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近刘少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义凡//张文和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少奇的青少年时代与家庭情况如何?

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大帽子下的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他为什么被称做“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

他是怎样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的?

所谓宣扬“剥削有功”的“天津讲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野心家高岗为什么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刘少奇?

所谓“三自一包”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

……

李义凡、张文和著的《走近刘少奇》以若干重大事件为专题,解读刘少奇一生。

内容推荐

刘少奇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辉煌,有坎坷,更有那蒙冤屈死的共和国之痛。为了使人们更真切、更细致地了解刘少奇的一生,我们截取刘少奇人生中的若干个重要的事件或风云岁月,作全面、详尽的实事求是的记述,还历史以本来。

李义凡、张文和著的《走近刘少奇》分为家世、青少年时代、年轻的工人运动领袖、“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莫须有的罪名:“叛徒、内奸、工贼”、“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之历史原委、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革命伴侣——王光美等内容,介绍了刘少奇的一生。

目录

前面的话

一、家世

 1.1 炭子冲:山川资俊杰

 1.2 家世

 1.3 同胞亲情

二、青少年时代

 2.1 故乡求学与三次改名

 2.2 接受五四运动的洗礼

 2.3 少年有奇志

三、年轻的工人运动领袖

 3.1 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崭露头角

 3.2 升任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

 3.3 历史事实和功绩不容歪曲和抹煞

 3.4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建功立业

四、“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

 4.1 从天津到沈阳

 4.2 从莫斯科到上海

 4.3 从上海到瑞金

五、莫须有的罪名:“叛徒、内奸、工贼”

 5.1 “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是怎样成立的?

 5.2 所谓“潜逃长沙”与被捕“叛变”

 5.3 所谓在武汉和庐山进行“内奸活动”

 5.4 所谓在沈阳被捕“叛变”

 5.5 伪证为何能够又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六、“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之历史原委

 6.1 受命于危难之时

 6.2 “六十一人案”的缘起

 6.3 “醉翁之意不在酒”

 6.4 乌云遮不住太阳

七,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7.1 批判“左”倾错误理论的先锋

 7.2 华北抗日统一战线新局面的开创者

 7.3 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卓越领导人

 7.4 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八、革命伴侣——王光美

 8.1 荒唐的大字报

 8.2 名门闺秀投身革命

 8.3 怎样被定为“美国特务”?

 8.4 夫妻情深

九、“和平民主新阶段”问题

 9.1 重庆谈判与中国时局

 9.2 中国进入了“和平民主新阶段”

 9.3 “罪状”不能成立

十、1949年“天津讲话”始末

 10.1 劳资关系紧张,刘少奇奉命赴津

 10.2 决定一切的是干部问题

 10.3 向资本家“交底”

 10.4 实事求是面对职员与工人群众

 10.5 历史的证明

十一、秘密与公开:三访苏联

 11.1 开国在即,秘访苏联

 11.2 过渡关头,再访苏联

 11.3 风波突起,三访苏联

十二、“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12.1 “中国将来的前途,是要走到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去的”

 12.2 性质相同的两次争论

 12.3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受到批评而终结

十三、高、饶事件与刘少奇

 13.1 高岗的历史辉煌与政治野心

 13.2 副主席之间的分歧

 13.3 高岗的“批薄射刘”及其他

 13.4 饶漱石的“讨安伐刘”

 13.5 应有的正常的结局

十四、要反对右倾保守,也要反对急躁冒进

 14.1 反对右倾保守,出现了急躁冒进

 14.2 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

 14.3 批评反冒进,反反冒进引发了“大跃进”

十五、“三自一包”的风风雨雨

 15.1 与合作社共生

 15.2 庐山会议前后

 15.3 再度兴起与消亡

十六、“南下北上”——1961年大调查

 16.1 困难与警醒

 16.2 南下:40年后返故园

 16.3 北上:远足大小兴安岭

十七、七千人大会与西楼会议

 17.1 刘少奇报告,讨论与出气

 17.2 刘少奇讲话,“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17.3 刘少奇存疑,如何评价“三面红旗”

 17.4 刘少奇担责,常委们自我批评

 17.5 西楼会议,“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

 17.6 历史的回声

十八、落难:头号“走资派”

 18.1 工作组:“实行白色恐怖”?

 18.2 “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从检讨到请辞

 18.3 强加的政治宣判:《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

十九、共和国主席之死

 19.1 7月18日的耻辱

 19.2 无言的病囚

 19.3 生命的最后27天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1.3 同胞亲情

刘少奇生于1898年11月24日(清朝光绪皇帝戊戌二十四年十月十一日)。他降临人世时,父母都已人到中年。按照当时的“多子多福”的观念,刘寿生和鲁氏都认为小儿子的诞生是他们的“福气”。他们按照刘氏家族的族谱——“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给刘少奇取名刘绍选。刘少奇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们兄弟四人,在族家兄弟中分别排列老四、老六、老七和老九。两个姐姐在族家姊妹中分排列老六和老七。由于刘少奇排列第九,所以有“九满”和“九伢子”的乳名。“伢子”是当时当地的人们给男孩子起小名时最常使用的两个字。毛泽东的乳名叫“石三伢子”(因为毛泽东的两个哥哥都很早夭亡,他外祖母曾带他到一块巨石前叩拜,祈求神灵保佑他长大成人,长命百岁)。

刘少奇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勤劳、节俭、家规严格、紧张有序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的爽直、忠厚、躬亲劳动而又善于指挥,母亲的干练、坚毅、任劳任怨,以及哥哥姐姐们的勤勉努力,这些可贵的农家作风,在幼年刘少奇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刘少奇小时候长得瘦弱文静而聪明伶俐,又是家中的“满崽”,因此,常常得到父母亲和哥哥姐姐的钟爱。有时候,母亲为照顾他的身体,特意为他做点好吃的菜,哥哥姐姐们也处处爱护着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受娇惯。从五六岁开始,他就跟着哥哥到田边去放牛、割草,到山上去拾柴,跟着姐姐到野外摘野菜,或者帮助父亲和母亲到菜地稻田里捉虫除草……。到了八九岁以后,他便单独出门与邻家的孩子们一道从事各种野外劳动了。

每当农忙的时候,父亲和哥哥们都下田去插秧或收谷子,刘少奇就去田间送茶水、送汤粥、提秧苗、拾禾穗。禾苗长起来的时候,到水田中去除草,是刘少奇能够做,也做得最多的一种农活。6月天气里,站在水田中不停地弯腰拔草,而且一下田就得一气干半天,这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幼年时的刘少奇,就是在这些平常而简单的劳动和与农民的接触中品尝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滋味,养成了勤劳、节俭、耐心、刚强的品格。

在刘少奇的童年生活中,他忘不了六哥和六姐对他的关心和照顾。六哥刘云庭(又写作云亭),进过湖南讲武堂,作过军队中的下级军官,思想比较开化,与刘少奇的关系最好,在刘少奇读书、投身革命及被捕时,都曾鼎力相助。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刘少奇与何宝珍所生的长女刘爱琴、长子刘允斌都是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由刘云庭出面找回或抚养长大,1938年又分别送往延安的。因此,刘少奇十分敬重他六哥。1949年六哥去世时,刘少奇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了一首挽联:“你是我幼年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个帮助者。”刘少奇与七哥刘作衡的关系不太好。当穷苦农民到刘家籴米或买酒时,刘少奇总是只给货物不收钱或少收钱,因此常常与七哥发生冲突,被骂为“败家子”。

1950年土地改革时,刘作衡曾致信刘少奇,希望弟弟利用他的地位和影响为自己说情,但却遭到拒绝。刘少奇在给七哥的回信中说:

“你家过去主要是靠收租吃饭的,是别人养活你们的,所以你们应该感谢那些送租给你们、养活你们的种田人。人家说你们剥削了别人,那是对的。你们过去是剥削了别人。乡下现在要减租退押,也是对的。你们应照减照退。你不能骂人,说他们是小子会、棍子队。不,他们是养活你们及其他许多人的大恩人,你们应该尊敬他们。……老早我就向你们说过,要你们不要收租放债,你们不听,并且还说我不对。现在你们吃苦了,再来找我,已经迟了,我也没办法了。这些苦,照我来说,是你们自己讨的。你们不能怨恨别人。”“二五减租及三七五限租,是人民政府的法令要办的,你们必须老老实实照办。去年你们没有照办是不对的,所以现在要退租。如果你们退不出去,可以请求农会允许你们等到今年秋季收租时再退。你们可打一个借条给农会,请求农会原谅你们去年没有减租的错误……大概今年秋收,你们还可以收一年租,是合法的。……退押的事,你们已退出一些,如再无法退,可请求农会免退。中央已令各地停止退押。……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

这就是刘少奇等一代开国元勋对待亲属的原则立场。从这些谆谆教导和严厉批评中,可以看出刘少奇崇高的精神境界。再看看目前社会上那些因“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的贪官污吏们,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千!两者相比,真是判若天壤!

但是,刘少奇并非丝毫不念同胞手足之情。六姐刘绍得比刘少奇大8岁,她勤劳善良、性情温顺,因为母亲家务担子繁重,父亲和哥哥出外劳动比较多,七姐刘绍意年纪尚小,所以,照顾弟弟的担子就常常落在她的身上。六姐经常帮助刘少奇梳理发辫、洗刷和缝补衣服,直到刘少奇上学读书了,六姐也还细心地照护过他的一段生活。刘少奇也很尊敬六姐,六姐出嫁时,他高兴地去送亲。后来他到保定求学和从苏联留学回来看望母亲、兄嫂时,还到六姐家里看望。1961年刘少奇偕王光美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花明楼公社,进行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时,曾步行七八里小路,到赵家冲去看望70多岁的六姐。他们夫妇送给姐姐的礼物是:5斤大米、2斤饼干、2斤糖果、9个盐鸭蛋和一瓶猪油。今天看来,这些礼物显得十分“寒酸”,远远不如普通百姓的节日赠品,但那时全国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连毛泽东都曾经几个月不吃肉。许多农村还在实行公共食堂制。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给姐姐送这样的礼物,是不难理解的。这“鹅毛”小礼,表达了刘少奇对姐姐的一片深情。刘少奇的姐姐收礼物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她丈夫不久前饿死了)问道:“老弟呀,我吃完了,到哪里去找你啊?”刘少奇作了符合他毕生性格的回答:“姐姐,现在是暂时困难时期,你难过,大家都难过,要和社员们同甘共苦。党和人民很快就会把困难克服过去的。”

P11-14

序言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刘少奇诞辰110周年。我们谨以此书作为心香一瓣,遥祭伟人在天之灵。

刘少奇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辉煌,有坎坷,更有那蒙冤屈死的共和国之痛。为了使人们更真切、更细致地了解刘少奇的一生,我们截取刘少奇人生中的若干个重要的事件或风云岁月,作全面、详尽的实事求是的记述,还历史以本来。

刘少奇的青少年时代与家庭情况如何?

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大帽子下的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他为什么被称做“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

他是怎样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的?

所谓宣扬“剥削有功”的“天津讲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野心家高岗为什么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刘少奇?

所谓“三自一包”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

“七千人大会”在共和国史上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刘少奇又是怎样被打倒并度过一生中最后一段岁月的?

为了能够全面、真实地解开这些谜团,我们用时年余,参阅了若干历史文献资料,由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授李义凡写成第一至第九题,张文和写成第十至第十九题,形成全书。

本书还参考了若干同志关于刘少奇生平与思想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同志及其研究成果,恕不能一一列举,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得到了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黄峥副主任、刘少奇研究处马云飞处长、张飞虹副处长的拔冗审正,亦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愿我们更好地进一步学习、继承刘少奇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下,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阔步前进!

作者

2008年6月2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