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台随笔(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释月悟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天台随笔》精选释月悟近五年来,在新浪微博、博客的弘法文章。文风力求严谨朴实,内容以佛教天台宗经、论为主,依止三量,虽间有其本人实修心得,也是为了赞阐佛、祖教法,增信行者,并非发挥自智慧。本书适宜具备一定文化水平、佛法修习有初步基础的同修研习。

本书采用道林纸印刷,标准32开本,锁线装订工艺,近400页精装,印刷细致,工艺精美,印制质量上乘,可长期保存与阅读。

内容推荐

《天台随笔》为作者释月悟关于佛教天台宗的随笔集,分回归大唐、佛法名相、天台宗门、皈依斋戒、世法日用、典章礼仪、禅坐实修、实修启信、法华义辩九个章节介绍了天台宗的相关知识、历史等,以中唐中兴天台宗之祖师湛然大师为法,详解止观及净土。

目录

回归大唐(代序)

 僧月悟法师二三事可幻

 月悟法师自述

 天台宗入门十问决疑

 天台宗提纲

 关于天台宗教学的几点建议

 如何查找天台典籍?

 “释迦月悟”天台宗专集(百度云网盘)

 天台宗入门典籍

 天台三大部

 天台宗常识

 天台宗工具书

 佛教通识入门

 自荐天台博文

佛法名相

 天台宗兴,则汉传佛教兴

 次第法与不次第法,不了义法与了义法

 天台宗大要

 《天台四教仪》教学笔记

 天台宗概说节录

 《妙观初机》

 止、观之法,统摄一切修法

 五重、七番、四大释,天台解经冠古今

 三草二木·七方便·三乘·开权显实

 依义不依语

 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

 前念灭已,后念未生

 偏空、偏有与中道

 众生知见与佛之知见

 一个“悔”字,两种含义

 无门关与圆融观

 南传上座部“四种阿罗汉”与天台宗藏教“三种阿罗汉”

 《心经》所言的空、空相

 “法”与“非法”解读

 大、小乘对无明的认知

 上座部教法在汉传、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月悟、林聪)

 佛知见

 佛法有五种人说

 教下各宗对“三不退”的说法

 怎么理解“见性成佛”?

 净土宗历代祖师之确定

 小议“四料简”

 法无定法

 如何理解“现身成佛”?

 佛的三身

 如来本、迹,不一、不异

 大乘修行人的两条路线

 比丘不可拜在家白衣为师

 如来为何入灭?

 汉地三种寺院

 色、心互具,圆融不二

 五阴与佛性

 不二法门

 天台宗七种立题

 众生根性有别,佛性无别

 转烦恼为菩提,烦恼即菩提,有何区别?

 五时八教本是如来所说之法

 天台宗圆教一心三观与禅宗见性成佛,有何异同?

 圆断

 如何正确解读“烦恼即菩提”?

 佛的三身与三大

 佛的三身怎么运作?

 化法四教对善、恶的认知

 《涅槃》追说、追泯的追与泯

 不取不舍成佛道

 白莲花与《妙法莲华经》

 怎么正确理解“一叶一如来”?

 关于佛教中的我、无我与轮回、转世

 关于十法界空、不空的问答

 宝静法师妙解“如来”

 恭读谛闲大师《般若与弥陀相成不相悖》感言

 《圆觉经》章句略解之一

 智者大师妙解天台“三观”

 关于《楞严经》的见即不见

 不悲不欣与悲欣交集

 智者大师妙解《妙法莲华经·譬喻品》

 你“二”了吗?

 《心经》咒语的含义

 《妙法莲华经》“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的含义

 佛陀欲住世一劫而未成的含义

 《金刚经》中“一念生净信”的含义

 神会之见与不见、痛与不痛,怎么解读?

 三因佛性与唯一佛性

 《心经》中的“空” “空相”,指的是何义?

 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无情可成佛否

 依法不依人

 四念处与止观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之妙义”

 佛经科判源流之考略

 本迹·三身

 理观(三观)与事观(事修)

 《阿含》也有大乘菩萨法吗?

 关于《中论》的三个偈子

 《净土十疑论》考略

 圆教圆观只接上根人吗?

 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对治法与不二法

 略说“自性”

 何为开圆解

 “大乘与小乘”

天台宗门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简体标点版)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法华三昧忏仪

 附录一:法华三昧忏仪辅行集注序节选(法藏法师)

 附录二

 鸠摩罗什大师译经特色

 即事而真

 天台宗数息观,如何入手?

 天台止观与禅门用功,有何异、同?

 读《维摩诘经》随笔

 谈真说俗,殊路同归

 智者大师金陵弘法大获成功的因缘

 天台藏教以三藏为小乘,难道大乘无三藏?

 《始终心要》解读

 如来藏、佛性、法身不生不灭,是了义说吗?

 中道佛性

 天台宗强调“一念”,专指“第六意识”吗?

 天台宗与禅宗的传法世系,有何异同?

 佛教是唯心论吗?

 性具善恶

 《佛遗教经》大旨

 《遗书与晋王》略讲

 圆教佛与别教佛

 正直舍方便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佛经“序分”略解

 圆教佛果,一生可以成办

 “住立门侧,遥见其父”略解

 《法华》一乘,权、实不二

 如何把握天台宗圆教

 《金刚经》与化法四教

 “纯圆独妙”与“圆兼别”,有何异同?

 智者大师的重要传记

 天台宗的中观

 略解“大九无譬,应有譬成小”

 《摩诃止观》导读

 《天台四教仪》与《教观纲宗》互参互补

 天台宗走的路线,比较折中

 四悉檀益

 学天台教,勿取此舍彼

 天台宗弘法三忌

 浅说化法四教之区别

 知礼大师学了一个月,通达天台教

 《天台宗纲要之微言》点评

 先有妙解,后有妙行

 研读《法华文句》的流通本

 吉藏法师奉请智者大师演畅法华

 智者大师与庐山东林寺

 智者大师与天台山国清寺

 天台宗僧传,以《佛祖统纪》为准

 天台教主智者大师赞偈

 人天教·唐译佛经·五时八教

 显密不二,同一实相

 天台宗性具无碍与华严宗性起无碍

 智者大师对一心三观的经典阐述

 天台三观与关键字

 天台宗观心与《中论》四旬偈(答常济法师问)

 天台宗对每一部经如何判教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略解

 天台宗僧人元粹法师判《圆觉经》为方等时正说圆教

 蒗益大师判《楞严经》为通五时通方等

 来定法师《四教偈》略解

 关于别教“进闻三行不知名”的问答

 关于别教初地证道同圆的问答

 关于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的问答

 较早提出“见性成佛”的大乘宗派是天台宗

 谈谈天台宗观心

 释月悟天台教学心得选录

 天台宗四种四谛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天台宗圆修:不修而修

 关于《坛经》的判教

 大菩萨示逆,也下地狱吗?

 略说性具善恶之义

 天台与唯识,互参互补

 天台宗圆观:观一切人是佛

 天台宗圆观:不取不舍

 天台宗演派六十四字与天台山剃派二十字

 别教缘理断九,圆教法界互具

 依圆解起圆观,应是“不依而依”

 昔圆与今圆

 三观互即,为一心三观

 释月悟谈别、通五时

 天台解“常寂光”

 天台宗“见性”与禅宗“见性”的区别

 略谈《妙法莲华经》经题六义

 略谈法华随喜与圆教方便

 圆修一心三观,入世不碍出世

 法华一乘,断疑生信

 天台妙解“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关于学习天台宗《法华经》的群聊记录

 即生成佛,显、密不二

 读诵《法华经》功德

皈依斋戒

 黄庭坚是中国文人学佛的榜样

 种种皈依,以皈依常住三宝为基础

 梁武帝

 在家修行应该持戒吗?

 略述三皈依之大意

 一百八(108)的佛教含义

 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

 素食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受持净戒入善定,不著诸相得解脱

 略论出家、在家学佛的态度

 读诵佛经简单仪轨

 佛教所言“归依”,专指归依三宝

世法日用

 助印佛经,仅给别人看?

 与人沟通有障碍,不如与其保持距离

 适当的放弃,是积极行为

 见贤思齐,见恶内省

 解读佛经的取舍标准

 “理具一心”与“理一心”

 人天乘(五戒十善)是世间善法,还是佛法?

 古人怎么读诵佛经

 今生得闻佛法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最好的师父就是跟你最有缘的师父

 菩萨会有身病吗?

 财富为五家所共

 真修行人,于他过失不生分别

 切勿倒说佛的开示

 忏悔与后悔

 万法唯心造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何学习佛教经论)

 珍惜人生!珍惜佛法!

 将修法的体会说出来就好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包容,慈悲,无诤,才是佛子应有的素养

 生搬硬套

 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

 持名念佛不能代替一切修法

 菩萨独处,心系众生

 聪明·智慧·般若

 过度追求完美,是我执的表现

 念佛号要念古音

 凡有言说,都是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不善不恶”如何圆融?

 无功用道

 湛然大师临终遗言

 龙女八岁成佛的启示

 倡议如法敬香

 性善性恶,唯色唯心

 三界、万法唯识、唯心,非圆教义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紧握祖师的大腕,靠谱

 佛教修行,必须远离功名

 对境修心

 唯一真实的知己

 学圣人之教,行凡夫之行

 欲求是中性词

 菩提之心,提、放自在

 偏赞自宗,暗护他宗

 自性与善恶

 清明祭祖

 自性因缘

 研习佛言祖语,是中国佛教的希望

 僧之过可说否

 多余的经像可以恭敬心焚烧

 看得惯自己与看不惯自己

 “治世语言、资生产业与实相不相违背”正解

 付出多而得到少,是积福增福之法

 布施与分享,是唯一“保富法”

 心无挂碍,来去自在

 回归无得无失的觉悟之境

 学佛让你变得更自在

 专心干好一件事

 如何寻求师父,修弟子相?

典章礼仪

 佛教徒如何敬称自己的依止师父?

 《四教仪缘起》的作者是百松真觉大师

 蔼益大师讲戒律,听者不过十余

 蔼祖一语,切中今弊

 《金刚经》说“如来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乃平凡相,如何理解?

 何为“护国三经”?

 向下文长,付于来日

 智者大师传授“礼佛方法”

 智者大师开示三归依

 宝静法师传记文集

 业的狭义与广义

禅坐实修

 修习数息观之体会

 数息观不宜出、入息俱数

 数息观应当顺数,不可倒数

 恶念生起,如何修止观?

 半行半坐,契合众机

 坐禅三要

 吉祥坐与降魔坐

 念佛、诵经的方式

 修学佛法的次第

 学佛与实修

 牛行虎步(经行与跑香)

 既勤求多闻,又不著文字

 三种念佛与念三身佛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六妙门》略注

 关于数息、随息的问答

 数息观

 得世间散定,持续一日以上,方能入初禅

 杀有九辈,罪有轻、重

 前念灭已,后念未生

 天台宗四种四念处

 修习三观,可防偏堕

 分别、无分别、分明与不二

 禅修时应该睁眼,还是闭眼?

 初习止观坐禅问答录

 于定境中念佛,功逾散心万倍

 天台宗、禅宗侧重降魔坐

 久坐未必有益

 久坐必得大利益

 体位交换,对治身痛

 慧行观·得解观(假想观)·实观

 止观即禅

 读诵佛经的两种方法

 修行人出现瑞相,怎么办?

 关于“静坐”与“正定”的问答

 宝静法师开示“十六观日轮观与一心三观”

 《楞严经》孙陀罗难陀观鼻息圆通章

 修习白骨观之体会

 天台宗念佛是止观念佛

 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念佛“功夫成片”步骤

 坐禅与起念

 照搬南传或藏传修法经验,未必契合汉人根机

 禅修适度运动,可防不少身病

 谈谈抄经及其处置办法

 略解“佛种从缘起”四句偈

实修启信

 略谈阅藏的发心与步骤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课诵本)礼诵仪轨

 无生忏即是一心三观

 于不良情绪的产生而考验修行的功夫

 不持佛戒,定、慧皆邪

 读诵佛经之心得

 不净观与慈悲观

 念而无念,是怎么一回事?

 礼佛除我慢

 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佛像功德甚大?

 念佛·研教·往生

 念佛感言

 汉传与藏传修持的特点

 佛门之中,无敌、我矛盾

 事净土与理净土

 随自意、随他意随他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佛的真实相,无相、无不相

 佛教讲“放下”,不是放弃、逃避!

 佛门讲“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为什么又说“由信门入”?

 菩萨为护正法应治恶人

 真修行人应当脚踏实地

 宗派偏执症患者

 诵经的速度

 众生知见与佛之知见

 发心应学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为利名发菩提心,是三途因

 阅藏如何入手?

 内密菩萨行,外现是声闻

 在家众如何正确对待师父之过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世间憎、爱,梦事、空花

 《楞严经》是开悟的真经

 读诵《妙法莲华经》功德

 名同,义异

 若欲成就,须自他二力具足

 月悟出家15年有感

 僧人弘法,应当避免两种偏颇

 佛陀度化众生的三个步骤:种、熟、脱

 释月悟《地藏经》大义

 修习止观,解除“说话欲”

 识别与对治掉举

 谈谈生命的无常与相续

 谈谈“六根互用”

 佛教经行步姿三忌三宜

 一息半步(一足半步)的经行步骤

 智者大师观心诵经法

 凡与圣,三种病

 任何修法,都是四种三昧

 读懂佛经,是转凡成圣的起点

 诵经三境界——随文入观的初步成就

 随文入观

 依义不依语

 如何树立佛之知见

 小乘观假与大乘假观

 如何在做事中落实天台三观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提起

 略议“宗门顿悟之后无次第”

 《妙法莲华经》开示成佛之路

 “众生业感”与“诸佛示现”互涉不二

 关于“观(看)一切人是佛”的问答

 佛教反对安乐死,患绝症者可尝试念佛

 谛闲大师、印光大师开示持名念佛

 昭明太子对《金刚经》分品无过有功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

 修法与戒、定、慧相应,才是佛法

 修与不修

 对治法与互涉法

 众生即佛

法华义辩

 引言

 关于《妙法莲华经》会集本的一些意见

 关于《添品妙法莲华经》的意见

 略谈会集本、汇集本、增补本(补订本)、对勘本(较勘本)

 鸠摩罗什大师译《妙法莲华经》将《嘱累品》置于经中,妙得经旨

 天台宗关于《妙法莲华经》译本的传承

 鸠摩罗什大师译《妙法莲华经》源流记略

 关于某堪布复兴天台宗步骤的看法

试读章节

末学是月悟法师的剃派在家弟子,法名可幻,师从月悟法师修习天台宗,虽未天天侍奉在家师跟前,但也陆续相处过一段时间,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联系。在此和诸位讲一讲家师是一位什么样的法师。

家师是第一位公开质疑某堪布会集《法华经》的天台宗法师。虽然现在此事已经平息,作为一名在家弟子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此事,我再一次被家师的持戒之严格,治学之严谨,为人之低调所深深感动。事情是这样的,6月21日之后,师父突然和我们断网,不再联系任何一个在家弟子,我们当时也没有多想,以为师父想要清修而已。等到6月28日我们通过网络才知道师父质疑某堪布会集《法华经》一事,家师不在弟子群里说他与堪布的切磋之事,我们现在才知道,他回复论难后就潇洒断网清修而去,不让我们知道,无非是要恪守“僧赞僧”的信念呀。

再说一说我第一次在上海参加众弟子拜见师父的见闻吧。2015年10月17日下午六点在上海火车站见到师父身穿着一袭褪了色的灰色僧袍,袖口处都磨破露出了线头,背着一个破旧的大灰包,清瘦而精神。到了一个寺院,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师父说:“你自己出去弄点吃的吧,我晚上不吃饭。”与师父相处的两天时间,听师父与弟子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天台宗教理教义。雅集结束后,我在回北京的火车上记下了下面的笔记:

前日于沪始睹恩师尊容,容颜焕光,精神抖擞,步履轻快,跏趺而坐,犹如虚老在世。一衲蔽体,裤履俱敞,令吾诸多居士反省自身心生惭愧。雅集时,弟子踊跃发问,恩师诲尔谆谆,莫不教言座下弟子谨遵佛意,勤修天台,勿违祖训。

哦对了,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我哭笑不得的事情,雅集结束后,送师父回程,临行前收拾师父行李的时候发现师父随身还带了小的塑料洗脸盆,我问师父;“您怎么拿个破洗脸盆出门?”师父说:“以防寺院里洗衣服洗脸洗澡不方便。”师父与世俗之事的“隔绝”真是让我无语……

还记得2015年的12月底,请师父来京弘法,北京寒风彻骨,当晚我们在北京火车南站出站口见到师父时,依然还是那件破旧的灰色僧袍,只是里面多了一件薄薄的毛衣。我们就问师父:“北京这么冷,怎么不穿棉衣?”师父说:“南方的冬天也不冷,不需要棉衣,我知道北京很冷,这不,我把能穿的都穿上了。”

同门师兄可如家住上海,他距离师父住的寺院比较近,时常去看望师父,他在笔记里曾经这样写道:

清净无染的山村小寺中一间简单的禅房,一床一桌一椅一电脑外加一套天台三大部,唯此而已,再无他物。问师父,房中何不供佛像。师父说,佛像大殿有,住处供佛总觉不甚庄严。师父日常自持又是极简,又极自在。终日唯坐禅一事,一日两餐,过午不食,每餐三个菜,寺院花坛自种菜有啥吃啥,往往几日菜式完全一致。师父无所嗜好,渴则仅饮白开水而已。可如初见师父带的香、茶等见面礼,师父一句我不喝茶也不用香,便将它们悉数放在一边,再未启视。后两日,师父的戒兄来电邀师父聊天,师父顺手抄起香、茶全部送与法师。如此潇洒,让可如实在震动。

师父后来去了某佛学院任教,就在群里通知弟子把供养账号撤销,要求账号里面的供养钱悉数退回,并说:“师父有工资了,一个月两千多块钱,师父腰包鼓了,暂时不需要你们供养了。”我们听了之后,不知道该为师父高兴还是伤心,反正心里不是滋味。

2000年6月,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家师的天台宗专著《天台随笔》,同年9月该专著又被日本佛教大学用于天台宗教学教材。2015年9月,香港三联中文出版社先后出版家师的天台宗专著《天台随笔》(续集)(月悟法师乙未年七月八月文钞)、天台宗专著《释月悟随笔自选集》。读了师父的上述专著之后才发现师父对天台宗教理教义把握之精准,研究之透彻在目前国内实属凤毛麟角,如果没有阅藏三年,精读深研“天台三大部”三遍,10万字心得札记,从事天台教学十余载的经历是不会有此信心的。

这就是家师——月悟法师,一位普普通通的汉传佛教比丘,就像汉地许许多多的出家人一样,持戒严格,治学严谨,为人低调,荷担如来家业,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

P2-4

序言

回归大唐

天台宗弘法二忌:淡化止观、废弃念佛。

天台宗的观行实践特色是止观。天台宗最初九位祖师不但做到,而且证到。此后,天台宗的一些大德,逐步淡化止观,凸显净土念佛,尤其是持名念佛法门。与其说弘扬天台宗,不如说弘扬净土宗。虽然,从圆教的角度讲,所有的修法都是一心三观,止观即念佛即禅,禅即念佛即止观,但是随举一法,若不融人三观,统统都不是一心三观。从次第修法的角度讲,天台止观、参禅、持名念佛,人手处,不尽相同,岂能混为一谈?

弘扬天台宗,虽然不能淡化止观,凸显净土念佛,但是废弃念佛法门,则更不妥!须知,修习止观,若此生不能断惑,又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生了生脱死,诚无望也。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虽即身止观成就,但为了告诫后学天台教观不深者,也示现往生极乐世界。

综上所述,弘扬天台宗,应当回归大唐,以中唐中兴天台宗之祖湛然大师为榜样,大畅止观,兼弘净土。对教观不深者,劝令念佛往生极乐,可借助教观功夫,提升往生品位。对教观成就者,如天台宗最初九位祖师,则不须往生极乐,曲线成佛,即身在人间速成佛道,直成佛道,圆成佛道!

《天台随笔》

作者:释月悟

成稿于:2016年11月10日

修订于:2017年4月11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