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崛起中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项最重要使命就是实现中国的金融制度创新。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高级金融学院、安泰经管学院、凯原法学院比邻而立,可以说这里正是推动学科交叉和知识融会的最佳场所。在业界支持下,由一群新锐法学者创办的《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2015年第3辑总第3辑)》(许多奇主编)能够为那些勇于直面现实问题、试图凝聚制度共识的各领域才俊搭建一个影响深远的交流平台。希望本书能成为金融法律创新的孵化器,成为风险对策的实验室,成为互联网金融新生事物茁壮成长的温床。
金融服务以及各种衍生产品在深度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也增大社会的流动性、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因此,互联网金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电子信息技术加自由竞争,还应该把金融与公权力的微妙关系以及适当监管的必要性纳入视野之中。对于金融而言,最基本的监管就是法治,互联网金融尤其需要拥抱法治。没有法治,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而降低的融资成本就有可能因其他类型的交易成本增高而被抵消。由许多奇主编的《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2015年第3辑总第3辑)》以及相关研究的宗旨,就是要防止微观合理性与宏观不稳定性之间形成短路联接现象,为“互联网+金融”的各种经济发展提供必要而充分的制度保障。
慎思篇
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态及监管原则的认识
在线纠纷解决——通过互联网解决消费争议的欧盟经验
电子督促程序:功能承担与程序设计
民事诉讼中电子文书交往的程序法基础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2006年12月12日第1896/2006号条例(EC)建立欧洲支付程序指令
审问篇
对“互联网”场景下保险监管方式转型升级的思考
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模式介绍与法律监管分析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备用金模式及其法律性质分析
笃行篇
民商事案件中电子数据鉴定的几个关键问题
电子签章法律问题初探
在未来,手机能取代你的钱包吗?——兼谈美国对手机支付的法律监管
广闻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资产证券化之解构
试析互联网金融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税务信息交换与个人资讯保障权之冲突:国际经验对签署《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的启示
约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