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大家大奖小说”书系,“大家”自然是指入选的作家,都是卓有成就、享有盛誉、在当代文学的谱系中占据经典和重要地位的作家;“大奖”则是指这些作家所获得的国内外的认可程度,作为一种标志,他们在各种文学奖项中都有斩获,这表明他们的作品确已产生了广泛的传播与影响。以此为标准,我们从浩如烟海的作家作品中选出了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最能代表当代文学的面貌与成就的、最能体现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实绩的部分,依次将其呈现于读者的眼前,希望能够借此为广大青少年奉献一套可以信任的系列读本。《那个男孩是我》是其中一本,是毕飞宇的中短篇小说集,着重探索小人物内心被世俗生活遮蔽的一面,他们的爱与痛、希望与梦想。
《那个男孩是我》是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的中短篇小说集。毕飞宇曾凭借《推拿》获得矛盾文学奖。他的小说擅长描写生活在底层和阴暗处的小人物,探索他们内心被世俗生活遮蔽的一面,他们的爱与痛、希望与梦想在毕飞宇笔下闪闪发亮。毕飞宇的语言力道十足又幽默诙谐,阅读感极好。
我是爸爸
接下来就是批判。我用“坏”、“狗屁”、“死”和“他妈的”等词汇向我的敌人进行了疯狂攻击。“打倒小刚坏吃狗屁”。我一定要用粉笔把这句狗屁不通的话写到他家的土基墙上去。我的字越写越大,越写越放肆。我甚至用跑步这种方式来完成我的笔画了。整个夏季空无一人,我站在空旷的操场上,一地的汉字淹没了我。那些字大小不一,丑陋不堪,伴随了土地的伤痕和新翻的泥土。但是我痛快。我望着满地的疯话,它们难于解读,除了天空和我,谁都辨不清楚。我的心中充盈了夏日里的成就感,充盈了夏日黄昏里痛苦的喜悦。我是爸爸。
夜里下了场雷暴雨。我听到了。天空把雨水、神经质的电光和蛮横的雷声一起倒下来了。我听到了,睡得很凉快。一大早起来父亲便教了我几个字:雷、闪、电。写完字我去屋后看望了南瓜。它们被夜里的雷雨弄得越发娇媚了,那一只最大的格外绿,它的样子最适合于秋后做种瓜。等它的颜色变成橘红,它会像一只跃起的红狐狸,行将参与到所有狐仙的故事里去。
这个上午令我最为愉快的是操场。一夜的暴雨把操场洗刷得又平整又熨帖,干干净净,发出宁和的光。所有的字都让雨水冲走了。我守望着操场,舍不得从上面走。只要脚一踩上去泥土就会随鞋底起来,留下一块伤疤。我在等太阳。太阳一出来操场就会晒硬的,到那时,平展熨帖的操场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我决定在这一天从父亲那里把“狐狸”两个字学过来,把我知道的狐狸的故事都写下来,写满整个操场。我渴望在干净平展的操场上出现许多小狐狸,它们是银色的或火红的,它们窜来窜去,在干净的操场上留下许多细密的爪印。故事的开头是我自己,我必须把自己写到故事里去。我在某一天夜里遇到一位白胡子老人,就在故事开始的那一天。老人给了我一把银钥匙,银钥匙通身晶亮。白胡子老人说:“去,把那只最大的南瓜打开来。”我是用这把银钥匙打开我的南瓜的。钥匙插进南瓜之后,我的南瓜就像两扇门那样十分对称地分开了。南瓜子全掉了下来,它们在月光底下全部变成了银狐狸,它们的身姿无限柔滑,尾巴像没有温度的火苗,伴随着月亮白花花地燃烧。这群狐狸四处奔跑,替我完成了识字与识数。它们近乎魔术的手法了却了我的全部心愿。然后,天亮了,它们一起回来,重新结到瓜蔓上去。一只南瓜引发的故事,最终以千万只南瓜收场了,和种瓜得瓜一脉相通。
但是父亲没有告诉我“狐狸”的写法,而操场也面目全非了。
操场的毁坏关系到一个人,王国强。这是一个长相非常凶恶的男人。一夜的雷暴雨冲坏了他们家的猪圈。为了修理猪舍,王国强,这个狗屁东西,居然把他家的老母猪和十六只小猪崽赶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我的光滑平整的操场表面被一群猪弄得满目疮痍。我自己都舍不得下脚,居然让猪糟蹋了,这叫我伤心。我对这群猪怒目而视,可它们不理我。老母猪的步伐又从容又安闲,就差像人一样把两只前爪背到后背上去了。而小猪崽更开心,它们围绕在老母猪周围,不时到母猪的怀里咬住奶头拱几口。
我回到家,对母亲大声说:“你看,操场全弄破了!”母亲抬头看了几眼,说:“哪儿?操场怎么会破掉?”
夏日里的阳光说刺眼就刺眼了。太阳照在操场上,那些丑陋的、纷乱的猪爪印全让太阳烤硬了,成了泥土表面的浮雕。这些猪爪印像用烙铁烙在了我的心坎上,让我感受到疼痛与褶皱,成为一种疤,抚不平了。
接下来父亲教会了我下列汉字:猪,猪仔,践踏,烙铁,疤。
还是暴雨最终抚平了操场。夏日里的暴雨一场连着一场,是暴雨与大太阳的交替完成了我们的暑期。某一天上午,我惊奇地发现,操场又平复如初了,又恢复到当初可爱的样子,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了。我拿了一只小铲锹,把一些坑洼补平了。我做得格外认真,格外小心,我一定要在这个操场上上演一回狐狸的故事。
……
P7-9
大家大奖小说·序
张清华
当代中国文学有没有经典?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然而与古代几千年留下来的经典相比,与欧美众多国家民族文学的精华相比,当代中国的经典还没有经过更长时间的淘汰和检验,更多的还是“在经典化的过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文学就没有足以傲人的作品,相反,当代文学对我们来说或许是更重要的,因为它所书写的人与事物离我们更近。一千八百年前的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说:“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意思是,一般人的思维逻辑是厚古薄今,是崇尚名声而轻视事实,是相信“远处的和尚会念经”。这或许有些理由,但鄙薄近人和轻贱今人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毕竟都是活在当代的,而古代的文学也曾经就是那个时代的“当代文学”。
因此,在当代文学中寻找经典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我们的青少年读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作为置身当代的人,我们值得花时间去阅读和了解这些作品,因为它们负载着我们当代社会的历史、政治与文化,负载着现实的复杂以及人性与精神的状况。阅读它们其实就是阅读我们自己,阅读它们就是感知我们的时代。这一点,或许是从古代和外国的经典中所无法获得的。
本着这样的精神,我们策划了这套“大家大奖小说”书系,“大家”自然是指入选的作家,都是卓有成就、享有盛誉、在当代文学的谱系中占据经典和重要地位的作家;“大奖”则是指这些作家所获得的国内外的认可程度,作为一种标志,他们在各种文学奖项中都有斩获,这表明他们的作品确已产生了广泛的传播与影响。以此为标准,我们从浩如烟海的作家作品中选出了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最能代表当代文学的面貌与成就的、最能体现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实绩的部分,依次将其呈现于读者的眼前,希望能够借此为广大青少年奉献一套可以信任的系列读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陆机的《文赋》中有这样的句子,言文章之妙,文学之美,让人欣悦而感奋,流连而忘返。相信我们陆续推出的这些作品,会让热爱文学的年轻读者们领略到近几十年文学的精华,读出其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感受到其在思想与形式、语言与艺术上的升华与蜕变。小而言之,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因为只有大量阅读优秀的作品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水平;大而言之,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养成、综合素质的积累,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2015年1月20日,北京清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