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本草纲目导读(本草纲目研究集成)(精)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郑金生//张志斌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总序

总前言

前言

上篇 导 读 篇

 一、李时珍生平与著述

 二、《本草纲目》的学术与历史地位

 三、李时珍编纂思想总则

 四、纲举目张的编写体例与特色

1. 分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

2. 定种——基原为纲,附品为目

3. 叙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

 五、《本草纲目》的科学成就

1. 医药学

2. 自然科学

 六、《本草纲目》对古代本草学的影响

 七、《本草纲目》的东被与西渐

1. 东传日本等国

2. 西渐欧美

 八、《本草纲目》的近现代研究

 九、李时珍是人不是神

下篇 选 读 篇

 一、自然物质的序列分类

1. 水部(第5 卷)

2. 火部(第6 卷)

3. 土部(第7 卷)

4. 金石部(8—11 卷)

5. 草部(12—21 卷)

6. 谷部(22—25 卷)

7. 菜部(26—28 卷)

8. 果部(29—33 卷)

9. 木部(34—37 卷)

10. 服器部(38 卷)

11. 虫部(39—42 卷)

12. 鳞部(43—44 卷)

13. 介部(45—46 卷)

14. 禽部(47—49 卷)

15. 兽部(50—51 卷)

16. 人部(52 卷)

 二、主要本草文献与中药基本理论

1. 历代诸家本草

2. 三品分类

3. 君臣佐使

4. 用药部位

5. 七情、十八反

6. 四气、五味

7. 毒与毒药用法

8. 采造、道地与真伪、新陈

9. 丸散汤膏,并随药性

10. 用药大法

11. 服药方法

12. 十剂

 三、中医临床用药的指南——百病主治药举隅

1. 暑

2. 呕吐

3. 转筋

4. 大便燥结

 四、药物命名与“释名”的意义

1. 南人无正音——从方言考药物名实

2. 胡语无正字

3.“一声之转”考异名

 五、药品来源混乱的考辨

1. 石膏、凝水千年悬案

2. 树脂、虫胶, 不再同条

3. 钩吻本是断肠草

4. 龟甲原用上下甲

 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新见解

1. 各种中毒的新记载

2. 降温退热新法

3. 空气消毒与提炼樟脑

4. 辨方、论药,屡出新见

 七、药物、药效的发现与实验

1. 访求民间实用有效新药

2. 发掘文献,亲身验证

3. 兼收并蓄外来药物

 八、对古代错误用药的批评

1. 人肉疗瘵实愚昧

2. 服食红铅乃邪术

3. 灵芝瑞草为迂谬

 九、李时珍及其父妙手回春案

1. 一味黄芩救必死

2. 藜芦妙用吐风痰

3. 牵牛贱物愈顽疾

4. 巴豆止泻千古秘

 十、《本草纲目》中的科学成就举例

1. 神奇的红曲

2. 制药化学的非凡成就

3. 造福人类的豆腐

4. 详载新出虫白蜡

附 篇

 附录一 《本草纲目》全目

 附录二 《本草纲目》重要参考书籍

1. 重要版本

2. 当代主要校点本

3. 当代《本草纲目》研究主要参考书

内容推荐

郑金生、张志斌著的《本草纲目导读(本草纲目研究集成)(精)》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之“序曲”,旨在引导读者进入《本草纲目》这座宏伟的“金谷园”。上篇“导读篇”介绍了李时珍生平、《本草纲目》的编写体例与特色、科学成就及其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下篇“选读篇”分十个专题,摘取《本草纲目》相关精论,展示了《本草纲目》中的分类组成、本草文献及中药理论论说,以及临床用药、辨药、医疗技术、科学成就举例等内容。附录载有《本草纲目》全目、学习《本草纲目》重要参考书,以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或研究《本草纲目》。

本书适用于广大中医药丁作者及中医药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参考阅读。

编辑推荐

郑金生、张志斌著的《本草纲目导读(本草纲目研究集成)(精)》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分册之一,全书共约25万字。本书分为上篇导读篇,下篇选读篇。在导读篇里,首先将简介李时珍生平,介绍该书的编纂特色和在分类学上的贡献,同时让读者掌握进入该书的门径和钥匙,简单列举一些《本草纲目》的科学成就,还将介绍现代研究《本草纲目》的状况、前景与趋势;下篇选读篇,笔者力求在有限的篇幅里,给读者展示《本草纲目》的精华,同时也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原著,切实了解《本草纲目》的组成、体例和阐述方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