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阳明神奇的心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罗智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阳明神奇的心学》分为三大部分、十一章、七十多个小节,以通俗化的语言,分别从处世心态、人生格局、自助与自控、胆识魄力、坚忍与拼搏等角度,全方位阐述了王阳明的神奇心学。

王阳明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通过的合理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开发了人本来具有的智慧潜能。真正读懂了王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立于不败之地。

熟读本书,跟心学研习名家罗智一同领悟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之处吧。

心学精髓一:心即理——宁静于内,无敌于外;

心学精髓二:知行合一——慎思笃行,行以致知;

心学精髓三:致良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内容推荐

早在五百年前,王阳明就告诉了世人: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一样可以修炼自己的心,找回真正的自我,拥有人生的幸福,同时还能够获得异于常人的大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阳明的学说,是一种身心之学,也是一种“救世之学”,注重实践,要求从自我的身心修养做起,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人生中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为人们在完善自我、为人处世和修身立业上提供了哲学智慧。

今天,我们在各方面都应该去汲取、运用王阳明思想中的哲学智慧,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这对于成就自己的事业,找到人生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王阳明神奇的心学》是王阳明心学研习名家罗智全新力作,全方位阐述了王阳明的神奇心学。

目录

前言:向死而生的奋斗

自序:吾心自有光明月

第一部分 心即理——从内而外的人生

 第一章 内心世界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人生最重要的是跟自己比

心不动,智慧自然出来

再忙也不能乱了分寸

坦荡是一种大境界

有一种自我束缚叫防卫过度

难得糊涂的大智慧

有时候你必须得接受现实

 第二章 胸有格局,才能成就大业

看得长远,才能走得更远

格局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败

提升格局,才能左右逢源

4为人不可有傲气

眼光长远成大事

 第三章 从内而外的人生

要成功,首先要战胜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

返求自心,让心灵成长起来

把梦想交给自己

生发智慧的源泉——心

“心上学”能助你创造奇迹

开启聪明才智的诀窍

第二部分 知行合一——良知和行动应该是统一的

 第四章 人生就是自我控制的过程

设定志向,自控人生

用反省来实现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不能光靠意志力

“静”字秘诀

以享受过程的心态来做事

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第五章 立足现在,赢在未来

为自己挖一口有源泉的井

迷茫之中也要尽力去干

昨天的拼命积累,才会造就今天的你

接受现实,才能超越障碍

拼命地工作,是改变人生的开始

非常专注,奇迹就会出现

 第六章 知行合一,打造超强行动力

行动才能创造辉煌

行成于思

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明白了要达到的目标,世界就会为你让路

只要开始,你就赢了一半

志向真切,才能赢得一片天空

心有目标,你才能走得更远

有些事你必须去尝试一下

 第七章 浮躁世界的人生修炼

自己成就自己

心中有爱,才容易出奇迹

能控制情绪的人才有福

“忍辱而行”是一种大智慧

自控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大丈夫能屈能伸

为人处世要懂进退

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做好当下每一件事

 第八章 胆识这玩意

胆识是一种超人的力量

如何培养过人的胆识

胆识成就一切

 第九章 有时候,你需要拼一把

让成功的渴望主宰自己

不经磨砺,难成大器

努力到极致,终将会造就奇迹

坚持到底,才能使你赢得未来

用行动来消除烦恼

够狠的人才会成功

强迫自己去做

第三部分 致良知——找回被放逐的心灵

 第十章 生命的意义

向死而生的人生境界

连死都不怕,就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你

找回迷失的自我

停下匆忙的脚步,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有一种坚守叫孤独

孤独是一种心境

经历过孤独,你才能成长

 第十一章 坚忍的智慧

有决心改变自己,任何时候都是良辰

变化气质,让自己更加强大

在痛苦的时候更要奋力前行

珍惜等待的过程

做最适合自己的事

无畏无悔的人生

从切合实际的事做起

试读章节

再忙也不能乱了分寸

许多人一生忙忙碌碌,最终却劳而无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实在太忙了,乱了自己的分寸,以至于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与目标无关的事情上,事倍而功半,白做了无用功。

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能够获得成功的只是极少数人,有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认为自己每天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忙得风风火火,几乎脚不沾地,但总是与成功无缘。这肯定就是命运不好,因为古人有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其实,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推脱责任的借口而已。古人所说的“命”,可以看作一种规律,而王阳明也早已说过“心即天理”。如果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重新进行阐释的话,那也可以理解为“生死有一定的规律,富贵与否是由自己的心态、性格所决定的”。

可以说,那些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坚定的志向,而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做事的时候保持一种镇定的状态,有条不紊地向着目标前进,即使再忙也不乱阵脚。

王阳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幕僚雷济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王阳明仅带着几个随从,乘船前往福建勘察一股叛军的情况,正走到丰城这个地方,突然得到消息: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了,而且正派一队士兵来追杀自己!

听闻此讯,王阳明当机立断,不去福建了,立即掉头赶往吉安,到那里聚集义兵平叛。但是要去吉安,必须得借北风,眼见宁王的追兵将近,情况万分紧急,王阳明心急如焚,不由得大哭起来,向天跪拜祷告日:“上天若怜悯百万苍生的性命,就请借我一股北风吧!”王阳明之所以悲怆痛哭,并非是担忧自己的性命安危,而是心系天下苍生性命。

也许苍天真的被王阳明的诚心感动了,不一会儿,吹得正急的南风稍微小了一些,再过一会儿,居然转为北风了!

大家惊喜交加,正忙着开船出发时,王阳明却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东西拿齐了吗?”

雷济和另一个幕僚萧禹对视了一眼,回答说:“拿齐了。”

王阳明却笑了笑,指着船头的罗盖(一种仪仗物,王阳明当时所任官职的凭证)说:“还少一样东西,到了吉安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如何让人相信我们的身份?”于是拿了罗盖才走。大家当时都不明白为什么必须拿这个东西,难道堂堂的王大人进吉安城,还会有人怀疑他的身份吗?

第二天到达吉安城下的时候,大家才知道罗盖的重要性了,原来因为宁王叛乱,吉安城门刚刚戒严,任何舟船不得靠岸,雷济和萧禹忙拿罗盖以示众人,城中众将士顿时欢声雷动:“王爷爷还矣!”于是将王阳明一行迎拜入内。

雷济和萧禹这才对王阳明心服口服,感叹他在如此紧急关头,竟然心思细到如此地步,能走一步看十步。

王阳明就是有这样的本领,尽管面对紧急万分的局势,着急归着急,但丝毫没有影响其心境,仍能“发而皆中节”,不带情绪去行事,内心仍然清明澄澈,明察一切,分清事情的缓急轻重,顺势而行之,奇计迭出。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一个人的心境淡泊时,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会因那些无关的事物分神;而只有心保持宁静的境界时,才能志向高远,不为外物所动。

拥有宁静淡泊心的人不会为得失所惑,非常善于思考,对事物洞察入微,能看出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和规律,能将自身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所以做什么都比较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为赶路而走得过快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忙乱的状态,进而弄昏了头脑,不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当你觉得自己劳而无获,感叹命运不公时,请扪心自问:“真的是上天亏欠了我吗?还是我走得太快,心没有静下来?”

许多人一生忙忙碌碌,最终却劳而无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实在太忙了,乱了自己的分寸,以至于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与目标无关的事情上,事倍而功半,白做了无用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结婚了,请了一位当神父的朋友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神父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人的邀请,他准备雇一辆马车前往教堂,以便能赶上婚礼仪式。

于是在举行婚礼那天,神父找到一个马车夫,说想雇他的马车。

马车夫一口答应,赶出马车,两人坐上后,便急匆匆地向教堂出发了。但是这匹拉车的马实在太老了,还没走出多远,就已经累得走不动了。

马车夫请求神父下来帮忙推一下车。神父是个好心人,却不太细心,当时没想太多,于是便与马车夫一起推着车走。两个人推着车走啊走啊,等走到教堂的时候,朋友的婚礼早就结束了。

这时,神父露出无可奈何的笑容,耸耸肩,两手一摊,对马车夫说:“我知道你送我来是为了赚两个钱,我也知道我来这里是为了参加朋友的婚礼,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带这匹马来呢?”

这个故事,看似有点搞笑,却发人深省,它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匆忙而乱了自己的分寸,以至于耽误了行程。

P11-13

序言

吾心自有光明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手段层出不穷,人们愈来愈注重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久而久之,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对生命的意义也无从了解。

在享乐至上的观念下,人们的心灵被物化了,对生命的价值归结为及时行乐,认为人生在世,无非是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大的权,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而已。

人生真的就是如此简单吗?一个人满足了自己的物质欲望后,就真的得到了想要的幸福了吗?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拥有巨额财富、衣食不愁,生活非常奢侈的人,其精神却非常空虚,人生中没有了追求,便用参与赌博、吸食毒品来刺激自己的感官,以找到所谓的“快乐”,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人们都在高喊寻找自我,寻找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他们以为拥有了物质上的名利地位,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了。其实他们搞错了方向,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存在于心中,与外在的物质无关。如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赞不绝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始终没有改变他自得其乐的精神,颜回真是太高尚了!

也许有人要说,在这个商品社会中,如果混到颜回那样穷困的境地,那真是太惨了!

当然,在现在这个时代,在处处讲经济的社会里,象颜回那样生活是不现实的,也无法生存下去。那么,难道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要享有自己想要的幸福就不可能了吗?

好在王阳明在五百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一样可以修炼自己的心,找回真正的自我,拥有人生的幸福,同时还能够获得异于常人的大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有一位下属官员,常听王阳明讲学,他说:“先生的学说的确很好,只是我日常工作太繁重,没时间跟您学习。”

王阳明听了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日常工作悬空去研究学问了?你既然日常需要断案,就从断案的事上学习,这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譬如你审一个案子,不可因为原被告任何一方的发言礼数不周,就憎恶他;不能因为对方措辞婉转周密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他的请托,而故意整治他;不能因为对方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繁巨,而草率结案;不能因为旁人诋毁罗织,而按别人的意思去处理。以上讲的情况都是私心杂念,只有你自己知道,必须仔细反省体察克治,唯恐心中有丝毫偏倚而枉人是非,这就是格物致知。处理文件与审理案件,无不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悬空去做学问,反而是空谈不着边际。”

正因为王阳明的心学是一种强调在“事上磨练”的学问,所以他的弟子遍布各个阶层,既有当朝大官,也有朋友下属,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其心学既强调涵养心灵,又不失进取精神,是解决修心与事业冲突这一矛盾的最好方式。

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中,王阳明无论是身居官场,地位显赫之时,还是蒙冤下狱、被贬至“瘴疫之地”——贵州龙场的时候,或是担任地方军政大员,挥军用兵时,都没有停止自己正心修身的功课。甚至在平定宁王宸濠叛乱,进行决战的时候,他都还与弟子和朋友们在军营中讲学,可谓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之中。

平定了宸濠之乱后,王阳明对学生讲学时,感叹说:“我自用兵以来,致知格物之功越来越觉得精透了。”大家都认为军务繁忙,忙都忙不过来,怎么还有时间做致知格物之功呢?也有的人不理解,认为王阳明乃迂腐之辈。

面对大家的疑问,王阳明解释说:“致良知的要点在于格物,正是使心之本体面对外在境界有感而应的时候,为着实用力的地方。

“我们平常没有什么事的时候,精神是懈怠懒散的,等到了策划军务,运筹帷幄之时,情况非常危急,可以说呼吸之间便决定生死存亡,国家社稷的安危,所系着的全体精神,只是从非常细微的一念中,在镇定的心境中自照自察,一丝一毫也容不得犹豫或放纵,不要作自欺欺人的想法,也不可遗忘、疏漏哪怕一条很细微的情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最正确的反应,这就是良知的妙用,顺应万物的规律,而不将我的主观愿望加于其中。

“人的心灵本来就有着很神奇的功用,能按照自然的规律思维运行,如行云流水般变动周流于万事万物之中,反应着各层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

“我们心灵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只是由于它被各种诋毁、赞誉等利害关系遮蔽了。如果能摒弃‘自我’的束缚,保持我心不动,顺应万物之自然,对待各种事情,心灵就能根据其客观规律,作出自己精准的判断,将别人看似异常神奇的良知妙用发挥出来。

“而当时我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利害毁誉,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身死事败的境地。这时我如果有一点激愤之心,有一点偏激之言,机密稍有外泄,此身恐怕早成粉末了,如何能等待到今日!如果有一点假借之心,动作稍有不慎,或判断有一点失误,什么事都办砸了,如何有今日平叛的成功!”

可以说,镇定自若的心境,是能力和智慧的源泉。

王阳明一生用生命践行“良知”,用生命来探索并实践成圣之道,并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晚年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以诗言志,可作为他一生行程和心灵境界的写照:

吾心自有光明月,

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

赏心何必中秋节!

我心坦荡澄澈,宛如一轮光明皎洁的明月,无生无灭,无欠无缺,永放光明。此时心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山河大地无不在我心光明的普照之下,心中的明月随时可见,又何必等到中秋节呢!

王阳明的学说,是一种身心之学,也是一种“救世之学”,注重实践,要求从自我的身心修养做起,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人生中具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为人们在完善自我、为人处世和修身立业上提供了哲学智慧。

今天,我们在各方面都应该去汲取、运用王阳明思想中的哲学智慧,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这对于成就自己的事业,找到人生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