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幅历史人物画像)》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部有名的传记类作品,共收入历史特写十四篇。作品有别于常见的几种文学体裁形式,综合了小说、传记和报告文学的优点,使文章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又不会让人感觉枯燥乏味。本书内容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简练优美,足见文学巨匠大手笔下的非凡魅力。
全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其语言文字描述却极富表现力,清词丽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使人不仅可以领略作者的文字之美,而且可以从这些著名的历史瞬间中学到不少有价值的东西,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及人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幅历史人物画像)》向我们展现了作者斯蒂芬·茨威格精心选取的十四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逃亡者巴尔博亚的不朽事迹、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马赛曲》的诞生、滑铁卢决定胜负的瞬间、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由“黄金国”引发的悲剧、英雄壮丽的一瞬、飞越大洋的对话、托尔斯泰未完成的戏剧、南极探险的斗争、列宁艰难的归国之路、伍德罗·威尔逊梦的破灭和西塞罗之死。
书中的这些人物在命运的安排下,或是被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的必然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并从此照耀人类文明的天空,成为人类历史中群星闪耀、放射光芒的重要时刻。"
装备好一艘船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第一次归来,凯旋的队列穿过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人群拥挤的街道时,展示了数不胜数的稀世奇珍:一种迄今不为人知的红种人,从未见过的珍禽异兽,色彩斑斓大声叫喊的鹦鹉,体态笨拙的貘;接着是不久便在欧洲安家落户的奇异植物和果实,印度谷种、烟草和椰子。所有这一切都使欢呼的人群深感好奇,不胜惊讶。但最使国王、王后和他们的谋臣激动的,却是哥伦布从新印度带回来的装着金子的几口小木箱、几只小篮子。哥伦布从新印度带回来的金子并不多,不过是他从当地土著人那里换来或抢来的若干装饰品、几小块金条、几把与其说是金子不如说是金粉的金粒——全部虏获物充其量也就只够铸几百枚杜卡登金币。可是,天才的幻想家哥伦布总是狂热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他狂热地把开辟通往新印度海路的光荣归于自己,一本正经地夸耀说,这只是小小的初次尝试。他说他得到可靠的消息,这新群岛上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脉。那里,在多处旷野,一层薄薄的土地表层底下很浅很浅的地方,就有这种贵重的金属,用一把普通的铁锹就能轻而易举地挖出黄金。再往南走,有几个王国,国王们用金杯饮酒,那里的黄金还不如西班牙的铅值钱。关于新俄斐的描述使贪求黄金永无餍足的国王听得入迷,当时人们还不太了解哥伦布好吹牛皮,对他的种种许诺深信不疑,于是立即为第二次远航装备起一支庞大的舰队,也不必派专人去招募海员。发现了新俄斐,那里只用两只手就能刨出金子,这消息使整个西班牙如醉如狂:数百人、数干人如潮水般涌来,都要去那黄金国度。
可是,贪欲从城镇和乡村冲刷出来的是怎样的一股浊流啊!前来报名的不只是想为他们的族徽整个儿地镀上黄金的名门贵胄,不只是胆大鲁莽的冒险家,还有西班牙所有的垃圾和渣滓,他们统统涌向巴罗斯和加的斯来了。试图在黄金国一显身手发大财的烙了金印的窃贼,拦路抢劫的强盗、瘪三,想甩掉债主的负债者,想摆脱好吵架的妻子的丈夫,所有这些穷困潦倒不得志的人,有前科的、被法警追捕的在逃犯,都来报名参加舰队。这些落魄之徒、乌合之众,全都横下一条心,为了立即致富,什么暴力手段都敢用,什么罪恶勾当都敢干。哥伦布说的在那些国度只要把铁锹插进土里,面前就会出现闪光的金块,移民中的富有者都要带上仆人和骡子才能大批运送这种贵金属等的虚夸之辞,更使他们一个个想入非非。那些没有被吸收到探险队里的人就铤而走险,另辟蹊径。胆大妄为的冒险家不去多费力气求得国王准许,便自己装备起船只,只求迅速前往,攫取黄金、黄金、黄金。西班牙的不安定分子和最危险的社会渣滓一下子都放出来了。
伊斯帕尼奥拉(即后来的圣多明各岛,又称海地岛)的总督惊恐地看着这些不速之客如潮水般涌上他管辖的岛屿,海船年复一年运来新的货物和越来越不受管束的人。然而,新来者同样感到异常失望,因为这里绝非遍地黄金,他们像野兽一样向多灾多难的当地土著人扑过去,但从土著人那里已榨不出一小粒金子了。于是这些不逞之徒四处游荡、劫掠,既令不幸的印第安人恐惧,也令总督惊慌。总督想让他们当殖民者,拨给他们土地,分给他们牲畜,甚至给他们为数可观的“人畜”,即给他们每人六七十个土著人当奴隶,但这一切全都无济于事。无论是出身名门望族的骑士,还是往日的拦路劫盗,对经营农场全都不感兴趣。他们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不是为了种小麦、养家畜的。他们不为种子和收成操心,而去折磨不幸的印第安人——要不了几年他们就会使所有当地人统统灭绝,还有些人就泡在下流酒吧里。不多久,这些人便负债累累,不得不在变卖地产之后再卖掉大衣、帽子和最后一件衬衣,落得只能依靠商人和高利贷者生活。
因此,伊斯帕尼奥拉岛的一位受人敬重的法学家马丁’费尔南德斯.德·恩西索学士,为了带一批新人马去援助大陆上他那一块殖民地,于1510年装备了一艘船的消息,便广受这些落魄汉子的欢迎……
P2-4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被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也是如此,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毛。这里,玄妙莫测、令人难忘的时刻至为罕见,此种情形,在艺术上、生活上也是随处皆然。它往往仅仅作为编年史家,漠然而不懈地罗列一个个事实,一环又一环地套上那纵贯数千年的巨大链条。因为绷紧链条也要有准备的时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向来是: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倘若艺术界出现一位天才,此人必千载不朽;倘若出现这样一个决定命运的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必将影响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此时,无比丰富的事件集中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一如整个太空的电聚集于避雷针的尖端。平素缓慢地先后或平行发生的事件,凝聚到决定一切的唯一的瞬间:唯一的一声“行”,唯一的一声“不”,太早或者太迟都不行,使这一时刻长留史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于全人类的命运。
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甚至常常系于一分钟,这样一些戏剧性的时刻,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生活中,在历史的演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里,我试图描述极不同的时代、极不同的地域的若干这类星光璀璨的时辰,我之所以这样称呼它们,乃是因为它们犹如星辰放射光芒,而且永恒不变,照亮空幻的暗夜。对书中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心理的真实性,绝无一处企图借笔者的臆想予以冲淡或加强,因为历史在从事完美塑造的那些玄妙的瞬间,是无须他人辅助的。历史作为诗人、作为戏剧家在行事,任何诗人都不应企图超越它。
潘子立 译
在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增补本中除原先的十二篇历史人物画像又补上两篇:《西塞罗之死》和写美国第二十八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梦的破灭》。这两篇收在德国茨威格研究者K·帕克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其书内封副标题: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这两篇译文即是根据费舍尔出版社1997年版译出。
西塞罗一篇是作者在1939年末完成的。在这一年的10月11日他在致罗曼·罗兰的信中写道:“我写了一篇历史人物画像,像我在我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样,写的是西塞罗之死,他是第一个被一个独裁者虐杀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我们的人,为我们的理想而死,死于一个与我们一样残忍的时代。”而写威尔逊的那篇亦在这一时间完成,他在1939年10月21日致罗曼·罗兰的信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可怜的威尔逊,聪明睿智的梦想者,我要试着有一天把他的悲剧性的形象描绘出来,连同他所有的错误,尽管如此,连同他美好的信仰。”这两篇1940年被译成英文发表。随后收入纽约,Vking出版社的《命运攸关的时刻》(The Tide offortune),估计出版者为保留十二这个数字(德文的十二另有一个词Dutzent,即一打之意)删掉此前德文版一直保留的《历史瞬间》和《逃向上帝》。此后的德文版,将西塞罗和威尔逊两篇删掉,仍恢复原先的篇目。一直到二十世纪末。
茨威格在世时,1927年8月岛屿出版社出版题为《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只有他用这种历史人物画像(Historische Miniature)的形式写出的五篇:《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玛里恩巴德哀歌》《黄金国的发现》《壮丽的瞬间》《南极争夺战》。茨威格逝世后,1943年费舍尔出版社在斯德哥尔摩出版扩充版,由十二幅历史人物画像组成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此书第一版的问世受到了读者极大欢迎,这种被批评家称之为“新颖的叙事一戏剧性的体裁”,形式新颖,选材得当,迎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和阅读的兴趣。它理所当然得到读者的褒奖和喜爱。仅过一年的时间,1928年末就重印了7版,印数达130000册之多。自1943至1980年印了40版,售出多达694000册。
关于西塞罗和威尔逊两篇的标题,由K·帕克编的德文版《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西塞罗一文题为《西塞罗》。我据茨威格在1939年10月1曰致罗曼·罗兰信中提到“西塞罗之死”,于是就用作标题;而威尔逊一文,帕克标题为《威尔逊放弃了》,我仔细通阅了全书篇目的标题格式,于是把威尔逊这篇定为:《梦的破灭》,副题为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
这短短的后记主要是向读者对本书增补的两篇做些说明和简略介绍《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出版情况。
高中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