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燃烧的心/大语文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大语文》六册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审美、励志、情感、思想、情趣、道德、智慧、原道”这八个维度来贯穿整套丛书,而每一项在六册书中又都有着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丛书中的每一分册均采用了按不同主题单元来统筹全书的编选方式,每个单元中的选文都具有有着共同的写作方向和审美取向。每个单元的开始和每篇选文之后都附有编选者精当的导读文字和点评文字,重点剖析所选文章的写作特色、价值承载和审美特点,引导读者通过细读,看出文章之机理,看出文章的境界和神髓之所在。曹文轩编的《燃烧的心》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大语文》为曹文轩教授专为少年读者编选的一套课外语文阅读读本,共分六册。丛书本着“人文”和“语文”完美统一的原则,收录了歌德、高尔基、托尔斯泰、契科夫、东山魁夷、李泽厚、冯友兰、丰子恺、徐志摩、林语堂、汪曾祺等作家和知名学者笔下具有经典性的、适于少年读者阅读的名篇美文,为少年朋友提供了一套提升人文素质和语文水平、拓展阅读视野、构筑精神家园的优质读本。曹文轩编的《燃烧的心》是其中一册。

目录

土地与天空的逍遥颂

古诗词曲四首

自然——断片

堤契诺秋日

沙郡年记(选段)

燃烧的心

想飞

歌孩

燃烧的心

桃子对桃花的珍藏

七个铜板

苦恼

草戒指

苍茫中的锚地

没有目的的旅行(外一篇)

生命的颂歌

我的山谷曾如此绿

露珠里的童趣

梦痕

梦幻中的孩子们

风筝

风筝

盛宴

孔门之德

雍也篇

冯友兰说论语

学林风声

语文二三事

开学致辞

关于国文的学习(节选)

诸神游荡的世界

中国古代神话七则

人类的五个时代

太阳一家子

宙斯和伊俄

试读章节

自然——断片

[德国]歌德著梁宗岱译

自然!她环绕着我们,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她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她的秘府。不问也不告诉我们,她便把我们卷进她的旋涡圈里,挟着我们奔驰,直到倦了,我们脱出她的怀抱。

她永远创造新的形体。现在有的,从前不曾有的,曾经出现的,将永远不再来。万象皆新,又终古如斯。

我们活在她怀里,对于她永远是生客。她不断地对我们说话,又始终不把她的秘密宣示给我们。我们不断地影响她,又不能对她有丝毫把握。

她里面的一切都仿佛是为产生个人而设的,她对于个人又漠不关怀。她永远建设,永远破坏,她的工厂却永远不可即。

她在无数儿女的身上活着,但是她,那母亲,在哪里呢7她是至上无二的艺术家,把极单纯的原料化为种种极宏伟的对照,毫不着力便达到极端美满和极端准确的精密,永远用一种柔和的轻妙描画出来。她每件作品都各具心裁,每个现象的构思都一无倚傍,可是这万象只是一体。

她给我们一出戏看。她自己也看见了吗?我们不知道。可是她正是为我们表演的,为了站在一隅的我们。

她里面永远有着生命、变化、流动,可是她毫不见进展。她永远迁化,没有顷刻间歇。她不知有静止,她诅咒固定。她是灵活的。她步履安详,她稀有例外,她的律法万古不易。

她自始就在思索而且无时不在沉思,并不照人类的想法而照自然的想法。她为自己保留了一种特殊而普遍的思维秘诀,这秘诀是没有人能窥探的。

一切人都在她里面,她也在一切人里面。她和各人都很友善地游戏:你越胜她,她也越喜欢。她对许多人动作得那么神秘,他们还不曾发觉,她已经做完了。

既反自然也是自然。谁不是到处看见她,却无处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她。

她爱自己,而且借无数的心和眼永远黏附着自己。她尽量发展她的潜力以享受自己。不断地,她诞生无数新的爱侣,永远无餍足地去表达自己。

她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她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她,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

她有无数的儿子,无论对谁她都不会吝啬。可是有些骄子,她对他们特别慷慨而且牺牲极大。一切伟大的,她都用爱护来荫庇他。

她使她的生物从空虚中溅涌出来,却不对它们说从哪里来或往哪里去。它们尽管走就得了。只有她认得路。

她行事有许多方法,可是没有一条是用旧了的,它们永远奏效而且变幻多端。

她所演的戏永远是新的,因为她永远创造新的观众。生是她最美妙的发明,死是她用以获得无数的生的技术。

她用黑暗的幕裹住人,却不断地推他向光明走,她把他坠向地面,使他变得懒惰和沉重,又不断地摇他使他站起来。

她给我们许多馈赠,因为她爱动。那真是奇迹:用这么少的东西便可以产生这不息的动。一切馈赠都是恩惠,我们很快满足,立刻又产生新的欲望。她再给一个吗?那又是一个快乐的新源泉,但很快她又恢复均衡了。

她刻刻都在奔赴最远的途程,又刻刻都达到目标。

她是一切虚幻中之虚幻,可是并非对我们。对我们,她把自己变成了一切要素中之要素。P6-8

序言

这套书共十册。

从动议、立纲、于浩瀚无涯的文章汪洋中苦苦搜寻佳篇、无数次地斟酌推敲和无数次地大砍大伐篇目、无数次地增加新发现的佳篇力作,到出版,经历了很长时间。为出版这套书,从编选者到编辑,都投放了太多的时间与心血。天下文章虽不可穷尽,但编选者的姿态却由始至终就是欲将天下的文章穷尽。当下各种名目的读本,不说是满坑满谷,也可说是令人眼花缭乱,编选者与编辑者又自抬门槛要与已有的各种版本的正式语文教材之选目避开,在如此情景与要求之下,编出十本一套的书来,除了要将视野一次一次地扩宽,除了要处心积虑地重建体系,除了要独辟蹊径另觅天地,除了要精雕细刻、悉心揣摩,又能如何?这个过程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过程,好在现在终于有了成果,好在所有参与者都觉得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让各自提升的过程,内心无怨无悔。

将这套书命名为“大语文”,其意味颇为深长。

当下语文教材的编写,早已突破从前令人感到机械、陈旧、压抑、沉闷的樊篱,一方新的语文天地,已经很有气象。公平竞争带来的各种语文教材版本的问世,使语文教学初步进入多元化的格局。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大学学者、语文教育专家、中小学老师及至作家等各式人等“共谋”并发起的这场语命,其意义已经了语文。但若冷静、深入地考量当下的语文教材,无论在理念还是在体制、体例等方面,都还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各种各样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依旧还显落套的评判标准、编写人员阅读视野的狭小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偏激的语文观念,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现有语文教材不能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我们发现了一个可供我们再创造的巨大空间。我们将这套书的功用定位在:开辟语文的第二课堂。这套堂外的“大语文”欲与堂内的“语文”形成一种优美的张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映成趣、相映生辉的关系。我们希望这套书成为优质的民间语文读本。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提升这个民族的语文境界。

选编的宗旨是一开始就确立的:一、立人。一套好的语文读本应承担着对健全人格培养的责任,更承担着对未来民族性格塑造的责任。二、传承文化薪火。语文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大业中承当着桥梁作用,民族文化的信息、元素、精髓,因它而存在,因它而流传,因它而发扬光大。三、亲近母语。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形式,一个民族的特质、风气、思维方式与审美格调,都与其休戚相关。

我们在选文时明确了一些原则:一、“人文”与“语文”的完美统一。反对两个,强调“语文读本”与“人文读本”的区别,“语文”二字是选文时的关键词。二、关注社会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将对话机制作为这套读本的重要机制。三、注重经典,强调名篇,将大量被忽视然而又确实具有经典性的文本引入读本,使这套书的文本焕然一新。四、培养主动探究精神,造就创造性思维,使语文学习成为具有实践性的活动。五、充分认识写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衔接,所选文章不仅是有影响的,而且必须在文章的作法上是有说道的。

十本书是一个整体,编写必有一个通盘考虑:一、将总体体例、布局与局部构思、定点结合起来,使十册书成为有机联系与合乎逻辑的整体,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二、打破当下语文教材差不多都以“人、自然、社会”为纬度的清一色的编选框架,而选择更加系统也更加合理的模式。在本套书的编选者看来,天下知识天下事、一个完美的人所需要学习与修炼的课程(除去自然科学不论),大致可归纳为八大系统与维度:1.审美。在人们的意识中,“力量”一词只与“思想”一词有关,很少有人将其与“美”相联系,而实际上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审美教育,是共和国语文教育的一大缺失,这一缺失后患无穷。2.励志。理想、志向、精神、坚毅之品格……人格的质量来自于自小的修炼与人生目标的树立。3.情感。我们通常的教育只注意到思想教育,殊不知,情感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绝不亚于思想的意义,情感教育也是教育。4.思想。它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思想是人、人类获得提升的一种必要行为。5.情趣。趣味、幽默,理应看成是一个“完人”的基本品质之一。6.道德。人是社会之人,一个理想社会的运转需要道德的维系,中国文章,许多是关于道德的文章。7.智慧。它属于哲学范畴。中国是一个讲智慧的国度。中华民族所留下的文献,有大量的篇幅是文韬武略以及关于人生智慧的。苏格拉底、孔子讲的都是智慧。8.原道。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等等。以上种种,可简约为:美、志、情、思、趣、德、智、道。

这八大系统与纬度贯穿于十册书之中。而每一项,在十册书中又都有着不同的方面与层次。比如审美可分为:自然之美、境界之美、语言之美、艺术之美、科学之美等。还可再细分,比如自然之美再分为:季节之美、山川之美等。

十册书在结构上有显形结构与隐形结构之分。以上所讲八大系统与维度为显形结构,另有若干隐形结构的安排。比如文体知识的结构、写作知识的结构等,都作为隐形结构贯穿其中。

在整套书的编排上,力图显示出足够的智慧、艺术性与新颖别致。每一单元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巧妙的设计的,而所有这些设计的目的都在于提升阅读人的人文素质、语文水平与写作能力。

我们之所以强调选择经典与名著——即使那些没有定评的文章也是考虑到它们具有经典性才被采用的,是因为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阅读生态严重失衡。

现在的问题是两方面的:一、阅读之风日益衰败;二、勉强维持的阅读,又是一种质量低下的阅读。如今,在中小学生们手头上流传的书籍,十有八九是一些品位不高的书籍。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这些以玩闹、逗乐为取向的书籍,除了能在其中获得一时的愉悦之外,对成长,对人生,甚至对写作都用处不大。

因为,它们没有文脉,阅读再多,也不能形成一股无形的语流贯注于笔端。从前我们曾有过的那种因阅读了一些经典与名著,一落笔就有了一种经典与名著的气韵之美的好感受,已经很难遇到了。

阅读经典、名著,是一种科学行为。一般人因为条件的限制或者不知阅读经典、名著乃为科学行为,往往逮住一篇阅读一篇,殊不知阅读二流三流末流的文章不仅事倍功半,甚至还会伤害自己的欣赏力。对于一些研究者而言,出于专业的需要,他们的阅读往往不是以好坏高低来对文本选择的,他们的阅读是一种工作,一种任务,即使二流三流末流的文章也要进行阅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而一般的阅读,仅仅是一种欣赏,因此,阅读应是经济的,也就是说,应用较少的时间,获得高质量的欣赏和丰富的收获。经典、名著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研究、论证以及广大读者的比较与鉴别之后而论定的。它们在思想与艺术上,都是流的。“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前人早做了总结。一些人看书虽多,但由于不读经典、名著,在二流三流末流之文字的汪洋里混来混去,时间既久,受其规约和感染,不知不觉之中,思想、艺术乃至各方面的标准都降低了,结果将自己的情感搞得很浅薄,将自己的思维搞得很平庸,将自己的语言搞得很俗气,如果转而进行写作实践,写来写去,终究写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来。

光谈经典、名著,不谈读法不行——经典、名著有经典、名著的读法,这与什么菜有什么菜的吃法同出一理。有一点是肯定的:读经典、名著得细读。只有细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微妙之处。二流三流末流之作,往往张牙舞爪,不必多费脑筋,就能看出它的动机,而经典、名著之魅力,却正在于它们的一切是含而不露的。因此,阅读必须是仔细的。唯有反复阅读,方能得其奥妙。不然,非但没有获得什么,还会糟蹋了好东西。

我们在十本书中所进行的导读与设问,都有这样一种思路:引导细读通过细读,看出肌理,看出境界与神髓之所在。

语文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很不一样,其他学科的学习差不多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而语文的学习,其课堂学习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如果说语文课本是一座山头,那么,若要攻克这座山头,就必须调集其他山头的力量。而这里所说的其他山头,就是指广泛的课外阅读。一本本书,就是一座座山头,这些山头囤兵百万,只有调集这些力量,语文这座山头才能终被拿下。

当然,这套书还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使语文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日常阅读,它也是一套有理由向所有愿意读书的学生推荐的书籍。

曹文轩

2016年4月18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后记

四年前,与明天出版社的朋友们谈到了“大语文”的话题,自此,他们对“大语文”开始了一往情深的关注。其间,从社长、总编到编辑,与我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与讨论。当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见面,则更加频繁。他们对这选题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到了最后,编辑们为了使“大语文”能如期出版并能尽善尽美,甚至陷入焦灼状态。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和谢意。

参加导读文字撰写工作的同学有:赵晖、李云雷、邓菡彬、文珍、王颖、陈爱强、张清芳、于淑静、史静、蔡郁婉、高寒凝、葛旭东、刘欣碉、王利娟、金信仪、王锐、郑明和、张雨晴、葛诗卉、汪洁。

他们从“人文”,更从“语文”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不落俗套富有新意的点评。这些点评,切合文本的本意,为阅读者提供了进入文本的最佳途径。

刘晓楠、魏东峰、胡少卿、徐则臣同学,在组织讨论、复印资料、核实文本出处、辨析不同版本之高下等方面,全心全意,细致入微,体现了严谨的学风和令人钦佩的工作态度。部分参加点评的同学如高寒凝、葛旭东等也参加了以上的工作。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丁亚芳女士。事实上“大语文”的前身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语文”。当年,作为这一选题的参与者与编辑,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虽然“大语文”与“第二语文”相比,无论是选目还是篇章安排等都有了重大变化,但,依然留有她辛劳的印记。

感谢所有与“大语文”有关的朋友。

曹文轩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日于途中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读本可谓做到了文质兼美,选文注重名家,但不限于名家,注重名篇,但不限于名篇,编选者有着良好的独立的选文追求和阅读趣味。这套读本既保证了选文的经典性,也保证了选文的开阔视野和平易近人,选文和编写都很接地气。另外,编选者对学生的读书思考、涵泳性情,砥砺人格、学习语言具有鲜明的引导作用,这一点我尤为认可。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何郁

好书只能邂逅,就像这套“大语文”。住在樊篱之内久矣,我一直在等,有一本语文书,不通往考场只抵达灵魂,直到遇见“大语文”。“大语文”之大,不在于浩瀚而在于深远,她采撷语文学科日渐疏远的生命之美和人性温度,帮我们开门,见山,教我们雅活,乐享。是的,你不读这套书,你就不知道从语文教室到精神殿堂有多远,你就不知道从语言文字到国民素养有多远。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深圳市宝安中学教师邓艳萍

阅读如登山。教科书中那些几百字、千来字的文章,犹如一个个小土坡。经由它们,我们认识了美丽的中文,初步体验到了登山的快乐。然而,如果仅止于此,那么,我们便无法登上精神的高地。千百年来,人类文明奇峰罗列、气象万千。莎士比亚、歌德、苏格拉底、安徒生,新美南吉、屈原、李白……一个个名字,就是一座座高峰。你若望而生畏,拒绝攀登,你便永远徘徊在丘陵地带。唯有阅读富于挑战性的经典之作,怀的精神海拔才能逐渐升高。

大语文,大视野,大格局!

——特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祖庆

采撷多少好文章,缀成一挂银河。远观,中外文化之力澎湃激越,如瀑飞泻,近看,古今先哲之思乍启天光,如星璀璨。涵泳在大河深处吧,触摸文字的肌理,体察文章的神髓,尽饮这精神源头的伟力!睿智的眼、强韧的心,还有尚美的信仰,都将在阅读中完成修行。

——特级教师、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语文教师王乐芬

曹文轩先生曾说,“对青少年而言,天底下有两种书,一种是用来打惰神底子的,另外一种是打底子之后来看的……打底子的书,是指那些经典,或者说具有经典性的作品。”我想,这套“大语文”,便是曹先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一套“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全套书采用分册编选文章的形式,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且均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笔,篇篇堪称经典。从选取的文章来看,全套书也体现了曹先生一贯高雅的审姜情趣与睿智深邃的思想。

——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南市育英中学语文教师胡冬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