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帕米尔的舞蹈精灵/我是中国的孩子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杨佳慧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萍萍姐姐

在2015年的肖贡巴哈尔节上,凯巴努遇见了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萍萍姐姐。萍萍姐姐是跟着她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参加肖贡巴哈尔节的。

肖贡巴哈尔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在每年的3月21日举行,也相当于汉族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老师曾对他们讲过,这一天大地回春,白天和夜晚变得一样长。“肖贡巴哈尔”在塔吉克语里的意思正是“春天的仪式”,大致等于汉语“春节”的意思。这个节日也可以叫作“诺鲁孜节”,意思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汉语“元旦”的意思。这个节日流传许久,每年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萍萍姐姐是一位大学生,来自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老师带着他们来调查研究。

也就是这个时候,萍萍姐姐看见了凯巴努。

遇见萍萍姐姐的时候,凯巴努正在跳舞,旋转着、沉迷着,好像自己也融化在了舞蹈里,随着音乐的节拍飞翔起来。虽然凯巴努有很多模仿舞蹈家的动作,但是她仿佛天生就知道,这样的动作要怎么组合起来才好看。

凯巴努十分擅长跳塔吉克族的鹰舞。而塔吉克族的鹰舞源远流长,有很久的历史了。外婆常常跟凯巴努说,鹰舞是塔吉克族最具有特色的舞蹈,一定要让她学会,并且以后教给她的朋友们。

的确,鹰舞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塔吉克族视鹰为强者、为英雄,所以,他们将舞蹈与鹰的习性和动态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鹰舞”。塔吉克族的祖先很早以前就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他们如鹰一般坚韧不拔的品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塔吉克族人的心里。

所以,鹰舞是塔吉克族最喜爱的舞蹈。鹰舞多以双人舞形式在庆祝佳节或家庭晚会中表演。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模拟鹰的动作。跳舞时,大家围坐成一圈,男士邀请女士,成双而舞。然后伸展双臂,前后摆动,舞步灵活多样。舞蹈达到最热烈的时候,大家会激烈抖动双臂并摊开双掌,做成雄鹰展翅的模样。女子舞步和舞姿与男子相似,但是步伐间距比男子更小、更轻盈,她们双手在头部向里或向外旋转,动作舒展而柔和,与男子充满力量的动作配合起来,相得益彰。

凯巴努想要找一个搭档一起跳鹰舞,但是她太小了,很少有人会邀请她一起跳。

有些男女对跳的动作,凯巴努是没有办法模仿的,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些失落。

凯巴努正想得入神,旁边来了一位年纪很大的爷爷,伸出双手作相邀的姿态:“愿意和我跳一支舞吗?”凯巴努立马开心起来。

爷爷的舞蹈跳得非常好。爷爷说,他看见凯巴努经常在这里模仿别人跳舞,而且跳得非常认真,所以很愿意帮忙指点一下她的动作。  对于凯巴努而言,再好的舞蹈也不能离开音乐。老爷爷说:“我们塔吉克族的舞蹈之所以如此的美妙,可少不了我们的伴奏乐器的功劳啊。”凯巴努一下子想到了爷爷常吹的鹰笛。鹰笛和手鼓都是广泛使用的伴舞乐器,其中鹰笛是塔吉克族最典型的乐器,吹奏技法很难,但音调别致而美妙。鹰笛是用鹰的翅骨做成的,只有三孔,也称为三孔骨笛,在塔吉克语中称之为“那依”——也就是笛子的意思。鹰笛长约二十五厘米,声音清脆洪亮,十分动听。通常是两只鹰笛一起演奏。手鼓是塔吉克族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时两名妇女敲打一面手鼓,一名掌握节奏,另一名给予配合。她们能用手鼓奏出多种鼓点,这在其他民族中是罕见的。

等到凯巴努与爷爷一曲跳完,萍萍姐姐从人群中走出来,她称赞凯巴努,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把鹰舞跳得这样好,非常了不起。萍萍姐极力的赞叹,让凯巴努渐渐红了脸颊。能看出来,萍萍姐姐十分喜欢她,还说想要将她带到乌鲁木齐去呢!凯巴努开心地跳起来、奔跑起来,更加坚定了要学习舞蹈的信念。

萍萍姐姐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极了。

能够被萍萍姐姐这种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认可,凯巴努非常感激。就好像有人站在她身边一样,独自支撑的梦想终于不再孤单了。这样的感激,让凯巴努的心里绽放出一朵花来。

萍萍姐姐笑着问她:“要不要跟我回乌鲁木齐呀?”

凯巴努兴奋地说:“我去,我去!”转念想了想,又回头睁大眼睛问爸爸可不可以。

见到女儿喜逐颜开的模样,凯巴努的爸爸也很开心。女儿终于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了,无论如何,这都是好事。凯巴努的爸爸又转念一想,如果喜欢跳舞,学习也好,那就更好了,于是他认真地对着凯巴努说:“想去可以啊,但是你要长高个子以后才可以去,你的学习也不能落下。”

原来要去乌鲁木齐,需要学习好,还需要长高个子啊!凯巴努想道。

但是这对她来说并不是难事。如果下定了决心,所有的困难都将不再是困难。梦想在支撑着她,带给她无限的力量和动力。

“没问题!”凯巴努立刻回答。

“好的,既然你已经答应了,你就要说到做到。”爸爸认真地看着凯巴努。

凯巴努看着爸爸,用力地点了头。

她知道,既然答应下来,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要想办法去实现。

P15-23

书评(媒体评论)

着眼儿童,关注民族,行程数千里,笔下几万言。

——著名作家 阿来

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文化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一样重要。《我是中国孩子》项目,让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了解我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觉得把它推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人类学专家 滕星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祖国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朵鲜花。《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图书精选五十六朵“花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中国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巫达

我是中国的孩子,这个“中国”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这个具体的“中国”会生长在小读者的心灵深处。

——清华附小CBD校区校长 李怀源

目录

我的梦想

萍萍姐姐

节日的期盼

我的家人

我们的节日

挫折与烦恼

六个民族的舞

最好的礼物

新的启航

序言

帕米尔高原的回想

离开帕米尔已经半年有余,匆忙的后期工作,让人无暇顾及那些复杂的情绪。这次撰写编导手记,我终于可以沉淀恩绪,简单梳理—下这次难忘的经历。

·为什么要去帕米尔高原?

其实,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促成了这次拍摄经历。原本负责拍摄塔吉克族的女导演临时退出,转而由我接手。在进行紧张的前期资料准备的过程中,我逐渐深入地了解了塔吉克族,慢慢对有着“人类起源”传说的帕米尔高原心生向往!凭着几年前只身_人深入大凉山老彝区的“冒险”精神,我与同伴小蔷同学一起开始了这段让人铭记一生的旅程。

·乡彩的山,纯情的水!

到达帕米尔的路途可谓波折!开始,因为喀什“下土”,我们在乌鲁木齐延机滞留一天,直到半夜才落地喀什机场;第三天匆忙办理了“边境通行证”,等了半天通往塔什库尔干县的皮卡货车,直到下午,我们团队才算是正式启程。

“帕米尔”在塔吉克语中是“世界屋脊”的意恩。踏上帕米尔高原,抬头望天,你会明显感觉到离天更近了。这里有多彩的山,树叶颜色因为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不同;这里的水,清澈碧蓝,与山搭配在一起,庄严而壮阔。

一路前行,我们路过了仙境“白沙湖”“卡拉库里湖”,瞻仰了“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幕士塔格峰”。虽然当地人说三月并不是帕米尔最好的季节,但我仍觉得它已然美得让人窒息。

·美丽的心灵,美丽的人!

中国的塔吉克族,是我国世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戍边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们常说,每一个塔吉克族人,都是祖国边境线上的卫兵,与他们相处的时间久了,就会有更深切的感受。走在塔什库尔干的大街上,你会经常看到一张张充满善意的笑脸,偶遇的塔吉克族长者,还会用标准的普通话跟你说:“你好!”一切都那么的亲切与舒畅。

当然,更吸引人的还是他们独特的面孔——高鼻深目,棕发碧眼。塔吉克族是我国仅有的两个白色人种民族之一,另一个是俄罗斯族。当地人还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再唱《中国人》,可不要再说“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你看,我们也是中国人!

·遗憾与惦念

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帕米尔的舞蹈精灵》播出之后,很多人都喜欢上了凯巴努。播出当晚,我给凯巴努打电话,她当时还在写作业,听到之后也特别开,心,询问我们的摄像老师、我们的助理,还说:“每当想起你们,眼中就充满了泪水……”说完之后,她的嗓子明显沙哑了。我们在帕米尔从三月待到四月,犹记得离别之时,凯巴努和弟弟热依丁赖着我们不愿回家,我们还劝了好久;还有在帕米尔的最后一晚,凯巴努的妈妈精心烹制了手抓饭,等着我们_直到晚上十点,而我们却没能及时赶过去,至今,心有遗憾。

因为遗憾,所以惦念。

我始终惦念着帕米尔高原美丽的风景和那些美丽的人儿,只期盼着能够再睹帕米尔四季的风采。言至此,扔有很多情绪无法言表,激动之情难以释怀。帕米尔,地广人稀,没有拥堵的人群,没有漂浮的浊气。世俗的人们,只能欣赏到它的美丽;而拥有那里的人们,安享着它的神圣。

代泽北

《我是中国的孩子·帕米尔的舞蹈精灵》编导

内容推荐

在我国新疆南部,居住着像雄鹰一样勇敢忠贞的塔吉克族人民。棕发碧眼的的塔吉克女孩凯巴努今年10岁,她对舞蹈的热爱也深深感染着周围的人。她不仅舞蹈跳得好,还自学多种舞蹈。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她从未放弃。

《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图书是根据同名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编写而成,共分为3辑,每辑10册,每册以一位儿童作为主人公,讲述他们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成长故事,有放学后的游戏,有趣的风俗节庆,还有成长的烦恼,对远方的向往,对理想的憧憬。

杨佳慧著的《帕米尔的舞蹈精灵》是“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之一,讲述了塔吉克族少女凯巴努的故事。

编辑推荐

从海南岛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从西藏雪域到小兴安岭北麓,从西双版纳到新疆伊犁,11个省、5个自治区、上百个村寨、30万公里,真实记录每一份感动和纯真,描绘儿童成长与真实生活,追寻民族文化的历史与传承,展示思考现代民族的发展变迁,千里行程,装不下一路寻来的种种感动;笔下万言,道不尽中国的孩子的故事……

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同名图书,本着“让孩子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目的,以纪录片为素材进行改写,一改专业化、学术化的民族类图书创作风格,转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在小主角的个人经历、生活背景中穿插介绍其民族的文化传承。在这套图书中,既有孩子们放学后的游戏,又有有趣的风俗节庆,既有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又有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对理想的憧憬。围绕 “民族”与“儿童”两个关键词,由个像到群像,由细节观察到宏观思考,由生态到人文,由历史到未来,记录了各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礼仪服饰、传统文化……

杨佳慧著的《帕米尔的舞蹈精灵》是“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之一,讲述了塔吉克族少女凯巴努的故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