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人类需要新的学科和新的方法去开发、研究潜意识这片无限广阔的处女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的精神来研究潜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来破解他们内心的秘密,通过研究儿童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为他们心灵的暗角点燃希望之光。
精神分析的一个惊人发现是,精神疾病的发作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婴儿时期。如果在婴儿期遭受了超常的痛苦,这些痛苦就会隐藏在潜意识之中。当这个人长大后,外界的刺激就可以唤醒沉睡之中的潜意识。
这个发现既令人兴奋又让人不安,因为它与人们通常的观点和看法截然相反。人们一般认为,童年时期心灵创伤的影响是持续和缓慢的。人们往往把这些痛苦的经历看作是一个人成长所必然经历的故事,从来没有把它们视为成年以后精神疾病的真正原因。
儿童在童年时期所遭受的这些创伤大多来自于成年人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孩子自主活动的压抑。而这些成年人往往是与儿童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比如母亲。
精神分析对潜意识的研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浅层次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本能与他所必须适应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往往是可以解决的,因为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思考寻找冲突发生的原因;二是深层次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童年记忆中儿童与他的母亲以及其他成年人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完全不同于人的个体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冲突,人们也很少去关心和解决这类冲突。
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无论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追溯童年往事都会对治疗大有帮助。
在医学上,针对儿童生理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胎教、婴儿养护等,整个社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也更加关注。但是,虽然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许多成年人的心理疾病根源于童年时期的遭遇,却很少去治疗儿童的心理障碍,消除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冲突。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儿童并不适合成为精神分析的对象。从操作层面上讲,我们无法让一个儿童去回忆他童年里发生的事情,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因此,对于儿童,观察而非精神分析是最好的研究方法。
当然,这是一种心理视角的观察,发现儿童与成年人及社会之间的冲突。用这种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不需要对儿童进行曲折复杂的心理分析,而是对儿童所处的现实环境进行审视,探究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整个人生历程。
然而,人类心理发展的历史至今仍然没有被谱写出来。没有人描述过儿童以感官感觉世界时遇到的障碍;没有人描述过儿童接受那些对他进行的监护时却又不理解他与成人之间的冲突;更没有人描述过儿童遭受的那些难以名状的痛苦,以及这些痛苦对于稚嫩心灵带来的伤害和造成的潜意识中的挫败感和自卑感。
精神分析主要涉及成人的精神疾病及其治疗,对解决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不大。但是,对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却有助于精神分析的发展,因为通过对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可以预防导致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始冲突,进而更好地开展精神病的防治工作。
由此,一个科学研究儿童的新领域诞生了。这个领域与精神分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而不是精神病人,尤其是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儿童拥有正常的心理生活。这个新领域的目标是认知那些人们尚未知晓的儿童心理事实,促使人们改变对儿童的错误态度,而这些错误态度恰恰根源于成人们的潜意识。
P8-10
蒙台梭利:天才孩子是正确教育的结果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Ancona)地区的基亚拉瓦莱(Chiaravalle)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性格平和、保守,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玛利亚·蒙特梭利5岁时,举家迁居罗马,从此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1892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1896年毕业,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
毕业后,蒙台梭利先后担任罗马大学附设医院的助理医师和罗马大学精神医学科临床教学之助理医生,主要是治疗智障儿童。当时意大利把智障儿童与精神病患者一起关押在疯人院里。室内没有玩具,甚至没有任何可供儿童玩耍的东西;管理人员态度恶劣,根本不组织任何活动。蒙台梭利很同情这些智障儿童。通过观察和研究,她认识到这种医疗方法不但不能提升儿童智力反而加速了儿童智力的下降。这一发现使她对智障儿童的治疗和教育问题产生了兴趣,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为了找到一种适合智障儿童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认真研究了法国心理学家伊塔和塞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伊塔和塞根是19世纪训练心理缺陷儿童的专家),并亲自翻译他们的著作,以深刻理解他们的思想。
1898年,她成为全国智力缺陷儿童教育协会的成员。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蒙台梭利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1900年任罗马一所招收智力缺陷儿童的学校校长,该校后以“国立特殊儿童学校”著称。在工作中,蒙台梭利发现,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水平一般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差,但与年龄更小的正常儿童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譬如感官发育不完善,动作不协调,平衡感差,不会独立穿戴衣物,语言词汇少,不会完全表达需求,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她认定,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于是,1900年她决心离开该校,开始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寻求把智力缺陷儿童教育的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
为了更科学、全面地发展教育方法,1901念,蒙台梭利重回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等专业,以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儿童教育的方法,为以后从事儿童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04~1908期间,她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教授,并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于1908年出版。
1907年受“罗马优良建筑协会”会长伊达埃多·达勒姆的委托,在圣洛伦佐区玛希大街58号公寓里创建了第一所新型幼儿学校——“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在那里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制定了一套教材、教具和方法,逐渐形成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出现了惊人的效果。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四五岁就能流利地阅读、书写和计算;心智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个变得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
蒙台梭利也从此确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幼教法:以儿童的需要为依据并予以诱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又被称为“实验教学法”,在英国和中国台湾被称为“发现教学法”。蒙台梭利一生视儿童为中心,将儿童教育视作伟大的社会运动,不断探索,著述和讲学。蒙氏幼教法也快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之成为20世纪儿童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改革家。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很快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3年后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为了传播自己的教育方法,她在国内开设训练班,并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奥地利、锡兰、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开设国际训练课程,培养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
1929年她于荷兰创建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此后,十多个国家相继成立了“蒙台梭利学会”。从1929年至1951年蒙台梭利逝世前,“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召开了9次大会,蒙台梭利连任9届大会主席。1936西班牙内战,蒙氏转往荷兰,出版了《童年的秘密》一书。二战期间她在印度讲学、研究与写作。1951第九次也是蒙氏最后一次亲自主持的国际蒙特梭利会议在伦敦举行。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市开设训练课程。1952五月六日病逝于荷兰,享年八十二岁。此时,欧美和印度等地都建立了蒙台梭利学会,“儿童之家”则遍及世界各地。蒙台梭利创建的教育法,经过百年发展已经风靡全球110多个国家。
蒙台梭利终生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研究与教育,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不同地域、民族、宗教和社会狭隘的界限,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如今,她的教育著作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五大洲得到迅速传播,以蒙台梭利命名和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校迅速普及和推广,成为20世纪至今儿童教育方面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她为儿童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法国授予她“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其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因为蒙台梭利对儿童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她于1949~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打破了已有的教育传统,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在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同时,她还撰写了一批幼儿教育著作。作为蒙台梭利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童年的秘密》向人们生动地讲述了儿童发育和成长的秘密。即“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蒙台梭利为儿童的教育所做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永远的秘密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了整个20世纪蒙氏教育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是一位出色的医学博士、医生,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之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有效的方法,今天蒙氏教育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的育儿方法。
蒙氏教育法的特色在于强调独立、有限度的自由和对孩子自然心理发展的尊重,从开创之日起就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特点是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其独特魅力在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敏感期的发展规律,激发儿童潜能,目的是打造一个以儿童为中心,儿童可以独立行动的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为此,蒙台梭利从儿童的需要出发,通过观察、探试和研究儿童的反应,并予以启发或诱导,最后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学习和成长。
《童年的秘密》一书的英文版是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在长期观察孩子的基础上写成的,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的独特解读。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共30章。第一部分(第1-17章)讨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二部分(第18-24章)阐述了儿童心理的畸变以及儿童教育的新方法;第三部分(第25-30章)探讨了儿童与社会的关系。
可以说,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对儿童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索和发现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在《童年
的秘密》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儿童不仅是一个肉体存在,还是一个精神存在。儿童内在的本能不仅对他们的生理,而且对他们心理功能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20世纪欧洲和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蒙台梭利倡导建立一种以发现和解放儿童为目的的新教育方法,强调对老师进行有效的培养,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此外,通过细心的观察,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与成人和社会环境相处时遭受着各种冲突,而冲突的根源是成人。上述所有的这些内容对我们而言都可谓是“一直未被发现的秘密”,也就是本书的主旨——“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这种全新的理念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从此儿童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纪元。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父母和教师可以从这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深刻的启迪。
当儿童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当儿童开始保守秘密,就意味着他们正式开始了社会生活,也预示着他们将自己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区别开来。康德说:“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予一份礼物。”《童年的秘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与研究儿童的全新视野,但是,儿童身上隐藏着无数的秘密,通过《童年的秘密》这
本书我们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可以说,儿童是一个永远的谜,让人类不停地去探索、解答,而这个过程正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
编译者
2015年5月
每一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种爱并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还要体现在方法上。如何正确地爱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爱的方式?在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上,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成人给予儿童的很多无用的帮助竟然是儿童精神压抑的最初根源,并且会在以后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深深的伤害。
如果成人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儿童,那么,他就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就不会去克服它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变,并将伴随其终生。这就是玛丽亚·蒙台梭利编著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最终要告诉我们的。
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人类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童年的秘密》一书便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革命性的理念。
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及其功能、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重复操作的重要性、导向内在约束的自由、工作中的专注和快乐、社会性发展等内容,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