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阅微草堂笔记(典藏版)(精)/万卷楼国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纪昀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所以每脱稿一种,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展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阅微草堂笔记(典藏版)(精)》攫取其中精华以飨读者,愿读者从轻松笔调中领略到一位学养深厚之大家的睿智、机敏与见识。

内容推荐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追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全书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惩恶劝善。本书采访范围广泛,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逸事均有记述。虽是一部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但作者并不是为了谈鬼狐而谈鬼狐。而是通过鬼狐故事来弘扬儒家教化、伸张善良美德。更为可贵之处,还在于纪昀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时,并不像宋、明的理学家或道学家那样迂执虚伪,而能切合实际、合乎情理。

由于篇幅过大,因此《阅微草堂笔记(典藏版)(精)》特攫取其中精华以飨读者,愿读者从轻松笔调中领略到一位学养深厚之大家的睿智、机敏与见识。

目录

第一卷 滦阳消夏录(一)

第二卷 滦阳消夏录(二)

第三卷 滦阳消夏录(三)

第四卷 滦阳消夏录(四)

第五卷 滦阳消夏录(五)

第六卷 如是我闻(一)

第七卷 如是我闻(二)

第八卷 如是我闻(三)

第九卷 如是我闻(四)

第十卷 槐西杂志(一)

第十一卷 槐西杂志(二)

第十二卷 槐西杂志(三)

第十三卷 姑妄听之(一)

第十四卷 姑妄听之(二)

第十五卷 姑妄听之(三)

第十六卷 滦阳续录(一)

第十七卷 滦阳续录(二)

第十八卷 滦阳续录(三)

第十九卷 滦阳续录(四)

第二十卷 滦阳续录(五)

第二十一卷 滦阳续录(六)

试读章节

原文

董曲江前辈言:有讲学者,性乖僻。好以苛礼绳生徒。生徒苦之,然其人颇负端方名,不能诋其非也。塾后有小圃,一夕,散步月下,见花问隐隐有人影。时积雨初晴,土垣微圮,疑为邻里窃蔬者。迫而诘之,则一丽人匿树后,跪答曰:“身是狐女,畏公正人不敢近,故夜来折花。不虞为公所见,乞曲恕。”言词柔婉,顾盼问百媚俱生。讲学者惑之,挑与语。宛转相就,且云妾能隐形,往来无迹,即有人在侧亦不睹,不至为生徒知也。因相燕昵。比天欲晓,讲学者促之行。曰:“外有人声,我自能从窗隙去,公无虑。”俄晓日满窗,执经者麇至①,女仍垂帐偃卧。讲学者心摇摇,然尚冀人不见。忽外言某媪来迓女。女披衣径出,坐皋比上,理鬓讫,敛衽谢曰:“未携妆具,且归梳沐。暇日再来访,索昨夕缠头锦耳②。”乃里中新来角妓,诸生徒贿使为此也。讲学者大沮,生徒课毕归早餐,已自负衣装遁矣。外有余必中不足,岂不信乎!

注释

①麋:成群。②缠头锦:原指用作缠头的罗锦。这里指买笑寻欢的费用,即陪睡的酬金。

译文

董曲江老先生说:有个道学先生,性格很怪,喜欢用苛刻的礼节要求学生,学生们深受其苦。然而这人颇有品行端正的名声,人们不好指责他的错误。私塾后面有个小菜园,一天晚上,道学先生去散步,月光下见花丛中隐隐约约有人影。当时正逢久雨初晴,土墙稍微塌掉了一些,他怀疑是邻近的人来偷菜,于是走近去追问,只见原来是个美女躲在树背后。她跪着回答道:“我是个狐女,因您是个正人君子,我不敢靠近,所以晚上来折花,没想到被您见到了,请您宽恕。”这女子说话间语气温柔,媚态横生,道学先生被迷住了,挑逗她,她也很柔顺地应允了,并说:“我能隐蔽自己的形体,来往不见痕迹,即使有人在旁边,也看不见,所以不会被您的学生们知道。”于是两人缠绵亲热到快天亮时,道学家催她走。她说:“外面有人声,我能从窗缝里出去,您不必担心。”不一会儿,朝阳满窗,学生们拿着经书都来了,狐女仍然放下帐子躺在床上。道学家心神不安,还期望别人看不见。忽然听外面说某某老妈子来接女儿了。狐女披上衣服径直出来,坐在讲座上,理了一下头发,整了整衣襟,致歉说:“我没带梳妆用具,暂回去梳洗,有时间再来探望。”她向道学家要昨夜陪睡的酬金。原来她是新来的艺妓,几个学生买通了她演出了这场戏。道学家极为沮丧。学生们听完课回去吃早餐,他已背着行李逃了。外表装得过分,心中必然有所不足,这话很有道理。

原文

曲江又言:济南有贵公子,妾与妻相继殁。一日,独坐荷亭,似睡非睡,恍惚若见其亡姬。素所怜爱,即亦不畏,问:“何以能返?”曰:“鬼有地界,土神禁不许阑人①。今日明日,值娘子诵经期,连放焰口,得来领法食也。”问:“娘子已来否?”曰:“娘子狱事未竟,安得自来!”问:“施食无益于亡者,作焰口何益?”曰:“天心仁爱,佛法慈悲,赈人者佛天喜,赈鬼者佛天亦喜。是为亡者资冥福,非为其自来食也。”问:“泉下况味何似?”曰:“堕女身者妾夙业,充下陈者君夙缘。业缘俱满,静待转轮,亦无大苦乐。但乏一小婢供驱使,君能为焚一偶人乎?”懵腾而醒②,姑信其有,为作偶人焚之。次夕见梦,则一小婢相随矣。夫束刍缚竹,剪纸裂缯,假合成质,何亦通灵?盖精气抟结,万物成形;形不虚立,秉气含精。虽久而腐朽,犹蜗蠕以化,芝菌以蒸。故人之精气未散者为鬼,布帛之精气,鬼之衣服,亦如生。其于物也,既有其质,精气斯凝,以质为范,象肖以成。火化其渣滓,不化其菁英,故体为灰烬,而神聚幽冥。如人殂谢,魄降而魂升。夏作明器,殷周相承,圣人所以知鬼神之情也。若夫金钮、春条,未闷佳城,殡宫阒寂,彳亍夜行,投畀炎火,微闻咿嘤。是则衰气所召,妖以人兴,仰或他物之所凭矣。

注释

①阑入:擅自进入不应该进入的地方。③懵腾:朦胧,迷糊。

译文

董曲江又说:济南有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妾和妻相继死去。一天,他独自坐在荷花亭,似睡非睡,恍惚中好像见到已死的妾。他素来很喜欢她,所以并不害怕,问她为什么能回来。妾回答道:“鬼也划分地界,土神禁止随便走进不应该进入的地方。今天和明天正逢娘子诵经的日期,连作布施,所以我来领法食。”问娘子来了没有,答道:“娘子的案子还没了结,怎能自己来呢?”又问:“施舍饭食对死亡的人没有用,布施又有什么用呢?”妾又答道:“上天的心意是仁爱的,佛法也以慈悲为本。赈济活着的人,上天和佛都高兴;赈济鬼,上天和佛也高兴。所以布施是为了替死亡的人在阴间积德添福,并不是为了给他们自己吃的。”问阴间情况和她的感受怎么样,妾答道:“我这辈子托生为女人,是因为我前生的罪孽;给你做妾,是你前世的缘分。现在罪孽缘分都已了结,静静地等待再次转生,也没有什么很苦或很快乐的感觉,只是缺个小丫鬟使唤,你能为我焚烧一个偶人吗?”公子懵然惊醒,姑且相信是有那么回事,做了一个偶人焚烧。第二天晚上妾又来托梦,则她旁边已经有个小丫鬟伴随着了。捆起草把绑住竹子,剪开纸张撕裂布匹,做成偶人,只不过假装做成那么个样子而已,为什么也会产生灵气呢?大概因为精气凝结,才形成万物的形状;万物的形体也不是空虚的存在,而是包含着精气的。它们虽然时间一久形体要腐朽,但还能化成细微的小虫,蒸发生成芝菌之类。所以,人的精气尚未散失就形成鬼,布匹的精气成鬼的衣服,就像真实的布做活人的衣服一样。凡是所有的物,既有了实体,精气就凝结在其中了。物以实体做框架,于是便形成了某种物的形状。火可以焚烧掉这物的渣滓,但它的精气不会因焚烧而消失。所以物的形体是变成了灰烬,而它的神灵则聚集在冥冥世界中,就像人死了,体魄瓦解了,而魂则进入冥冥世界中一样。传说夏代时就开始用明器殉葬,商、周以后一直继承。这大约就是因为当时的圣人们已了解鬼神的情况了。至于像金灯、玉环之类贵重的殉葬品不能长埋棺材中,而要变成精怪出来;墓地里荒凉寂静,而有随葬的物品变成精怪出来走动;如果把这些东西丢在火上烧,会隐隐约约听到“咿嘤”的声音等,则是人自身的衰气招来。妖是因人本身的原因而出现的,或者便是另外的鬼怪附着在它上面了。

P265-267

序言

文章是用来阐释道理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文章来抒发感情。那么所谓的大道,难道真的是讳莫如深、高深莫测、秘密不传,就像佛家的心印、道家的口诀一样吗!万事原本如此的道理,就是大道了。所以道在天地之间,好像水银泻地,颗颗圆润;好像千江有水千江月,处处皆见。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在一事一物一言一行,都蕴含着道的踪迹。文章,只是道理的一个方面。文章中的大者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六部经典,是道的寄托所在。再下面就是历朝各代的史书,再下面就是各位贤人的著述,再下面就是所谓百家的文集,这又是文章里的一方面,它们的言论足以阐明道理。再下面就是稗官野史、演义小说,看似与道毫无关联。然而诸如汉代诗赋传奇志怪列传已自成一家,历代书典回目也都有所著述、收录。这难道都以荒诞悖妄者而一概而论吗,它们的言论也足以阐明道理。虽然不能充数在以上的大者之列,其宗旨也是近于正道,对于世道人心也未尝没有助益呀。河间先生纪公以学问文章担负天下人的期盼,而天性孤傲耿直,不喜欢空谈心性借以标榜门户,也不喜欢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耀名士风流。所以在茶余饭后,只耽溺心系典籍,老来懒于考经索典,就开始收集异闻,不时做做笔记,用来寄托心里想说的话。《滦阳消夏录》等五本笔记,奇幻诡谲的故事,无所不载;博大放旷的道理,无所不言。而宏观大旨则归结于醇厚方正,想要使人知道什么才是劝善惩恶。所以它是一部纠正邪淫疏导欲望的奇书,像那些鸳鸯蝴蝶、才子佳人之类无病呻吟的小说,虽然在当时流行传诵,却终究逃不出被人遗忘湮没的命运。可是纪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则再刻发行数版,弥久而不令人生厌,这就是华而不实与敦实笃厚两相比较的最好见证。可是我也看到翻印盗版的太多,其中舛误错漏不胜枚举,而且还有妄自标榜回目像明朝人翻刻《冷斋夜话》的,致使读者受到蒙蔽伤害。当时我跟随先生游习,曾经出版过先生的《姑妄听之》,并且还在他的书后作跋,先生很以为是他的知己之言。近来各种盗版愈加猖狂泛滥,于是我请求先生,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本笔记合而为一,而还各自保存其原来出处,我长夜对灯亲自校正不避辛劳,不敢怠慢,又请先生检视一遍,然后摹版刻印。虽然先生的著作不必单单借助此次的刻本来流传,但是诸如“鱼”“鲁”二字之舛谬一定会少于先生存世的其他刻本,或许也是一种小小的补助。

嘉庆庚申八月纪先生门人北京盛时彦恭谨作序。

书评(媒体评论)

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徽草堂笔记》是也。

——蔡元培

我一直认为,学文言,开始易于读些文笔流利内容有趣的,(比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张中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