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间文学卷下)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李国琳 主编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通过故事叙述与文化阐释相结合,以图补文与多方视角来讲述,涵盖历史渊源、基本内容、表现形态、传承发展、社会价值等方面。相信通过此套丛书的出版,必将使广大读者更加生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表现形态、文化内涵及保护现状,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深入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更大的力量。李国琳主编的《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间文学卷下)》是该套书之一。

内容推荐

李国琳主编的《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间文学卷下)》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延续,对山东省各地民间故事进行深入介绍,内容翔实,语言通俗,一方面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对山东不同地区民间文学故事进行生动而直观的呈现,体现民间故事的源远流长与蓬勃生机;另一方面结合现实生活,展现各地民间文学的区域性特征,同时充分展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以民间文学体现文化自信。在内容上突出历史的延续性,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目录

牡丹传说

伯乐传说

孟姜女传说(长清)

孟姜女传说(莱城)

孟姜女传说(莒县)

张尔岐传说

胡峄阳传说

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

李左转说

颜子传说

水济传说(山东省水浒文化交流中心)

水济传说(梁山)

水济传说(东平)

赤山明神传说

东海孝妇传说

武训传说

孙膑传说

伊尹传说

柳下惠传说

鬼谷子传说

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

仪狄造酒故事

酒袓传说

姜太公传说

鸡黍之约

肥桃传说

岱崮传说

试读章节

牡丹传说

菏泽,古称曹州。“曹州牡丹甲天下”是由来已久的俗语,如今的菏泽也以“牡丹之乡”闻名远近,这大抵可以说明菏泽牡丹的美丽动人;但比牡丹更动人的,是流传千年的关于牡丹的传说。

菏泽牡丹的起源,无正式文字记载,主要是民间传说。最早的传说是隋代曹州著名花师齐鲁桓为隋炀帝嫁接牡丹的故事。据菏泽百花园老农艺师孙景玉讲述:隋朝的时候,曹州的花师齐鲁桓被皇帝诏去种牡丹,结果皇帝的要求竟是培养比楼台高的牡丹,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牡丹是草本植物,即使生长一千年也无法超越楼台的高度。但如果抗旨不遵,便是杀头之罪,齐鲁桓害怕之余,回想起自己在家曾尝试过嫁接牡丹。死马当作活马医,他选了十几株碗口粗的椿树,把头去掉,把牡丹枝嫁接在上面,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有两三株嫁接活了。到谷雨节气时,嫁接的牡丹果然开花了,皇帝的妃子大为开心,皇帝也非常高兴,这便是著名的楼台牡丹的传说。

牡丹办事处李集村74岁的李丰收,则讲述了一个菏泽牡丹始于唐朝的传说:在李集村西四五十里地的黄河边上有个李庄集。李庄集以前叫徐庄集,是“牛鼻子老道”徐懋功(又作“徐茂公”)的老家。徐懋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皇帝重赏他,赐姓李,从此他更名为李。李告老还乡时,娘娘问他要什么赏赐,他只要了几株御花园里的牡丹,带回曹州老家。从此,牡丹便在曹州生了根,而徐庄集也改名为李庄集。可能是土质不适合,牡丹在徐庄集的田地里长不成。后来,李的弟弟李弼搬到了现在的李集村,把牡丹也移栽了过去。牡丹在此处的长势很好,开的花也好看。就这样,牡丹慢慢地越栽越多,成就了后来的牡丹之乡。

这只是关于牡丹起源的传说,除此之外,几乎每个品种的牡丹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动人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黑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如“青龙卧墨池”的传说: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个女将叫扈三娘,外号“一丈青”。相传,梁山好汉被官军打败后,扈三娘流落到了曹州,在一个员外家里给小姐当丫鬟。员外家有个大牡丹园,园里花开得很好,看花的人也很多。有一天,一帮官员来府里看牡丹,其中一个当官的相中了员外家的小姐,就要娶她,吓得她直哭。扈三娘看不过,就出手教训了那帮官员。后来,官府知道了扈三娘是反贼,就把她抓走杀害了。乡亲们把她的尸体埋在了牡丹园里,人称“三娘坟”。后来,三娘坟上长出来一株牡丹,开的花外黑内青。人们都说扈三娘死得屈,这花是为她叫屈呢,因为三娘外号叫“一丈青”,人们就给这棵牡丹起名“青龙卧墨池”。

“花二乔”的传说,则以更加浪漫的形式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斗争精神。传说很久以前,曹州城北有一个姓乔的大户。乔老膝下无子,却有一对漂亮的双胞胎闺女,人们称姐姐叫大乔,妹妹叫小乔。她们俩都非常喜欢牡丹,整天跟着父亲在牡丹园里松土、施肥、浇水。突然有一天,从北边飞来一条凶猛的大黑龙,一声“阿嚏”,天空中像木炭一样的黑水就落到牡丹上。牡丹的叶子眼看着耷拉下去了,鲜艳的大花朵也慢慢地败落了。牡丹是曹州百姓的命根子,没有了牡丹,就好像没有了粮食,因此,百姓个个愁眉苦脸,寝食难安。这时,大乔和小乔受仙人指点,和黑龙打斗起来,天上地下来来回回打了几十个回合也不见输赢。最后姐妹俩用智谋斗败了大黑龙,保住了曹州好几百亩牡丹,她们却累死在牡丹地里。人们把姐妹俩合埋在了牡丹园里,把黑龙的血抽出来,洒在即将枯死的牡丹上,没多久,牡丹竟一株株地复活了。第二年春天,在姐妹俩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株牡丹,到谷雨时分,那株牡丹竟然开了两种颜色的花。人们都说这是姐妹俩的化身,便称它为“花二乔”。P1-3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孕育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民族鲜活的文化基因,是民族历史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凝缩,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生动展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利用齐鲁大地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期盼。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广袤的齐鲁大地上,生长着韵味十足、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秘动人的民间文学、地域鲜明的民俗传统、风格迥异的传统音乐、独具神韵的传统舞蹈、意味无穷的传统美术、丰韵绵长的戏剧曲艺、通灵入化的体艺杂技、创意灵动的手工技艺,都饱含着齐鲁儿女的创造力,深藏着齐鲁大地的智慧,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齐鲁儿女独具品味的审美个性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是山东文化发展的见证。

山东是非遗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51名,省级传承人296名,3家企业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有68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编纂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系列丛书,首套共5册,其中民间文学类共3册,包含80个省级民间文学项目;民俗类2册,包含50个省级民俗项目,以后会陆续编纂其他系列的丛书。本套丛书内容主要是以各市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素材资料为依据。

本套丛书通过故事叙述与文化阐释相结合,以图补文与多方视角来讲述,涵盖历史渊源、基本内容、表现形态、传承发展、社会价值等方面。相信通过此套丛书的出版,必将使广大读者更加生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表现形态、文化内涵及保护现状,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深入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更大的力量。

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