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案例,独到的剖析。
权威的指导,实用的技巧。
你是否害怕多年的老主顾威胁要与你终止合同?
你是否极度渴求犹豫不决的顾客心甘情愿地买下商品?
你是否一厢情愿地以为答应了对方的条款就能签下订单?
你是否担心损害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而不敢伸手去讨债?
你是否知道如何与难缠的老板谈加薪?
请注意:所有的谈判都是利益的抗衡,要成为谈判大赢家,请向对手的无理要求说“不”!
许多人认为要达成交易就得向对方的一切要求说“YES”,他们害怕说“不”,也害怕听到“不”。然而,谈判中,对手会不择手段地迫使你作出不必要的妥协,试图笑里藏刀地“打劫”你。
通过学习吉姆·坎普的《赢在说不:谈判从说不开始》,你可以勇敢说“不”,规避谈判中所有的风险与陷阱。你会明白“NO”是谈判制胜的语言杀手锏,说“不”不是谈判的终结,而是谈判的开始。
作为一名国际级的谈判大师,作者吉姆·坎普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写出本书为读者展示了在商业谈判、求职面试、与老板谈加薪晋级、购车买房等各种谈判场合下的应对之策。《赢在说不:谈判从说不开始》不仅是职业谈判者的必读书,也会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员以启示。
不怕被拒绝
许多人害怕被拒绝就是因为想讨人喜欢。如果你不在意别人喜不喜欢你,就不会害怕被拒绝。如果不怕被拒绝,必要时你就敢张口说“不”。谈判中,了解拒绝到底是什么、谁能拒绝你、谁不能拒绝你至关重要。
坐在谈判桌对面的人无法拒绝你。
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无所求。无所求,他们又如何拒绝你呢?没法拒绝!父母可以拒绝孩子,因为孩子需要父母。丈夫可以拒绝妻子,妻子也可以拒绝丈夫。教师可以拒绝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老师。可是,坐在谈判桌对面的人如何能真正拒绝你呢?不能,他们没这种权力。而且,永远不要让他们认为自己能拒绝你。
一心想让别人喜欢自己,让别人认为自己很聪明、很重要是没有价值的,相反是白费精力的,是危险的渴求,是害怕拒绝的征兆。其实,能做到高效、职业化就够了。把心思花在事业上,不要考虑得太多。然而,有许多谈判者依然挣扎在渴求的泥潭里。
在劳务纠纷中,这种事很常见。实际上,管理层的常用策略就是找到很自负、很需要被重视的“员工代言人”。这些人最渴望的就是向大伙儿说:“要不是我,这份协议根本签不下来。我签下这份协议,保全了咱们工会。”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在谈判中受重视,他们渴望被看重,所以很容易被管理者利用和操纵,成为“两面派”,充当上层的传声筒。假如工会人员不同意降薪,他们就觉得没必要这么闹,或者说管理层不会改变主意。管理者抓住他们中的一个,向其灌输假信息,这样,他回去后就向大家发话了:“不能再这样闹下去了。我在上面有熟人,他们说再这样下去,工厂可能倒闭。”我在工会里呆过,亲眼目睹过这种不可思议的事。
20世纪70年代,一家非常著名、资产雄厚(银行里搁着lO亿美元)的航空公司打算在全球扩张。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发展,有序地买飞机、雇人员,他们也可以收购濒临破产的航空公司,接收其飞机和人员。我认为,从长远来看,自己发展会更成功,而且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薪资水平,促进职业发展,让员工及其家庭更有保障。第二种选择,也就是购买快破产的航空公司,这可能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如企业结构僵化甚至大量裁员。当然,不论采取哪种做法,资深员工是不会受影响的,他们有自己的位置。于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层就刻意激发他们渴望被重视的心理。这些人扮演了“劝服”其他员工的角色,让大家相信按部就班地发展对未来成功不利,得“赌”一把,买下其他公司。
管理层的招术很奏效,蒙在鼓里的资深员工被利用了。以后的事大家都能看到。我没法直接指出是哪家公司,但我相信有些读者肯定知道。在收购后的短时间内,这家本来做得不错的航空公司解聘了数百名年轻员工,有幸保住职位的人也失去了士气。8年以后,被兼并的公司宣告破产。这在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
许多谈判团队的成员因为渴求而使整个团队遭殃,这种事我见过无数次。他们要么泄漏公司的宝贵信息,要么打破团队纪律,谈起大家约定不谈的东西;要么做出无谓的妥协和让步。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方的谈判老手调动了他们的渴求:渴望卖弄,渴望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
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鲍勃很渴望成为董事会主席,他主导公司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并投放到行业最大的终端客户。他很努力地使董事们看到自己当上主席后会有何作为。他跟董事会约定:如果他把本行业最大的潜在客户变成实际买主,那么再过8个月现任主席卸任后,就由他顶替。鲍勃认为为了征服这家大客户,交易条件必须十分诱人。因此,他向对方承诺赠送价值近千万美元的零配件,并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交易是达成了。可是,你得明白,鲍勃是拿它当做登上董事会主席宝座的垫脚石,由此做出了完全没必要的让步。大家沉浸在成交的欢乐中,可能无视因让步而造成损失的事实,但它确确实实存在。
我见过一家公司,因为一再让步,结果差点损失一个大单。4次降低条件,3次降低价格,在受我培训之前,还有其他许多的妥协。为了把他们拉出泥潭,实现划算的交易,我要他们中断谈判,重组谈判人员并恢复原价。他们的产品品质不错,价格也很公平。我提醒他们:按照先前谈的价格和条件,折扣已降到最低了,公司甚至送不起货。高层管理人员并不赞同我的说法。一位经理甚至说,按这个价格虽然不赚钱但能保本,如果改变谈判条件,会破坏彼此关系,而且会在业内失去信誉。
好吧,我说,如果你不打算赚钱,那么目的又是什么呢?目的很简单:不计一切地保住关系。谈了好几个月,这家公司一直在退让。可后来,他们傻眼了:对方——尽管交易条件这么诱人——居然拂袖而去,不谈了。回顾以前,他们也承认感觉有些不对劲,可并没采取措施。既然一切要求都被满足,对方就会忍不住想:为什么厂家这么容易降价、改变条件?(这肯定有问题,买家很确信)其中有何隐情?他们隐瞒了什么?他们的产品是不错,但能及时送货吗?如果按成本销售,他们靠什么去积累资金,研发新产品,保证未来的竞争力?
这些问题符合常理,总是退让的公司没法保证有能力执行合同条款。他们的谈判人员过分渴求,让人觉得不可靠。在各种谈判中,这种事很常见。
P40-43
刘贤方(Scott X Liu)
资深谈判专家
纽约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
谈判新视角
吉姆·坎普是国际级的谈判大师。他以丰富的阅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写出了《谈判从说“不”开始》,为我们展示了在商业谈判、求职面试、与老板谈加薪晋级、购车买房屋等各种谈判场合下的应对之策。
我有过多次这样的体验——或许大家也有,那就是虽然讨价还价后达成了某项协议,可事后却懊恼自己在谈判中没有很好地发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在谈判时,我们都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却又都担心自己会失败,因而无法实现目标。谈判中的双方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我们无法清楚知道对方的备选方案、动机和判断。同样,对方也并不完全了解我们的信息。所以谈判中也就存在着不可确定性,也许我们会做出太多的让步,也许我们向对方递送了错误的讯号,也许我们没能从谈判中获取最大的好处。
我从书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来自于吉姆·坎普引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对于“谈判”的定义:谈判——双方或多方试图达成一致的行为,其中,各方都有否决权。我忽然意识到,对方其实和我一样处于相同的境地。在谈判中,对方也有对失败的担心——若无此顾忌就没有坐到谈判桌前的必要——对方也在观摩我,试图解读我的意图。由此,我想到新中国早年乒乓球名将徐寅生的感悟。他初次参加国际比赛时心里极为紧张,可突然又想到:“我为对方是外国人而紧张,可对方看我不也是外国人?”如此一想,他就豁然轻松了。
在互不了解、互相猜测的情况下,坎普告诉我们,我们要勇于并善于向对方说“不”,以此来掩饰、抑制自己的渴望,拿对方的担心做文章,向对方传递信息。而且,我们不要怕对方说“不“,因为对方也可能想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书中的很多分析,提出的有效谈判策略,都是建立在作者对人性的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
今天,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我们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交往越来越多,这其中就包括要在很多谈判环境下和对方打交道。那么,吉姆·坎普的这本书就对中国的读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因为书中集中反映了欧美人的文化思维和谈判方式。例如,中国文化中所体现的谈判策略往往是双赢、共赢,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在坎普的谈判学中,这一点却几乎成了大忌。
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也有一个小插曲。1999年朱镕基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那也是中国加入WTO谈判的关键时刻,中国本来准备在谈判桌上作出最大让步。朱总理直截了当,除了那些无法让步的,几乎答应了对方的所有条件。我们本以为这样就能顺利达成协议,没想到美国人毫不领情,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在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后,中国代表团离开了华盛顿去加拿大访问。此时,美国人却开始后悔了。在去往加拿大的途中,朱总理接到了克林顿总统亲自打来的电话,请中国代表团回来继续谈,对中方的立场也开始软化。而朱总理当时回答说,还是到北京再谈吧。
其实,如果对美国文化更加了解,此次谈判应该会更顺利些。中国人与中国人谈判,如果一方作出很大的让步,就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气氛,另一方也会善意回报,也就很容易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如果我们是在和美国人打交道,进行的就是一场跨文化谈判,他们的文化特征应该是Given and Taken(较量、有进有退、锱铢必计卜而这种谈判策略在坎普的书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总而言之,《谈判从说“不”开始》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它不仅是职业谈判者的必读书,也会给其它各行各业的人员以启示。在中美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增加我们在政治、经济、商业、军事谈判桌上与他们谈判的筹码。
成功从每一次谈判开始。《谈判从说“不”开始》用风趣幽默的笔调、生动的案例教你如何从容应对身边的每一次谈判,非常实用。
赵民 著名管理学者、正略钧策董事长、新华信董事长
吉姆·坎普独创的说“不”策略,是对传统谈判理念的革新与颠覆。《谈判从说不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用拒绝来取得成交,这种逆向思维的神奇方式会让每一个读者受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企业所信奉的传统商量式谈判已经趋于落后,吉姆·坎普的说“不”策略可以帮助谈判企业双方打开一种新的局面。这种开创式的思维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值得借鉴的。
《财智领袖》
在这本具体实用、叙述透彻的谈判指南中,谈判专家吉姆·坎普告诉读者应如何在谈判中避免过度情绪化,从而成功达成更多的交易。这本谈判指南适用于各类交易场合,如商务谈判、工作面试、家庭冲突、销售等。
——《出版商周刊》
《谈判从说“不”开始》太实用了!你不仅是要读它,而且还要深入地研究它。让它成为你的谈判指南吧,你将会事半功倍!拥有这本书你将拥有与众不同的精彩的人生!
——鲍勃·伯克 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董事长
丢掉那些所谓“专家”的陈腐无用的论调吧,你将会从吉姆·坎普充满智慧又实用的谈判技巧中受益无穷!
——TJ.罗杰斯 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吉姆·坎普的战略通俗易懂且极具启发性,它已成为我日常商务活动与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蕾莎L.亚当斯 原理合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谈判从说“不”开始》的案例妙趣横生,极具意义,这是一本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事一起分享的书。
——弗兰克·雅各布斯 雅各布斯公司总裁
《谈判从说“不”开始》用系统的方法教你从细节着手,让你学会控制自己,书中的大量案例将让你受益无穷。
——罗莉·基娜 美国知名销售总监
为了所谓的“双赢”,太多人在谈判中损失了巨额资金。读了《谈判从说“不”开始》,这种事情将不再重演。即使是在谈判陷入僵局时,运用本书的方法你仍可取得胜利。
——霍华德·马斯里奇 专业培训集团总裁
《谈判从说“不”开始》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谈判指南。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吉姆·坎普教你认识人性,赢得谈判。吉姆·坎普真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最顶尖谈判大师!
——里克·戈贝尔 杜朗科特公司总裁
吉姆·坎普生动地描述了实际中各种谈判场景,你会发现书中说的全部都和你有关。相信我,这本书会让你掌握全新的谈判技巧!
——斯科特·沃纳 Mgr. Speclralogic公司销售总监
无论是和咨询贷款的资深经理人交涉,还是说服我十几岁的孩子,我都可以利用《谈判从说“不”开始》,书中的谈判原则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布雷恩 费尔威担保公司顾问
我非常爱《谈判从说“不”开始》这本书,并将它推荐给朋友,朋友们也爱不释手。该书属于胜利者,它的教育意义具有普遍性。
——加里·格雷厄 伊利诺伊州奥法伦市市长
如果你的客户一再向你施压要求降价,那么读一读《谈判从说不开始》,你将学会应对的方法。天晓得学习吉姆·坎普的谈判策略前我作了多少错误的决定!
——劳伦斯·奇默林 拉德诺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一直都以为谈判中听到“不”字就意味着谈判失败,然而吉姆·坎普证明了“不”是谈判的开始,“不”可以推动谈判。《谈判从说“不”开始》是每个人的必读宝典。
——克里斯廷·伦德 领导力培训集团副总裁
你应该把《谈判从说“不”开始》送给所有你关心的人,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人们在谈判中正确思维与行动,让人们掌控自己。
——休·伍德沃德 财经访谈节目主持人
我运用了《谈判从说“不”开始》中的方法,确实奏效。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信心,在谈判中,我是冷静的,自制力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菲利普·宾厄姆 圣·约瑟夫医院知名医师
我们经常遇到客户要求降价的情况,《谈判从说“不”开始》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向对方的无理要求说“不”。
——迈克·迈克菲 美国某大型企业全球销售总监
从来没有任何一本书像《谈判从说“不”开始》一样给我这么大的帮助,这本书有全新的谈判理念,掌握了书中的方法,就能掌控谈判。
——拉里·奥·凯弗 克里斯特尔雷克公司资深成员
吉姆·坎普是我20年来的谈判教练,当我读他的《谈判从说“不”开始》时,我仍然为书中的谈判方法深深折服。学习了这本书的人,都将受益匪浅。
——尼基·马拉特斯·赫曼 吉姆·坎普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