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纪实文学年度佳作(2015)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朝全主编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

张雅文

也许,辛德贝格出生时,就预示着他一生的漂泊。

1911年,远离北欧的两个东方国家,一个是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另一个则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国家渐趋富强,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击败了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从而使它称霸世界的野心,像肥皂泡般地膨胀起来。

1911年2月19日,一个婴儿的响亮哭声划破了日德兰半岛的寂静。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奥胡斯市一家著名的奶酪厂商家里。

小家伙像许多丹麦孩子一样,一头金发,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是这个家庭里五个男孩中的老二,也是七个孩子中最活泼、最好奇的一个调皮鬼。

父亲约翰尼斯·辛德贝格和母亲卡伦·玛丽·辛德贝格,1903年结婚,多年后离婚,但没人记得他们离婚的准确时间。

父亲热衷于政治,曾经创建过公平党,主张人类要自由与公平,并参加过议员竞选,因几票之差落选了。1938年,父亲到《奥泽新周报》当了一名编辑。

母亲负责打理奶酪厂。家里雇有保姆照看孩子。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是母亲带着他们坐着自家汽车,去服装店,给每人挑选新衣。当他们从衣店里出来时,个个都变成了漂亮的小绅士和小公主。

在玛丽安妮的别墅里,我见到了他们兄弟五个身穿西装的照片,帅得跟电影明星似的。

父亲虽然没有当选上议员,但他主张自由与公平的思想理念,对全家人的影响很大。对全家影响最大也是对丹麦人影响最大的,则是丹麦伟大的思想家尼古莱·格朗德维格。

格朗德维格从人类的视觉来俯视个体生命,提出每个人都有其双重身份,每个人都具有高于国家与民族之上的使命与责任。他认为,每个人来到世界上,既是国家与民族的一员,又是人类的一员。在人类的生存中,人类一员的身份是首要的,是第一性的。它高于国家与民族之上。不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什么肤色,什么国家,你首先是一个人,就理应得到一个人区别于动物的尊重。你热爱和忠于自己的国家,但要记住,在这种爱与忠诚之上,还有一种更崇高的人类之爱,即对人类的忠诚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敬畏。

对于小辛德贝格来说,这些理论太深奥,就像黑森林一样神秘,他永远也弄不明白。但是,父亲从小就教育他们,为人要热情,要正直,遇到别人求助能帮一定要帮一把。

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来说,大人思想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像北欧凉爽而漫长的和煦阳光,久而久之,给辛德贝格的幼小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他永不褪色的生命底色——正直、热情、乐于助人。

辛德贝格在这样一个富有、自由、公平的家庭里长大,养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性格。

小家伙那双琥珀色的眼睛里,永远蓄满了好奇和冒险的鬼主意。小小年纪就一个人跑进森林里,去寻找什么黑森林的秘密,害得全家人四处寻找,在树林深处找到了他。母亲发现,每次家里搞得鸡飞狗跳,不用问,肯定是辛德贝格带头干的好事!小家伙因此成了大人眼中的“好奇宝宝”、“调皮鬼”,成为全家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小家伙的小脑袋里,第一次产生冒险的鬼主意,是七岁那年。

外婆的弟弟移居美国,回来探亲,摸着小家伙的脑袋,对他说:“小辛德贝格,你长大以后想来美国,就来找我啊!”

小辛德贝格扬起小脑袋,惊喜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

“噢,太好了!”

就是这句话给野性十足的幼小心灵,打开了一扇向往世界的窗子。

一个闯荡世界的梦,就在七岁的小脑袋里诞生了。它就像一只刚刚孵化的雏鸟,在他幼小心灵里筑巢垒窝,茁壮成长,只等有朝一日,羽翼丰满,它就要展翅高飞了。

十四岁,羽毛未丰的叛逆少年,邀了两个同学,偷偷地跑到德国汉堡,准备乘船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可是没等上船,就被父亲开车追上来,“押”回家去,挨了狠狠一顿批评。

初中毕业了,他既不想读书,又不喜欢奶酪那臭烘烘的味道,更受不了油漆工呛人的劳累。他向往大海,向往自由,一心想闯荡世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他的最爱。

十七岁,稚嫩的羽毛刚刚丰满了。

在一个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芳香的日子,少年潜藏了七年的出逃计划,终于得逞了。

当少年站在一艘开往美国的海轮上,听到轮船起锚的鸣笛声,他那蓄满小小狡诈的眼睛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歉意。

他站在甲板上,默默地向亲人告别:“亲爱的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再见了!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别生气,我会给你们写信的……”

于是,一心想闯荡世界的懵懂少年,带着他美好的憧憬,就这样开始了他一生的漂泊,去过美国、俄国、格陵兰、中国、加拿大等好多国家。当过海军、水手、海员、旅馆招待、牛奶公司员工、枪械宣传员……

他曾怀着浪漫的憧憬,当了法国派驻外籍军团招募的雇佣兵,派往阿尔及利亚,并签订了五年的“生死合同”。可是,兵营里残酷的现实、艰苦的训练、单调的巡逻、凶猛的恶狗,很快击碎了他心中的浪漫与憧憬。于是,他偷了一辆自行车,偷偷地开了小差,为此被通缉了十年。

他年轻气盛,血性方刚,爱打抱不平,爱打架。

当海员时,看到别的船员受虐,他对长官大打出手,被关了禁闭。在上海一家饭店当接待员,与同事吵架,被辞退了。在上海丹麦牛奶公司工作,因跟德国同事吵架,被炒了鱿鱼。

总之,在他二十多岁的人生中,因为吵架和打抱不平,屡屡被炒鱿鱼,被罚款。

丹麦驻沪总领事曾警告他:“不要再跟丹麦人打架,否则,你就要被逐出中国了!”

就是这样一个爱打抱不平、爱冒险、爱闯荡的丹麦青年,却在1937年8月,日军入侵上海和南京期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迹——P3-5

目录

历史与记忆

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节选)

血海国魂——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

台儿庄涅槃

现实与焦点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节选)

翡翠纪

遭遇“独狼”——对几起女性遭遇侵害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填海造礁:捍卫海权

人物与故事

斗老师

我在幸福二队当知青

“中国梁”传奇(节选)——农民梁希森的梦想三部曲

序言

彰显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的普遍性价值——2015年度纪实文学创作综述

李朝全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白俄罗斯的一位纪实文学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位记者出身的女作家所选择的创作对象包括苏联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核灾难等,她写下的是一部部人类灾难的备忘录。她并不只是简单地在描述灾难,而是在关切人类的整体命运,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她的获奖,被认为是非虚构纪实文学的胜利,是纪实文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象征。

一纪实文学保持着蓬勃生机与活力

2015年6月24日,习近平主席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一书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利时国王菲利普。这是张雅文十多年前创作出版的一部纪实作品,后被翻译成英文。这部书讲述了二战时期中国女子钱秀玲从德国秘密警察枪口下拯救出一百多名比利时平民的故事。不久前,张雅文又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采访和充实扩展,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首印三万册,受到专家和读者的普遍好评。

近年来,何建明的多部作品,包括十年前出版的长篇纪实《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部长与国家》等不断再版重印,王宏甲的《无极之路》《新教育风暴》、张雅文的《生命的呐喊》、赵瑜的“独立调查”系列作品、李鸣生的“航天七部曲”等众多纪实作品亦陆续再版。王树增的战争三部曲《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屡创销量新高。他和何建明的多部长篇纪实销量都达到了数十万上百万册。黄传会的一部按说不会有很多读者的长篇纪实《我的课桌在哪里》数年前销量就达到了七万册。并非一线作家管斌的一部为雷锋传人立传的作品《成德之道》在短短两三年内就五次重印……

所有这些现象都在表明,纪实文学拥有广大的读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文学市场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纪实文学为何能厕身其外呢?纪实文学为何会有如此强盛的生机与活力呢?

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方能花繁。纪实文学是中国的本土文体、原创文体,在我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我国远古即有记事的传统——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甲骨占卜、青铜铭文,记述君王战功、天文、地理、农业稼穑收成、风土人情等,到了商周,出现了摇着木铎到民间去的采风者,搜集采撷民风民意,记录历史事件、趣闻轶事。纪实是最悠久、最古老的一种书写与创作。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字记载主要是一些史传纪实。从春秋战国时撰著的《尚书》《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到汉晋时的《史记》《战国策》《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其中尤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典型代表,开启了中国纪实文学的先河。这些著作,既可被视为历史著作,亦可归入叙事散文范畴。如果从纪实性、信息性、真实性等方面考察,这些著作可以说是中国报告文学及纪实文学的鼻祖或雏形。从中国文学史上看,散文、纪实、诗歌是文学的正宗;小说这个结合本土文化土壤滋长茂盛的外来的文体,其实是一个文学新品。文学创作和市场存在着周期性轮回的规律,从戏剧到神话,从诗歌到散文,从虚构到纪实,每个时代总会有一种备受追捧的文体。当今是儿童文学、网络类型文学大行其道,也是非虚构的纪实文体备受欢迎的时期。

盛世修史,盛世修志。良好的文学生态环境促生了纪实文学的繁盛。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人文环境不断宽松改善,为以“求真务实”为品格的纪实文学创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作家们的创作更为自由,在题材和内容选择方面天地不断拓展。纪实文学包括了各种日常性记事,包括传记、方志、谱志,也包括各种回忆录、档案、口述史、访谈录等等。这种文体自身具备很强的可塑性、伸延性和包容性。因此,纪实文学的创作门槛较低,范畴广泛,内容繁富,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叙事类作品。近年来,出现了为个人或地方修谱纂志、作史立传潮,涌现了一大批地方志、口述史、家族史、自叙传、回忆录或“家族记忆”“国民记忆”类的纪实作品。

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时代变革为纪实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开掘不尽的丰厚创作资源。中国正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大变革,国家面貌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着亘古少见的巨变。人们常说,生活比文学精彩,真实比虚构有力。纪实文学作为一种可以及时、迅捷、忠实地记录现实生活和情感变迁的文体,在反映现实、塑造人物和刻画心灵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长处在于既可以全景式描写和叙述,波澜壮阔地呈现;也可以局部取样,精雕细刻地创作,在介入现实、描绘人心、表现精神图谱和心灵世界方面拥有小说、诗歌等文体所匮乏的优势。现实生活的巨变是纪实文学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的深厚基础或深层原因。纪实文学包括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随着各种档案和历史资料的解密披露,外国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的译介引进,都为纪实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素材。

纪买文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庞大的读者群体。纪实文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下场号召力和读者吸引力,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文体的基本属性、审美特质和独特价值。纪实文学是非虚构文体,真实性、及时性、时代性、知识性、信息性是其基本特征,能够提供给读者丰富有益的资讯信息内容。纪实文学通常具备文献价值、史志价值、哲学思想价值、社会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现实纪实往往对现实生活作出辨识和解析,具备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生活。如朱晓军揭示医疗腐败的《天使在作战》,李鸣生深刻表现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创的《震中在人心》,何建明全面反映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行动的《国家》都有这样的社会效果。历史纪实常常带有解密和揭秘的性质,对于帮助读者洞察历史真相、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来面目有所裨助,如何建明、厉华表现信仰危机、重申信仰的力量的纪实《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金一南描写我党初创时期艰难历程的《苦难辉煌》.王树增全景式反映战争历史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长征》。人物传记和回忆录作品大多具有励志作用,伟人、名人、成功人士或他人的人生经历可让读者借鉴吸纳有益养分,带来思想的启迪和帮助,如赵瑜揭开文学大师情感世界的《寻找巴金的黛莉》,李春雷生动讲述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往事的《朋友》,描写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任仲夷生平事迹的《木棉花开》,张雅文讲述不平凡成长历程的自传《生命的呐喊》。笔者的《梦想照亮生活》描述盲人穆孟杰和他创建特教学校的传奇,出版后不久中国盲文出版社便为全国盲人读者推出了该书的盲文版、大字版和有声读物三种版本。

纪买文学更多地关注人间烟火,关注百姓关切的社会热点、焦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更多地指向现实,描写小人物和底层生活,反映普通人生存状况,像阿列克谢耶维奇那样更多地关切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思想震撼和启迪,更易引起心灵共鸣和情感共振。由于纪实文学具有其他文体所难以取代的优长,因此更易有读者缘和人缘,易受欢迎和拥趸。

人物传记方面,除了出现“微传记”之外,长篇传记依旧保持了热写、热读的势头。传记文学创作出版数量较大。徐风继为紫砂壶大师蒋蓉撰写了感人的传记《花非花》之后,又为另一位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作传,出版了《一代壶圣》一书。退休之后的《人民文学》原主编程树榛则专注于描写自己的《坎坷人生路》,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看待往事和历史,表达更多的是感恩与铭记,特别是对那些刻骨铭心的亲人如母亲、责任编辑等。何建明的《李光耀的中国遗产》在李光耀去世之后发表,亦具有怀念之意。该文是作者在《我的天堂》聚焦家乡苏州市三十年改革发展历程之后,再度关注苏州工业园区历史,记述了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历史的一段耀眼篇章。余艳关于中国页岩油气研究专家的传记《何继善:追梦密码》以“气”为文眼贯穿全文,突出主人公“人活一口气、为争一口气”的人生,令人耳目一新。信息产业界名流李开复的《我修的“死亡学分”》对人生进行了深刻反思,能带给读者较多启示。陈歆耕的《九州风雷》则是关于那位渴望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写出过《病梅馆记》等弘文的清末著名作家、思想家龚自珍的传记。厚夫的《路遥传》和蒋泽先的《邓小平的南昌岁月》都写得情真意切,生动可读。  “国民记忆”是《时代文学》杂志今年新开设的一个专栏。陆续刊发了邓友梅回首自己创作生涯的文章《我走过的道路》,胡平回忆串联岁月和叶梅追述自己的知青年代的奇文《我们去串联》和《我在幸福二队当知青》。国民记忆抒写是近年来纪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热点。有的专注于讲述家族记忆,有的专注于回顾个人人生轨迹,有的则是对一段过往岁月或青春年代的缅怀与追思。如汪兆骞关于自己编辑生涯的追忆《羁旅文学,看到的风景》讲述了自己参与编辑的当代诸多名家的名作组稿发表经过,有着独特的价值。小历史折射大历史,小人物勾连大时代。此类作品大多既有历史记忆功能,亦是集体意识乃至国家记忆、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

纪实文学的文化积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包括周明、傅溪鹏等一些老编辑陆续发表了一批追忆当代经典纪实文学作品组稿、创作和发表经过的文章,一些资深纪实文学作家发表了创作谈或创作体会。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学史料,对于纪实文学历史的廓清与研究具有独特价值。本年度,刘斌对何建明、赵瑜、王宏甲、李春雷等纪实文学名家逐一进行了访谈,亦具有类似的意义和价值。

纪实文学人才培养正在逐步推进。10月20日至21日,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东作协联合在济南举办第四次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再次采取开门办会的方式,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33名知名作家、评论家、基层作者等出席。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提出:中国报告文学要造就“百名强将、千人队伍”,进一步加强报告文学人才培养。与会者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纪实文学也能产生优秀纪实文学作品的时代,纪实文学作家应当在现实社会的复杂环境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品格,从作品创作的初始阶段端正文学态度,准确把握大势大局,切实提高作品的社会性、思想性、文学艺术性。本届会议设置了多场纪实文学讲座和自由对话交流,邀请近二十位知名纪实文学作家、评论家、学者进行授课,将各自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倾囊相授,并对业余作者的创作提出具体务实的意见和建议,为其把脉问诊、解疑释惑。自2012年创办以来,一年一度的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得到了广大纪实文学作家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然成为全国纪实文学作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平台。

2015年11月于北京东土城路

内容推荐

《中国纪实文学年度佳作2015》由李朝全主编,精选2015年中国纪实文学中的佳作,从史志性、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等方面综合权衡,所推出的众多作品在记录时代、描绘人们的精神图谱、传达百姓心声、反映民族心史、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文学秉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阅读此书,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2015年纪实文学的创作成果。采用非虚构的文学类型,纪实写作。真实记录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回应公众关切。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由多位权威主编进行文章的选编工作,所选取大众最为熟悉,在当下文学阅读环境中具有影响力的文学样式,散文、随笔、杂文、文史精品、纪实文学、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闪小说、校园文学和儿童文学。评选出2015年度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之作,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它们反映出2015年度文学领域的风貌和突破,让读者感受到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李朝全主编的《中国纪实文学年度佳作2015》是该丛书之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