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伍婷婷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回顾

 三 材料、方法、概念的说明

第一章 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

 第一节 社会学系里的民族学组

一 新旧华西的模样

二 华西的教育

 第二节 历史学系里的民族学组

一 院系调整

二 川大的教育

 第三节 西南民院研究班

 第四节 新型人才的诞生

第二章 改造民族的中心工作

 第一节 “在实践中去锻炼、去学习”

一 出走阿坝: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二 上凉山去:四川调查组的任务

 第二节 凉山的问题:社会性质之争

一 社会性质调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中国特性

二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

三 凉山社会性质之争

 第三节 学术与政治:凉山奴隶制社会的判定

一 四川调查组的结论

二 判定凉山社会性质:从小组报告到最终结论

三 改造民族:调查中的政治任务

四 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距离

第三章 少数民族的国家书写

 第一节 重返阿坝:调入羌族调查组

 第二节 统一国家历史中的少数民族

 第三节 史志结合:一条研究少数民族的路径

一 “向苏联学习”:苏联民族学的影响

二 照搬苏联经验可以吗?

三 历史的维度

四 一种风格、两个时代

第四章 “大西南”的民族研究

 第一节 旧问题的新讨论:再论社会性质与族源

一 特殊的奴隶社会:再论凉山社会性质

二 西南民族的族源:氐羌入川说

 第二节 学科重建:民族学是什么

 第三节 西南情结:区域研究的视野

一 理解西南

二 从“六江流域”到“藏彝走廊”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民族学/人类学传入中国至今百余年,学科历史不仅涉及一类知识的累积过程,也是这类知识在中国被接受和再演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被研究者冠以“本土化”的名称加以讨论。民族学/人类学“本土化”的内涵由两个彼此关联的过程构成:第一,如何结合本土社会和知识的传统创造中国新知;第二,在现代中国缔造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本土化”意味着“国家化”特征的日益明显。

伍婷婷著的《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是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国家化”历程的学科史,重点讨论文革前十七年。全书以人物人生为线索,试图对一位新中国培养的民族学学者——李绍明进行人类学式的学科史分析(the anthropology of an anthropologist),以期理解这段“民族学中国特色”的学科历史。

编辑推荐

伍婷婷著的《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以李绍明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研究,最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李绍明的口述访谈材料以及他的学术作品。本书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民族研究者的学术人生,去理解具有“人类学中国特色”的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民族学或者民族研究形成的过程、特征、得失及其影响。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