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宗忠、张富奎所著的《闯王悲歌》是一部电影剧本。该剧本讲述了电视台记者看到《兰州晨报》登出兰州发现“永昌元年”青花人物大梅瓶的消息,又听到“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的新闻。于是,记者去青城采访,发现并报道了李自成归隐青城的基本事实;同时采访报道了李家口传史中有关李自成从金县起义、推翻明王朝、失败、归隐青城的全过程。本书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归为“缺乏治国理政的能力”,并对李自成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反思。
| 书名 | 闯王悲歌 |
| 分类 | |
| 作者 | 白宗忠//张富奎 |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白宗忠、张富奎所著的《闯王悲歌》是一部电影剧本。该剧本讲述了电视台记者看到《兰州晨报》登出兰州发现“永昌元年”青花人物大梅瓶的消息,又听到“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的新闻。于是,记者去青城采访,发现并报道了李自成归隐青城的基本事实;同时采访报道了李家口传史中有关李自成从金县起义、推翻明王朝、失败、归隐青城的全过程。本书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归为“缺乏治国理政的能力”,并对李自成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反思。 内容推荐 白宗忠、张富奎所著的《闯王悲歌》讲述的是,电视台男记者看到《兰州晨报》登出兰州发现“永昌元年”青花人物大梅瓶的消息,又听到“李白成归隐榆中青城”的新闻。“青花瓷瓶”与“李白成归隐青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于是,男记者去青城采访,发现并报道了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氏家谱》所描述的李白成归隐青城的基本事实;同时采访报道了李家口传史中有关李白成从金县起义到推翻明王朝到失败到归隐青城的全过程,以至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所折射出的历史教训。 故事跨度时间从明崇祯二年(1629年)到公元2014年。为比较顺畅地叙述这370多年间所发生的故事,也是为了将前后故事自然地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致形成“两张皮”的感觉’,剧本结构“因剧情而定”,采取以男记者第一人称的口吻和视角来组构、讲述整个故事内容,即一边用“记者画外音”方式向观众介绍出《李氏家谱》里描写李白成归隐青城的真实内容,一边用采访到的“李家口传史”,即李自成在归隐青城时的回忆,展现出他从金县起义到登上皇帝宝座、再到失败所经过的关系到成败的几场大型战争场面和身心经历,以至失败的原因所在。 目录 作品简介 故事梗概 《闯王悲歌》剧本 主题歌词 后记 附录 吴定川 闯王李白成造像 李菁蕙 词书《渔家傲·闯王悲歌》 青城《李氏家谱》第1页 青城《李氏家谱》第5页 青城镇苇茨湾村龙头堡下的李白成墓 青城镇苇茨湾村龙头堡下的李白成墓 兰州惊现“永昌元年”青花瓷瓶 青城黄河水车 《闯王悲歌》启动留影 《闯王悲歌》高端论坛留影 试读章节 001 青城李氏家族口传史画面即李自成回忆画面 (随着序幕镜头,映出总策划、策划、总监制、监制、出品人、制片、编剧、导演、音乐、主演等演职人员名单): 李白成金县(现榆中县)起义镜头:李自成抽出身上的战刀,猛地冲过去,砍下王国的头,又砍下县令李晌一的头…… 李白成带领兵卒向着冲过来的杨肇基总兵的卫兵刺杀,又喊杀着冲向金县衙门…… 闯王军的施粥场镜头:几百个穿着破烂: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少围在施粥场周边,眼巴巴地等待舍饭。 一个穿着长袍的瘦骨嶙峋的七十岁老人蹲在地上吃饭,突然发现了走来的李自成,急忙跪下去,连连磕头(无声):“闯王是救命恩人,闯王是救命恩人……” 襄阳城百姓迎接闯王兵的镜头:张老汉(70多岁)和张老伴(70多岁)提着黑色瓦罐,将罐里的小米粥倒在碗里,再双手递向闯王兵(无声):“喝一碗小米粥!喝一碗!喝一碗!” 有的百姓抬着宰好的猪羊送向闯王兵…… 山海关大战镜头:荒凉的山海卫石河西岸,“大顺”军与“大清”“关宁”联军的厮杀异常激烈残酷:杀声雷动、沙土遮天、血肉飞溅 突然,大顺军的几处营垒已经被凶猛的清军冲破…… 李自成观望着力渐不支的大顺军,冲金强命令(无声):“传令:大军边战边退!边战边退!” 数万斗志旺盛的“大清”“关宁”骑兵立即追杀撤退的大顺军(李自成回忆画面完)——坐在羊皮筏上化妆成和尚的李白成(41岁,特写)沉浸在回忆的神情之中…… 深秋的月夜里:黄河水浪中载着四个男人的羊皮筏子,驶向黄河南岸的青城(亦称“条城”“一条城”)——坐在皮筏沿上的筏子客(40多岁)双臂挥动划板,奋力驾驭着浪涛中翻腾的羊皮筏子。 李自成与同样化装成和尚的侍卫金强(28岁)、李旺(26岁)牢牢抓着皮筏木杆——金强怀里抱着被布匹包裹着的瓶状的物体(特写)。 突然,冲起一股巨浪,打翻皮筏——皮筏上的人随即翻入水中,整个皮筏和皮筏上的人被水浪搅拌,上下翻腾,眼看被黄河冲走…… 002 男记者采访的画外音及家谱文字画面。 男记者(画外音,即边出序幕镜头,边出画外音):“2014年5月21日烂州晨报》登出消息:兰州发现‘永昌元年’青花人物大梅瓶(映出《兰州晨报》该版面特写)。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年号永昌。‘永昌元年青花瓷瓶’正是为当时庆贺大顺朝诞生而专门烧制的贡品。我也知道,2007年7月,兰州几家媒体登载出‘李自成归隐榆中县青城镇’的新闻,传说李自成归隐青城时,正好带着一只‘永昌元年青花瓷瓶’。‘青花瓷瓶’与‘李白成归隐青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电视台台长派我去青城采访。”(注:用记者采访的视角将前后故事巧妙串联起来,以避免故事“两张皮”之感觉。) 就在整个筏子被水浪吞噬的瞬间,筏子客机智果断,拼命挥动划板,劈水斩浪,终于使皮筏复出水面——令人惊心动魄的生死场面。 死里逃生的皮筏上的三个人的头上、身上流着水帘,都死死抓着皮筏木杆不松手…… 突然又窜起一股水浪——金强急忙抱紧了怀里的被布匹包裹着的瓶状物体(特写)。 同时,李自成、李旺不约而同地急忙腾出手,保护金强怀里的瓶状物…… 男记者(画外音,即边出序幕镜头,边出画外音):“采访中,我终于见到了青城镇苇茨湾村村民李文生珍藏的《李氏家谱》……” 古旧残破的《李氏家谱》被翻开(家谱特写):…… 男记者(画外音):“青城《李氏家谱》中写到(边出男记者读家谱的画外音,边出序幕镜头画面,即边在序幕镜头画面上叠印出所读家谱特写文字,边用红线勾出画外音所读出的叠印文字):亲手提笔姓李明斌,写我父子实根源。我父兄弟二人,原籍家住陕西龙门县徐家泉,祖根为业……自万历皇帝通政在朝,至大明崇祯大乱,金玉银钱行发钱(乾)州,故乡难守,奔驰跋涉,行至甘肃兰州府皋兰县所属地方一条城洛家庄子,安家置业……二始祖建和,亦葬陕西,生一子日虹,原配徐氏,生子日自成,分居赵家村管业。因他闯乱国事,合家各移,逃性命,与大明江山亡矣……” 筏子再次遭遇水浪袭击,筏子客再次劈水斩浪,进行生死搏斗,再次逃出水浪旋涡,驶向黄河南岸…… 男记者(画外音,即边出序幕镜头,边出画外音):“采访中,李氏家族人告诉我,还有许多李自成兵败和归隐青城的史料不便写到家谱里,而是作为李氏家族的口传史一代一代往下传。” 羊皮筏子终于驶停在黄河南岸边上。 李旺欲搀李自成下羊皮筏,可李自成却挥手推开他,猛地跃起身,跳到岸上。 接着,抱着瓶状物的金强跳到岸上…… 字幕:清顺治四年深秋青城 李旺从衣兜里掏出些银子,递到筏子客手里:“过河费!” P5-7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