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娜著的《美德与自然--环境美德研究》通过对早期环境伦理学的学理困境的分析提出研究环境美德的必要,并且从环境美德的思想资源,环境美德的理论基础,环境美德的德目内容,环境美德的道德教育几个方面初步构建了一个环境美德研究的理论框架。面对严峻环境危机,环境道德教育需要深刻的学理支持,本书对环境道德教育给予深刻学习分析,有助于环境保护的道德实践。
| 书名 | 美德与自然--环境美德研究 |
| 分类 | |
| 作者 | 姚晓娜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姚晓娜著的《美德与自然--环境美德研究》通过对早期环境伦理学的学理困境的分析提出研究环境美德的必要,并且从环境美德的思想资源,环境美德的理论基础,环境美德的德目内容,环境美德的道德教育几个方面初步构建了一个环境美德研究的理论框架。面对严峻环境危机,环境道德教育需要深刻的学理支持,本书对环境道德教育给予深刻学习分析,有助于环境保护的道德实践。 内容推荐 姚晓娜著的《美德与自然--环境美德研究》从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思考提出研究环境美德的问题。早期环境伦理学致力在规范伦理学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人对待自然的伦理原则,主要回答“人在面对自然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原则”的问题;环境美德伦理学从研究人的行为转向研究人的品德,着重回答“具有什么样品格的人才能友好地对待自然”的问题,环境美德是指追求环境友好型生活的人所具有的品格,西方环境伦理学家提出节俭、仁慈、简朴、生态悟性等德目。本书提出,具有美德伦理学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美德包括敬、诚、仁、俭等德目,通过乡土教育等环境道德教育活动,培育公民具有面向自然的环境美德。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环境美德的理论缘起 第一节 环境伦理的理论困境 一、以“自然”为逻辑起点 二、以“规范”为理论目标 第二节 美德伦理的自然观照 一、环境美德的理论归属 二、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 三、美德伦理的自然向度 第三节 环境美德的思想发轫 一、“人到场”与环境美德 二、环境规范与环境美德 第二章 环境美德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资源 一、亚里士多德环境美德思想 二、仁慈主义的环境美德思想 三、深生态学的环境美德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环境美德思想 一、“天人合德”的基本思路 二、“德物关系”思想片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美德资源 一、现实的人之环境美德 二、人的本质与环境美德 三、完整的人之环境美德 第三章 环境美德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 环境美德的生态存在之基 一、美德与人的存在 二、人的存在的生态维度 三、生态存在与环境美德 第二节 环境美德的生态共同体背景 一、共同体生活与美德养成 二、共同体生态向度的拓展 三、生态共同体与环境美德 第四章 环境美德的德目阐释 第一节 环境美德德目探寻思路 一、伦理拓展主义思路 二、行为者受益思路 三、实现人类卓越思路 四、绿色人物品格思路 第二节 环境美德德目体系构建 一、赛德勒和温斯文的德目类型图 二、中国话语的环境美德德目体系 第三节 环境美德德目内容阐释 一、环境美德德目之“敬” 二、环境美德德目之“诚” 三、环境美德德目之“仁” 四、环境美德德目之“俭” 第五章 环境美德的教育实践 第一节 环境道德教育理念 一、“要我环保”:义务规制的环境道德教育 二、“我要环保”:追求幸福的环境美德教育 第二节 环境美德的绿色人格 一、美德、人格与道德人格 二、具有环境美德的道德人格 第三节 环境美德的培育路径 一、地方性知识视角的乡土环境教育 二、日常生活批判视角的低碳生活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