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编著的《此心光明万物生(于丹国学美文)(精)》分为“有所依”、“有所为”、“有君子风”、“有神仙骨”“有心成长”“有梦安顿”等八个侧面,惜缘向善;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感悟幸福的真谛,直面人生的考验。
| 书名 | 此心光明万物生(于丹国学美文)(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于丹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于丹编著的《此心光明万物生(于丹国学美文)(精)》分为“有所依”、“有所为”、“有君子风”、“有神仙骨”“有心成长”“有梦安顿”等八个侧面,惜缘向善;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感悟幸福的真谛,直面人生的考验。 内容推荐 于丹编著的《此心光明万物生(于丹国学美文)(精)》语出王阳明心学,从人生坐标的角度,将于丹私家美文结集成书;深入讨论:人性本善,并非小恩小惠,更不是一己的幸福,而是有关信仰的慈悲,是一种大我的担当。 目录 有所依 一 陌上心,缓缓归 二 爱是人生的暖意 三 家是一生的烙印 四 家有三人行 五 专属的天使 六 因为懂得 七 独自疼痛的时光 有所为 一 行走,与伟大相遇 二 心不乱,世界就不乱 三 仁者不忧 四 有不为斋 五 柔软的禅心 六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七 休息也是一种修行 有朋来 一 朋友信之 二 世问最美的关系 三 说话与听音 四 “放过”的善意 五 只生欢喜不生愁 六 茶中浮沉多少事 七 流沙与天堂 有学思 一 一诺千金 二 姥姥的私塾 三 向野生动物学习 四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五 不如乐乏 六 煎熬也是一种成全 七 把自己当自己 有君子风 一 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二 理玉 三 情分与本分 四 读心 五 观过识君子 六 心能转境 七 找回自己的魔法 有神仙骨 一 凉风起时 二 我和谁都不争 三 晴丝吹来谁家院 四 生命的伏笔 五 舌尖上的四季 六 最美的自己 七 谁怜风花雪月 有心成长 一 爱和善意的吉光片羽 二 童心本无用 三 留住相约的那场雪 四 相逢恨旱 五 岁月风景 六 三十而立 七 针线有爱 有梦安顿 一 沐浴春风咏而归 二 我们的心能遨游多远 三 一生如诗 四 没钱的日子 五 取舍的气度 六 注定寻找 七 阳光就在更高处 试读章节 陌上心,缓缓归 相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的夫人戴妃,原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乡下姑娘。嫁入钱家,随军南征北战,半生流离。后来虽贵为一国之母,仍是挂念父母乡土,年年春天必回娘家,侍奉双亲。 那一年,戴妃又离宫回乡。钱谬朝中理政,不觉春光灿烂。一日踱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千里莺啼,桃红柳绿,想起戴妃,多日不见。折返回宫,提笔传书:“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田间阡陌上的花儿都开了,爱妃可以沿路赏花,不必着急回来。而我,还会站在这些小路的中央,慢慢等你归来。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钱镠一生戎马,雄霸一方,面对良辰美景,相思如花美眷。戴妃的孝,钱王的忠,夫妻的爱,多少深情和风情,一起写就了这段千古佳话。 《论语》说:“君子务本。”一个人只有去伪存真,才能在最朴素的地方见出做人的核心价值;在一片纷乱迷茫中,不至于走得太乱,太远。而家人就是“本”,“忠”“孝”就是“本”。家庭之爱是我们一生风景的起点。 子又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人总是从我们的脚下出发,从自己的亲人出发,先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做好了;再去学知识、谈文化,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用这样一种本能之爱,到社会上去做理性的提升。 可今天呢?我们的心总是从很远的地方缓缓归来。我们一开始都去学文化,去努力认同社会的公共标准。今天的小学生知道南极北极,中学生了解欧美历史,但还有几个人记住了“入则孝,出则悌”? 孔子毕生理想不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灯下黑,真能做到这三条的人,望之寥寥。“老者安之”,相关“孝”与“仁”,社会主流价值得以建立。“朋友信之”,牵连“诚信”和“交往”,中兴治世不过如此。“少者怀之”,则教育“怀”有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我们总想着宏大目标,治国平天下,但是谁能把身边这老的、小的和朋友们都安顿好了呢?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一早起来,孩子睡眼迷离地问我:“妈妈,今天你不走吧?”我抱抱她:“今天周末,妈哪儿都不去,咱出去玩儿!”孩子连蹦带跳换衣服去了。我恍然看见十年后,周末的早晨,我问:“孩子,今天你不走吧?”孩子也抱抱我:“妈,周末我约的事儿多着呢……” 每颗心都需要安顿。在这繁忙的节奏里,让自己的灵魂从远方漂泊而归。回到一个温暖朴素的地方。趁着好天气,能在-一起的家人们,出去玩儿吧! 一次孔子和颜回、子路聊志向,说到自己的人格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摆脱与这三种人的关系,我们的长辈——如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的平辈——如一生相伴的朋友,我们的晚辈——如自己的儿女。即使是今天的我们,倘若真能做到让老人得以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也绝对是成就了无悔人生。爱是人生的暖意 “二人成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上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别人,只有在人和人的关系中,才能看出是否有仁爱。 有仁爱之心的人,就算对待一个路人,脸色也是温和的,有一种暖意。心中没有仁爱,即使面对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也难免冷若冰霜,甚至冲撞伤害。 仁者爱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它能感染别人,也能影响自己。有仁爱的人,热爱山川河流,热爱四时风物,热爱跟别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而他那种柔软的情怀,可以无所不在,去感染所有的人。同时,这种仁爱经过点点滴滴的穿越,终其一生,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温和、雍容和大气。 因此,仁爱无非就是我们跟世界相处的一种状态,它从我们的行为上表现出来。克制自己不好的地方,你的心就会平和下来,仁爱就会流露。 但仁爱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品德,并非一有了仁爱,就万事大吉了。仁爱是一种持续的积累,需要我们时时呵护。 不是每个人、每一天,都面临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那样的大节关头。但面对着生命的流逝,我们难免会感伤,随时都可能被这个世界所改变。所以,对生命保持一种谨慎,一种尊重,用仁爱之心不断地完善它;那么,生活中“如坐春风”便无处不在了。P3-8 序言 序言:一念 记得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 一位将军,听人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里不解,就急匆匆赶去寺里问老方丈。 方丈正在坐禅,将军冒冒失失开了口,老方丈眼睛都没睁开,很轻蔑地说:“你这样一介武夫,连个起码的礼数都没有,还配听什么修禅的道理。” 将军大怒,咣当一声拔出剑来,直指老方丈鼻尖“你个臭和尚,问你是给你面子,还不识抬举了?!” 方丈睁眼,一指将军:“此一念,你就在地狱。” 将军一怔,忽然羞赧,掷剑伏地:“在下失礼,本来是为求教于师父,还请师父宽恕。” 方丈淡淡地说:“此一念,你已经在天堂。” 随着长大,看见都市里的街道一天比一天宽,人的心量却一天比一天窄。开的私家车越来越好,路却越来越堵,以至于出现了路怒一族。于是常常想:浮沉忙碌间,我们还能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起心动念? 《庄子·秋水》中称:“夔怜(虫玄),(虫玄)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就是说一足的夔羡慕多足的(虫玄)跑得快,可多足的(虫玄)羡慕无足的蛇更快,有形的蛇呢,羡慕无形的风,而风知道自己的速度赶不上人的目光快,目光却明白世间最快的是起心动念,一念即千里,什么都追不上。 所以佛家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有个诱因,难免就起了嫉妒、贪婪、烦恼、报复各种念头,关键是有没有一种觉悟能及时制止了念头,让自己明辨是非的理智赶在做傻事之前醒过来。 看“烦恼”二字,那是火冲上了顶、乱了心,而“觉悟”二字,恰恰是“见我心”。 于狂喜中、于暴怒中、于飞短流长的环境中,得见自己的心,都不容易。 世间最难辨识的不是远方,是近处;最难评价的不是网上的人和事,是自己。世间最难把握的也不是一生,是一念。 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一件乡村往事:三十多年前,在他女朋友家的村里,有一户人家的女儿跟人私奔,怀了身孕。这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乡村可是天大的笑柄,连续几家女眷来跟他后来的丈母娘议论这件事,可他这位准丈母娘就是不接一句茬儿。别人义愤填膺之余好奇追问这位邻居不表态的原委,老太太慢悠悠说了一句:“我家有四个还没出嫁的丫头,我不敢担保自己家的闺女个个不落话把儿,我也不敢笑话别人家的闺女”。 后来,这家的女儿都考了出去,个个很有出息。乡里都说,是为娘的家有规矩,口上也积德。 不敢幸灾乐祸,就是一念慈悲。 时时心存“不敢”,就熄了些自己的妄念,多了点儿对别人的恻隐。一念不炽,就烧不毁理智清明。 星云大师提倡的“三好运动”,无非就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言语上不妄语、不诽谤;行为中毋因善小而不为、毋因恶小而为之;那么心念上自然就养出善意来了。一念一行,生生不息,也就从当下绵延成了一生。 努力照顾好当下每一个念头吧。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