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士德(全译本)(精)/经典译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歌德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高拱顶的哥特式房间,狭窄、拥挤,

浮士德不安地坐在书桌旁的圈椅里。

浮士德 如今,唉!

哲学、法学和医学,

遗憾还有神学,

我全已努力钻研。

可到头来仍是个傻瓜,

并未比当初聪明半点!

枉称硕士甚至博士,

转眼快到十年,

牵着学生们的鼻子

左右东西原地打转——

最后却发觉一片茫然。

我因此真叫忧心如焚,

虽然比所有蠢货,比博士、

硕士、作家、牧师都要聪明;

虽然我没疑虑、内疚的困扰,

地狱啊、魔鬼啊我全不担心——

然而欢乐也被完全剥夺,

不敢自诩有任何真知,

不敢将民众教育指引,

或以青年的导师自命。

我既无产业也无金钱,

也没有荣耀没有盛名;

这么活下去啊连狗也不肯!

所以说我才潜心魔法,

尝试假神魔的力量和口舌,

把一个个的奥秘探明;

希望不用再流着臭汗,

去强不知以为知地胡扯;

还希望我能够发现

世界核心的凝聚力,

看清所有动力和种子,

不再咬文嚼字胡扯淡。

朗朗的月光哦,但愿今夜

你最后一次看见我的烦恼!

多少回了,我终宵难眠,

在书案旁迎接你的来到:

于是忧郁的朋友,你便

将我的典籍和素笺照耀。

唉!真想披着你的银光,

漫步在高高的山顶上,

随精灵们绕着山洞飞旋;

在洒满你幽辉的草地徜徉,

扫净知识的雾障,沐浴

你的清露,还我身心健康!

唉!难道我仍要困守牢狱?

这该死的墙洞幽暗霉烂,

透过它有色玻璃的阻隔,  连日光月华也黯然惨然!

一直到高高的拱顶底下,

尘封虫蠹的书本堆积如山,

四周围着烟火熏黄的纸罩,

人陷入其中转身也艰难;

周围散乱着试管烧杯玻瓶,

还塞满形形色色的仪器,

它们全是老祖宗的遗产——

这就是你的世界!这也能算世界?

谁想你竟然问,为什么

你的心在胸中闷得可怕?

为什么一种难言的痛楚

会把你所有的生机扼杀?

上帝创造生气勃勃的自然,

原本为让人类生存其间;

可你却将它远离,来亲近

烟雾、腐臭和死尸骨架。

走!快!快逃向广阔天地!

这部神秘的著作,它出自

诺斯特拉达姆斯的手笔,

难道它还不足以引导你?

一当你得到自然的指点,

就会看清星辰的轨迹,

顿时获得心灵的力量,

把神灵间的对话洞悉。

要想弄懂这些个灵符,

在此苦思只白费心机。

身边飘浮的神灵啊,你们

听到了就请回答我的问题!

(翻开大书,看见大宇宙的符记。)

哈!才这么看上它一眼,

我便突然觉得心旷神怡!

年轻而神圣的生命的幸福感

忽然沸腾、激荡在我血脉里。

写下这灵符的莫非是位神灵?

它平息了我胸怀中的躁动,

使我可怜的心里充满欣喜,

让我怀着神秘莫测的激情,

去揭示周遭自然力的奥秘。

我也是神吗?如此心明眼亮!

符记的线条看得清清楚楚,

突然间悟出了造化的玄机。

这下我才真懂了先哲之言:

“神灵的世界本未关闭;

只是你闭目塞听,心已死去!

弟子啊,快振作,别懈怠,

用红色朝霞将胸中尘埃荡涤!”

宇宙万物交织成一个整体,

相互依存,才富有活力!

宇宙之力在不断消涨,  把黄金的吊桶相互传递!

鼓动着散发福馨的灵翅,

从空而降,渗透大地,

有和谐的天籁响彻寰宇。

何等壮观哦!唉,也只壮观而已!

无尽的自然啊,我在何处把握你?

丰乳——众生之源,天地之根,

我枯萎的心胸对你们无限渴慕,

可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

涌溢、滋养,却把焦渴的我抛弃?

(不耐烦地翻到另一页,看见了地灵的符记。)

这符记我感觉完全不一样!

地灵啊,你与我更加亲近;

我已感到浑身力量在增长,

热血沸腾,像饮了葡萄新酿;

我感到已有闯荡世界的勇气,

去把人世间的苦与乐担当;

去与狂风暴雨搏斗、周旋,

即使船将沉没也全不惊慌。

突然黑云压顶——

月亮不再发光——

灯火不知去向!

烟雾腾腾一红光闪烁——

在我头顶周围——一股阴风

从拱顶蹿下来

扑到我的身上!

显形吧,受我召唤的精灵,

我已感到你在我身边游荡!

哈!我的心快要裂开!

为获得新体验感官全部奋张!

我觉得整个的心都给了你!

P21-26

目录

献词

舞台上的序幕

天堂里的序幕

悲剧第一部

 夜

 城门前

 书斋

 书斋

 莱比锡奥厄尔巴赫地窖酒店

 巫厨

 街头

 黄昏

 散步

 邻妇家

 街头

 花园

 园中小亭

 森林和岩洞

 格莉琴的卧室

 玛尔特的花园

 井旁

 内外城墙之间的巷道

 夜

 大教堂

 瓦普几斯之夜

 瓦普几斯之夜的梦(插剧)

 晦暗的日子,旷野

 夜,旷野

 监狱

悲剧第二部

 第一幕

风景优美的野外

皇城

宽阔的大厅

御苑

阴暗的走廊

一排灯火辉煌的厅堂

骑士厅

 第二幕

高拱顶的哥特式房间

实验室

古典的瓦普几斯之夜

珀涅俄斯河上游

珀涅俄斯河下游

珀涅俄斯河上游

爱琴海的岩湾

 第三幕

斯巴达,墨涅拉斯的王宫前

城堡内院

阿尔卡狄亚

 第四幕

连绵的群山

前山顶上

伪帝营帐

 第五幕

旷野

宫殿

深夜

子夜

宫中宽广的前院

埋葬

高山深谷

序言

说不完的《浮士德》

德国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旷世不朽的巨著和杰作。它在问世后的近两个世纪里,先在德国、继而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重视,不仅一再被翻译成世界各国的其他文字,每一个文化稍微发达的国家和民族都有不止一种译本,研究它的著作、论文也成千累万,汗牛充栋。人们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中,带着不同的审美眼光对《浮士德》进行观察;而这部杰作呢,就如同一块硕大的水晶体,随角度、背景和审美眼光的变化而变化,永远闪射着美丽迷人的异彩。正如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研究莎士比亚有“莎学”,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浮士德》也已形成文学领域里的一门独立学科,被称为“浮学”。

像《浮士德》这样长久地保持着巨大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经典作品,在德语文学中真是绝无仅有,在世界文学中也屈指可数。它是马克思“最喜爱的”一部德语文学著作,被他读得烂熟。马克思早年写过一部命运悲剧《兰尼姆》(未完成),其主人公贝尔蒂尼就被认为是“《浮士德》里的魔鬼糜非斯托斐勒斯苍白无力但可辨认出来的翻版”。他在自己的论著里还经常引用《浮士德》,或者巧妙地借用书中形象,或者创造性地发挥书中的思想。他特别欣赏糜非斯托冷峻尖刻的嘲讽,曾让这个魔鬼现身说法,帮助揭示金钱、货币“带来邪恶堕落”和“助长异化现象”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列宁同样非常喜欢《浮士德》。他流亡国外时只带了两本文学书籍,其中一本就是歌德的伟大诗剧。他在西伯利亚的流放地也经常读它。除去革命导师,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如统一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推崇《浮士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称它为德国人“世俗的《圣经》”,说只要“带着它,一个人即使终生独居在孤岛上,也不愁缺少精神寄托……”

诚然,对于歌德的《浮士德》,近两百年来并非只有推崇和赞美。特别是在歌德逝世后不久的19世纪上、中叶,特别是对诗剧的第二部,批评和贬斥真不算少。甚至有些原本十分景仰老诗人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赫勃尔、默里克、凯勒以及海涅等,也不完全理解这部巨著,加入了批评者的行列。但是,时代的前进,研究的深入,渐渐消除了好心人的误解和反动势力(如德国的纳粹“理论家”)的曲解,使《浮士德》像一座深深埋藏在地下的宝藏,终于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珍视。

《浮士德》对后世作家们的影响,更非同一般。海涅、拜伦、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等大诗人大作家,都写过类似题材或主题思想的诗剧;平庸之辈的仿作更不计其数。到了20世纪,在《浮士德》启迪下写成的作品仍不断出现,其中最著名的为卢那察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1918),高尔基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法国杰出诗人瓦雷里的戏剧片断《我的浮士德》(1940)以及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浮士德博士》(1948)等等。在咱们中国,一提起《浮士德》,人们自然会想起文学巨匠郭沫若,因为他不仅是这部世界名著的译者——俄译本则出自著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笔下——而且本身的诗歌和戏剧创作也深受《浮士德》的影响。

诗剧《浮士德》分上下两部,共计12111行,篇幅虽不算小,但毕竟有限。相比之下,它的魅力和影响力,却几乎无穷。何以会如此,原因在哪里?

原因首先在作品本身无比丰富、异常深邃、复杂而又多层面的思想内涵,以至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读者,人人都可以从中发现_些新的东西;以至一代一代的研究者,对它总是说不完,道不尽。

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354—430)在其所著《基督教教义》一书中,曾引用下面这首后来在中世纪广为传诵的小诗,来说明、归纳《圣经》诠释工作的繁难和艰辛:

字面意义多明了,

寓言意义细分晓,

道德意义辨善恶,

神秘意义藏奥妙。

……

就其故事内容,我们可以把《浮士德》简单地归纳为:一出悲剧,两个赌赛,五种追求。我们在上边说了,浮士德博士被天主和魔鬼看作是世人或者说人类的代表,事实上歌德也是这么看的,我们同样不妨这么看。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浮士德博士的五种追求——加上他在与魔鬼打赌前对知识的追求——就象征着人生一个个不同的境界;而其中最有意义和最崇高的追求和境界,即为投身于替大众谋幸福的事业。悲剧主人公获救升天的乐观结尾,就象征天主也即作者歌德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预见。《浮士德》的重大思想意义和超越时代和国界的魅力,正在于这积极向上的、富于人类精神的人生追求,正在于这高瞻远瞩和富有现实意义的对于人类未来的预见。

笔者无意以太多的唠叨和先人之见,破坏读者的钻研与发现之乐,更何况面对的本是说不尽的《浮士德》。因此,对这部诗剧的介绍也就只好挂一漏万,在此打住。

德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汉斯·马耶尔说:“歌德的伟大始终是和他的语言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有的学者干脆讲,谁不懂德语,谁就别想欣赏歌德和他的《浮士德》。这意思就是:《浮士德》不可译。或者:通过译本读《浮士德》,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事实证明,这话不无道理。

但是,非德语国家的人士并不因此就真的不读不译《浮士德》。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我国已出现近十种《浮士德》译本。其中,早期的郭沫若译本和周学普译本,现今的董问樵译本、钱春绮译本、绿原译本和樊修章译本,虽难尽善尽美,却也各有千秋,都为《浮士德》在中国的接受起过作用,做了贡献。

笔者在跟随冯至老师研究《浮士德》和学习前辈名译的基础上,前些年接受出版社约请,不揣浅陋,不畏困难,重译了《浮士德》这部“智慧之书”,因为它实在值得一读再读,一译再译,也经得起一读再读,一译再译。可尽管是重译,我在实际工作中碰见的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少,所耗费的精力和心血仍然难以计数。

至于《浮士德》的这个新译本成败如何,则只有诚恳地期待着广大读者做出品评,衷心地欢迎同行的专家和师友给予指正了。

说不完的《浮士德》!旷世不朽的《浮士德》!为了我能翻译和出版这部大书,在我的译本重版之时,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我已故的冯至老师,感谢所有给过我支持、帮助和教诲的家人、朋友和老师。

内容推荐

歌德著的《浮士德》是一部洋溢着理想主义与人生哲理的一部气势磅礴宏大华美的史诗。令世人景仰的学者浮士德博士,当他回顾他的一生時,发现作为科学家,他对世界的本质其实沒有任何认知;作为个人,沒有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由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在这种情況下,他与魔鬼订立盟约,如果魔鬼把他从这种不满足和不安的心境中解脱出來,他就把死后的灵魂交付於他。全剧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浮士德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

编辑推荐

歌德著的《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