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丁家康主编的《合肥家风》认为注重家风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备受重视。这一点在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大湖名城——合肥,也丝毫没有例外。就合肥而言,从有巢氏“始君”天下开始,经过数千年的延演、变化,家风文化也变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有个性。
| 书名 | 合肥家风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丁家康主编的《合肥家风》认为注重家风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备受重视。这一点在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大湖名城——合肥,也丝毫没有例外。就合肥而言,从有巢氏“始君”天下开始,经过数千年的延演、变化,家风文化也变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有个性。 内容推荐 由丁家康主编的《合肥家风》认为合肥家风文化的核心却是有着极其鲜明的一致性,即“重本心”。就像合肥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凭本心讲”一样,这种“重本心”的家风规范,实际上已经成了合肥民众的一个最基本的品格标准,是千百年来合肥人开拓奋进的道德基础。 目录 名人家风 包拯: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段合肥:尊师,六不,八勿 附:段祺瑞家族简述 “龚合肥”家族:稽古、敬宗、睦族 冯玉祥: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 附:做对民众、对社会有用的人 郭崇毅:耕读务本 胡允恭:砺志,向学,报国,靖忠 贾德耀:崇节俭,务读书,勤本业,和乡党 李葆华:清,正,忠,诚 “李合肥”家族:公直、和睦、勤俭 李克农:学真本领,做实在人,做实在事 李天馥:文,孝,清,慎 倪映典:二十思律,飨誉干乘 聂士成:聂家人无孬种,手心不向上 刘秉璋:少取金帛以自俭,广收寒士以为乐 刘铭传:生命置之度外,誓死守护国宝 卢荣景:勤勉尽责,清白做人 鲁彦周:以孝做人,以文立身 孟芸生:笃学,救国 孙立人:士不可以不弘毅 卫立煌:所谓国家,有国才有家 完颜海瑞:读书不能怕吃苦,为人不要怕吃亏 吴长庆:习勤以防惰,戒奢以守俭 吴绍青:男儿当自强 吴忠信:必忠必信,真诚为本 杨武之: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 附:罗孟华的家教 叶粹武:天下从此多事,当为国尽忠 张劲夫:行止无愧于天地 张树声:半壁江山效死忠 张治中:咬口生姜喝口醋 郑秉璧: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周伯萍:不论讲真话有多难,都必须讲真话,不讲假话 周 瑜:多做雪中送炭,少为锦上添花 附:周瑜家族简述 百姓故事 班苓:工农士商勤为本 蔡浙生:爱幼尊老,诚心相待 陈宏胜:扶贫济困,奉献不止 陈万霞:做一个善良的人 陈天泉:别占,别拿,学雷锋 戴清:以俭为荣,清白做人,助人为乐 蛹山杨:善守祖业者,盖在乎理而不在法 范淑英:敬老也要顾小 冯春余:生为民服务,死为国效劳 管绍仲:做好人,做好事 韩美: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合肥孔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合肥卜氏:明礼,务本,厚风俗 合肥束氏:忠厚传家,文章华国 合肥岳氏:精忠报国 合肥张氏(张集):忍孝治家 合肥周氏:立志高远,忠心保国 胡鹏: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黄山徐:诗礼传家,耕读兴族 纪建宇:做响当当的共产党员 金容甫:但做一世良医 金兴安:感恩是一种幸福 李存标:立身以读书为上 李道周:言必信,行必果 刘尚珍:真心和包容 刘氏双烈:忠义传家 陆庆好:家和万事兴 吕淑君:勤勉,奋进 罗孝根:要想事业得成功,诚信二字不能忘 罗云:用心做,再苦的事都会变成趣事 马毛姐: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 汤金留:永远不能忘党恩 童宗海: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阮怀成:实心做人,真心做事 阮怀言:宽厚待人 汪传道:传递着的仁爱 王锋铃:助人为乐,诚实做人 王国兴:国比家大,人比己大,公比私大 王鹏芹:不怕不识字,就怕不识事 吴传常:好家风应从孝敬父母开始 肖玉泉:做人勤,为人正,待人诚,帮人实. 谢传安:勤劳,诚实,善良,孝顺 徐民强:孝顺要从小事做起 徐子芝: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许芳:和睦和谐,相帮相爱 薛文姐:不贪财不求才,重在成人 杨光俊:不求黄金盈屋,只愿欢笑满堂 杨临生:己正才能影子正 殷光兰: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 尹华发:学雷锋做好事,一辈子感党恩 余本德:叫声爸妈有人应答就是幸福 喻纯儒:勤学求知,事无贵贱 张菊华:苦难是财富,勤奋是出路 张险峰:耕书,育人,俭朴,友善 郑爱军:求孝,求俭,求善 【百姓家风故事征文选录】: 八字家风 我家的“忠孝传家” 有爱才有家 与人为善,大方谦让 书札掇拾 蔡炳炎: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陈原道:不要以我的生死为念 李鸿章家书选萃 梁永光:无规矩不成方圆 刘铭传诗文显家风 刘文典:家国情怀遣笔端 吴友初:做一个有自尊的男人 补白:合肥地区谱牒中的家训家规 高氏(合肥) 鲍氏(长丰) 洪氏(合肥) 李氏(淝北) 林氏(长丰) 郭寄峤祖父遗嘱 戈氏(合肥张集) 王氏(合肥圆锣王 夏氏(庐江永一) 陶氏(沿三) 龚氏(合肥) 赵氏(肥东) 明太祖圣谕六言 孙氏(寿州) 清康熙圣谕十六条 吴氏(包河) 试读章节 卢荣景的爱人叶玉珍,地道的农村姑娘,小时候在农村读过几年书。1956年入党,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铜陵露天铜矿干车工和压风机师傅。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号召职工精简下放,当时卢荣景是露天矿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尽管当时她怀有身孕,按照当时中央精简下放条件规定是不符合条件下放的,但是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他仍然带头做表率,动员爱人下放回家。直到“文革”中,叶玉珍走了“五七”道路,成为一名集体所有制工人,抬大土、打石头、拉板车,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从铜陵到马鞍山,再到合肥,一直到退休都是集体所有制身份未变。在卢荣景出任省长期间,她仍在淮河路二轻系统一个商店当营业员。工资收入很低,退休后同别的同事一样,每月仅领取数百元的低额社保金。在卢荣景身处省长、省委书记的高位时,作为省长、省委书记的夫人,亲朋故旧,求办事的什么情况都有。但在这个问题上,卢夫人真可谓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不论任何人想尽任何办法、凡送到家中的任何财和物,都会遭到她的无情拒绝。“家有贤妻,夫不招横事。”卢氏之家风,由此可见一斑。 他们共育有四个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个个都能严守“勤勉尽责,踏实做事;廉洁自律,清白做人”之训诫。 大女儿卢琴,1974年下放知青。当时她还不满17周岁,按当时政策规定,不符合下放条件。时年卢荣景任铜陵市委副书记,分管知识青年下放工作。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他将女儿带头下放。期间,有一次中专招生,她被推荐参加考试,且考得很不错,也被录取了。她回来告诉父亲考上中专了,要去上学了。岂知身为市委副书记的父亲,却告诉她:你不能去上学,你还要在农村继续锻炼。最终大女儿没有去上学。就这样她在农村待了5年多的时间,才在知青全部返城时,被招工进了铜陵煤气公司工作。此时,卢荣景已经由马鞍山市委副书记调任省委组织部长,当时有一位同志为了给自己的子女调动来合肥lT作,就把他大女儿一道调到合肥,并把她安排在省烟草公司。岂知卢部长知道后,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地把女儿退了回去。女儿很懂事,她理解父亲。她默默无声地回到当时全家定居的马鞍山,2000年提前退休回家。 二女儿卢芬,是家中第二个下放知青。按照当时有关规定,一个家庭的第二个下放知青可以照顾在本市郊区。但她仍然被下放到江北老家一个偏僻的乡村。1979年参加回城招工考试,她考到马鞍山宾馆当服务员。两年后,她被刚成立的太白书画院选调去学装裱字画工作。她精心学习,刻苦钻研,学得一手好技艺,装裱过刘海粟、潘玉良等大师的作品。1993年,省里组织全国书画展,省文联把她借调过来,协助布展工作。后看到她为人忠厚,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有意要将她正式调到省文联。时任省委书记的父亲,仍然没有同意。 三女儿卢萍是卢家唯一上过大学的,但当时是马钢定向委培。因为她们都知道老爸的脾气,毕业后,二话不说,按规定回马钢公司工作。 老四卢斌是个男孩,小时候比较调皮,为了让他摆脱家庭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从小就把他送到马鞍山姐姐家里读书,后来考上马鞍山技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有同志热心肠帮助联系分配到省信息中心。卢书记不同意,坚持要按照单位用人的学历标准,儿子条件不符合。对父亲的决定,儿子尽管有怨言,但还是能理解。最后被分配到当时条件就已经比较困难的合肥无线电二厂。后企业改制,无线电二厂倒闭。省委书记的儿子,同样成为一名下岗职工。而在此时,身为省委书记的父亲,又给他规定:自己不准做生意,也不得跟任何人合伙经营。1992年,他自己和同学到深圳去打工。临行前,父亲给他强调,在外地不允许打着他的旗号去找任何人,一切必须自力更生。他还真的没有以父亲的名义去找过任何人。通过劳务市场,先后到一个潮州人办的做纺线的工厂和深圳外贸进出口公司打工。几经辗转,在卢荣景退出省委书记岗位后,儿子才通过正常招聘程序,凭自己计算机专业技术,应聘到在北京的一家黑龙江民营企业(亿阳公司)工作。儿媳是他在深圳打工时结交的,自由恋爱。结婚只是两人一道领个结婚证,没有举办任何婚庆仪式。至今在北京的住房还是企业的职工福利房。 P87-89 序言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众多成员品格汇聚而成的家庭风气。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风的传承建设,曾多次指出:“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注重家风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备受重视。这一点在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大湖名城——合肥,也丝毫没有例外。就合肥而言,从有巢氏“始君”天下开始,经过数千年的延演、变化,家风文化也变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有个性。 合肥家风文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名门家风,这一类基本上都有较完整的传承体系。而名门家风的孕育、完善,则影响和带动了全社会,由此逐步延展形成了属于草根大众的平民家风,这一类的家风文化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缺乏完善的传承体系,更多的是通过言传身教来传递长辈们所希冀的做人品格,但对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虽然是两大类,合肥家风文化的核心却是有着极其鲜明的一致性,即“重本心”。就像合肥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凭本心讲”一样,这种“重本心”的家风规范,实际上已经成了合肥民众的一个最基本的品格标准,是千百年来合肥人开拓奋进的道德基础。 “本心”,一直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人品道德的核心。历史上最早提到“本心”规范的典籍是《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一品格规范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淬炼,已经成了合肥家风文化的最主要特色,这也是合肥家风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重要之处。 2016年年初开始,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联合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文广新局以及合肥市辖各县市区政协的文史工作人员,历时八个月,挖掘、整理了大量的合肥家风文化资料。合肥市政协文史委经过两个多月的精选、编辑、再创作,最终形成了《合肥家风》。《合肥家风》的出版发行,旨在助推合肥文明家风的传承发扬,期望能对“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持续腾飞有所裨益。 为体现家风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书在“补白”中选录了部分旧家(族)谱中记载的家训、家规内容,其中也难免有一些封建的和不合理的东西,相信读者有能力识良辨莠,能够摒弃糟粕并汲取到优秀的精华。 由于时间有限、编者水平素养有限,书中错漏缺失在所难免,敬请识者批评指正。 感谢在合肥家风文化挖掘整理过程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 感谢众多辛勤劳作的组稿人、撰稿人。 本书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在此对这些原作者一并致谢。 编者 2016年12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