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去爱、去吃、去活,像植物一样(美好的时光在这本书里。这不仅仅是一本美丽的植物之书。 二百多年前,歌德把兴趣转向研究植物、矿物、天上的云等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要从那些“宇宙公开的神圣秘密”中获取灵感。他相信,如果你知道如何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感官世界的秘密。 《又自在又美丽(精)》收录了76个从植物引出的关于生活、简单的爱、平凡的食物的故事,关于这些让我们内心安稳、活得自在又美丽之物的记录。 《行走》杂志、纪录片《秘境广西》、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撰稿人翊鸣作品,写植物,写食物,也写出人的双脚总是要踩到泥土之中的返璞之心。 以二十四时节作为植物故事主线。随一年中节气的变化感受植物的滋味。 内容推荐 用什么来记住生活?有的人用影像,有的人凭气味,有的人靠食物。 在这本《又自在又美丽(精)》中,翊鸣记录了不同的植物,像一本无字的日记,是我们安放在记忆里用来寻找和怀念的坐标,也是走到人生小径分岔路口时的明晰路牌。 这本书记录了这些年因为植物而回忆起的那些发生在生命中的重要时光,从儿时、到工作、到成家。我们逐渐明白,人生百态,每个人不过在自己的节奏里完成自我。而天堂的密码其实早已植在草叶,植于花瓣,植进根茎,植入万物。 听种子发芽,看一朵花开,在与植物的相处中,找到生活的真意。 目录 前言 【立春】水仙 两生花 韭 【雨水】兰 采薇 柏子 【惊蛰】桃花 笋 【春分】玉兰 木棉 羊蹄甲 松花 【清明】桐 染草 【谷雨】枇杷 番木瓜 【立夏】绣球花 青梅 南瓜 【小满】红椎菌 红树林 人面子 【芒种】夏季瓜菜 太阳花 【夏至】荔枝 黄皮 凤凰木 【小暑】黄槿 芒果 豇豆 【大暑】八角 茉莉 腐草生花 【立秋】姜属植物 书带草 【处暑】茄子 蘘荷 西番莲 【白露】蕉 冬瓜 【秋分】榕树 芋 【寒露】柚子 芥菜 【霜降】柿 马蹄 紫苏 【立冬】三角梅 金橘 【小雪】萝卜 马铃薯 【大雪】番薯 石莲 地肤 【冬至】朱槿 甘蔗 【小寒】寒菜 【大寒】糯米 茶花 后记 试读章节 紫苏 别名:苏叶、香苏、桂荏。唇形科紫苏属植物。一年生、直立草本。 叶阔卵形或圆形,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叶背紫色;花冠白色至紫红色,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从立秋开始,紫苏开出唇形花瓣的粉紫色小花,其后就不再长出新叶,原来的叶子也日渐变得老、皱、发硬。事实上,一过了夏至,紫苏的叶子就总是一副缺水的样子,不再像春天时那样水灵。又经历了处暑、白露、秋分和寒露四个节气,到了霜降,紫苏花房里细如小米的黑色种子便成熟了。我用花剪把带籽的枝条剪下,放在竹匾里,阳光下晒几天,就可以把细小的种子收起来,留待来年开春气温回暖后重新播种。 紫苏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品种不少。叶子全绿的青苏,在日本料理中常常使用。北方的苏叶样子和紫苏大同小异,香气却乏善可陈。 我种在阳台的这盆皱叶紫苏,又叫回回苏,叶面绿色带紫脉,叶背全紫,叶缘裂纹深,那香气真不是一般品种能比,在紫苏界的地位堪比牡丹中的“姚黄”“魏紫”了。即使在南方,皱叶紫苏也不是随处可见。藤县的古龙镇有座马叫山,马叫山上当年有个林场,如今只在场部的旧址留下一排破旧平房,这里当年是林场职工的住地。一小片皱叶紫苏零星散长于平房前的草丛之间,我扯了一角叶子用手揉搓,散发出好浓郁的一股香气!便带泥挖出几棵,拔了一根莎草当绳子,又找了一张构树叶子把紫苏包起来,绑好,就这么从深山里带了出来。 紫苏生命力强,繁殖很快,种子结得又多。不必特意采收撒种,它落在脚边的土里,便能迅速地衍发成一大片。但是紫苏不耐旱,如果水分不足,太阳一暴晒,两三天就变作一株干草。在水分充足时,紫苏的生长极其旺盛。春天的紫苏叶子水灵,叶面宽大,生命力勃发,是紫苏短暂生命里最美丽、香味最浓郁的时候。 紫苏可以作药,在古代尤为流行,用来预防和治疗感冒。《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晴雯伤风感冒,医生开出的药方中就用了紫苏、桔梗、防风、当归、陈皮等药材。 广西的菜,桂南偏粤系,桂北偏湘系,南宁菜集众,居二者之间,特色之一是喜欢以香叶入肴。紫苏和带腥气的食材是妙搭,炒鸭、炒牛杂、煮鱼,还有炒田螺。 旺火宽油爆香大蒜、姜末、山黄皮、酸笋,加入牛心、牛肚、百叶一起煸炒,牛杂受热会急速收缩,煮的时间稍长,牛杂的口感便硬得像吃橡胶,所以炒牛杂的动作要像李小龙一样快,然后加入紫苏一撒一拌,快速撤火装盘上桌,这是有名的风味牛杂。 鲜鱼活宰,摆放在紫苏叶上,水开后,下锅蒸十五分钟,出锅前浇上蒸鱼豉油,这种蒸法,鱼的鲜味因为紫苏而带上了一点儿野野的香。煮鱼汤就更不必说了,出锅前洒上,鲜死人不偿命啊。 壮族的生榨米粉,温润滑软、弹性十足,经典搭配是肉末、豉油膏、生菜丝和紫苏。肉末须是半肥瘦猪肉,手工切剁炒香后加高汤熬煮;豉油膏是黑豆加了盐、糖一起熬制而成,民间有种夸张的说法是煮肉放了豉油膏,隔着一条村子都能闻到香味。这些佐料铺在米粉上,加入一撮切成丝的紫苏叶,滚烫的骨汤迅速渗透到米粉之中,豉油膏融化,肉末飘在汤面,生菜叶由浅绿转为鲜绿,这样一碗米粉已经足够像美人,加上紫苏浓郁扑鼻的香气,又赋予了美人一个生动的灵魂。P273-276 序言 前言 用什么来记住生活?有的人写日记,有的人用影像,有的人凭气味,有的人靠食物。而对于我,不同的植物,像一本无字的日记,是我安放在记忆里用来寻找和怀念的坐标。 很小的时候,我居住的是一个楼道上去后左右两边各三户人家,走道很宽,可以当餐厅用。如果不是寒冷的冬天,家家户户做好饭菜就在走道上围桌而坐,孩子们拿着碗从东家吃到西家,有点像小型的“百家宴”。这样宽的走道被很好地利用着,每家都在围栏和地上用花盆种了不少植物,都是些现在看来普普通通的太阳花、仙人掌、石蒜、芦荟、昙花等,也会顺手种一盆葱、一盆韭菜,做菜时缺了,伸手就能掐几根救急。 这些普通的植物在小小的我的眼里,充满了神奇。邻居家的小姐姐得了腮腺炎,半边脸肿得像猪头似的,不肯出门,小姐姐的妈妈每天到我们家的花盆里割一片仙人掌,削去皮和刺,绿绿凉凉地敷在小姐姐的脸上,两三天后肿胀就消失了。我在幼儿园里摘凤凰木的花被毛毛虫蜇了满身,妈妈从花盆里割下韭菜,加了大粒的海盐搓出汁水一日几次地给我洗伤口,很快就不痛不痒了。 草决明种在大缸里,春夏的时候摘叶子煮汤,深夏开出黄灿灿的花,秋天结一串串豆荚,阳光把豆荚晒裂了口,收集起那些熟褐色小砂粒一样的种子缝一个小枕头,枕着它入梦的孩子眼睛亮亮的,大人说:“决明子明目。”盐罐里随时泡着藕节,嗓子上火发炎,小孩子自己就懂得用藕节泡水喝。这些普通的植物在幼小的我看来,仿佛可以解决世上的一切难题。 后来,长大了,上大学,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已不是仅仅依靠植物就能够解决的,但植物仍然是我站在小径分岔路口时的明晰路标。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我去给植物浇水摘黄叶,松一松土换一换盆;当我急功近利只顾埋头向前以至于让自己精疲力竭时,我去爬山。高而连绵的大山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因为不时停下脚步欣赏野草和花朵,在不知不觉间便翻越过去了,不感觉有多疲惫,反而有一种收获的欣喜。于是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不去享受过程的乐趣,那不过是把自己当成了一只工兵蚁。 从南方移居北方的第一年,我清晰地看到植物伴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来的生息变化,这是在一年只有冬夏两季的南方生活中难以觉察到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中包含的智慧和力量,古人用每五天的一个自然景致诠释季节和时间,多么幽微、细致、动人。 于是更加用心关注大自然的每一次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第一声鸽哨响起的时候安静地站上一会儿,细细聆听;在都市的繁管急弦间,给心灵留一片净土,感受在那遥远的空山幽谷,春风化开第一抹溪流,迎接生命似水般缓缓流淌。 去年,我在一大片雏菊中看到了孤独的一株虞美人,这应该是从外面运泥加固河堤时带过来的种子;今年,又一次经过这片地方,我看到一大片虞美人骄傲地开放在暮春的风里,美丽得如同一个闪闪发光的夏日。我看到破败灰黑的房间窗台上一盆粉红的碗莲开放得如同纯洁的天使;我看到树木在秋天抖落一身的叶子,耐过冬天的萧瑟和酷寒,在春天开出美丽的花朵,在夏天长满丰厚的绿叶…… 我逐渐明白,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节奏里完成自我。如果你只是小溪里的一颗石子,你并不需要一个大海,你要做的只是,在生活之水推着你向前的时候,看清并记住你身边的风景。 你还记得吗?我们小小的手指甲是凤仙花染红的,过家家的菜是胭脂花和酢浆草的种子,朱槿花有甜丝丝的清凉味道,美人蕉的花心像蜜一样甜,凤凰木的花瓣酸里带涩有青橄榄的香气,我们的项链是薏苡谷串起来的,圆黑发亮,并不逊色于昂贵的黑珍珠……十岁以前,我们都是天使,后来,我们落入凡尘,渐渐忘记了天堂的密码。 圣埃修伯里的《小王子》里有一个商人贩卖一种能够止渴的药丸,每周吞服一丸就不会感觉口渴,“这样,每周可以节约五十三分钟”。小王子听了之后说,“如果有五十三分钟可以支配,我就悠哉游哉地向泉水走去。” 你悠哉游哉地向泉水走去,沿途可以看到开满花的小径,听到森林里鸟儿的啁啾;走近泉眼的时候,你会听到泉水叮咚,用手掬起一捧泉水,冰冷、清冽,你能感受到千里之外它的源头,而这些,都是那些精制的解渴药丸无法带来你的感受。 所以,天堂的密码其实早已植进草叶,植于花瓣,植在根茎,植入万物,如烙如镌,如影随形。如果把来到这个世界仅仅看作是一趟直奔目的地而去的行程,那目的地不过就是一个地名而已。停下疾行的脚步,在一根草、一朵花、一棵树下逗留,凝视它们,触碰它们,只有不把“看”仅仅当作一种简单的视觉行为,我们才可以“看见”。当看清了苍莽万物此与彼之间每一点细微的差异和美丽,我们便拥有了一个不只是路过的人生。 后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翊鸣,她问我会不会画植物。我喜欢画画,但还真没有画过植物,有点打怵。试试吧,心里有个声音对自己说:“人生不就是存尝试中才充满了惊喜吗?”在画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沟通,我更了解了这个严谨、认真又充满正能量的姐姐。几十幅花草画下来,我发现了植物的美,读着文章里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连花都变得更有灵性了。 ——崔莹90后画手职员 植物能给予人的不只是美的欣赏和沉思,还能带给人力量。妈妈的本职工作与植物没有什么联系,却因为喜欢,常常买很多植物书来看,在空间狭小的阳台种花种菜,为不懂的问题请教“植物人”朋友,在路上看到植物总停下来研究半天。妈妈的这种痴迷,最终变成了这本书,《又自在又美丽》,我觉得也是一种态度,as beautiful as you are。 ——Teddy学生 植物之于人来说是那么地渺小,它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让人以为它亘古不变而被忽视。但当我们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偶然驻足,发现自己已经凌乱,而它们却依然“又自在又美丽”,像是提醒我们生活本该有的样貌,去珍视,去面对,更要去享受。 ——屈铖 纪录片导演 看翊鸣的植物文章,感觉很有feel,我一直认为这样的文童,是应该在周末泡着茉莉花茶,或者在旅途中来读的,只是读着读着,就突然会感觉特别饿,因为文章中有太多太诱人的东西。我一直从事植物方面的研究,看过很多很厚的书,很专业,但是枯燥。具体的物种的性状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人对同一物种的感觉却千差万别,她的文章处于纯专业和生活之间,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捕写,糅合了大量的生活元素,透着情趣,读着感觉舒服、温暖、清新。 ’ ——半枝兰植物学博士 因好友的推荐认识了翊鸣,立刻被她的知性吸引。读她的文字,如同味蕾被唤醒,生活变得色香味俱全起来,那是用纯明澄澈的心去体贴外物、感受世界,再以妙笔表达出来的隽永意味。文如其人,可以说翊鸣是一个“思无邪”之人,曾热望她能给我讲讲《诗经》,可惜日子总是各自忙碌着,一直未能如愿。好在有了她的文字,虽然只是写了一棵树、一朵花,但那围绕着植物满溢而出的生命之美,会让人感受到何为物我相应的生命状态。 ——玉翀 金融业 知道植物的名字是很厉害的事情。路边长着高高低低的树,深深浅浅的花一时开、一时落,看一眼就过去了。要是旁边有人对你说,这是大叶紫薇呀、这是美洲合欢呀、这是黄槐决明呀,风从叶间吹过,世界忽然就温柔起来。告诉我这些名字的朋友只能是翊鸣,她像是和它们熟稔已久、信手拈来。她说柚子应当气味芬芳, “一个柚子光有甜味,就显得有点儿傻”;她说三角梅的疯魔,“仿佛天地间只剩下灿烂开花这一件事情”;而冻死大半的三角梅便成了“叶色浓重如绿墨,像经历重创的人,满腹心事,再无欢颜”。有时候,你不知道她在说植物,还是人生。 ——燕七媒体人 我喜欢植物,自在、美丽、不卑不亢、沉默高贵,你若投之以细心照拂看顾,它必报你苍翠繁盛,以花以果,以根以茎以叶。《又自在又美丽》捧读间仿如闲话家常,翻滚鱼锅里飘着清香的芋苗、中秋朗月下饱满酸爽的柚片、甜美糯香的柿饼……翊鸣细细地告诉你,它们的前生今世以及承载的爱与哀愁。 ——雪心职员 以前,只感受到植物的美丽,却不曾感受到植物的自在。读了翊鸣的文章,感受了种种植物的生命意义,从此可以在每株植物前驻足体味。 ——王瑾大学教师 我从小热衷于给树叶花朵写生、做标本,记下特征和名字……《又自在又美丽》既有植物种类、习性及用途等科普知识,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也有儿时旧事温馨恬淡的描述,勾起我诸多回忆。 ——邱茜茜金融从业人员 我希望自己是高大的木棉,老公是橡树,这样我永远都不会酃视他,也不用担心他看轻我。和翊鸣聊天时,我很羞愧地发现,其实我分不清楚这两种树,但是我们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自在和美丽是共通的。人在植物形象上有所寄托,不依其植物学知识为基础。有心,有关情,就可以美滋滋的了。 ——Ansi媒体编辑 闲适的周末,一杯茶、一本书、一个果,一切妥妥的刚刚好。书正好翻到立冬时节的金橘篇,字里行间满满透着作者对南方家乡的思念。小时候每到暑假,就会被大人放到乡下,满山满地地疯跑,印象中能吃的野果都极酸:“胭脂果”,外皮浅青色,果肉鲜红鲜红的像胭脂,很诱人;“竹节子”,除了果皮和果肉都是黄色以外。整个果实的外观和构造都与山竹很像。不知这两种果子如今是否安在?酸的甜的,都是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味道。 ——春莲企管 在钢筋水泥雾霾笼罩的都市中过久了,读到这样活泼灵动且情味儿浓浓的文字,就像在冬日呼吸着清冽干净的空气般令人轻松愉快。书中植物本身的情致、植物与人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意,看罢有种清新又温暖的怀旧感生发出来。小时候住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树,一到初秋,满树金黄。我总是惊异于她们小小身姿进发出的巨大香气,隔得老远都能闻到,近了嗅也不觉得腻,只觉得鼻头也被染香了,更是欢喜。 ——成丽春培训师 书评(媒体评论) 植物之于人来说是那么地渺小,它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让人以为它亘古不变而被忽视。但当我们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偶然驻足,发现自己已经凌乱,而它们却依然“又自在又美丽”,像是提醒我们生活本该有的样貌,去珍视,去面对,更要去享受。 ——屈铖 纪录片导演 我一直认为这样的文章,是应该在周末泡着茉莉花茶,或者在旅途中来读的,只是读着读着,就突然会感觉特别饿,因为文章中太多太诱人的东西。她的文章处于纯专业和生活之间,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描写,揉合了大量的生活元素,透着情趣,读着感觉舒服、温暖、清新。 ——半枝兰 植物学博士 读翊鸣的文字,如同味蕾被唤醒,生活变得色香味俱全起来,那是用纯明澄澈的心去体贴外物、感受世界,再以妙笔表达出来的隽永意味。虽然只是写了一棵树、一朵花,但那围绕着植物满溢而出的生命之美,会让人感受到何为物我相应的生命状态。 ——玉翀 金融业 她说柚子应当气味芳芳,“一个柚子光有甜味,就显得有点傻”;她说三角梅的疯魔,“仿佛天地间只剩下灿烂开花这一件事情”,而冻死大半的三角梅便成了“叶色浓重如绿墨,像经历重创的人,满腹心事,再无欢颜。”有时候,你不知道她在说植物,还是人生。 ——燕七 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