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间看得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罗小金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时间看得见》是作者罗小金的人生随笔合集,共50篇额文章,分享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包括童年趣事,理想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行走见闻等等,文字流畅平实,传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本书,在每个段落里,你似乎都可以找到曾经的那个自己,翻过的每一页叠成你身后那一段长长的影子。那足她也是你面向阳光留下的印记。

内容推荐

20岁进入电视圈,22岁是频道“收视一姐”,25岁开始游学看世界,经历得不多但也有自己的心得……一个小镇女孩从0到1的故事:一个独立、智慧、自由女性的成长告白;罗小金著的这本《时间看得见》是一本跨越媒体、投资、文化的成长之书。

目录

关于年少 时光书

 琐忆

 送礼

 少年国王·我的童年伙伴

 飘羽之重·少年时代的“婚外情”

 纯真年代·笔友

 小米

 光环·我的同桌

 童年·趣事

关于成长 我想有光

 可以做得到

 羽翼·我的大学生活

 秋风送爽·爽哥

 一项技能·普通话

 大学·趣事

关于工作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给理想一点时问·实习

 面试

 专注

 牙,及一颗勇敢的心

 机遇·大二开始买房

 重置·离开体制

 人际关系·安静的原因

 和周遭较劲儿

 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

 一段路途·北上

 流转·封闭式写作

 清楚认识自己

关于生活 我们的存在

 思维的笔记·北京

 衣香

 过节

 对抗压力·何处适之

 自在心

 味道

 完美梦想·包和高跟鞋

 四季心情·吃

 荒漠甘泉·格调

 时光之虚·墨尔本散记

 乐者·健康

 现代通讯

 瑜伽

 催眠·逆风行走的人

 怀抱流年

 即兴诗人·随喜

 爱情

 等风来

 今夕何夕·和你们见个面

 住酒店

 伦敦

 自得其乐

后记 刚刚好

试读章节

少年国王·我的童年伙伴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梦,梦里似乎我站在马路边,剑娃子开着他的大货车咣咣当当来了,冲我大声吼:“搭车吗,老罗?”车子上好像还坐着他的妻儿。

我从梦中笑醒。

剑娃子是我的邻居,儿时的玩伴,还是同班同学。

1

川北的一个小镇上,青石板路,木头房子。一下雨,满脚都是泥泞。

母亲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你要走出这里,走向世界。”我迷迷糊糊,那时并不知道哪里才是世界。

望女成凤,我的童年在母亲的管教下过得有点辛苦。基本上都在看书做作业和做家务活,一片凄凉呀。

不过我却总会趁着母亲离家去c城办事时,和邻居剑娃子偷着玩会儿。

有一天,剑娃子说要教我骑自行车。那年我九岁,他也九岁。

他自己学会才不过两周,却忙不及地要展示给我看,要教我!

“自行车是这个时代必备的交通工具,要学会!”他像个大人似的跟我说。

于是他扶住后座,让我爬上那辆二八式飞鸽自行车。

一个九岁的小不点,跨着车梁,两条小短腿刚刚能触及脚踏板,内心是恐惧的。

剑娃子抓住后座,使劲安慰我:“不要怕,胆子要大,只要肯上路,慢慢就会了!”

我在惶恐中使劲往前蹬,就这样来回摇摇晃晃、绕着院子蹬了好几圈。每天都练。有一天,剑娃子突然放手了,我骑着自行车飞奔出去,人和车都没倒地,好像这就学会了。

体验到了“驾驶”的快感,于是一有空,躲着大人,我们就在院子里骑自行车玩。但是没过多久,那辆自行车就被它的主人——一位叔叔骑走了。

我坐在那儿叹气,对剑娃子说:“哎呀,我好想有一辆自行车啊。”

剑娃子头一扭,说:“我才不稀罕自行车呢,我要开大货车!”

他们家那时确实有辆大货车,是他爸爸在开。剑娃子耳朵很灵,每次听见货车的喇叭声,他就说:“我爸爸回来了!”于是飞奔出去,去接他爸爸。

我问剑娃子,街上那么多货车,你怎么就能听出是你爸爸的车回来了?

“我自家的车天天听,我还听不出来啊?”他一脸骄傲。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小镇上,一个家庭里有一辆大货车在搞运输,也算是有个大件自主经营,下海了生活改善了,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记忆中我坐在家里的窗下,常能看见剑娃子瘦削的身体扛着巨大的货车轮胎,哼着歌,趾高气昂地往家跑。

我问:“剑娃子,你爸爸回来了啊?”

他回答:“是啊。”然后跑到我的窗下,扔给我一颗大大泡泡糖。

我就知道,他主动蹦哧蹦哧跑去给他爸爸打下手,他爸给他“劳务费”了。

2

剑娃子有三个姐姐,加上他母亲,家里四个女人。小时候他似乎总被这四个女人给“管制”着。每到周末,我坐在家里写作业,耳边总不会清静。“剑娃子快去买个灯泡”“剑娃子,给我称半斤瓜子回来”“剑娃子,给我买瓶洁尔阴回来……”

一听到姐姐们的呼喊,他立马接过钱,瘦削的身影出现在院子大门口,我在自家的窗下看着想笑。他学着电视里超人的姿势,张开双臂,仿佛自己长了一对翅膀,嘴里还念着:起飞,嘣……

嗖的一下就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

回来时,在院子门口,他又嗖的一下:“安全!降落!”翅膀(胳膊)瞬间合了起来,双手恭恭敬敬地把买来的东西交到姐姐们的手上。

这时,三个已经成年的姐姐在陪母亲打麻将,抓过剑娃子买回来的东西,头也不抬,接着码牌,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按理说,剑娃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应该很受宠,然而在他们家,是女王的天下。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大人的话就是圣旨,四个女人轮流喊他,他有跑不完的腿,我有写不完的作业。但是我好羡慕他,可以趁机在街上逛两圈。

他似乎也很情愿被家人使唤,态度很好,只是一直不怎么爱学习。P9-12

序言

安静地长大

这些年一直在写,今年花一些时间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也算是在坚定不移的步伐中给自己一份礼物。

小时候其中一个梦想是当个作家,现在看来只能当个写者。有了公众号才发现,各类能写会写的大仙实在太多了,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秉承小时文科好,语文成绩常常名列前茅。对文字很敏感也很喜欢,大约是因为家里有个乡村教师妈妈。

妈妈姓隆,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隆老师、隆姐。

印象中的小时候,隆老师骑着自行车去镇上赶集,我坐在后座上,她一边蹬车一边教我口述作文:“给爸爸的一封信:爸爸你好,你最近身体好吗?工作忙吗?”

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像只乖巧的小兔子,也跟着念:“我和妈妈很想你,我们下周去看你,你要注意好身体,不要太忙碌……”实在念不下去了,她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把这封家信编下去。

整个小学读得很轻松,因为在隆老师的教导下我大概在八岁前就把大部分的汉字认全了。

她抓住一切机会教我认字,平时和她走在小镇上,她会指着那些商店招牌上的字,一个一个地教我认。

那个年代,店招上出现最多的字就是“金”,我问母亲“金”是什么?

她回答:“金是一种柔软、坚硬而不易折断的物质,它很贵重,大家都很喜欢它。你应该像金一样。”

这大概就是我名字的来历。一度,我觉得这个字很俗,想改名。隆老9币狠狠地瞪我一眼:“俗人才把‘金’看成‘钱’的意思,刚极易折,柔极人欺,是以惟有,有刚有柔,亦刚亦柔方能成事,金是最好的物质。”

在物质匮乏的80年代,大人们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才一两百元。在我六岁那年,在镇上的新华书店,他们花60元给我买了一套《怎样写日记》的书,那套书共有十本, 《怎样写动物类的日记》《怎样写植物类的日记》……那个年代课外书太少,我把这套书从头到尾都快啃烂了,也没迎来第二套好看的书。没有课外书看的时候,就把《新华字典》拿出来翻几遍,好辛酸,一个孩子的阅读欲刚被激起,又被扑灭。

“别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读课文,迎接考试。”家长永远这句话。于是,我又开始啃语文课本,数学书扔一边,看着数字脑子都一团麻。

哪里搜到一本类似于《故事会》《故事大王》这样的杂志,如获至宝,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连夜也要把它看完。想想那时的品味堪忧。

当年的《故事会》到底写的一些什么故事,我忘了。仿佛记得那是成人的世界,纷争与圆满交织,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孩就随着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抹眼泪,还津津有味。

隆老师从我七岁教我写日记,每天写一篇。她觉得还不够,总是提前借来很多未学的课本,让我预习。所以,我也没有寒暑假,假期里基本上三年级就学完了四年级的课文,四年级就把五年级的课本连课后题都做了。

现在回想起我的童年,但似乎又没有童年,整个童年都在家人的“压制”下学习。

隆老师常给我上危机课程:“你说你一个女孩子,不好好读书,弱不禁风,长大后又不能像男孩子一样干体力活;女孩出门打工也危险,没有一份好的工作,走不出这个小地方,那么就一辈子呆在这里。没有人看得上你,你有可能嫁到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田种地,一年四季都穿不了一件干净的衣服。”

得不到肯定自然就不说了,还天天被打击。但事实上,她小时候说的那些糟糕的事情长大后一件都没发生。

绑架在僵化旧有的价值观里,不如去远方看看。

因此,如果你此刻正在经历窘迫,不必想象得那么悲观,把自己变美好了,后来的一切都是蝴蝶效应。

回想那时,每天都被她这样“恐吓”,每天一上饭桌,都听她讲着各种学习好与不好的例子,饭吃得很辛苦。

比如,她有一个学生成绩很好,考上了军校,在新疆当官,大展宏图,每次回家都是衣锦还乡。

又比如聚美陈欧的妈妈,是她的初中同学,也是她教育我的范本。“我的同学XX,小时候家里穷,八个兄弟姐妹,就她读书认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仕途,最后进了市委大院……”喳喳喳喳,没完没了呀。

这两个故事,我从八岁听到十八岁,倒背如流。因此,现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人给我讲悲惨的故事,我食欲一下就没有了……

当然,也不能怪家庭。那时整个时代就那样,比较灰色。我们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只有埋头苦干。

长期生活在这种“悲观式”的教育氛围里,很压抑。就像高晓松同志说的:“我在童年仿佛就进入了更年期。”

他说的可能是境界,而我面临的是扎扎实实的生活。

于是我常常逃脱到我自己营造的世界里,那就是我的“大脑”,我想象一切都很美好总可以吧?常常做些美好的白日梦,血液自带一点点乐观精神。

因此,长大后,我那么喜欢笑,也拒绝一切悲观的事物,真的,我只想看见这个世界的美好。

不美好的事物,第一不碰,第二屏蔽。

我相信蝴蝶效应,相信微笑是美好的开始。

我一直不是一个外向的女孩,参加聚会是对这个世界好奇,想了解更多的事物,想向优秀的人学习。觉得想走出去,看得多了,才能更好地成长。

我带着开放的心和这个世界做朋友,只有这一点有外向的迹象。大部分时候,我喜欢安静地听别人说。

小时候上课特别喜欢站起来回答问题(也仅限语文课),尤其喜欢上作文课,因为知道,一般我的作文都会成为范文,老师会让我上台朗读。老师说我写的文章是动了感情的,特别真实。

后来我想一般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比较悲惨的,那文字出来确实是血淋淋的真实呀……

不管怎样,我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忆我的童年。因此敲字的此刻,我也不想太多压抑的文字出现。

那时也有容光焕发的时候,一般在学校。好朋友羡慕我,说我写篇文章跟马路上的洒水车洒水一样,十分钟就把两页的格子塞满了。

我的同桌是个小胖子,他老问我:“小金,怎么写作文啊?你帮我写可以吗?我给你钱。”My god,那时就有活生生的交易了呀。

像我这样爱面子而纯真的人怎么会收同桌那几分几毛几块呢?

我想帮他,但不知道怎么帮。于是我回到家,仗义地把母亲平时布置我写的日记原封不动地给了他,他改改日期名称之后,就成了他自己的日记。“我家有只大公鸡”,他家也有了只大公鸡:“我妈是小学语文老师”,他就改成“我妈是供销社的销售员”。居然也混过去了。小时候他爸爸在修公路,感觉就像现在的地产商一样,一夜暴富。他越来越不喜欢上学,常常逃课,于是小学毕业就被他爸拉到工地上当监工去了。

几年前在小镇上碰到他,有些惊讶,当年的小胖子瘦身成功,体型中等。我问:“还在为家乡人民修路Ⅱ马?”

他有些不自信:“现在不好拿项目了,竞争多了。所以转行卖建材啦。”在他凌乱的发型和暗淡的目光中,我心里表示深深的歉意,当年不应该给他抄作业的。或许他会有更好的出路。但那时我们都是孩子,没什么分辨能力。不帮同学就要被说成不仗义。

感觉他被困在小镇出不去,又迈不开。

八九十年代的小镇,家庭教育出现两极分化。要么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要么压根不管孩子的学习。随着改革开放,很多家长“下海”做生意,收获颇丰,有的也顾不上管孩子了。

我在灰色的日子和家人抽打式的教育下长大,因此后来有了快进式的人生。

成年后就和生活拼得很厉害,每天都疯狂地往前跑,感觉前面有鲜花和希望。我大约不到二十岁进媒体干活,二十一岁还是个大二的学生,有几块钱的积蓄,就开始买房;二十二岁当上了采访组组长,管理着二十多名记者,据说是当地收视率最高节目的“一姐”或者“二姐”;二十三岁,在朋友们的影响下有了理财意识,逐渐实现财务自由,后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游学。

我并不想把这些猴年马月的事情拿出来晒,但这是第一本书,就当作个简介吧。

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当然我也有我的痛、不快乐、缺失。但此刻,已经不重要了。

世界已经发生了八千万次变化,这本书就讲述那些八千万次变化,以及过去三十年里我能想得起的那些时刻。

一路,周遭全是花草石树,云水潮风,此刻坐在家中望着窗外浩瀚无边的大海,体会这一刻,时光不应答,生命不喧嚣。

人生的有些道理,都藏在岁月的针脚里。然而时间都看得见。

后记

这本书终于整理完毕。立冬时下的决心,春季开始着手整理,夏季初稿完成接近丰收,估计很快就送能到读者手上,好像人生的一个轮回。

完成这本书,就像经历了一段时光之旅,旅途中,许多人又一次上车、下车,还是旧有的面孔,然而在我看来却不再相同。青涩、质朴、单纯、美好、艰难、委屈、不满、苦楚,过滤后,留下的,就是这本书中的一个个片段,成熟而美好。

原本这些年写的文字有十多万字,经过几次删减,把“小我”逐渐抛弃在故纸堆里,心境也就随着留下的这些文字温润起来。

曾有编辑建议我写写这些年采访过的明星或者那些高大上的人物,仿佛只有“大”才能撑起分量。这是一个推崇个性自由的时代,“大”早已是旧时代的笨重词汇,身边“大”的人触手可及,搬来映衬我这本小书,有些滑稽,于是脑子又偷懒般地游离到琳琅满目的生活细节片段中去了。

按照我的想法,那些买房经历工作经历都不想提,因为一提到实际的工作或money,就容易暴露人的本性。可能人都比较戒备,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黑洞。强大的内心并不意味着都要将自己塑造成所谓的女强人。我希望不管在哪儿,都温暖柔软,放松自在。

封面上的广告语也不想印上去,因为我也没有那么好,身边厉害的朋友很多,即使就算好也不想黑字白字地展现出来。但为了定位和市场,总得有一些总结吧,希望没有恶心到你。

人生总是五味杂陈的,除了咖啡三明治,也有柴米油盐的干货。我诚恳地将自己展现在这里,希望你们看得见真挚并有所收获。

这十多年来,我最大的对手一直是我自己。我需要战胜自己的不自信、不专业、不坚韧、彷徨、退缩、依赖等等,才能跨过一道道障碍,抵达目的地。

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日子在打仗,和生活拼得很厉害。那时眼光长在头顶,从来不和同一水平面的人相比,目光只指向自己要去的方向。也不计较什么,低头赶路。路上摔了一跤,也顾不得等身上的痛消散,匆匆起来又前行……

有过特别沮丧和糟糕的时候,也有过不被认可。常常怀疑自己,再慢慢认可自己。

我想告诉你们,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我们这样的人,固执地想要变美,拒绝被平庸和琐碎同化,厌烦一切虚伪的算计和控制,对人情世故不屑一顾,总是一腔热血,冒着被辜负的风险努力保持善意,愿意活得黑白分明,多过八面玲珑,有些莽撞,有些不识时务,有些让人操心。一定有人像我们这样,愿意保护环境,也不闯红灯。

每个人真正强大起来都要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的日子。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撑,所有情绪都只有自己知道。但只要咬牙撑过去,一切就不一样了。是的。

整理这本书时,借此回忆往事。也觉过去有战略没策略,有勇气没高度的地方。就承认自己的优缺点,看到自己的平凡,享受快乐与成功,面对尴尬与伤感,享受了成长之后,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因为现在明事理多一点,现在比以前温润,慢慢找到了与世界和解的姿态。

以前老想人为什么活着。现在觉得活着就是活着呗,由年轻到衰老,自然而然。

小时候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不知道别人是不是有类似的经历感受,大概梦幻的双鱼座女孩都这样,总之我很爱做白日梦,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成年后的生活,我就完全按照我的白日梦来的,一直跟着感觉走……

现在看来,做白日梦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在做过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工作学习,白日梦也有实现的一天。

对于过往的人生,这不过是个剪辑,记忆会选择性地忘记,清除杂芜,才可以步履轻松,继续前行。谁都会遇到人生的黑洞,此时我坐在这里,跨过了人生不少黑洞之后,刚刚好。

想起一段话:“你的家乡,你的邻里,你的亲人,正是这些你无法选择的事物,才造就了你。”所以感谢我的母亲隆老师及亲人,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谢谢你们,不离不弃。

刚毕业时,我忙着老成;现在,学着做年轻人。滑稽吧。

传统媒体渐渐衰落,在这个网红当道的世界,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有新闻理想。在这8.O时代,我都觉得谈十年前的事有点过时,那你们就将就看吧,好像还是有很多人生经验可以借鉴一下。

未来,放低自我,放到和虫子一样低,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感悟世界,像蚂蚁一样齐心协力具有无限能量……成熟、隐忍、坚定、自持,坚强地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向未来投射新鲜的憧憬。

最初的梦想是否依然在胸腔跳跃?与朝霞、晨露一起,新鲜、朝气、氧气般地生活。愿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有人说,漫漫长路,能陪着走上一段的,都算是恩人,能谈笑风生走过一程的,都算是伟人。

感谢一路上陪伴并支持我的朋友们。

书评(媒体评论)

事非亲历不知难,一个小镇女孩能在艰苦的环境中走出自己的新路,谈何容易。希望更多的读者能从这本书中获得自己的心得体会。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回首我走过的这70年,人生中的爱、恨、得、失,回眸一笑。送给金姑娘。

香港演员,郑佩佩

有些书,读着读着,让你仿佛看到遥远的彼岸,而你却要费很大的心力,去丈量你与它的距离。而这本书,在每个段落里,你似乎都可以找到曾经的那个自己,翻过的每一页叠成你身后那一段长长的影子。那足她也是你面向阳光留下的印记。

复旦大学教授,《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

几年前她给我做了一个小片予,非常写意,至此我认定可能幕后更适合她。于是鼓吹她去北京读个导演系,说不定可以当个第八代女导演。她回我,不读了,要为家人考虑。她在我心目中是爽快的,而又是活在自己的价值体系内的。

好友,晚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