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自闭谱系障碍的简称,自闭谱系障碍的儿童常在社会交往、言语语言以及兴趣、行为方面存在异常。这样的孩子们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来自星星的孩子”。
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有快速增长的趋势。
杜林、曹昱著的《星星的孩子不孤单》是专门写给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书,两位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分享了在美国多年针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和培训经验。多年的临床干预和教学发现,早发现、早干预,多方合作,坚持不懈地进行行为干预是自闭症儿童取得进步的关键。
本书中介绍的干预方法和策略通俗易懂,容易上手,家长们可以按照书中介绍的行为干预原则和方法抓住每个帮助自闭症儿童们学习新技能的学习机会。
杜林、曹昱著的《星星的孩子不孤单》是一本专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而著的书,旨在为千千万万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们指点迷津。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自闭症的相关常识和误解,重点向家长们介绍了什么是自闭谱系障碍,自闭谱系障碍诊断的黄金标准。阅读之后,家长们可以有的放矢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及早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问题行为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第二部分介绍了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详细讲解了一些较为常用的行为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了解自闭症
明明今年两岁了,个头比同龄的孩子稍稍大一些,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奶奶说明明很好带,很爱安静,不喜欢吵闹的声音,平时就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面自己玩。他有一个很喜欢的按键玩具,一按按钮,就有小动物从里面跳出来,明明可以一个人按上半天。妈妈也给他买了好多其他的玩具和儿童故事书,可是他不喜欢那些,大部分的书都被他撕坏了。妈妈带他出去玩,他特别喜欢看停在小区里的汽车,特别是白色的汽车,围着转上好几圈也不愿意离开。但是在公园看到其他同龄的小朋友的时候,明明却一点也没有兴趣,就算别的小朋友主动找他玩,他也没有回应。明明很聪明,知道妈妈平时大概在早上10点钟左右带自己下楼玩耍,有的时候妈妈稍微晚了一点,他就拖着妈妈的手去门口指着鞋子,用行动告诉她自己要出门去玩。如果妈妈有事情没做完,让他等一等,他就会大哭大闹。明明妈妈最近有点着急,想到自己在新闻里面看到的其他自闭症孩子的特征,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点像,比如语言发育迟缓,社交技能缺乏还有眼神交流差,这些好像都有中,但是又不敢再往下想,害怕这会真的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心中的疑问也越来越强烈,这次听了一个朋友的建议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做了检查。经过专家的诊断,明明被确诊为患有自闭症的高风险儿童。明明的妈妈得知了结果非常难过,但是平静下来以后却也舒了一口气“至少我现在知道他需要什么了。”
像明明妈妈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对自己孩子某些异于正常儿童的行为举止感到困惑,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觉得孩子只是存在个性方面的问题,或是相信孩子大了就会好了,有的甚至因此导致拖延诊断,错过治疗最好时间。其实,如果家长能对正常儿童发育的阶段和自闭症的基本特征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做到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认识,并对自闭症高危儿童做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自闭症的几大表现特征:
社交障碍
缺乏有意义的眼神交流: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会看你吗?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他会看你吗?会一直保持眼神交流还是看一眼眼神就飘走了?
缺乏社交意识和技能: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吗?孩子对其他小朋友感兴趣吗?遇到同龄人会主动和他们一起玩耍吗?如果有小伙伴主动和他说话,他会有回应吗?去幼儿园看到老师和小朋友或是有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孩子会和他们打招呼吗?别人和他打招呼挥手他有反应吗?
语言发育迟缓
接受性语言发育迟缓 (听力发展):孩子会遵从简单的口头指令吗?会简单的动作模仿吗?会指认简单的生活物品吗?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如颜色,形状,大小,长短)吗? 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 (话语能力):孩子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怎么表达自己呢?不高兴的时候又会如何表达呢?是哭闹,还是自己说话告诉爸妈?如果会说话,那么是使用单词,短语,或是句子?孩子使用的语言和他的年龄相匹配吗?
重复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孩子平时是否喜欢做一些别人看起来没有意义或是仪式性的行为,比如把手在眼睛面前晃动,身体左右摆动,原地打转?孩子是不是有点“固执”?例如东西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摆放?做事情一定要按照他的方式做,否则就会大哭大闹?
P3-5
在许多人心中,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在很遥远的国度,几乎不存在于自己的身边;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这样一种孩子,大概只知道他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其余的就无从知晓;又或许有些人了解得更深一些,知道他们生活的窘境、现实中遇到的困难。那么这些儿童到底是怎样的孩子呢?作为父母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孩子,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训练孩子呢?
相信当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的时候,每一位家长都经历着一个艰难的时刻。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是病吗?能治好吗?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家长们。初期作为自闭症“小白”的家长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有好多好多。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一周七天,一天七个小时守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成长,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家长对于专业知识一头雾水,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行为干预理论及方法,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每个自闭症儿童家长都希望成为子女们信任的朋友和老师,为此家长们愿意努力克服困难,和子女们一起学习成长,从而体验到无与伦比的快乐和幸福。
本书的目的就是让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们能够了解自闭症的一些基本内容。书中使用了平实易懂的语言,力求让父母们能够看懂会用,能够根据书中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相关的训练。什么是自闭症及其起因、什么是应用行为分析、如何进行早期干预、语言认知训练怎么做、如何运用强化物、如何利用替代惩罚以及如何培养孩子掌握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技能,如怎样让孩子乖乖睡觉、吃饭等。这些内容与父母及孩子们息息相关,能够为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提供支持。同时,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冷静地甄别各种信息,切不可盲目听从所谓的“权威”言论,而忽视了孩子身上的某些关键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的优秀博士及博士级别的国际行为分析师(BCBA-D)杜林和曹昱老师,他们在美国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中有着丰富的经验,非常希望把在美国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能够通过本书了解自闭症的基本信息,走出误区,利用书中所述方法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训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胡晓毅
2017年2月18日
家有自闭症儿童,对于父母而言。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挑战,在教养上遇到挫折却又求助无门,父母除了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以外,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提供了经研究证窘的教学策略,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家长,不仅贴切,同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家长能够透过明确的步骤和指示,轻松地掌握引导孩子的基础技巧,是每一位家长都该拥有的一本必备书!
——袁巧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博士级国际行为分析师(BC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