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完美”的孩子
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正在成长的孩子呢?而且,孩子身上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辩证的,表面看是缺点,实质却可能包含着优点的潜能。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孩子的缺点是能够转变成优点的。
人的能力从生下来那天起,就是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而成长起来的。因此,作为缺点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客观形成的一种能力。既然是作为能力养成的,就很难完全矫正。无论是缺点还是优点,就如同我们现在无法改变过去的事一样,是既成事实,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反省过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如别的孩子做得好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然后到父母那里寻求一个证实或者一些安慰。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而应宽容、鼓励孩子,让孩子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缺陷。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孩子必定会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赏识孩子,不仅表现在夸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也不只是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还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短处甚至是身体的缺陷。包容孩子的缺点,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弥补缺陷,从而健康地成长。
何丽已经上幼儿园了,她最不喜欢上的就是手工课,因为她总是不能顺利地做好老师教的东西,她的手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灵巧。为此,她非常苦恼,回家问妈妈,妈妈对她说:“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你可能不如别人手巧,可你也有很多他们没有.的优点。再说了,妈妈小时候还不如你呢,你看我现在不是什么都会做吗?”
妈妈的话让何丽信心大增:“对啊,我虽然不如别人手巧,但我能唱出好听的歌曲,还会给其他孩子讲故事。”
上小学后,何丽讨厌上了体育课,因为很多体育项目她都做不好,她不如其他孩子跑得快,不如其他孩子跳得高,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能顺利地完成,体育老师经常说她“笨”。看着别的同学在操场上快乐地跑着、跳着,她只能伤心地掉眼泪。
她去找爸爸诉苦,爸爸把何丽揽在怀里,心痛地对她说:“不是你笨,是爸爸不好,把这个缺点遗传给了你.我小时候还不如你做得好呢,不信你看……”爸爸说着,非常笨拙地在地上做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看着爸爸笨笨的样子,何丽不禁笑了起来,原来,这么优秀的爸爸也有缺点。
对于孩子的缺点或生理上的缺陷,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赏识和鼓励,给他们生活的自信和勇气。有时甚至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巧妙地“骗”一下孩子,让孩子在谎言中忽略自己的缺点,抹平心中的自卑。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孩子的缺点,教育好孩子呢?
(1)接受、同情孩子的缺点
孩子并非生来就不同,他的某些缺点可能是他的个性所致。这不完全是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所以,父母不能以“孩子不应该这样”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而要同情孩子的缺点。如果要改正缺点,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孩子的优秀,父母应该注意这一点。
只有接受、同情孩子的缺点,父母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纠正缺点,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心态决定一切。
(2)不要直接指责孩子的缺点
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有缺点,只是不愿意别人说得太清楚。所以,父母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孩子的缺点,那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P1-3
很多父母都发现,当孩子慢慢长大后,无论怎么苦口婆心、唇焦舌敝,孩子就是不听话,着实让人烦恼。于是,心烦气躁的父母常常忍不住甩出一句话:“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还没有学会如何跟孩子说话。
很多家长更关心自己说了什么,却甚少关心孩子听了什么,很少关注孩子的想法。
可是,人为什么要说话?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沟通好了,交流到位了,原来不理解的就能够理解,许多误会也能够消除。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沟通、交流。只有注重亲子间的有效交流,家长才能顺利地将孩子培养成才。当家长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后,孩子对家长教育的逆反和抵抗就会减少,变得听话,并且向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
如果话说不到孩子心里去,即便父母的话多么有理,又能拿孩子怎么样呢?记住,不管父母的话多有道理,只要孩子不肯听,不爱听,就是废话,就是错话!
要想让孩子肯听、爱听自己的话,家长就需要掌握说话的艺术和问话的技巧,这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融成一片。父母是否拥有一颗赤诚之心,将直接影响到他与孩子的交流。要和孩子密切相处,多关心孩子,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以及内在需要。
其次,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重视孩子说的话。如果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十分重视自己说的话,那么他也会很愿意听父母说话。如果父母在孩子说话时总显得心不在焉,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或一直看着手中的书,那么孩子“依葫芦画瓢”也就不足为怪了。
家长不能光顾自己说,还要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工作忙碌,时间紧张,所以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急着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能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而忽略了孩子的反应。和孩子说话时,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及立场,就会使孩子觉得和父母谈话是件很难受一的事,如此,孩子就会下意识地避免与父母接触,凡事不愿向父母透露,久而久之,亲子问的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与孩子说话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当孩子正专心地学习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或孩子的心情不好时,父母所说的话再有道理,他也是听不进去的。因而,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并把握教育时机,与孩子进行交流。
另外,家长要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与声调,避免说“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笨”“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话,避免喋喋不休、唠叨不断。
总而言之,和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父母的语言是雕琢孩子成才的最锐利的刻刀,语言的力量无穷大,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父母说话得体,每句话都能说到孩子心里去,孩子离成才的距离就会更近一步。父母的一句话,往往能改变孩子的一生。相信读完本书后,您一定会成为最会说话的家长,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沟通、交流,父母的语言是雕琢孩子成才的最锐利的刻刀。语言的力量无穷大,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父母说话得体,每句话都能说到孩子心里去,孩子离成才的距离就会更近一步。相信读完程靖昕所著的《这样说孩子才肯听这样听孩子才会说》后,您一定会成为最会说话的家长,您的每一句话一定会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程靖昕所著的《这样说孩子才肯听这样听孩子才会说》引入360个家庭教育真实案例,只为天下父母的同一颗真心!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没有不愿意说话的孩子,只有不会听话的父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方法和技巧的父母。
不管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只要孩子不肯听,不爱听,就是废话,就是错话!
越表扬,孩子越自信、越积极!越批评,孩子越自卑、越叛逆!
千般逼万般宠,不如孩子自己懂,千回求万回骂,不如父母会说话!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是什么?这本书的答案是——拥有有会沟通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