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姜书菡译的《三个火枪手(全译本)/世界名著百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真实地再现了17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历史,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极富传奇色彩。它被世界各国译成多种文字,一直畅销不衰,是世界通俗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杰作。
| 书名 | 三个火枪手(全译本)/世界名著百部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大仲马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姜书菡译的《三个火枪手(全译本)/世界名著百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真实地再现了17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历史,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极富传奇色彩。它被世界各国译成多种文字,一直畅销不衰,是世界通俗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杰作。 内容推荐 大仲马著、姜书菡译的《三个火枪手(全译本)/世界名著百部》讲述平民出身的达德昂到巴黎投军,加入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手卫队,和其他三个火枪手成为好朋友。他们为了保护王后奥地利的安妮的名誉,抗击红衣主教黎塞留,击败黎塞留设置的重重障碍,前往英国,从白金汉公爵那里取回王后的钻石,挫败了黎塞留挑拨国王和王后的阴谋。 目录 第一章 达德昂的父亲的三件物 第二章 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前厅 第三章 谒见 第四章 肩膀、肩带、手帕 第五章 国王的火枪手和主教先生的卫士 第六章 路易十三国王陛下 第七章 火枪手的家 第八章 宫里的一桩秘密 第九章 达德昂小试锋芒 第十章 十七世纪的捕鼠 第十一章 情节复杂起来了 第十二章 乔治·维利埃斯——白金汉公爵 第十三章 博纳修先生 第十四章 牟恩镇的那个人 第十五章 穿袍的人和佩剑的人 第十六章 掌玺大臣塞吉埃 第十七章 博纳修夫妇 第十八章 情人与丈夫 第十九章 出征方案 第二十章 途中 第二十一章 德·温特伯爵夫人 第二十二章 梅尔莱松舞 第二十三章 幽会 第二十四章 小楼 第二十五章 波尔多斯 第二十六章 阿拉密斯的论文 第二十七章 阿托斯的妻子 第二十八章 回程 第二十九章 治装 第三十章 米莱迪 第三十一章 英国人和法国人 第三十二章 讼师家的午餐 第三十三章 侍女和女主人 第三十四章 阿拉密斯和波尔多斯的装备 第三十五章 夜里的猫都是灰色的 第三十六章 复仇之梦 第三十七章 米莱迪的秘密 第三十八章 阿托斯毫不费力获得了装备 第三十九章 幻影 第四十章 红衣主教 第四十一章 拉罗谢尔围城战 第四十二章 安茹红葡萄酒 第四十三章 红鸽棚酒店 第四十四章 火炉烟囱管的用处 第四十五章 夫妻间的一幕 第四十六章 圣热尔韦棱堡 第四十七章 四个伙伴的密谈 第四十八章 家务事 第四十九章 劫数 第五十章 叔嫂间的谈话 第五十一章 长官 第五十二章 囚禁的第一天 第五十三章 囚禁的第二天 第五十四章 囚禁的第三天 第五十五章 囚禁的第四天 第五十六章 囚禁的第五天 第五十七章 古典悲剧的表演手法 第五十八章 越狱 第五十九章 在朴次茅斯发生的事情 第六十章 在法国 第六十一章 贝蒂纳的加尔默罗会女修道院 第六十二章 魔的两个化身 第六十三章 一滴水 第六十四章 裹红披风的人 第六十五章 审判 第六十六章 行刑 第六十七章 结局 试读章节 第一章达德尼昂的父亲的三件礼物 1625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一阵轩然大波掀起于《玫瑰传奇》作者的出生地牟恩镇,胡格诺教徒好像要将这里变成又一个拉罗谢尔。可以看到妇女们都从房间里走出来,又听到孩子们在门口啼哭,男人们连忙穿好铠甲,拿起一柄长戟或一支火枪壮胆,跑向诚实磨坊主客店。人们已经将客店门前挤得水泄不通,而且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那种岁月,任何事情都会发生。长期处在太平状态的城镇少之又少,所以也无须在日志上记载这类事件。领主和领主、国王和红衣主教、西班牙人和国王之间的战斗从未间断。除了这样明里暗里的战争之外,还有乞丐、盗贼、胡格诺教徒、胡作非为的歹徒,以及身穿号衣的仆人,他们几乎和所有的人为敌。镇上的居民差不多每天都要用武力驱赶那些窃贼,跟那些胡作非为的歹徒以及身穿号衣的仆人作斗争,时不时地还要对付那些领主与胡格诺教徒,有时候也要对付国王,但是一直与红衣主教和西班牙人友好相处。所以,在今天,当喧闹声传来,镇上的居民既没有看到红黄旗,也没有看到黎舍留公爵的仆人时,他们就不假思索地奔向诚实磨坊主客店。 来到这里一看,便得知是什么造成了这种骚动。 那里有一个年轻人,他长得如何呢?不妨想象一下堂吉诃德十八岁时的样子,只是少了胸盔和护腿甲。一件蓝色的羊毛紧身短上衣穿在身上,这蓝色此时已经是介于天蓝色与酒渣色之间的一种无法说清的颜色了。长脸,棕色皮肤,颧骨凸出,可见他工于心计;颌部有着特别发达的肌肉,看来他应该是加斯科尼人,就是没戴贝雷帽也能断定这一点,更何况面前的年轻人确实戴着一顶有羽毛装饰的贝雷帽;透着机灵劲儿的大眼睛,闪闪发光;鼻梁向里勾,但轮廓十分秀气;他的身材比孩子要高大得多,但是要说他是成年人,却又明显有些矮小。如果不是他佩戴着一柄长剑,应该会被那些阅历不多的人看成一个出去游玩的农家孩子;现在,这柄在皮带上挂着的长剑,当他走路时总会磕碰到他的腿肚子,当他骑马时又一直拍打着这匹坐骑直立的鬃毛。 年轻人的坐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是一匹产自贝阿恩的矮种马,十二岁到十四岁了,黄色的毛,秃秃的尾巴,腿弯,骨节粗大,走起路来总是将脑袋耷拉到膝盖下面,马颔缰看起来没有多大作用,但尽管这样,它每天仍然能走八法里路。但是实在遗憾,那不讨好的毛色和难看的走相完全掩盖了这匹马的优点,在那个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马十分了解的年代,这匹大约十五分钟前由博让西城门来到牟恩镇的矮种马,一出现便在街头引起了轩然大波,害得马的主人因此被大家嘲笑。尽管年轻的达德尼昂是名出色的骑手,但是他也难以掩饰这匹坐骑给他带来的难堪,所以这样的骚动让他感到有些无地自容。之前从达德尼昂的父亲手中接过这个赏赐的时候,他已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但他却十分清楚这样一匹马至少值二十利弗尔,更不用说送这件礼物时那番意义深刻的话了。 “孩子,”这位加斯科尼老绅士用地道的、就算亨利四世也无法改变的贝阿恩家乡话说道,“这匹马从生下来到现在一直在你老子家养着,马上就要到十三个年头了,你要好好珍爱它。绝对不可以将它卖了,让它可以体面、安详地老死吧。倘若你带着它上战场,更要加倍爱护它,如同爱护一位老仆人那般。到了朝堂上,”达德尼昂老爹又说道,“倘若你有幸上朝堂,事实上,你古老的贵族出身是享有这种荣耀的。到了朝堂上,你万万不可辱没了自己的绅士姓氏,这个高贵的姓氏已经传承了五百年。为了你自己和你的亲人,我说的你的亲人,既包括你的双亲,也包括你的朋友,你一定要忠于红衣主教和国王。这个年代,一位绅士要想飞黄腾达,一定要有勇气,你听懂了吗?一定要有十足的勇气。哪怕你只有一瞬间的畏首畏尾,那么在这一瞬间你便错过了幸运之神赐给你的机遇。你是初生牛犊,你应当勇敢无畏:第一,你代表着加斯科尼人;第二,你代表着我们家族。不可错过时机,要有冒险精神。你已经学会了击剑,你双腿很有力量,手腕也很有力,抓住机会便要大展拳脚。现在决斗是不被允许的,要用双倍的勇气去打架。孩子,我可以给你的只有我这匹马、十五埃居和方才我对你的这番忠告。你母亲将会把她从一个吉卜赛女人那儿得来的药膏的秘方告诉你,凡是没有伤到心脏时,那种药膏都会有奇效。你要勇于争先,痛痛快快地生活,健康平安。除此之外,我对你还有一句忠告:我想你可以向一个榜样学习。我当然不是这个榜样,我从未在朝廷中做过事,仅仅在早年的时候跟随义勇军进行过宗教战争;我指的是德·特雷维尔先生。以前我们是邻居,小时候有幸常常和我们的国王路易十三一起玩。愿上帝保佑国王!有时,他们玩着玩着便动起手来,而最强的国王在打斗的时候也没少挨揍,这样国王便自小就对德·特雷维尔先生很敬重、很友好。后来,特雷维尔第一次去巴黎旅行便先后进行了五次决斗;从老国王过世直到储君成年亲政这段时间,他除了参加打仗和攻城外,还和别人进行了七次决斗;而从当今国王登基直至今天,他几乎有过上百次的决斗了!因此,哪怕有谕旨、有法令,规定不让决斗,但是他却成了火枪队的队长,那是国王十分器重的禁军的首领。这支队伍,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红衣主教也忌惮三分。特雷维尔先生每年有一万埃居的俸禄,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公爵先生啦。但是他年轻时也和你一样。你带着这封信去求见他吧,要以他为榜样,像他一样出人头地。” 讲完这些话后,达德尼昂的父亲便将自己的长剑给儿子佩带好,又深深地吻了吻他的脸,祝福他前程似锦。 年轻人走出父亲的房间,看见母亲正等着他,她手中拿着那有神奇疗效的药方。他已经从父亲那里得知,他今后会经常用到这种药膏。母亲与他的话别更长久些,也更充满不舍。当然,达德尼昂的父亲并不是不爱他的独生子,他之所以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流露,是认为这有伤男子汉的尊严;而达德尼昂大妈是个女人,更是一个母亲,所以她大声哭了起来。而年轻的达德尼昂先生尽管想表现得十分坚强,但人的天性如此,他不禁热泪涌起,好不容易才控制住,没让眼泪流出来。 之后,年轻人便带着父亲送的三件礼物上路了,上文中已经说到了这三件礼物,那就是一匹马、十五埃居,以及给德·特雷维尔先生的那封信;想必大家也能懂得,那番忠告是奉送的。 身上带着这几样东西,达德尼昂不只在脸上,而且在心中,感到自己就是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个主人公。刚刚出于历史学家的职责感,我将他的形象进行描述的时候,我已经有幸将他和堂吉诃德做了比较。堂吉诃德将风车视为巨人,将羊群视为军队,而达德尼昂认为每一个微笑都是奚落,每一道目光都充满挑衅。所以,由塔尔布到牟恩镇这一路上,他的两个拳头一直紧握着,每天按剑都不下十次,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没有挥拳相向、拔剑出鞘。这并不意味着路上的行人看到这匹讨人厌的矮黄马时,不想痛痛快快地嘲笑一番,而是因为矮马的上方挂着一柄铿锵作响的吓人的长剑,而它们的主人正圆睁着眼睛,射出的目光不仅仅是傲慢的,可以说是恶狠狠的。因此这些行人都小心地屏住不笑,如果实在忍不住不得不笑出来,那也都如同那些古代的面具一般,只有半边脸在偷笑。所以达德尼昂悬着那颗心,摆着威严的样子,平平安安地到达了牟恩镇。P1-3 序言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流传范围之广,是法国其他所有小说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儿子也叫亚历山大·仲马,因《茶花女》一剧而扬名文坛,所以世人用“大仲马”“小仲马”将父子二人区别开。 1802年7月24日,大仲马出生在维勒-科特莱。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早逝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爱读书的他,十岁前就已经读过《鲁滨孙漂流记》《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等著作。迫于生计,十五岁时,大仲马去一家公证事务所做小伙计。他聪明好学,在这家事务所自学成才。十八岁时,大仲马向拉朋斯学习德语和意大利语。他们共同翻译了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科波·奥尔蒂斯的最后书简》。 1823年,怀揣着对戏剧的热爱,二十一岁的大仲马来到巴黎,经人介绍,在奥尔良公爵府获得了一个文书抄写员的职位。在公爵宽大明亮的写字间里,他利用空闲时间,开始了处女作《亨利第三及其宫廷》的创作。1829年该剧首演时,便轰动了法国剧坛。不久,该剧便登上了巴黎大剧院的舞台,雨果等浪漫派作家对其大加赞赏。而大仲马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戏剧,使他闻名于世。 大仲马曾说:“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三个火枪手》这部杰出的小说,所挂的那颗钉子,正是1625年到1628年的法国历史。当时,以天主教为主的法国进行了宗教改革,新教势力蒸蒸日上,占据了很多城市,造成国中有国的局面。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1625年,红衣主教亲自率领军队把新教的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谢尔城攻克,新教从此丧失了原有的政治特权。在当时的法国,这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本书以此为背景,但并不拘泥于历史。大仲马巧妙地运用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将其演化成一部惊心动魄、辉煌绚丽的文学巨著。 小说的主人公达德昂,是没落贵族出身,他带着父亲给的三件物,只身到巴黎去,想成为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手卫队的成员。与三个火枪手阿托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不打不相识,成为如影随形的朋友。他们忠于国王,为了维护国王和王后的尊严,与红衣主教展开了各种斗争。 贯穿小说始终的有三条线索:其一,达德昂经历艰难险阻营救心爱的博纳修太太;其二,红衣主教黎舍留和国王路易十三的明争暗斗;其三,奥地利公主出身的安娜王后和英国白金汉公爵之间的爱情纠葛。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跃然纸上。达德昂勇敢机智,重情重义;阿托斯沉着冷静,有勇有谋;波尔多斯爱慕虚荣,但在考验面前,足以见其勇气和忠诚;阿拉密斯温文尔雅,风流多情。而故事中的反面人物,米莱迪美若天仙却毒若蛇蝎,红衣主教老奸巨猾、诡计多端。其中博纳修太太的善良纯真与她丈夫的愚昧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呼之欲出。书中对小人物的刻画也细致入微,四个仆人各具特色,鲜活生动。 小说中的主人公达德昂和三个火枪手等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有一位名为库蒂兹的小说家,曾写过《国王第一火枪队副队长达德昂先生回忆录》一书。该书中的达德昂和三个火枪手,以及博纳修太太、米莱迪的名字,都与《三个火枪手》中所对应之人的名字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他们的出身和经历。所以,严来讲,《三个火枪手》是一部改写而来的小说。然而,经过大仲马的巧妙构思,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三个火枪手》都远远超越了原作。大仲马将那些独立成章的小故事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如达德昂对博纳修太太的一见钟情、白金汉公爵对王后的痴爱、红衣主教的因爱生恨、米莱迪的累累罪行、阿托斯的借酒浇愁、费尔顿的幼稚荒谬……使其构成一个曲折生动的完整的故事,作品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象。 大仲马于1844年写就《三个火枪手》,并于当年的3月至7月间在巴黎《世纪》报纸上连载。它的显著特点是:开门见山,语言生动,情节环环相扣,并且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作为大仲马代表作之一,《三个火枪手》一经问世便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大仲马生前,这部小说已经流传于欧洲各国,而如今这部小说已经被译成一百多种语言。 1870年12月,大仲马一病不起,他让家人去请一位神父。可是,12月5日当昂德里约神父到来的时候,他已经不省人事。晚上22时,他在女儿玛丽的怀里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2002年11月30日,大仲马诞辰两百周年之际,法国总统希拉克将他的遗骸迎进了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巴黎先贤祠,使其成为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希拉克在致词中说,共和国向他如同巨河般的功绩致敬,他以其著作展开了“一个永恒、多思、战斗、英勇与优雅的法兰西的画卷”。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