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
Dog
依偎在女性身旁,象征对丈夫的忠贞
大家会如何欣赏一幅画?尤其是年代久远的西洋画,欣赏时难免有文化隔阂。先看看画作标题,确认画中描绘的场景与标题是否相符后,再看看写实与否、用色美不美?若是像这样表面性地鉴赏一番便草草结束就太可惜了。
而对于佛兰德斯画派的创始人扬·凡·艾克(Jan van Eyck) 的《阿诺芬尼夫妇像》(Portrait of Arnolfini and His Wife)而言,恐怕大多数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鉴赏吧!其实,夫妇中间的那条狗才是我们该注意的焦点。为什么要在这里画一只狗呢?
狗是最古老的家畜,和马一样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不仅能帮忙狩猎,还是畜牧业不可或缺的帮手,除了当看门狗之外,也可以作为食材。
虽然在日本的绘卷中,常常可以见到狗觅食残羹剩饭和尸体的可怕模样,但是在西方世界,狗是不会背叛主人的“忠诚”的象征。涩谷车站前的忠犬八公就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感人例子,秋田犬小八在主人病故后,依然每天在涩谷车站前等待主人归来。
把代表忠诚的狗当作绘画的母题画在女性身旁,象征了女性对丈夫忠贞不二的美德。在《阿诺芬尼夫妇像》这幅画里,夫妇俩中间有一只狗,代表着新婚妻子的忠贞之心。
另外,还有个相当有说服力的说法,认为这幅画是婚礼的纪念肖像,同时也是结婚证书。正中央的镜子里画着两位观礼的人,其中一人就是画家,镜子上方也清楚署名:“扬·凡·艾克于此,1434”,证明画家是这场婚礼的见证人。
这幅画中除了狗之外,还有镜子周围镶嵌着代表夫妇虔诚信仰的耶稣受难图、吊灯上点着一根代表神同在的蜡烛等,这些都是象征“美德”的母题。而在中间的正是那只狗,就算他们讨厌狗,狗在这个场景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即使是不熟悉的西方名画作,只要试着解读各种母题所代表的含义,就能发现许多趣味。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轻松欣赏画作的方法。
猪
Pig
在中世纪是贪婪与淫欲的象征
在北欧艺术宗师丢勒(Albrecht Durer)的版画《浪子》中,一位年轻人屈膝祈祷,身边聚集着大大小小的猪,这个年轻人就是《圣经·新约》里的浪子。
浪子出生于富裕农家,身为次子的他嫉妒勤勉的长子,央求父亲提前分配家产。之后,他带着分到的一大笔钱前往都市,过着放荡的生活,不久身上的钱便花得精光,落魄到必须替人养猪糊口的地步。犹太人视猪为不洁之物,没有职业比养猪更为低贱。后来,浪子选择回到父亲的身边,而他的父亲也愿意原谅、接纳他。
这是《圣经》中的一则寓言,浪子代表人类,父亲代表上帝,所以在以此为题材的画作中,尤其强调浪子放荡的一面,以及后来他洗心革面、返回故乡的场景。
在西方,猪自古以来就被当作食材来饲养,更是北欧人最常食用的家畜。然而在艺术的世界中,除了在表现荷兰市民生活的室内风俗画里能看见被肢解成食材的猪,几乎看不到猪的身影。
而且有别于狗,猪出现在画作中时通常带有不好的含义。猪在中世纪是贪婪与淫欲的象征,也用来比喻好吃懒做的人。在《圣经·旧约》的律法中,猪被视为不洁的牲畜:而受到犹太教的影响,伊斯兰教也禁止食用猪肉。谣传过去有许多人因为生吃猪肉而中毒,不少地区便将吃猪肉视为一大禁忌。也有一说是猪不像牛、羊等草食性动物,它们吃的东西与人类无异,所以饲养起来比较花钱而被禁止食用。
西方艺术多以人物为中心,动物几乎不可能成为主角:相较于此,东方艺术则有花鸟走兽画这个类别,本书接下来将会陆续为各位介绍。然而,就连常以动植物为题的传统东方艺术,也极少有以猪为题材的创作。
在日本,猪带有怠惰、贪欲等负面意义,但在丢勒的版画中,猪却显得生气蓬勃。画作的背景是德国民家,看来德国人对猪较无偏见,毕竟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P1-5
即使没有美术知识的一般人,也能通过本书快速具备专业视野,触类旁通,像解谜一样愉快地欣赏画作。
——香港《文汇报》
很多到美术馆看展览的人,都是像我这种缺乏美术知识的门外汉,对于艺术鉴赏,充其量只是看过、知道某幅画而已!但只要读过这本书,就能用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欣赏绘画。
——日本亚马逊读者
对美术、西洋史、基督教不熟悉的读者也能充分理解,是本非常棒的美术入门书!
——日本亚马逊读者
大多数人不精通历史,也没有相应的审美力,在与朋友讨论名家名画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本书提供了新的视野,分主题来诠释高雅、难以理解的绘画,为像我这样不懂艺术的人提供了聊天时的谈资。
——日本亚马逊读者
除了伦勃朗、波提切利、凡·高等绘画巨匠之外,也介绍了日本、中国的名画,令人欣喜。能长时间品味的一本好书。
——日本亚马逊读者
将绘画中常见的象征做了梳理,是很方便的一本书。作为一本入门绘画读物,我非常推荐。书中收录的画作,印刷也极为精美。
——日本亚马逊读者
阅读绘画评论的书常常会有不晓得那篇文章对应哪幅画的困扰,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四页一个单元,整齐明了。
——日本亚马逊读者
本书中,我们通过各种母题欣赏艺术。在观赏艺术创作时,不单要了解作者背景、画作题目、颜色和构图,也要聚焦每幅作品的母题,思索其中含义,剖析母题相同的作品,这样才能有更多收获。不只是西方古典艺术,东方艺术、现代艺术也是如此,艺术的世界充满了传统的寓意与象征。
本书列举的母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艺术领域里还有许多非常有趣、值得探究的母题。如果从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母题,还请参考本书列出的建议书目,亲自查考一番。熟悉的母题越多,就越能享受艺术的乐趣,本书若能成为这么一个契机,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本书是以2013年1月4日到4月5日,连载于《东京新闻》以及《中日新闻》的专栏“神就藏在细节里——依母题解读艺术”为基础,再添增一些新的篇章,加上图片修润而成。去年秋天,《东京新闻》的三泽典丈先生向我提议这个连载计划,当时我听到要像报纸连载小说似的每日连载专栏,内心虽然有些犹豫,但因为平常就喜欢四处谈论关于艺术方面的事,心想应该可以轻松书写才是。
没想到去年年底,因为大学即将毕业的女儿突然罹患不治之症,我家的生活骤然变调,我也无心工作。我在女儿住院的神户大学附属医院病房中,用她原本拿来写毕业论文的电脑,断断续续书写专栏文章,才总算勉强完成。因此,文章的原稿未尽完善,有些地方的查证也不够确切,经三泽先生的专业汇整才得以刊载,我想借此表达我的谢意。
尽管是如此粗糙的文章,仍然在连载开始不久后,便受到几家出版社的青睐,他们询问我是否有意愿结集成册。去年偶然与筑摩书房的镰田理惠小姐聊起连载专栏,她向我提议将此书以筑摩文库的形式出版,于是完成了这本搭配丰富图片的精美文库本,在此也向镰田小姐致上最深谢意。
我那半年来不断与病魔搏斗、始终不放弃希望的女儿麻耶,经过一连串的治疗与不断地祈祷,还是在本书校对之际去世。
我想将这本拙作献给我永远深爱的女儿麻耶,表达我无尽的思念。
愿你化身白蝶,飞往另一个国度。
宫下规久朗
2013年6月3日写于西宫
众多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画作里,为什么餐桌上摆放的总是鱼?
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
如何从画作背景里远航的帆船来断定妇人的手中拿的是情书?
本书封面上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墙壁中央悬挂的镜子里映出的是谁的身影?
猿猴、蝴蝶、葡萄、向日葵、月亮、镜子、书信、铁路、性爱、梦……
这本由宫下规久朗著的《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从66种日常事物解读名画背后的秘密,不依循历史脉络,无需知识背景。
一学就会的名画解读术,零基础也能读懂凡·高、维梅尔、伦勃朗。
●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畅销力作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是三得利文艺奖获得者、日本“卡拉瓦乔研究第一人”宫下规久朗代表作品。日本艺术类白金现象级畅销书,人手一本的艺术入门读物。日本、中国台湾加印60次,畅销近百万册,雄踞日本亚马逊、诚品、博客来、金石堂畅销榜榜首。
●前所有未的解读角度,绝不一样的绘画史
猿猴、蝴蝶、葡萄、向日葵、月亮、镜子、书信、铁路、性爱、梦……从看似平凡的日常主题轻松解读绘画史。《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收录150多幅画作,兼具欧美、中日名画。图文对应,普及知识与实物鉴赏并行。
●66种熟悉的日常事物,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名画秘密
众多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画作里,为什么餐桌上摆放的总是鱼?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你所熟悉的日常事物,在画作中都有着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