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安编著的《中国古代青少年美德故事(谦恭卷)》资料性与故事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历史感与时代性相结合,图文并茂,是新时期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前提,以多元文化条件下提振民族文化自信为目的,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导新时期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化濡染中形成的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本书收录了《陈亢虚心解疑》《信陵君礼贤下士》《皇甫规恭倨有度》等故事。
徐锡安编著的《中国古代青少年美德故事(谦恭卷)》为“中国古代青少年美德故事”之一。“中国古代青少年美德故事”共10卷,分别是:敬老卷、爱国卷、勤俭卷、勤学卷、乐助卷、勇敢卷、谦恭卷、奋斗卷、友谊卷、聪慧卷。本卷15万字,包含30篇左右的故事,均为古代历史典籍中精选而来。每篇均由由四部分组成:历史故事、典籍资料来源、简注、时代启迪。书稿以讲故事的形式,借传统文化之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知识性、故事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对新时期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这既是借以显示国威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也是对各路诸侯尤其是对殷纣王的一次试探。但这并未引起纣王的丝毫重视,他仍然沉湎酒色,一意孤行。
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十一年(前1066),周公奉周武王之命,传檄天下,起兵伐纣。号令一出,天下响应。义旗指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捣朝歌(殷朝国都,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周武王带领周公、召公和太公望率战车四千乘(sheng),与纣王决战于朝歌城外的牧野。纣王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凭着自己的勇武,率领70万人马,迎战武王。朝歌城外,惊天动地,血流漂杵,最后殷纣王一败涂地。他自知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于是,周公举着象征王权的大钺(yue,古代兵器),召公举着小钺伴随周武王,率领各路诸侯进入朝歌,延续六百余年的商(商朝后期迁都于殷,改称“殷”,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西北的小屯村)朝宣告灭亡。周武王采纳周公的意见,仍让商朝遗民居住在原来的土地上,并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以延续殷朝的香火,从而安定了人心。同时又封管叔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封蔡叔于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以监管武庚。太公望以功封于齐,并被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周公以功封于曲阜,号为鲁公。为了辅佐武王,周公辞不就封。
武王十四年(前1063),周武王一病不起。周公乞求神灵保佑武王:“如果三王有负于天,上天要招回武王,我多才多艺,善于侍奉鬼神,武王不如我,请让我代替他去死!并求三王在九泉之下保佑武王。占卜显出吉兆,周公向周武王祝贺。周武王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为了周朝的万世基业,他要周公继承王位。周公婉言拒绝。不久,周武王驾崩,群臣恐惧,人心惶惶。周成王年幼,断难支撑这个局面。周公担心天下诸侯乘机背叛周朝,他一改初衷,决心代周成王摄政当国。早就怀有二心的管叔,这时伙同一群兄弟,乘机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周公,扰乱人心。周公处乱不惊,他向太公望和召公表明自己的心迹,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决心将毁誉置之度外,尽心竭力辅佐周成王。这样,他就只好让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就封于鲁。伯禽临行时,周公谆谆告诫他:“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在当今天下,谁也不会说我低贱。但是,我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谦恭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如今,你到鲁国,贵为一国之君,更要力戒骄傲,礼贤下士,以谦德养人。”
不久,管叔、蔡叔与武庚勾结东夷、熊盈各部落,背叛周朝,史称“三监之乱”。成王二年(前1062),在安定内部之后,周公奉周成王之命,出师东征,并作《大诰》,诏告天下。因为周公能谦恭待人,礼贤下士,很得人心。历时三年,终于平定叛乱,一直打到东海之滨,捕杀罪魁祸首管叔、武庚,放逐蔡叔。把以朝歌为中心的原殷朝的腹地分封给康叔,并驻扎8个师的军队,来防范殷朝遗族叛乱。从此,诸侯咸服,天下归心。(P10-11)
道德,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向世界展示出的独有的精神气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道德水准将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呆”。并把它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任务,要求全社会“从娃娃抓起”。
青少年正处在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毋庸讳言,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思想观念的融合与激荡,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了进取力量,同时也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塑造形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党和国家把德育事业作为基础性工程,以德育为统领,从学校抓起。青少年要从小学习做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鉴于此,甘肃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这套《中国古代青少年美德故事》(10卷),以敬老、爱国、勇敢、勤学、勤俭、谦恭、乐助、友谊、奋斗、聪慧为主题,资料性与故事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历史感与时代性相结合,图文并茂,是新时期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这套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前提,以多元文化条件下提振民族文化自信为目的,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导新时期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化濡染中形成的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这套书的出版,呼应新时代的殷切号召,肩负起应有的社会担当,希图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让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甘霖,润泽青少年正在发育成长的稚嫩心灵,为圆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道德是最能体现和表达一个民族独特文化脉动的最深沉也最鲜明的符号。塑造青少年的道德理想、道德判断、道德自律,自然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百年大计、国祚长久的伟大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套书的出版,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中国古代青少年美德故事》编委会
执笔 吴辰旭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