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作者 刘方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目前诸多研究中国美学的论著常常是直接从一些有影响的理论著作的具体分析入手,来研究美学家的美学思想,把中国美学思想仅仅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思想形态的观念史,刘方著的这本《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则力求阐释中国美学不同时期的思想何以如此呈现,在历史的情景中考察那些产生和出现的美学观念和论著,是如何在历史中产生,特别是从社会史与文化史的视角,考察和透视特定的中国美学思想又是如何在历史中被加以建构,同时具有何种社会与文化的功能。

本书不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中国美学史的著作,而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通过一系列个案和专题性研究,沿着三条线索的发展,从长时段深入考察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从而期望能够拓展中国美学研究的范围与思路,更为逼近中国美学的历史真相。

内容推荐

刘方著的《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沿着三条线索的发展,从长时段深入考察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一、揭示诗教思想的原初含义、生成语境和社会发生机制,考掘其如何从一种“私人话语”逐步演进到成为国家审美意识形态权利话语中的“宏大叙事”,揭示其潜在的颠覆性。二、探索庄子美学思想中自由的审美境界追寻与依据自由原则的隐逸,以及这两个方面在宋代成为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依据过程及其功能与意义。三、通过支遁佛玄美学思想对于庄玄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对于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的同化与创新,到唐代禅宗“南能北秀”顿渐的分别及其对于唐宋以来中国诗学的影响,揭示佛教特别是禅宗美学对中国美学的丰富与深化的历史演进与思想建构历程。

目录

导论

 一 从观念史研究到语境化:生成语境视域里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

 二 思想、意义的文化网络与新文化史的趋势

 三 中国美学研究的愿景与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上编 儒家美学:从个体生命的完美追寻到帝国审美意识形态建构

第一章 孔子美学思想的理想境界、乐观精神及其深远意义

 一 “游”:最高的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

 二 “乐”:生命的愉悦与坚韧

第二章 简论荀子对儒家诗学思想制度化建构的重要作用——以《诗》的经典化与制度化为例 

 一 荀子思想的重大影响

 二 “诗”的经典化与儒家“诗教”说理论的确立

第三章 儒家“诗教”思想的原本真实 

 一 他者眼光下对于儒家“诗教”思想的遮蔽及其方法论问题

 二 “诗教”思想的历史的还原

 三 “儒”的原初(源初)含义与“诗教”理论的提出

第四章 儒家“诗教”理论话语的建构、功能、意义与影响

 一 儒家“诗教”理论产生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思想背景

 二 儒家“诗教”理论作为私人话语的最初形成

 三 “诗教”理论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权力话语之一部分的建构及其制度性生产

 四 “诗教”理论在汉代的广泛运用与成为具有终极依据特征的权力话语

第五章 儒家“诗教”理论的艺术社会学研究

 一 “诗教”理论的中国传统文论特质

 二 儒的演化与儒家“诗教”理论的提倡

第六章 儒家诗学理论话语与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与颠覆——《诗大序》文本的再认识与再探讨

 一 儒家“诗教”理论作为意识形态霸权话语的功能

 二 儒家“诗教”理论作为意识形态霸权话语的潜在颠覆性

下编 庄禅美学:个人自由精神的追求与生命的审美超越与深化

第七章 庄子美学:自由的审美境界与审美的超越途径

 第一节 自由的审美境界

一 “游”——理想的人生境界与最高的审美境界

二 “游”——审美的生存方式

 第二节 审美的超越途径

一 庄子与海德格尔:中西哲学的两种向度

二 “忘”——从审美态度到审美境界

第八章 中国隐逸文化的两种审美类型

 一“无道则隐”:依据正义原则的隐逸

 二“无为国有者所羁”,依据自由原则的隐逸

第九章 隐逸在宋代的转型与诗性栖居的追寻

 一 隐逸文化的转型与自由精神的渴望与追求

 二 生命的艺术化与逸的精神的崇尚

第十章 在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之间:慧远佛教美学思想的同化、创新与意义

 一 在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之间的同化与创新

 二 宗教实践与审美体验中的“游”的精神

第十一章 支遁佛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 支遁:诗性气质的人生与诗化哲学特征的思想

 二 审美境界:从精神世界落实到现实人生

 三 “支理”:逍遥游新论

第十二章 诗性栖居的永恒感、可能性与日常化:禅宗美学对中国美学的丰富与深化

 一 生死问题与超越途径

 二 士大夫的普遍参禅与生死解脱

 三 人生诗意化与生死的审美解脱

 四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第十三章 “南能北秀”顿渐的分别及其对于唐宋以来中国诗学的影响

 一 顿渐的分别与审美意义

 二 唐宋诗学的天分与学力之争

第十四章 禅宗美学的人间化与士大夫化

 一 禅宗美学的人间化

 二 荷泽宗:禅宗美学的士大夫化

 三 洪州宗:彻底本土化的禅宗美学的建构

 四 分灯禅:晚唐五代后禅宗美学的发展嬗变

参考文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