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之路
整个人类社会充满了分工和合作,每个个体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许许多多的角色组成了庞大的社会网络。这个网络的复杂程度和不可控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在自由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角色的本质是经济角色,或者叫做商业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个世界商业环境的每个角落都分为承担团队责任的管理者和承担个体责任的基础工作者,基础工作者一定是大多数。
社会个体的人生可以分为工作和生活,工作的本质就是提供服务,生活的本质就是购买服务。一个是卖家的角色,一个是消费者的角色。工作是通过售卖产品和服务来赚钱,生活是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来进行消费。管理者和基础工作者的角色都是卖家角色。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础工作者,一生也都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当然,工作中的采购看似是消费者的角色,但采购的终极目标是转嫁或者加工后卖出去,所以仍旧是卖家的角色。
管理者看起来比较光鲜亮丽,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是问题是,我们自己是要做管理者还是基础工作者。其实都可以,只要你有意愿,有努力付出的准备,都可以去孜孜不倦地追求,体验更多的人生经历。这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也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想承担更大的责任,就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临更大的压力。无论每个个体多么努力,多么优秀,管理者都是少数,而基础工作者永远都占大多数。
包括管理者在内,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最终都将要带着些许无知和迷茫离开这个世界,个体的终极成功,恐怕就是理解了自己,接纳了自己,并且为自己曾经的努力感到欢喜。
本章主要讲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者,我的观点是,作为基础工作者来说,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最好的人生注解。那么,如何做好一个商业环节中的基础工作者呢?给大家分享几条经验。一、第一条建议:注重你的仪表
段子:萌妹子透过公交车的窗口,看见一个小伙子吃力地蹬着破旧自行车前行的背影,心里立马蹦出俩字:“穷逼”!可当公交车超过的一刹那,看见的是一张巨帅的脸,妹子的心里顿生怜意,立马想的是“他肯定是偶尔蹬蹬自行车锻炼身体而已”。陡然发觉自己的善变,妹子狠狠地骂自己就是一刷脸的二货……
在微博圈和微信圈里有很多类似场景的有趣话题,大体是说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在考虑诸多条件云云,最后归结为“刷脸”。这看起来就像是讲笑话,但是最好不要笑完了拉倒。绝大多数人在看见他人尤其是首次看见他人的时候,都会陷入以貌取人的陷阱,这是不自觉的潜意识行为。果然是“漂亮的可以放肆,丑陋的必须克制”。
脸蛋是爹妈给的,没有办法,这里所说的仪表没有办法去谈什么整容话题。假如脸蛋是不可以改变的资源,我们需要关切的是可以改变的资源。仪表提升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在需要着正装的环境注意发型、指甲、鞋、首饰
发型、指甲和鞋分别是人体上、中、下的三个末端,所以格外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发型、指甲整洁干净给人愉悦感。男生的头发越短,显得越精神。通常事业比较成功的男人的头发都比较短。P29-30
本书的由来
自从《子道说:电商不难》这本书问世以来,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但其实也是承蒙了许多读者的谬爱,在我看来,这本书从投放市场那天起,我就觉得它还远远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我还有很多内容想要分享。我觉得亏欠了大家,需要找个机会尽快弥补,这就是写《问商》的初衷。
这本书是给谁看的呢?这本书是给所有人看的,无论你以何为安身立命之本,存活于服务他人和被他人服务的现代商业社会,都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人,以及如何选择更好的服务。尤其是在服务他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反思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的确还有很多无需花钱和投入资源就能提升的,经常被我们忽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每一个人都无一例外地要融入商业交换的各个环节,无论我们购买产品或者服务,还是参加工作或者创业,我们所扮演的都是千千万万商业交换中的角色。商业是在不断发生的进行时,而这个进行时通常都是不完美的。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帮助企业和个人在不完美的商业进行时中获得更丰富地想法和更清晰地认知。
《问商》分为三大篇。
上篇:重新认识消费者。主要讲述消费者是如何进行购买决策,他们的思考方式、参考标准是什么,品牌如何更好地说服消费者。
中篇:企业的家长里短。主要讲述在商业交换环节中各种角色的起源和定位、企业的日常运营、应对竞争的办法等,其重点在于如何塑造“差异优势”。
下篇:被遗忘掉的想法。主要讲述市场竞争中的新思维,探讨和关切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个体幸福感,以及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商业是高等级的常态化社会形式,商业也是不完美的进行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去提升这个进行时。买方需要提升,卖方也需要提升。我们的销售和消费环节经常存在巨大的浪费,资源被浪费了很可惜,我们的幸福感被浪费了更可惜。或许世界是可以再生的,而我们个体的时间和生活永远都无法再生。消费者经常抱怨买到的产品和服务不合心意,商家持续抱怨消费者不识货。这就是我写本书的目的。
这本书是基于我自身的职业经历、商业观察和消费体验总结而来的,如果这本书有幸得到你的认可,并且恰巧能够帮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把企业经营得更好,甚至还能增添你的生活幸福感的话,那我会是十分幸福的作者。
子道
2015年6月
88句话
1.企业面试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一定要问他喜欢读什么书,喜欢看什么电影。这两个问题如果没有任何亮点的话,则需要再多考察一下。即便当场与面试者的沟通没有问题,以后的沟通也很可能会出问题。能力强,职位高的人,几乎都有爱好阅读的习惯。
2.读书是最好的旅行,见人见事见天地。读书少会导致很多人的理解能力保持在“断章取义”的水平,表达能力保持在“强词夺理”的水平,而判断能力保持在“不分好歹”的水平。那应该读什么书呢?建议广泛地读经典的、无用的、不能当饭吃的书!很多时候,不能当饭吃的东西,才真正能够当饭吃。
3.互联网的新概念迭出,新热点迭出,眼花缭乱的评论文章参差不齐,当中有价值的仅仅是少数。
4.关于碎片化和去中心化:零售消费行为从来都是碎片化的,就算在电商诞生以前也充分具备这样的特征。不具备碎片化特征的是商业采购、是B2B、是广交会。别认为卖方也会碎片化,他们可能只会越来越集中。
5.做生意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消费也从来不是无节制的事。大环境会有影响,但任何环境下都有活得很好的企业。如何成为活得很好的企业是关键。
6.线下业务从来都不是信息对称的,因为有时间对接成本和地域隔离成本,所以存在很差的业务也能存活的状况。而线上业务是完全去除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将所有业务一一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这个时候,消费者喜欢谁就变得特别有决定性意义了。
7.线上业务比的是定位、深度、专业度、灵活性、资本、能力和文化,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未必是刚性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柔性的。很多有想法的企业可能受资金和人才的制约不能快速成长,很多不差钱的企业不能做好电商,那只能是人的问题。
8.电商初始阶段,有竞争力的业务并不重视电商,所以超微的小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现阶段,很多有竞争力的业务开始涉足电商,一般的小微企业在竞争中的脆弱性就显现出来了。
9.不必过于苛责商业平台的规则,平台的目标是让消费者满意,在供给稳定和平台赚钱之间找到平衡点。
10.很多企业经营得非常好,多去挖掘他们能够给你什么启示吧。别太相信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其实还是有差距的。
11.要承认自己的短板是什么,正视自己的短板,并且了解克服短板要经历的艰难困苦。
12.你的东西要比别人的好,你的成本必须比别人的贵。最快速证明你的东西比别人好的方法,就是你的价格必须要比别人的贵。一流的品牌似乎总在沉默地傲视一般的产品。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其产品、店面、营销,都堪称艺术品。很多时候,不能当饭吃的东西,的确是可以当饭吃的。 13.任何一个业绩不错的品牌,其成功大约是不怕跟别人比较。这个对比,绝不仅是价格的对比,而是价值的对比。也绝不是刚性的对比,而是柔性的对比。
14.互联网行业最要命的误区就是过于痴迷“流量”思维,从而忽视了自身业务说服力(竞争力)的短板。必须承认自身的短板!短板太短,必定不能去追求规模和快速成长。消费者永远关心“我更喜欢谁,我为什么喜欢他”,而一般企业只关心“我要让更多的人看见我”,这完全处在两个频道。
15.每一个商业案例都是一个结构框架(资源、团队、时间),每一个框架都有自身的内在逻辑(无论成败)。
16.刚,可以被复制;柔,很难被抄袭。别说同行降价,这些都不是重点。你买了条裙子,小丽也能!你换个发型,小丽也能!你买个LV,小丽也能!你去整容,小丽也能!你满腹诗书气自华,小丽要跟起来就比较吃力了。可怕的是,你就是小丽。
17.商就是对话,就是交流。一般的对话只有语言的交流,商的对话包括了物物的交换、物钱的交换、服务的交换,也包括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交流成功与否,取决于交流双方是否获得愉悦感。商业和品牌的成功,不取决于你卖出了多少货,而取决于获得对方多少的认同,以及这种认同的可持续性。
18.或许你天生就有一颗敏感的心,你天生就有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敏感性。如果你没有,那要请你学习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培养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说实话,我没有见过有这种特质的人会过苦日子。即便是种地的农民兄弟,如果有这种特质,有良好的口碑,那日子过得也是平和殷实的。
19.很多时候,我们把简单的事情看得不重要,但其实很重要。举个例子,如果你有恒心花10年时间练习书法,每天8小时,临摹练习,即便不求名师,10年后你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大家,自成一派是绝对做得到的。1个月没有太大变化,1年初见端倪,5年后同行就不敢小瞧你了。10年后指着这书法能力过日子几乎是毫无悬念的。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最难坚持的事情。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意志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20.小时候,妈妈一口一口地给我们喂饭,就这么简单地坚持把我们养大。我们不能说究竟是哪一口饭把我们喂大的,真正的答案是每一口饭都立功了。妈妈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用爱和简单地坚持把我们养大成人。
21.零售消费市场是脆弱、感性和薄情的。
22.锤子手机发布的当晚,我没有看直播。几天后花了158分钟把老罗的发布会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创业者真心不容易,不管老罗省略了多少资本大拿除了出钱还出力的背后协助,也不管锤子科技能够成长为什么样的公司,我们都有理由认为老罗是优秀的。一段慷慨激昂地演讲算不上什么,清晰的层次和结构也算不上什么,整个手机硬件、工艺、软件所涉及的很多人和事,堆积起来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高山。创业者的可贵,在于有勇气去面对比自己原本预期的要大得多的高山,然后用毅力去把这座山挖掉。
23.事不成,非不敢想,非不敢干,很多时候是因为干了一件不靠谱的事情。
24.商业的最大价值或许不是提供了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而是通过调剂人类各方面各层次的需求,以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合理分配。早在20世纪,全人类创造了满足生活所需的生产能力,但这个世界依旧不够美好。或许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人类仍将面临如何更好地进行分配的世界性难题。以现有的历史经验和群体智慧,自由商业仍旧是最好的调剂方式。
25.商业内在美学的意义:美是一种愉快的心理过程,好的商业交易意味着好的服务、好的逻辑、好的态度。
26.技术与道德之争:符合公平、诚恳就是有道德,道德不是损己利人。
27.营销的节奏:在一定周期内,会出现很多营销节点,有些是天然的节点,节点是营销的关键时刻。
28.就业给人提供生活来源,关乎就业者的个人尊严。就业表面上养活的是一个员工,其实很可能是养活了一个家庭。这是创业者对于社会大众生活承担的巨大责任,创业者为社会成员的当下生活和未来前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9.现在生意难做了?做生意什么时候容易过?
30.无论人群如何分类成三六九等,每个人都有必要提升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你所接受的教育是肤浅的,而你也没有长期阅读的习惯,那么无论你的实践时间有多长,也终究是糊涂的。但凡成功的安身立命者,绝大多数是阅读爱好者。即便他读书少,也是花了心思去阅事、阅人、阅己、阅心,阅读助人理解世界。
31.在商业社会中,人的本质属性或许是经济角色属性。
32.每个商业个案都是一首有旋律的曲子,其频率和风格需要对接到一部分听众的需要,保持稳定是艰难且可贵的。很多演奏者掩藏不住扩张的野心,想要扮演交响乐的角色,其结果是背离原有听众的期待,走入荒腔走板的境地。大多数在初期成功的商业后来步人衰退便是因为盲目扩张。而能够在扩张中获得成长的商业个案无一不具备强大的掌控力,就是这微妙的掌控力,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33.经济是极为复杂的交响协奏曲,其内在的秩序、层次感是维持平稳和繁荣的必要条件。由于经济参与者太擅长厚此薄彼了,热衷于无序的扩张,造就了我们的无奈和恐惧。现阶段似乎没有绝对有效的办法做到完全计划条件下的公平和效率,也做不到完全自由条件下的平衡和稳定。
34.商业优势可以分为三种:起点差异优势、进程积累差异优势、预期差异优势。
35.读书不能有目的性,读书的作用是帮助人理解这个世界。
36.不热爱电影的人不适合做电影放映员,因为他们对于声音大小、屏幕亮度、对焦清晰度等不会有近乎强迫症的追求。
37.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天底下没有轻轻松松能够做成的事情,除了要有智慧,还要有耐心。
38.成功学的大行其道,就是有人相信世间有捷径。其实,那不过是童话。
39.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不可衡量的东西。商业是科学,也是艺术,生意绝不是简单的加减。
40.一步到位的处理原则是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重视,是对人才的重视,是对未来的重视。告别野蛮生长期,让每个人、每件事情变得清晰和顺畅。
41.沟通是双向的,老板可以找员工进行沟通,员工也可以找老板进行沟通。能够和老板深度进行业务讨论的员工,老板是喜欢的。哪怕讨论的过程非常激烈。
42.艺术是沟通,艺术不仅能解决生活问题,也能解决工作问题。
43.各个行业到底有多少高品质产品,是吃亏在设计和外观上的呢?真要较真去统计,估计也是统计不出来的,因为这个没有标准。商业是科学,更是艺术。这个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了;又有多少吃亏在品牌形象上面呢?这也是无法统计的,这是文化心理层面的问题。大公司不仅要重视养一批科学家,更要重视养几位艺术家。估计以后大公司里面会有独立的CAO(首席艺术官)。当韩国品牌、产品、韩剧横行中国的时候,其根本特征无非就7个字:美、细节、简单、自然。
44.商业需要时时关注:美、细节、温和、艺术和完整性。
45.除了饱暖,其他生活必需品都是身外之物。放眼望去,站在你面前的人们,以及不在你面前的人们,有多少是在为饱暖而努力呢?其实都是在为心灵上的幸福和满足在努力。
46.外化是胜负,内化是得失。商业是对比,生活是得失。
47.关起门谦卑,打开门骄傲,没说话骄傲,一开口谦卑。
48.企业规模追求需要尊重上限,确保运营游刃有余。
49.他的财富多过你,是因为他智慧大过你。勤奋也是智慧。
50.见识:看到为“见”,看懂为“识”。 51.如何成为好的面试者?老板喜欢问问题的面试者,不喜欢跪下求人的面试者。
52.消费者是善良的、无辜的、挑剔的、忠诚的,也是善变的。
53.好的企业文化没有那么复杂:包容、敏感、细节、通情达理、底气十足。
54.老师与老师的知识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情商差距比较大。比如数学教育,需要将数学的应用价值讲解给学生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一年到头说这里有一个公式,我们来证明它。
55.将军的谋略和士兵的服从一样重要。
56.商业之雅:简洁、乡土、华丽、整齐、规范、流程、温和。反之:不伦不类、马虎潦草、装腔作势。
57.创业者的想法需要完整,做法需要细腻。
58.强者沉默,弱者哀嚎.
59.“美”的价值无与伦比。
60.价格自证品质和价值。
61.每次购买都是消费者维护自尊的过程。
62.有机会改变命运的人应选择乐观。
63.一处极致或可津津乐道,处处极致则可惊为天人。
64.看得见表象之术,看得见基础逻辑之道。
65.以柔驭世。
66.由眼人心,喜恶瞬定。
67.互联网化的时代,激发了商业世界的效率提升和消费民主兴起。
68.企业经营需要谨慎了解环境、理解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不是一上来就要改造环境,需求的时间窗口、技术储备和目标降落点都要详查。
69.人类历史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看起来不都是“好好先生”。
70.产品的外观要求:必须漂亮、必须有特点、必须易于理解、必须有层次感。
71.所闻所见的万象,无非是外在利益驱使和内在情感驱使。当我们通过销售攫取利益的时候,我们偏向于求助技术和技巧;当我们去购买付出成本的时候,却往往受制于感性。伟大的品牌除了是技术强者,更是情感偶像。目前创业乱象,满眼的技术依赖和技巧偏好,不注重内在逻辑是很吃亏的。
72.技术基础与情感品位:以情感统驭技术,以技术支撑情感。
73.过分谋求高速增长是不健康的。
74.商业优势有“显性优势”和“隐性优势”之分,通常能够被外界所认识到的优势是显性优势,这些显性优势无一例外是根植于企业的“隐性优势”。所以,不要轻易去总结他人的成功之道,那些可不是两千字的文章可以说得清楚的,至少得是一本书。
75.人皆好雅,“俗人”尤甚。
76.“土”和“洋”不是判断雅的标准,土得有水平也是雅。
77.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78.请记住,消费者的性别:女。
79.实用主义是本,非实用主义是根,虚妄是叶。
80.能者非机遇,乃善谋。不知而行则败,知而不行无果,知且行则达。不行之人,知与不知皆可;行之人,必须知。
81.商业竞争中除“.性价比”以外,则是“商业气质”的竞争。硬件是商业气质的静态载体,流程则是商业气质的动态载体。
82.成功的品牌都跨越了“智力经营”到达了“智力+文化经营”。
83.最强的零售是让消费者自己来,不要去找消费者,不要去骚扰消费者。
84.低段位的营销是对品牌的伤害。
85.卖方的审美情趣不能残:买方的审美情趣就算残了也还是能分辨出美丑来,而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残了就会很麻烦。
86.消费者心甘情愿将金钱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87.真不二价,既是对企业自己的尊重,也是对消费者的尊重。消费者需要“真”和“价”之间的平衡。
88.上才难求,其重在德;中才难驭,其重在赏;下才难慰,其重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