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错刀
他以为黑夜中点一盏灯,人便会趋光而至,却不知在黑暗中呆久了,人心发霉长了毛,眼睛最是畏光。
一九一一年注定不太平。
立春这日,紫禁城上空惊雷滚滚,闪电络绎不绝,夜幕下的皇宫犹如白昼。举朝上下惶惑不安,坊间民众窃窃私谈——立春打雷,遍地是贼;六畜不安,十处猪栏九处空。果然,四月二十七日,广州武装起义,七十二名革命党丛葬黄花岗。每有好事之徒携祭品临吊,又有女学生结伴成群携带花圈花球置于冢前,行鞠躬礼,欷歔流涕。五岁的小皇帝忙着斗蛐蛐,并不关心江山万年。然而于老百姓来说,谁做皇帝,或有没有皇帝都不重要,战火不到家门口,日子就是恒久安然的。这世道再变,不也是月落日出,冬去春来,也没见谁把山河变成了平川。
已是六月,山西祁县大街上,摊户们还穿着夹衣。节气反常得厉害,倒有小半年没正经下雨了。街道两边大树蔫蔫的,叶子上厚厚一层灰。这几日街上却是热闹。荣生茶楼新请了戏班子,适逢中路梆子正火的时候,茶楼里早早满了座,不少人从十里八乡赶过来听戏。
茶楼下常年有几个摊户,卖豆腐脑拨鱼儿,卖馄饨儿凉粉。推车上架个炉子,炉子上支个锅子,便是另一种烟火。有时茶楼的伙计出来,代客人买碗凉粉或是豆腐脑。伙计端个托盘,托盘里盛一二三四只碗,嘴里吆喝着‘香喷喷的来了哟’,一径上楼去了,稳如轻舟泛平湖,手中的托盘点汤不沾。
这会儿烟火冷清。炉灶旁横七竖八摆着些篮筐扁担,装的无非是石头饼、豌豆糕之类的吃食。这是沿街叫卖的小贩的营生。摊户小贩们聚在一棵大槐树下,正抄着手支着耳朵听楼上的梆鼓。
唱的是六月雪。
那窦娥一段滚白泣不成声,楼下的听众听得悲悲戚戚,竟是痴了。梆点儿突然紧急,一下下如不断线的雨珠,众人的心又吊了起来。正听得精彩,一声哗啦切断鼓点,却是茶楼三楼的栏杆断了。但见一个人从三楼摔下来,头撞上茶楼门口的大石狮子,又落到地面,鲜血溅了一地。一名青年男子站在阳台上,那男子长眉入鬓,一双丹凤眼神光逼人。身姿极为挺拔,穿一套银灰色西洋礼服,头上没有辫子,头发只余四五寸长短,三七分了条发际。他脸色煞白,想来也惊着了。
有人认出阳台上的青年是乔家堡乔致庸的孙子乔宫元,地上躺着的是隔壁街上古玩店刘掌柜的公子刘明浦。
这日是六月十五。黄历上写着鬼哭,天牢,重丧,冲虎煞南。命理中的刀砧杀日。宫元正是属虎。但他在大学里读的是哲学,哲学衍生科学,信科学的都不信神学。他不看黄历,看了也必说是骗子。他照旧出门,与堂兄映朝来祁县办事,事情办得很顺利,之后二人就去荣升茶楼喝茶听戏歇歇脚。
茶楼里戏唱得正欢。
小姐奶奶们见到宫元就掩着嘴吃吃笑,她们看宫元倒像是只猴子,不伦不类的穿着,辫子也剪了,头上短短的一层毛。这只猴子要她们放脚。她们越想越好笑,裙摆不知怎么就高了几寸。于是地上凭空生出许多尖尖的金莲,盈盈一握,楚楚可怜。金莲卧在绣花鞋里,鞋面上密密绣着嫦娥奔月、榴开百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花样繁美。只可惜不好翘起脚,鞋底的千兽图才显功夫呢。
宫元早习惯了这些异样的眼神,从北平归来,他热情澎湃地以启发民智为己任,可是结果却让他失望。他以为黑夜中点一盏灯,人便会趋光而至,却不知在黑暗中呆久了,人心发霉长了毛,眼睛最是畏光。可是在他二十二岁的这一年,他对一切满怀希望,希望于他是理想,即便如海潮般起起落落,涨涨停停,也绝不肯息了潮音。
映朝吩咐伙计给他们找了个靠门的位置,自去方便了。宫元坐下喝茶听戏。刚咽了一口茶,刘明浦就走过来,满身的肥肉摇摇晃晃,两只眼睛通红,一身酒臭熏天。
“你会下地狱的!你们这些人一定都会下地狱!”他的手指着宫元叫骂。
“你滚远点。”宫元一脸嫌恶。几月前他开展禁烟运动,刘明浦拢了当地几个抽大烟的浪荡子,在乡民中造谣生事,两人明着暗着狠斗过几次。
“你把爹娘给的头发剪掉,你怎么不剪掉你撒尿的玩意儿?只敢剪上面的辫子,不敢剪下面的鞭子,孬种!”刘明浦看来是醉了。
旁边有人爆笑,不少好事者凑过来围观,台下的戏可比台上的好看。
刘明浦受了鼓舞,他之前蒙受的屈辱便似有了补偿——他家的大烟馆一应筹备齐全,却在开业之际,宫元轰轰烈烈戒烟土,县衙门口扯条幅。官府迫于舆论压力,硬是封了他家的烟馆。他父亲几乎是一夕白头,投入的银钱打了水漂,还落个祸国殃民的名声。他酒劲掺着恨意,恨意便如火上淋油,骨头缝里都是灼疼:“瞧你这身皮——我替你扒下来,让大家看看你是人是妖!”他竟真的上前,来撕扯宫元的衣服。
宫元哪里肯让他近身,闪退至了门外。
门外是个大阳台。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你知道黄花岗的那些乱党什么下场吗——砰一声,脑浆子开花了!接着碎尸,连亲娘都认不出来!最后还喂了野狗!!”刘明浦仍不罢休,踉跄几步也跟至门外的阳台。他左手扯住宫元的衣襟,右手对着宫元扬起手。
P1-3
第一章 金错刀
他以为黑夜中点一盏灯,人便会趋光而至,却不知在黑暗中呆久了,人心发霉长了毛,眼睛最是畏光。
第二章 相见欢
这世界必是要翻个底朝天的,不就因着天道不仁,生了冻疮的人众多。但万事都讲个时机。你看这夜,可不管有多少人睡不着眼巴巴盼着天明,它不到时辰,就亮不起来。
第三章 壶中天
世界本来只是清水,无色亦无味,有了茶,也便就有了颜色,有了滋味。一杯茶,佛家品禅,儒家品礼,商家品利。而茶归根结底只是一杯水,给你的也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第四章 拜新月
他们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就像在深冬的浓雾里,模糊了世景万物,唯有眼前的人儿触目惊心的存在。
第五章 双红豆
我们与世间万物的相与,原就是个莫测。情深缘浅亦或有缘无情,并非有心既能改变,天上的云尚且有卷有舒,泥捏的人儿又岂能逃得了方寸。
第六章 乐中悲
他忽然觉得又在做梦,一个诡诞的梦,梦里笙歌丝竹,万物丰美,朝夕欢悦。可眨个眼,就繁华褪尽,风干荒漠,孤寂凄凉。
第七章 喜迁莺
原来今时的美好,都是过去点点滴滴的积累,仿佛那时光缓缓流过叶脉,清晰明了。
第八章 泛兰舟
物随人在,人间滋味在人心,哪分什么南北。若南北不相和,长风也不会生起南茶北种的念头。
第九章 喝火令
单单是旅居,未必能看出一个地方的好。但是身处其中,年复一年,总归能住出来感情。所谓感情,也许就是无惊喜,不嫌弃。
第十章 十样花
不管世界什么样子,我始终认真相待万物。世人眼中即便是可笑的又怎样,我却只要不负本心,清澈明朗。人生是如戏,但总有些人是守着本色书写春秋的。
第十一章 柳初新
山盟海誓不过一时的动情之说,听过就是,能够回味便好,当不得真。世事无常,名利处处,几句话,几个字,过于柔弱,总会被其他更加硬实的东西覆盖了去。这尘世沧桑,风花雪月的缥缈终究不敌坐拥江山的牢靠。
第十二章 转应曲
肯相守的未必就爱,但爱的一定肯相守。人本来就是孤独的存在,孤零零来,孤零零走,谁也不是谁的救赎。风月无边,繁盛有时,心里的洞,就算装满鲜花彩虹,也是虚华幻影,终会成空。
第十三章 丁香结
故人不相忘,新茶自如常。人间世有多少偶然之结,却往往掺杂着宿命的味道。有时候,信誓旦旦的归宿,竟然只是过渡;那些看似缥缈的所在,原来就是归宿。
第十四章 混江龙
巡城与点将,原为检验自己是否偏颇,可做到公正公道,而你却带有兵气,坏了一壶茶水。你反客为主,心贪了;你争强好胜,心躁了;你患得患失,心乱了。你既然以茶论道,岂不知茶魂讲究个清净淡然,最受不得腌脏之气。
第十五章 无漏子
茶者,草字头,木字身,人生即在草木间,不解茶道又如何懂得人道?
第十六章 定风波
不由得忆起《红楼梦》里,妙玉饮茶多是用雨水,想必那时候的天必定是清澈舒朗的,所以,雨水入茶才格外甘甜。
第十七章 一寸金
所有的付出,终有一日会有结果,即便流失了,因为流失的是爱,也会微笑着目送,温柔生命中那一席光阴。然而至亲挚爱却非花非云,故又有伤别离。执于人世间的爱恋,却不执着于结果,便是爱人恋物的真谛。
第十八章 黑漆弩
修己,以清心为要;济世,以务实为先。物尽其长,人尽其才,端枪杆子是救国,拿笔杆子、耍算盘子又何尝不是救国?只怕是更劳心劳力,更举步维艰。
第十九章 破阵乐
少时,以茶会友,以茶配书,总不免随香茗缭绕心起念动。待到此时浮华过后,闻其苦而知清香,品其甘而知冷暖,终究明白,互相陪伴才是幸福的模样。
第二十章 山鬼谣
生逢乱世,清白二字最难写。能守住大节,已然难得。
第二十一章 撼庭秋
这一叶人生,经受的是水与火的历练,品味的是流光与炎凉的味道,这一杯沉沉浮浮的起落,必得一颗平常心来沉淀,得失来来往往,悲欢载浮载沉,不过是拿起和放下。
第二十二章 丹凤吟
茶道,不过是茶艺而已。茶道,一分在茶,九分在人。大道至简,形式上自然简洁,心境和情趣方为道。
第二十三章 阳关引
与人相处,甚至于万事万物的看取,就像对茶的选择,是依着潜意识透露的欢喜。只要是欢喜就会甘愿,而甘愿终会承受,包括一切苦,所有痛。
第二十四章 满江红
茶与察同音,自有其中深意。茶之为饮,不同喝水,而在滋味,其味甚至不是源于叶片,而是发于自己内心和人生。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张德荣著的《长风行》记录了女主人公安长风从父母双亡的小茶艺师,几经坎坷奋斗最终成长为一代女茶王,再为抗战捐出全部家产的传奇经历。小说以南茶北种为创新点,将山西乔家与泉州张家的历史掌故、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爆发等巧妙融合在整个故事中。全书元素丰富,情节跌宕,千人千面且命运感极强,人性善恶的呈现颇见功底。文中多处以茶喻人生,茶知识茶文化信手拈来,颇具文学价值。书中所记录的三段斗茶桥段,即与姐妹的技巧之争、与同行的眼界之争、与日商的情怀之争,尤其精彩。
张德荣著的《长风行》以南茶北种为创新点,将山西乔家与泉州张家的历史掌故、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爆发等巧妙融合在整个故事中。全书融合了情感、商战、帮派、抗战等元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人千面且命运感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