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简单,事也简单,人事却不简单;生也容易,活也容易,生活却不容易!快乐其实就像影子一样,时时处处跟随着我们每个人,筋疲力尽的寻找,反而会觉得快乐越来越远,蓦然回首,快乐就在自己心中。本书综合了作者多年的生活思考,从一个个身边的普通事例开题,分解转化,剖析入理,让我们明白一个最真实的道理: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是否平和,取决于自己选择的参照物体系,取决于自己能否看到点滴的进步和微小的满足。生活中不管有什么样的不幸、不快、不如意,都不必抱怨,不必气馁。改变环境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从改变心态开始,这是我们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廖毅的这本《你的快乐在你自己》语言文字简洁练达,说事讲理深刻犀利,闲暇时刻读一篇,可以让自己对生活、对事业有所感悟。
《你的快乐在你自己》收录作者廖毅不同时期创作的励志随笔96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生动活泼地描写了作者生活、工作中的诸多经历,深刻揭示了“你的快乐在你自己”的人生哲理。
退稿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习惯于别人的约稿。面对各种约稿,有时还会掂量一下这家媒体的影响大不大,稿酬高不高。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媒体约稿,我通常是谢绝,称自己“如何如何忙”或者“自己不擅长写这类题材”云云。拒绝别人的时候,颇有一种“自豪感”。
但近日却有了一次被退稿的经历。
我把自己在某大学演讲的一份稿件稍做整理后,寄给了一家省级报社,原想是肯定能够发表的。不料却收到了编辑同志的一封退稿信,全文如下:×××先生:
见信好!
所寄稿件已收到,并仔细拜读。内容很好,但一因稿件有些长,二是自述性稿件,省级党报在这方面的宣传要求极细,不宜采用。因杂务缠身,今才去信相告,敬请原谅,谨表歉意。
你的情况从各种渠道我早已熟知,并深感佩服。贵公司的牌子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路过本市时望联系。
颂祝平安!
×××编辑
退稿信言辞委婉,但足以让人警醒。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沉溺于已有的成功,便可能忘乎所以起来。以为自己从来并且永远都是完美的,属于自己的只能是鲜花与掌声,也只习惯于鲜花与掌声。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经历成功与失败,真正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因此,作为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永远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奋斗的精神。
学问无止境,创业无尽期。
我们热爱鲜花与掌声,也要有勇气接受各种各样的“退稿信”!
神秘电话响起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神秘电话常常在夜间响起。看看手机显示的号码并不熟悉,电话接起来对方却不说话。
我让同事拨通对方电话,电话那头却是沉默,或者对方干脆把手机关掉。有朋友开玩笑说:“是不是什么人暗恋上了你?”我说要有此等好事,对方怎么不说话?朋友则说:“或许人家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呢?”
刚开始我没太在意,心想或许真有某位佳人“暗恋”自己,或者是某位闲得无聊的朋友搞的恶作剧(尽管查遍所有熟悉的人都没这个号码),过段时间之后,“暗恋”者会自报家门,恶作剧也会自动收场。但我的天真,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这个神秘电话的频率拨得更高,直到一次出差深圳,深夜响起的电话声吵醒了同住一室的会议代表。.我只好喊起来:“你是不是有病?你再打电话过来干扰,我就报警!” 电话出乎意外地平静了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之后,这个神秘的电话再度出现。依旧是同样的时间,依旧是长久的沉默。
我只好向对方手机所属的联通公司进行投诉,希望帮助查询一下是谁打出的电话。联通公司说只有执法部门才能查询,建议我去报警。但朋友说,这种既无威胁性语言,也无侵害性行为的电话,警方怎么会给你查呢?看来,在这个世界上,真有很多事情是让人无可奈何的。
神秘的电话响起来、响起来……
路边的“陷阱”不要踩
晨起跑步,最担心的是一脚不慎,掉进陷阱——那些被揭了盖子却没人盖上的下水道。
下水道就在路中。
刚开始,我尽管小心翼翼,往往还是会冒冒失失地踩到这些陷阱边上,差点儿就要掉下去。时间长了,对那些陷阱了然于胸,跑到那里自会绕道而行。所以,陷阱虽多,却很少听说有人会掉下去的。
最可怕的是另一种“陷阱”。
这类陷阱不在晨跑路上,却布满人生旅途。这类陷阱没有明着揭开的盖子,却时时张着无形的大口,这才叫真正的猝不及防。许多人没有掉进那些有形的陷阱,却没能躲过此类无形的陷阱。
“陷阱”多多。
切不可棹以轻心。
貌似老熟人
在北京参加第四届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颁奖仪式的时候,我住在大会统一安排的宾馆里。
早上,我下楼吃早餐。
我从右边电梯出来,迎面碰上从左边电梯出来的一个中年男子。
“你好、你好!”中年男子满面笑容,向我伸出手来。那份亲热,像是几十年不见的老熟人。
但我分明不认识他。
“你好、你好!”我回敬道。
我当他是参加这次活动的某位获奖学生的家长或老师,我是“东道主”单位的代表。我不认识别人,有可能别人认识我也很正常。获奖学生的家长或者老师向我表示热情,也在情理之中。
接着,他说:“我是从安徽来的,我们有很多茶叶带不走,想转给你!”
我以为对方要白送我茶叶。
“不用、不用!”我赶紧谢绝。一是无功不受禄,二是我自己家里不缺茶叶。还有一层原因,我是个怕麻烦的主儿,出差在外,不喜欢大包小包地往回捎东西,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既而又听他说:“我们这几箱茶叶一共花了8000多元,你给我们3000元就行了!”
原来不是免费的午餐。
许多人知道我出了不少书,但多是与企业有关的内容。读小学的女儿对我说:“老爸,你能不能写点别的文章啊!你的书都是写企业的,只有关注企业的人才看得懂,其他人都看不懂,我们小孩子更看不懂了!”
女儿不知道,我写企业,是因为我身在企业,是职责所在,是老爸吃饭的“手艺”。其实,我最喜欢写,也常写一些生活类的散文随笔。在一次地方性的文艺创作会议上,一位文联领导还曾点评:“廖毅的散文随笔出手不凡!”
这当然是对我的勉励。
平心而论,我的散文随笔可能说不上“出手不凡”,但可以说都是些“随心随意”的文章。我从不为了迎合某个人或某种“主流”而写作,从不参与“命题作文”。而是生活中有经历,头脑中有思考,遇到了便写,有感了便发。这些文章写出来,也不全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表达,表达完了,也就放到一边。碰到适合的报刊栏目了,就投出去试试运气。碰不到,就让它躺在电脑里,或者放到QQ空间、个人博客、微信朋友圈里,和大家分享,不时会有读者热情点赞,也有报刊编辑直接拿去发表的。这些,每天为学业忙得团团转的女儿自然是看不到的。即便看到了,因为年龄小,也未必看得懂,未必会喜欢。
而今,我打算将这些文章分类整理,结集出版,不是为了向女儿证明自己不光能写关于企业的文章,也能写些比较“文艺”的作品,而是想通过这种集中呈现的方式,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收录在这本书中的文章,多是自己生活中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书名是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你的快乐在你自己”,只是想说明,生活中不管有什么样的不幸、不快、不如意,都不必抱怨,不必气馁。改变环境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从改变心态开始。我想,这是我们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
书分八辑。第一辑,信任的折扣。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讲述信任的缺失,从而说明信任的重要。第二辑,人心不“干旱”。通过人们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大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壮举,说明只要人心不“干旱”,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个国家就有希望。第三辑,生活敏感。从生活中的小小浪花中,生出小小的有趣的感悟。第四辑,你的快乐在你自己。是本书的主题篇,主旨是“欢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能从中获得愉悦。所谓良好的心态,不是说没有烦恼,而是需要具备别人缺少的心理素质罢了”。第五辑,温州l“夜遇”。说的是自己在温州的点滴经历,有愉快的,有不愉快的,但都是有意思的。第六辑,有一个地方叫“冲头”。讲述故乡事、故乡人。告诫自己“我们的根在故乡,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了出发的地方”。第七辑,当爱心遭遇尴尬。从自己亲眼看见的四面八方寄来企业“要资助”的信件,感受到了求助者的无奈和民营企业的尴尬。第八辑,洒落在城与乡间的岁月。是自己给朋友们写的一些书序、书评,感慨书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风景”,于是推荐大家一起欣赏。
总之,这本书就这么“整”出来了。
我希望我的女儿有一天能读得懂,并且喜欢。
我也希望广大读者关注本书,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生意场上有句老话:“不要把自己都不愿意买的东西卖给别人。”
文学创作也需铭记:“不要把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文章拿去给别人看。”
而要让文学作品感动自己和读者,倾注真情是至关重要的。
真情出美文。这是我读廖毅散文最强烈的感受,也是我对广大散文爱好者的殷切期望。
——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名誉哙长、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