说话,摆出一副拒人千里的表情。瑞那夫人何曾真正地把于连拒之心外,只要于连愿意,她的心随时为他敞开。
于连是回来了,可是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离开,所以这些天来瑞那夫人一直患得患失[没有时怕得不到,拥有时又害怕失去。]。艾莉莎拿来华服美裳,瑞那夫人也提不起兴致,只是任由艾莉莎在她身上折腾。
艾莉莎手脚麻利,没多久就替瑞那夫人装扮完毕了。瑞那夫人身着一席红衣,美得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当瑞那夫人出现在于连眼前时,于连眼底是掩不住的惊讶与着迷.瑞那夫人在心里小小地得意了一把。
从那以后,瑞那夫人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开始热衷起打扮来。她以前深居简出,衣着打扮都偏向素净淡雅。可是现在,她每天都会打扮得光彩照人。起初,戴薇儿夫人对瑞那夫人反常的行为很不解,直到她看见了瑞那夫人望向于连的目光。那是一种不胜娇羞的目光,只有女子在爱人面前才会无意流露。戴薇儿夫人不禁为这种危险的信号担忧起来。
P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