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假途灭虢,蒯通巧言得郡县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在河南攻占了不少郡县,队伍也在迅速扩大,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随着起义队伍的不断壮大,陈胜加快了推翻秦朝统治皤步伐,决定组织力量向西推进。尽管快速西进亡秦的主意是张耳、陈馀提出来的,但陈胜对他们两人并未重用。张耳、陈馀整天围着陈胜身边转悠,也插不上多少话,有些建议他根本听不进去,所以他们心中也萌生了想离开陈胜的想法。张耳与陈馀商量,由陈馀出面向陈胜献计,就说他对原赵国的情况十分熟黼陈胜给他调拨一部分军队,由他和张耳去收复赵地的郡县。这样,一方面既可以不断扩大义军的势力,另一方面又可以牵制赵地的秦军,减轻大部队西进的压力。陈胜听了这个建议以后,认为这个建议很不错,决定马上采纳,毕竟扩大义军势力的建议他爱听。但张耳、陈馀毕竟初来乍到,把军队交给他们,陈胜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就任命自己的老乡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带三千兵士前往赵地。张耳、陈馀知道陈胜不信任他们,但也没有办法,心想先离开他再说。所以他们对陈胜的安排未作计较,随部队开往河北。
武臣率领三千人马从白马津(今河南省滑县东)渡过黄河,一路比较顺利,沿途各县或开城投降,或稍作抵抗就被义军攻下。没用多长时间,武臣的军队已攻下十几座城池,队伍也迅速扩大到几万人。武臣进军的顺利,并不在于他的军队有多么英勇,主要是赵地的百姓早已受够了秦朝的暴政,反秦意愿强烈所致。所以当起义军的队伍一到,都纷纷开城迎接。武臣也不手软,进城后不管是和是降,所有的官吏一律杀掉。他的行为自然满足了百姓的愿望,但也凉透了其他郡县秦朝官吏的心。
军队开到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武臣就遇上了范阳县令徐公的抵抗。这位徐公,得到义军逼近的消息后,立即在城内招募兵士,立志血战到底,保卫城池。
这时,有一位叫蒯通的人到官府找到徐公,劝他开城投降义军。
徐公说:“我为何投降?降也是死,守城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
蒯通说:“大人您错了,起义军马上就要开到城下了,就凭您手里的这些兵士,能守住城吗?”
徐公说:“守一时算一时,即使守不住战死了,也比投降后被杀死得光荣。”
蒯通说:“我担心的倒不是城攻破后您被义军杀掉,而是担心您在守城时被城里的百姓杀掉。”
徐公惊讶地说:“我平日待百姓不错,谁会杀我呢?”
蒯通平静地说:“您在这里任官也十几年了,虽然您待百姓不错,但您在执行秦朝的政令时,杀了多少人,您知道吗?秦朝的暴政是通过您来实施的,满城的百姓早已厌倦了秦的苛政,他们对您这么一任秦朝的官吏能饶恕吗?现在全国各地反秦抗秦的起义纷纷发生,老百姓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他们还能帮您守城吗?”
徐公急了,忙问:“你说该怎么办?”
蒯通说:“我有一个办法,既可保城,也可以保您的性命。”
徐公忙说:“你快说给我听听。”
蒯通卖了一个关子说:“您不要急,等我出城去见了义军首领后您就知道了。但有一点您要记住,不管城外有什么动静,您都不要出城,只在城里坚守就行了。”
徐公将信将疑,但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同意了。
蒯通是一名隐士。他是范阳固城镇人,平时博览群书,精通权谋之术,善于为人出谋划策,对时政说长道短,是个有见地、有抱负的人,在当时也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纵横家。此时的蒯通早已胸有成竹,他相信自己能说服义军首领,让他们采纳自己的意见。所以离开官府后,他就只身往城外迎接义军去了。
武臣带领军队来到范阳城外,只见城门紧闭,城上兵士严阵以待,不禁怒从心中来。这时有人来报,城里来了一个人要见将军,武臣就让手下将那人带进帐来。此刻他急需了解范阳城内的情况,有人从城里来,肯定能带来城里的信息。
来人正是蒯通,武臣见他一副书生模样,就示意让他坐下来慢慢说。
蒯通也不谦让,坐下后直奔主题:“我今天来见将军,就是给将军提供。个顺利攻取范阳城的计划。”
武臣眼睛睁大了,他本想从来人口中了解一些城内的守备情况,然后再找人商量怎样攻城。没想到,来人直截了当地要给他提供一个顺利攻城的计划!他连忙说:“你说出来,让我听听?”
蒯通不紧不慢地说:“只要将军写一封信,让我带给县令,这城就能轻松夺取,也不用劳烦将军率兵攻打,避免人员伤亡。”
“写封什么样的信?”武臣忙问。
蒯通说:“将军一路带兵过来,已经攻陷了十几座城池,但范阳县令为什么听到将军攻城,连忙整顿兵马,严加防范呢?并不是因为他贪婪禄位,忠心效秦,而是因为将军带兵一路过来,不管城中的官吏是降是和,一律杀死,所以范阳徐公才不得不守城自保。如果守城成功了,说不定还能保全自家性命。这一点,不但范阳徐公这样想,可能赵地其他郡县的县令也都会这样想。”
……
P27-29
历史军事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好书。
——侯小强
(大型读书网站起点中文网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西汉开国》这本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的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它引人人胜,让读者有一种代人感,情节起迭,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却反其道而行,让我诧异无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可以说这本《西汉开国》是近年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大文学》读书网站网友评论精选
给天下刘家(氏),同时也为全世界的汉民族办了一件大好事
(世界刘氏联谊总会总主席天猛公、马来西亚刘氏总会宗长)
继《三国演义》之后,以小说的形式描写谋略、兵法,谋士和武将的又一力作。
——雷乐长
(《西部文学》杂志社总编)
该小说填补了作品《大秦帝国》和《汉武大帝》之间历史的空白,也是我们工作中又一本好的参考书。
——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管委会成员
这是一部反映大秦帝国灭亡,群雄并起,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的一段既腥风血雨、又充满智慧的辉煌历史;这是一部风云际会,英雄将相、良臣谋士各尽其能、各显才华,斗智斗勇和刀光剑影的战争史诗;这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英雄传奇;这是一部离奇曲折、惊心动魄,豪杰争霸、壮士搏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瞬息万变和此消彼长的古代兵法大全;这是一部秦末汉初所诞生的脍炙人口、简洁精辟、生动传神、熠熠生辉,并在中华文明史上闪烁两千余年的成语大全。
纵观全书,作者以极为饱满的激情,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宏阔壮观的画面,朴实无华的语言和鲜活感人的故事情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中国历史上极具生气、极具开拓进取精神的大汉王朝开国之初的六七十余年历史;这也是继孙皓晖《大秦帝国》之后又一部反映三秦大地历史文化题材的宏图巨制。其中许多历史人物、古今地名、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令人耳熟能详。作者开宗明义,在书籍的封面上就注明这是一部“根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创作的长篇历史军事题材小说”,亦文亦史,如歌如画,读来令人感到回肠荡气、流连忘返、爱不释手,从中大开眼界,备受启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他以极为博大的气势,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继而又大动干戈,筑长城、修直道、建阿房宫、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干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然而,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再创辉煌之际,孰料东巡途中突然病故。这让居心叵测的奸臣赵高钻了空子。遂假造遗诏,害死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将昏庸残暴的秦二世胡亥扶上龙位。致使天下人心相悖,民怨四起,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而起,各路英雄豪杰刘邦、项羽等起而应之,最终引发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二个王朝的诞生。由于刘邦最初被封为汉王,他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便将自己的王朝取名汉朝,中华民族也有了大汉民族之谓,语言称为汉语,文字也称为汉字。西汉定都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故中华民族又将“长安”二字化为国都的象征。
该书分为“秦末风云”、“楚汉战争”、“天下初定”和“文景之治”四大部分,共88节,卷帙浩瀚、人文荟萃、英雄辈出、风云激荡,融历史性、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和可读性于一炉。以时间为序,围绕重大事件和重点人物层层展开,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仅仅浏览一下章节标题:偷梁换柱,赵高矫诏立胡亥;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篡皇权;鱼腹藏书,陈胜吴广举义旗;假借天意,刘季斩蛇上芒砀;走为上计,刘邦脱险鸿门宴;以曲求伸,蜀汉之地犹可王;知人善任,萧何月下追韩信;远交近攻;汉王筑场拜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获奇胜;调虎离山,背水一战显神威;楚河汉界,出尔反尔复追击;四面楚歌,霸王绝唱乌江畔……如此等等,即将金戈铁马、旌旗猎猎、烽烟四起和战火纷飞,英雄与谋士携手,豪杰与侠客为伍,计谋与兵法融合,胆略与智慧共生,群情激愤,共讨逆凶,剑指咸阳,直逼函关这段历史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两位最早揭竿而起,举起推翻暴秦旗帜的英雄陈胜和吴广,正当他们点燃的起义烈火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之际,仅仅半年多时间,相继被部下用刀砍死。此时刘邦和项羽两股势力迅猛发展,如日中天。各方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当时,势力弱于项羽的刘邦采取以曲求伸,以退为进的战略,带领他在沛县当亭长和县令时的县吏萧何、曹参、屠夫樊哙和吹鼓手周勃以及后来加盟的谋士张良等人,率先从防守相对薄弱的武关攻入咸阳。推翻了秦王朝,废除苛政,严明军纪,与秦人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遂封秦府库,其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还军霸上,并派军严守函谷关,深受关中百姓的拥戴。
再说项羽,身高八尺,力可扛鼎,勇猛无比。名闻诸侯和威震楚国。他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率领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西进,一路杀来如入无人之境。当闻听刘邦已先破咸阳时,项羽大怒,遂即攻破函谷关,屯兵新丰。此时项羽兵40万,刘邦兵不足10万。项羽在新丰鸿门设宴欲杀刘邦。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深感大势不妙,后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巧计周旋下逃走。
项羽看到刘邦惧怕,更加骄横,遂领兵西进咸阳,杀了秦降王子婴及王公大臣,抢光秦宫财宝,掠走宫女,纵火烧毁宫室,大火三月不灭,咸阳城遭到灭顶之灾。正如杜牧所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项羽吓退刘邦,火烧秦宫,感到天下再无对手,便自称西楚霸王,遍封诸侯,号令天下。有意将刘邦封为汉王,管辖相对偏僻的巴蜀之地。为了防止刘邦北进,特意将关中一分为三: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兴平);封司马欣为塞王,领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临潼);封董翳为翟王,领上郡,都高努(今延安)。自此遂有“三秦”之称。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采取了箫何、张良等人的计谋进入汉中,并火烧栈道,造成不与项羽争天下的假象。遂在此屯兵养马,加紧备战,并经萧何推荐,拜韩信为大将,统领三军。待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再次攻入关中,并趁项羽北征之机,东进洛阳。项羽闻讯,调头以三万骑兵大破刘邦。
刘邦败走后命萧何留守关中,调兵屯粮,扩军备战,两年后再次东进。此时项羽由于连年征战,粮草不济,与刘邦议和。双方约定以荥阳鸿沟为界,西属汉军,东属楚军,暂不相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河汉界”。
随后刘邦听从张良、韩信之计,追杀项羽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的垓下,布下十面埋伏。项羽兵少粮尽,夜闻四面皆为楚歌,悲壮凄楚,以为刘邦已将楚地占尽。起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终年伴随项羽南征北战的美人虞姬看到英雄大势已去,起舞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舞罢自尽。项羽遂跨上战马,独自与汉兵厮杀,突破乌江。乌江亭长备船以待,项羽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一代女诗人李清照赞曰:“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就是名闻千古的垓下之战,这就是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这就是英雄项羽的悲壮结局!
项羽死后,刘邦采用娄敬进言定都长安,开启了西汉王朝的二百年天下。刘邦实行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释放奴婢和复员士卒等新政。制定汉律、修订军法和建造汉城。并亲率大军出征,讨伐逆党,稳定匈奴,天下归心。这位出生入死的大汉王朝缔造者,在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顺道回到故乡,与沛中父老饮酒欢乐。席间慷慨作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大风歌,这就是这位雄心万丈、气吞八荒的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情结,这就是秦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结局!
秦中自古帝王都,万国衣冠拜冕旒。
该书作者以严谨的创作态度,以生于斯长于斯的秦人历史责任感,将曾经发生在这块土地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及其震撼人心的历史画卷,写得回肠荡气,惊心动魄。将一个个英雄壮士、良臣谋士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令人爱读。例如,初汉三杰之一,忠心耿耿、殚精竭虑、经营后方,功劳第一的开国丞相萧何;治军严明、能征善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韩信;足智多谋、机谏得宜、明哲高风、功成身退的谋士张良描绘得鲜活生动,入木三分。对随同刘邦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曹参、周勃、樊哙和陈平以及胸襟开阔,机智善辩的娄敬、陆贾等贤臣良相刻画得有血有肉、敢作敢为、呼之欲出。尤其是对汉高祖死后,在朝廷独断专行、凶残至极的吕后描写得细腻入微,令人信服。对一身正气、忠义刚烈的田横五百士刻画得有声有色、令人钦佩。对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贾谊、晁错等刻画得文采斐然,敢进忠言,充满活力。
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心毒手辣、专横跋扈,设计诛杀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一批功臣名将。高祖驾崩后独揽大权,将开国元勋周勃的军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吕台和吕产。将容貌出众、能歌善舞、高祖生前最为宠爱的戚夫人囚禁起来,砍去其手脚,挖去其双眼,熏聋其双耳,药哑其喉咙,致使其血肉模糊,称其为“人彘”,还请自己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前来观看。汉惠帝因此受到严重刺激,不能临朝,不久郁郁而终,年仅24岁。
大汉初建,齐王田横率五百名将士逃上海岛,高祖恐其为乱,派使者前往海岛召田横入朝为官。田横无奈,带两名亲信随使者入朝,行至途中自刎,刎前让使者将其头献给高祖,高祖状其烈,以王者礼葬之。两名亲信在田横下葬后,亦自刎于冢旁。高祖感念之,即派使者诏海岛五百士入朝。五百士闻田横已死,全部自杀殉义。
吕太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联手诛灭吕氏势力,扶文帝刘恒继位。汉文帝以德化民,生活节俭,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及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治霸陵,皆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景帝刘启继位后,继承了文帝的节俭之风,并且力挺削藩,平叛七国之乱,清静恭俭,安养天下,国家富庶,百姓无忧,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网疏阔”的小康局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刘启在长安未央宫病逝,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登基,本书在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历史是一面镜子。
该书通过描述一幕幕激荡人心的故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场场刀光剑影的战斗、一曲曲悲切动人的壮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将智慧与兵法融会、豪气与胆略交织、正义与邪恶搏击、诗情与画意映衬,可谓思接千载、心生言立、风骨峻爽、视通万里。再现了秦末汉初农民起义,群雄争霸、江山一统,迈向繁荣的历史轨迹;再现了中华民族七十余年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辉煌历史和大汉雄风。尤其是读到该书结尾的一段文字时,更让人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从中受到诸多的启发和感悟,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品力作。
2016年7月20日
刘杰、汤迪军著的《西汉开国》重点介绍了秦朝末年因秦二世胡亥昏庸残暴,赵高阴谋篡位而引发的一场全国性反抗暴秦的农民起义运动。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囚徒大泽乡揭竿而起,敲响了大秦帝国的丧钟。此后,一批批谋士、武将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才能在这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尽情施展,最终为中华民族共同铸造了一个新的政权——大汉王朝。刘邦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原因外,离不开身边良臣谋士的辅佐,离不开那些卓越军事家的鼎力相助……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向往的时代,因为它比任何一个朝代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
刘杰、汤迪军著的《西汉开国》是一部描写秦朝末年到汉武帝初期的长篇历史军事题材小说。本书中记载的众多历史事件奠定了中华民族此后两千年的文化底蕴,政治体制,疆域基础;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命运;这些事件也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阅读本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们得到人生启迪和智慧照耀,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