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油即政治(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权力)(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美)史蒂夫·科尔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史蒂夫·科尔著的《石油即政治(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权力)(精)》以1989年埃克森公司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域触礁漏油为起点,写到2011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以及其善后为止。全球市场在那段世纪交替之期重新洗牌。苏联的崩溃引发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浪潮,使得各国市场向外国投资者纷纷敞开大门。亚洲国家,其实是中国与印度,开始迅速崛起,推动着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长,股票市场欣欣向荣。同时,世界也越来越警觉到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而战争以及各种国家内部的政治动荡也变得不再罕见。

内容推荐

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石油企业一直都站在全球权力的顶峰,世界五百强的前十大公司中,半数都是石油公司。作为全世界私人石油企业的代表,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俨然是…个独立的国家。因为这家公司拥有雇佣军、外交部和情报部门。掌握着国家能源命脉,可以直接安排元首会晤,左右国内政策制定,代替国防部作战争评估,支配战争的结果,还能在一些地区行驶大使馆的外交职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霄克斯·蒂勒森辞职后.直接出任美国国务卿。因为管理一家石油公司和治理…个匿家的工作内容几乎一样。

翻开史蒂夫·科尔著的《石油即政治(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权力)(精)》,挖掘石油和政治之间看似简单、实为深奥的内在联系,看石油企业如何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成就今日世界的政治格局。

目录

序章 我要向白宫报告

第一部分 易得油时代的终结

 第一章 标准答案

 第二章 铁屁股

 第三章 地球真在变暖吗?

 第四章 你们真的想与我们为敌吗?

 第五章 未知伤害

 第六章 赤道几内亚月

 第七章 骆驼和豺狼

 第八章 我们的目标只是石油公司

 第九章 真正的男人——他们发现了石油

 第十章 这也不像听上去那样糟

 第十一章 海法输油管道

 第十二章 我们能够飞多高?

 第十三章 一个更好的地方

 第十四章 社会精英阶层

第二部分 风险周期

 第十五章 以我的荣誉起誓

 第十六章 乍得离了石油也能生存

 第十七章 埃克森自求多福吧

 第十八章 我们需要目击者

 第十九章 现金瀑布

 第二十章 私酿酒

 第二十一章 中情局和美国海军也束手无策吗?

 第二十二章 一个吃掉3400多只橡皮鸭的人

 第二十三章 我们必须终结石油时代

 第二十四章 我们是走是留?

 第二十五章 纳税的不是我们

 第二十六章 我们能找到新的预定石油储备

 第二十七章 1+1=3

 第二十八章 只是凑巧发生了而已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标准答案

西德尼.J.雷索(Sidney J.Reso)是埃克森公司高管层的典型代表:科班出身的工程师,为埃克森公司工作了一生,他与妻子帕翠西娅结婚37年,低调地享受着公司带给其的财富与便利。他在新泽西上班,办公地紧邻春溪乡村俱乐部(the Spring Brook Country Club),他自然也成了这里的会员。他还在佛罗里达州海岸拥有一幢度假别墅。他行事稳妥,一般不会做出什么激进的决策,更不会不辞而别。

因而,当邻居发现雷索的车没有熄火,驾驶门大开,停在莫里斯镇上他那长达250英尺、树木繁茂的私人车道尽头时,这绝非什么好兆头。那是1992年4月29日早晨8点整。雷索在埃克森这家大型跨国公司里,负责北美以外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他通常在早上7点半时准时离开他门禁森严的豪宅,每周四早上还会开车15分钟到位于弗伦翰公园(Florham Park)内的办公室处理事务。雷索失踪后,警方迅速发布寻人启事,寻找一名身高5英尺10英寸、体重180磅、眼瞳蓝色、头发灰中带红的白人男子。

那时,埃克森公司即将退休的cE0劳伦斯·G.劳尔(Lawrence G.Rawl)与其接班人李·雷蒙德正一道出席在达拉斯召开的公司董事会。因为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股东大会前召开董事会是公司的惯例。程式化的会议议程经过精心设置,会上会商定公司的重大决策,投票选举董事会成员。就在雷蒙德宣读准备好的会议材料时,埃克森公司安保部的高管突然闯入,并俯身对他说:“我必须跟您谈谈,现在。”

雷蒙德便离席了几分钟,他回来后向董事会宣布:“西德尼被绑架了。”

整个董事会陷入了沉默。绑架对埃克森的高管们来说简直是周期性威胁,针对他们的袭击总是一波又一波。1974年,埃克森公司的董事维克多·萨缪尔森(Victor Samuelso)就被阿根廷的人民革命军绑架。为解救人质,埃克森公司付了1400万美元的赎金。在场的董事们都企盼着历史别再重演,劳尔更是心烦意乱,毕竟雷索在他手下工作了许多年。

安保部报告称,劫匪打来电话向公司索要赎金。这时劳尔请求联邦调查局介入。此后,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威廉·塞辛斯(William Sessions)就每天早上与雷蒙德通话,通报案件进展。要在纽约之外的地区展开调查,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还需几天时间来证实来电者是否确有其人。劫匪要求埃克森公司准备1850万旧版100美元面值钞票,分别装入洗衣袋中并随时准备送到指定地点。但绑匪署名“彩虹勇士(Warriors of the Rainbow)”——费尔南多·佩雷拉军团(the Fernando Pereira Brigad)。这一署名源自一位自由摄影师,他于1985年随彩虹勇士号的沉没而葬身太平洋。彩虹勇士号(Rainbow Warrior)是一艘属于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船舰,但因其抗议法国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进行核试验,而被法国情报部门击沉。自从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件发生后,该组织就一直将埃克森公司作为其反对开采石油运动的首要目标,但其一向采取非暴力手段温和抵制,断然不会绑架西德尼。

“这一可恶的指控对一个致力于保护全球环境的合法环保组织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伤害。”绿色和平组织的执行理事斯蒂夫·D.埃斯波西多(Steve D'Esposito)在否认卷入这场绑架时如是说。

绑匪在提出最初的赎金要求后就几乎音信全无,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遍布整个新泽西州,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帕翠西娅·雷索(Patricia Reso)还代表全家发表了两次电视讲话,恳求绑匪尽快放人。“无论他在哪儿,我只想知道他冷不冷,”提到丈夫时她如是说,“因为他的大衣还留在车里。”

几周后,绑匪们威胁要对埃克森公司发动一场更大的袭击,6月初他们寄来一封恐吓信说:“如果你们拒绝交付赎金,就会在24小时内见到雷索的尸体。收到赎金我们才会放人。但如果你们以任何方式干扰赎金交付,我们将袭击早已选定的目标。我们不会绑架这些人,只会直接杀了他们。”

劳尔和雷蒙德专程拜访了联邦调查局设立在纽瓦克的特别工作组,亲眼目睹了他们为侦破案件所做的巨大努力,两人深为感动。那个时代手机还不多见,调查人员猜想绑匪会用公共电话通信,更认为绑匪可能还隐匿在这一地区。特别工作组派出了大量特工,严密监视着距离案发地20英里范围内的每部公用电话。6月18日晚,联邦调查局的一个监视组发现了一个戴着手套、用新泽西购物中心的公用电话打电话的金发男人。联邦特工随即一路跟踪此人的汽车,在午夜刚过时逮捕了他,并在其车中发现了一些洗衣袋与一本1985年版的埃克森公司高管家庭地址录。塞辛斯随后致电雷蒙德:“我想我们抓到绑匪了。”P25-27

序言

我要向白宫报告

1989年3月23日,星期四,那天晚上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 Valdez)在阿拉斯加湾附近的水域触礁。而正当船体随着海水猛烈翻腾时,乔瑟夫·哈泽伍德船长(Joseph Hazelwood)并未在负责指挥船只的舰桥,他待在自己的船长室里,之前他对下属说要去处理一些文件。

乔瑟夫·哈泽伍德船长今年42岁,身高6英尺,体重约180磅,还有些秃顶。他生性沉默寡言,嘴边常叼着万宝路香烟。他父亲曾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服役,驾驶鱼雷轰炸机,退役后成为泛美航空公司(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的国际飞行员。哈泽伍德的智商高达138,年少时就考入纽约州立大学海事学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Maritime College),大学生活无忧无虑,简直像在印证这样一句话:“我永远不会出现失误。”即便在海上,他也涉猎广泛,与人聊天的时候常常引用石墙将军和奥斯卡·王尔德的话。迄今为止,他已经为埃克森公司(Exxon Corporation)航行了21年,担任油轮船长也已有10年了。

那年春天,他正在努力摆脱“中年危机”,这已经折磨了他许多年。长时间的海上航行让他常常会想起女儿小时候的样子,这让他更加痛苦。他后来回忆道,妻子发现他“比往常更喜怒无常”。他酗酒,晚饭前就要喝上十来杯,吃饭时喝酒佐餐,饭后还要继续喝。但他本人却不认为酒精使他烂醉如泥,行动不便。每次喝多了以后,他觉得自己“动作有点笨拙”,但还不至于失去意识,也没有“被家具绊倒过”。可即便不出海的时候,他也经常酒后驾车,并因此多次被警察处罚,最终被吊销了驾照。

乔瑟夫·哈泽伍德感觉自己的状态每况愈下,“就算我真的在为什么而痛苦不堪,我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公司主管曾经告诫过他:“如果有问题,就解决掉。”1985年他曾去纽约某医院检查,并因轻度抑郁和酗酒接受治疗。之后他参加了几次嗜酒者互戒会的活动,却依旧经常喝酒。埃克森公司的高层称,他们曾派专人监督哈泽伍德饮酒,有次他们听见哈泽伍德在船载无线电台里点啤酒,就对这一问题留了心,而这样一个酒鬼却继续当着他的船长,并说没发现有人在监视自己。据他本人回忆,3月23日下午,他在瓦尔迪兹镇的“管道俱乐部”(一家酒吧)喝了两三瓶伏特加,事后未经检查便进了油轮码头,上了船。

哈泽伍德嗜酒成性,这大大增加了其工作的危险性,但这份工作着实待遇优厚,他年薪18万美元(含津贴)。同其他几千号美国人一样,这一切某种程度上是拜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的地质勘探队所赐。1958年夏季,他们在北极圈以北对阿拉斯加州的布鲁克斯山脉(Brooks Range)进行勘探。苏伊士危机和伊朗的暴乱(后者一定程度上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操纵)让英国石油公司的高层认识到,他们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利益易受政治不稳定因素影响。阿拉斯加风暴肆虐的海域和随处可见的冰山虽然看起来令人生畏,但好歹这里欢迎私人资本。况且多年以来,美国政府的多项报告中一直称阿拉斯加北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英国石油公司成了第一家到此投资勘探的跨国石油巨头,当然他们也不得不忍受恶劣的天气以及承担投资失败的可能。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作为承租者的英国石油公司已在阿拉斯加北坡(North Slope)建立起了巨大的石油开采平台。而在一个经年累月冰封的地区,运输问题才是利}闰最大化的最大阻碍。石油商们多年来商讨着一个狂热而激进的计划,他们打算建立地上输油管道,从北极直接通到南方。不过这个项目不仅耗资巨大,还需要政治同盟,简直野心勃勃。只是又一次中东危机来袭——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联合抵制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宣布石?由禁运,而这次危机最终促成了阿拉斯加输油管道(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的落成。该管道全长800英里,起于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穿越冻土区域,直达不冻港瓦尔迪兹。为了融资筹建该管道,英国石油公司同埃克森公司的前身——汉布尔石油(Humble 0il)公司和大西洋富田公司(AtlanticRichfield Company)合作,成立了一个国际财团。1977年,该管道首次投入使用,第一批原油于6月份运出,7月28日送抵瓦尔迪兹港。

12年后,每天通过这一输油管道运抵瓦尔迪兹的石油居然有200万桶,超过美国国内原油产量的四分之一。迂回曲折的输油管道、密密麻麻的椭圆形储油罐和一串串白色安全灯,使得瓦尔迪兹成了镶嵌在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中的一座魔幻迷宫,雄伟壮丽的冰川中一座神造之城。船体长度抵得上几个足球场的超级油轮络绎不绝地穿梭在港口中。

美国海岸警卫队(Coast Guard)在威廉王子湾(Prince williamSound)开辟了一条1O英里宽的航道,让油轮都聚集在此,自东入港,向西出港。就在那周四,布鲁克林(Brooklyn)号和阿科·朱诺号才离开瓦尔迪兹港进入太平洋不过几小时,哈泽伍德就开动油轮,载着1,264,155桶原油出海了。那天晚上虽然有雾,但风很轻,海面还算平静,可见度也足足有8英里,这条航线哈泽伍德早走过几百次了。

刚过晚上11点,哈泽伍德回到了驾驶台,那时瓦尔迪兹港的领航员已经上岸了,护航用的拖船也已经离开。布莱礁(Bligh)位于船东南侧正前方,看上去就像一只张开口鼻躺在水里熟睡的鳄鱼。岛的西侧有一盏每4秒闪烁一次的红灯,提示过往船舶小心布莱礁,它从水下1/4英寻延伸到……埋藏于地表之下。公司钻探油田和天然气井,尔后长年累月经营这些资源,因此其业务便与领土的实际控制人有关。埃克森公司的油气产地有许多位于穷困而动荡的国家。政变者和武装力量发动的夺权之战便会影响到公司的财路,因此公司也难免会被牵扯进小型战争和绑架事件中,而其他跨国公司大多没有这些烦恼。

埃克森公司的投资和获利时限基本上都长于每届美国政府的执政期,李.雷蒙德曾说:“我们看着每任总统来了又走。”这的确是华盛顿的真实写照,因为美国宪法直接规定了总统的任期限制。埃克森对油气项目的投资年限一般超过40年,这么长的时间内,美国的对外政策、能源政策连带着总统人选都至少换了六七次了。而埃克森公司海外项目的东道国国内可能也早就发生了好几次领导者更迭了。这种情形使得埃克森公司必须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完善其游说战略,以避免被政治动荡波及。

一些跳槽至埃克森公司的美国情报和外交人员发现,公司的保密系统、保密协定以及内部网路安全可与全球最出色的情报机构媲美。公司的信息控制系统不仅能保护公司的工业数据,还能使这些数据隐形,以保护公司的长期战略地位。埃克森公司的高管引导着媒体报道的走向;若非法律强制,拒不配合国会调查员工作;公开发言时只是复述精心准备的、绝不会透露任何重要信息的演讲稿和幻灯片。这种策略奏效了:埃克森公司崇尚规则,但在规则的灰色地带,没有人会站出来公开解释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埃克森公司每年生产15亿桶原油以及500亿加仑汽油,瓦尔迪兹号的事故无疑证明了实际上埃克森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有着巨大的环境风险。此次事故后,埃克森公司将重蹈其前身——标准石油公司的覆辙,再度成为全美最遭人痛恨的石油公司。

美国的通勤族对油价疯长无能为力。事实上,埃克森公司就代表了美国的能源政策,因为美国政府根本就未曾出台过相对稳定的能源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政府曾陆续出台过一些政策,试图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此后美国便再没有政府牵头的有效能源策略了。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政策,也不过是市场经济体制在一堆乱七八糟的国家津贴、自相矛盾的法律法规和软弱无力的监管机构中运行的结果。政府在这方面的弱势对于埃克森公司十分有利。

依赖进口石油代表着每年要有数十亿美元被海外敌对政权装进腰包,再加上油价飞涨,公众对此愤愤不平,这使得埃克森公司成为众矢之的。然而面对指责,埃克森公司异常冷静、隐忍甚至有点漠不关心,这态度与承受那些发生在非洲专制小国内的政治风险时如出一辙。

但实际上,“妥协”,从来就不是埃克森的风格。

书评(媒体评论)

语言雄辩,韵味细腻微妙,文笔极为优美。

——莱昂内尔·巴贝尔(Lionel Barber) 《金融时报》总编辑

迷人,作者精心收集背景资料、用事实说话,完成了一部特别引人注目的巨著。

——《彭博商业周刊》

科尔十分清楚这个主题有多难写,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几乎强大到无法想象,它的利润比其他任何美国公司都要高。科尔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他通过对这家公司过去二十年历史的还原,向我们重现了能源巨头的政治力量。

——《纽约书评》

细腻、全景、充满价值。科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如IMAX电影一般清晰真实的画卷。

——《纽约时报》

科尔的语言质朴、清晰,尽管这本书所描绘的细节令人惊讶,实际上,这些都是真实的。

——卡罗尔·达文波特(Coral Davenport) 美国资深政治评论记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