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支柱,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源泉。《开心学国学(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是为广大青少年而编写的国学读本系列,由张文、乌力吉主编的这本书是其中的文学卷分册,内含文学名家、古籍常识、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学体裁、文字音韵、楹联隐语7个方面的内容。
| 书名 | 开心学国学(文学卷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 |
| 分类 | |
| 作者 | 张文,乌力吉主编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学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支柱,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源泉。《开心学国学(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是为广大青少年而编写的国学读本系列,由张文、乌力吉主编的这本书是其中的文学卷分册,内含文学名家、古籍常识、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学体裁、文字音韵、楹联隐语7个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历史上最具感染力的文化精髓,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张文、乌力吉主编的这本《开心学国学(文学卷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对从古至今的文学名家、文学作品、主要文学形象、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介绍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基础知识以及文字音韵、楹联隐语、神话故事等内容。凡从古至今的文学知识、名家名篇无不列入,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和案头必备工具书。 目录 第一章 文学名家 屈原 宋玉 司马迁 曹植 陶潜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刘禹锡 白居易 柳宗元 韩愈 杜牧 李商隐 李煜 柳永 范仲淹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秦观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文天祥 关汉卿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汤显祖 李渔 蒲松龄 方苞 吴敬梓 曹雪芹 袁枚 龚自珍 王国维 鲁迅 周作人 胡适 郭沫若 叶圣陶 张恨水 林语堂 徐志摩 郁达夫 茅盾 朱自清 老舍 冰心 夏衍 沈从文 丁玲 巴金 戴望舒 赵树理 周立波 曹禺 艾青 钱钟书 孙犁 贺敬之 金庸 流沙河 王蒙 张贤亮 张洁 刘心武 冯骥才 王朔 第二章 古籍常识 七略 三洞四辅 三藏 校勘四法 雕版印刷 宋本 善本 百衲本 内府本 坊刻本 三通 《五经正义》 十三经 二十四史 二十二子 宋代三大干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与七阁 晚清四大藏书楼 第三章 文学作品 《诗经》 《楚辞》 《离骚》 《山海经》 《史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文选》 《六朝文絮》 《玉台新咏》 《乐府诗集》 《全唐诗》 《全唐文》 《花间集》 《全宋文》 《全宋词》 《全宋诗》 《中州集》 《全元散曲》 《明诗纪事》 《孔雀东南飞》 《洛神赋》 《桃花源记》 《滕王阁序》 “三吏”、“三别” 《游子吟》 《长恨歌》 《捕蛇者说》 《阿房宫赋》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赤壁赋》 《窦娥冤》 《西厢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牡丹亭》 《金瓶梅》 《长生殿》 《桃花扇》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诗汇》 《全清词钞》 《古文辞类纂》 《骈体文钞》 《敕勒歌》 《格萨尔王传》 《江格尔》 《阿诗玛》 《仓央嘉措情歌》 《穆天子传》 《搜神记》 《世说新语》 《游仙窟》 《敦煌变文集》 《太平广记》 《五代史平话》 《宣和遗事》 《西厢记诸宫调》 《清平山堂话本》 三言二拍 《封神演义》 《包公案》 《聊斋志异》 《东周列国志》 《七侠五义》 《杨家将》 《儿女英雄传》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四大民间故事 第四章 文学流派 建安七子 三曹 竹林七贤 初唐四杰 山水田园诗派 边塞诗派 唐宋八大家 花间派 婉约派 三苏 豪放派 苏门四学士 中兴四大诗人 永嘉四灵 元剧五大家 元诗四大家 明初三大家 公安派 竞陵派 浙西词派 桐城派 常州词派 第五章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 章回小说 笔记小说 志怪小说 话本小说 历史小说 通俗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歌行体 律诗 怀古诗 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战争诗 行旅诗和闺怨诗 送别诗 四言诗 五言诗 六言诗 七言诗 杂言诗 无题诗 抒情诗 叙事诗 元曲 杂剧 散曲 南戏 民间文学 杂文 小品文 随笔 游记 回忆录 戏曲 神话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民间谚语 民间说唱 第六章 文字音韵 《说文解字》 《尔雅》 《方言》 六书 隶变 四声八病 反切 《广韵》 《康熙字典》 《马氏文通》 第七章 楹联隐语 桃符 最早的楹联 古今第一长联 春联 回文联 挽联 集句联 谜语 试读章节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 屈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广泛采纳神巫故事和寓言形式,以神奇瑰丽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境界。他吸收楚地民歌艺术特点并加以革新创造,创建了句法参差不齐而又错落有致的新诗体——楚辞体,他的作品呈现出和《诗经》同工异曲的艺术风貌。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宋玉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字子渊,号鹿溪子,一楚国归州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大诗人,世人以“屈宋”并称。他是屈原的学生,始事屈原,后经景差介绍,任顷襄王的文学侍从。因作《大言赋》、《小言赋》、《风赋》,深得楚王赏识,赐地云梦泽,具体地点约在今澧水流域临澧县境内的浴溪河一带。不久,宋玉因国君昏庸、小人当道以及自己孤高不群而失职,被放逐到赐地居住。晚年,他创作了楚辞名篇《九辨》。 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宋玉出身低微,曾始事屈原,出仕后并不得意,这大体上是可以肯定的。 据《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赋16篇。现署名宋玉的作品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等。但这些作品只有《九辩》一篇公认为宋玉所作,其余颇多争议。 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九辩》是在屈原作品影响下的产物,在形式上更接近汉赋,是屈原骚体赋的变种,是楚辞和汉赋之间的过渡性作品。 司马迁 司马迁(约公元前135年~公元前87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时受担任太史令职的父亲影响,习诵古文经典,拜过大师董仲舒、孔安国为师。成人后漫游名山大川,了解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元封三年(前108年)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得以披览朝内文书史料。天汉二年(前99年)因替兵败降匈的李陵辩护而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怀着满腹孤愤著书,毕其一生完成《史记》这部历史巨著。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8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有《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P1-3 序言 国学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它是民族之魂,是文化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如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过的文化。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发展国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国人,绝不能成为无根的民族,而应当在历史的绵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在时代的脉动中把握自己的方向,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自己坚定的步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重振国学不仅可以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文化素养、精神生活水平,还能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学是中国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孕育的集体习惯。 追根思源,知古鉴今。学习国学需要理清国学的脉络,了解国学的内涵,与时俱进,深入思考。国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之乎者也,更在于用其中的思想来提高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完善道德修养。国学是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学贯彻的人伦、和谐、安定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是从古至今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可以使我们开拓视野,提升素质,丰富知识,更有助于启迪我们的思维,引发我们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 “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也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迫切要求,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又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我们编撰了本套丛书。丛书包含八本,涵盖了国学的各个方面,浓缩了国学知识的精华。本套丛书内容丰富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分类科学合理,体例新颖别致,可读性极强。 本册对从古至今的文学名家、文学作品、主要文学形象、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介绍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基础知识以及文字音韵、楹联隐语、神话故事等内容,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和案头必备工具书。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