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木之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子语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郑子语著的《万木之心》介绍:茶是万木之心,人是万物之灵。世间人与物的相遇,哪会如人与茶这般,有太多诗意而绵长的交集呢?

茶饮之时,仿若看见神农氏在尝百草,陆羽在论水,卢仝在品茶,徐霞客在赶路,芸娘在做荷茶,乾隆在品龙井,妙玉在说茶,马帮在运茶……

内容推荐

“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每一杯茶,都不是孤立的。

郑子语著的《万木之心》,是作者习茶10余年的记录、体验与识见,以茶的角度,切入当下茶与生活的语境,从更广阔的场景,去体味茶味、茶文、茶生活。本书更多的是写喝茶、习茶、访茶等过程中的随想与理解。茶与成长、与故乡、与自然、与历史、与乡愁、与仪式感、与生活、与趣味、与心态等等发生了联系。

目录

代序

与郑子语书

自序

见茶不是茶

茶味

春风花蜜香

春色龙井

霸气班章

红茶的气质

春分一片禅

时光慢递的茶味

若有兰汤

四爷的茶

女色普洱

虫的茶

红玉如初见

绿肥紫瘦

亦花亦茶亦天香

芽尖上的金骏眉

无名之茶

茶事

露兄何来

长物记

求画记

穿城而过喝茶去

高黎贡山访茶记

风城问沱

舀一片月光佐茶

夜访紫藤庐

不如围炉

字·壶·印

饮茶最宜

山头主义

远方来客

茶思

茶里时光慢

茶当酒

怎抵十年尘梦

静自茶来

茶如初心

犹在杯水

茶,杭州的另一种写法

茶是山水相逢

春风十里不如茶

此身,此地,此茶

理想的普洱茶

冷水泡茶慢慢浓

以手言茶

随遇而饮

一个人喝茶

静饮百年

东茶,西茶

谁偷走了中国茶

茶是最后的乡愁

茶书·茶人

茶脉,文脉,国脉

茶叶是有灵魂的叶子

穿过花丛,一叶以航

怒读《茶之书》

茶客倪云林

徐霞客的云南茶

林徽因:茶味三重

试读章节

春风花蜜香

十里香之于昆明,犹如龙井之于杭州,大红袍之于武夷山,铁观音之于安溪,班章易武之于版纳。只是时间久远,茶树枯荣,好茶明灭,在杯里碗里,浓着淡着,热着冷着,到现在终于被宠着爱着。

芳名表明了茶的个性:十里香,香高而长,长到十里之外,都可闻到这茶香。这虽是夸张之语,却让人心动不已。云岭,也有如此清秀的好茶。

旱情比往年更甚,所以今年的十里香来得要晚一些。整整一年多,都在盼着这茶:迫不及待打开包装,旋开盖子,条索紧秀,色泽绿润,独特的清香扑鼻而来。不过,因为干旱,茶的内质也丰富一些。

茶,实在是娇嫩的。雨水,多一分则气差,少一分则芽少。加上日照、土壤等等,一季好茶,也是佳山佳水供养出来的,才如此明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十里香最妙的是花香和蜜香。是什么样的花香,却是说不上来。茶中花香,听闻有多种,比如兰香、荷香、桂花香,都并非牵强附会。这种香应是一种雅致的风格,应该是早春花朵的气息,不浓艳,似有若无,像是二月微微吹拂着的春风里的混合香气,清新,淡雅,苏醒。至于蜜香,多见于红茶,绿茶里有蜜香,比较少见。这蜜香也是淡的,被稀释了似的,隐在花香里,经过水的层层冲泡,才渐渐飘出甜韵,在舌尖上袅袅。也有一点儿果香,是“花褪残红青杏小”一般鲜嫩的气息。花香蜜香果香,又在一杯里氤氲着,难解难分,喝下的茶丝绸一般滑进喉咙,进人身体,好像被春天点醒了:满口生津,唇齿染香,不由得舌头轻卷,那茶味,居然能被卷进卷出,让人欢喜。

绿茶怎能放过茶舞?苗锋娟秀如小楷的十里香,密集地浮在玻璃杯的水面上。美妙的茶舞正在发生,有的茶芽带着散开的叶子,突然降至杯底;有的像伸展臂膀,推着周围的茶芽们。很快杯中茶舞渐人佳境:飞,飘,旋,弋,一切尽收眼底。在水中,茶叶还原成之前的样子,可是青绿不改,姿态如新。这袖珍的水景,暖手暖心,仿佛整个春天最美好的时光都被紧握,被私藏,被享用。

多数绿茶让人遗憾,因为两二三泡之后,韵味即失,开始即意味着结束。十里香可以泡十几泡,每一泡滋味不同,由清苦而甘爽,由甘爽而鲜甜,直至喝得人茶两忘,神清气爽。

壶中乾坤大,松案岁月长。茶是微小的物事,可是往深里说,每一杯茶,未必不是来自远古的问候,一杯一杯的接力,像我们延绵的时光。茶汤鲜润,汤色清碧,在一杯茶里,我们和春天相遇,也朗然澄澈地遇见过去。明代刘伯温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我不知道他是怎么预言云贵胜江南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以大叶种闻名的云南茶里,也有十里香这样好的绿茶。P3-5

序言

见茶不是茶

漫手织文,十年如锦。

仍记得十年前,我与王洪波老师、周重林在翠湖边的茶室开会的情景。大家一起策划《普洱》杂志栏目,揣摩杂志定位、版式细节、风格调性。一本从无到有的茶杂志,眉目清朗,到现在,已走过十年。

十年,每个人都有了足够多的历练,有了可以举杯碰撞的乐事、大事,或是不愿触碰但已能释怀的旧事。而十年,一半的时间我在《普洱》杂志工作,一半的时间自己跨界创业,同时也继续坚持茶的书写。

茶于我,意味着什么?

编辑部的工作,忙起来不会太累,闲下来不会发慌。后来,我偏安云南腾冲,晴耕雨读,且玉且茶,仍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我还是相信在《普洱》的五年,是我自己最好的时光之一。

如果说此前的工作比较忙碌,那么《普洱》杂志让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茶是什么,生活有何趣味和意义。茶让我慢下来,静下来,甚至虚无起来。

彼时,书店和今时一样,不断地宣扬成功学,配以成功人士颇有煽动性的演讲。似乎那种成功就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标配。

而事实上,那样的成功具体而量化,相信有不少人可以实现。然而,成功之后呢?不成功又能怎样?有谁去关心人的内心呢?

茶,与其说是一种可繁可简的饮品,不如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指引,一种由时间而空间的转化,一种物质而精神的升华。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能,至少成功可以是过一种健康而优雅的生活,让我们对快说慢,让俗变雅,让生活可以是简单的、生态的、有机的、绿色的、健康的、恬淡的、禅意的、充满期待的、呼吸顺畅的。

编辑部的日子里,身边的每个人都带着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工作亦生活,生活亦工作,甚至上班亦下班,下班亦上班。我们在办公室喝茶,在家里写稿,我们在茶山记录,在编辑部开茶话会。甚至,我骑电单车上下班,有时在半路上停下来,掏出笔和本子写下一闪而过的句子或主题。

因为茶,我们查阅资料,拜访大家,亲历茶山;因为茶,笔端生发出各种文字;亦因茶会友,结识茶界大贾、玩家、藏友。我们的阅读,是读茶书、读茶山、读茶树、读茶饼、读茶汤、读茶器、读茶园、读茶人、读茶馆、读茶马古道、读茶博物馆……

现在,自己家里,也到处摆放着各种收来的、送来的茶,还有呈现升级趋势的茶具、茶器。到后来,专门腾出一个空间,有茶桌、有圈椅、有铁壶、有字画、有茶盘。是的,我有了自己兼作办公室的茶室。

茶让我们着迷和停留的,除了茶本身,还有太多。

这十年,我写了很多关于茶的文字。而在各种茶的场景中,我亦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琢磨、理解茶,慢慢积累了一些风格化的文字。

想松风人屋,好茶在握,手中便是青山绿水,玲珑乾坤,口里便是味觉的山水清音,水墨画卷。

念南方有嘉木,云笼罩着,雾滚动着,雨润泽着,露甜睡着,风秘语着。小小的茶叶,也会存储这天地之间的大数据吧。

忽忽到眼前,茶叶似能言:以形、以味、以色、以性、以情——形之舞、味之醒、色之悦、性之近、情之美。

“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

昔年还不曾繁密地接触茶,因为要做茶的图书,就注意到唐人王敷的《茶酒论》。那一刻,“万木之心”四个字,如一道闪电,让我眼前一亮,在此后习茶路上,“万木之心”成为不绝的回响。我一直在默默追问,茶,何以成为“万木之心”?王敷从茶的功用(提神醒脑)、饮用者(名僧大德)及茶被恭敬的态度(诸佛相钦),阐述这四个字。万木何其多,而“心者,柄神之舍”。茶,真是神明一样的存在。

今时今日,这个“心”字,还在不断被丰富着。

茶是茶,茶又不是茶。

茶承接着空间美学,关乎着熙来攘往,勾连着天地人间,留存着古道巷陌。

茶是一种美好的“链接”,点开这个“链接”,眼前切换出的是各种美好。

如此,茶是无边的,未尽的。

茶,会浮动乡愁。

茶,也记录成长。

茶是万木之心,人是万物之灵。世间人与物的相遇,哪会如人与茶这般,有太多诗意而绵长的交集呢?

茶饮之时,仿若看见神农氏在尝百草,陆羽在论水,卢仝在品茶,徐霞客在赶路,芸娘在做荷茶,乾隆在品龙井,妙玉在说茶,马帮在运茶……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

不言知己,且说遇见。

——谨以此书,写给“万木之心”的茶,写给因茶而相遇的人。

2017年3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