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金铁木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金铁木著的《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篇“一个帝国的背影”脱胎于电影《圆明园》的解说词。该部分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依据大量的清代史料,讲述了圆明园150年凄美的故事。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它是大清皇室荣辱的见证,它是大清帝国兴衰的缩影。第二篇“一部影片的诞生”是电影《圆明园》的文学剧本,读者完全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阅读。这是一部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历史真相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所有的细节都来自可靠的历史记载。尊重历史真实是这个剧本的首要原则,比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细节来自于当事人的日记,就连大清皇帝的“台词”也全部来源于皇家密档。

内容推荐

金铁木著的《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帝国的背影”、“一部影片的诞生”以及电影《圆明园》的文学剧本。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更是大清皇室荣辱的见证,大清帝国兴衰的缩影。该书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依据大量的清代史料,讲述了圆明园150年凄美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所有的细节都来自于可靠的历史记载。

目录

前言

 二〇〇四年的春天

 灵魂之旅

 景山公园里的试验

 洋人们

 一八六〇年的战争

 行走在“废墟”的边缘

 与“数字”较劲

第一篇 一个帝国的背影

 引子

 诗人的想象

 离宫的缘起

 历史的机遇

 “如意馆”的皇家画师

 “样式雷”家族

 圆明园四十景

 长春园——园林史上的大手笔

 绮春园——圆明园建筑余响

 帝国的缩影

 皇家大院

 精神家园

 一个皇帝的一天

 东方博物馆

 曹雪芹与圆明园

 传教士与圆明园

 历史的转折点

 落日余晖

 两个文明之间的对抗

 两个世纪之间的战争

 宿命与诅咒

 旷世劫难

 下落不明的文物

 尾声

第二篇 一部影片的诞生

 导演阐述

 电影《圆明园》文学剧本

试读章节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一组诗歌一般美丽的语句,来自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维克多·雨果给一个叫巴特勒的上尉写了一封回信,以回答上尉所询问的,对英法联军此次远征中国的看法。

信中描述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这个仙境就是圆明园,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为奢华、最为巨大的皇家园囿。事实上,雨果既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有目睹过圆明园。雨果是在阅读了很少的关于圆明园的记载的基础上,以一个诗人的想象力,在遥远的法国,“创造”了一个圆明园。今天,凡是对圆明园的历史有深入了解的人,都必定阅读过雨果的这封书信。雨果想象中的圆明园,比专家和学者的描述更为形象、更为动人。也更为“真实”。确实,雨果的描述真真切切触摸到了圆明园的“灵魂”。这座在数百年问被创造与被毁灭的,不仅是一座建筑与园林艺术上的瑰宝,更是一个东方民族对美的认识和极致表达,是一个遥远国度巅峰时期的文明缩影。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来信的巴特勒上尉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众说纷纭,然而他想从雨果那里听到的对英法联军远征的赞誉,被这位文豪用诗一般的漂亮文字,全数献给了这座他从未谋面的东方园林。写下这封回信的年份,雨果本人正因反对法国帝制而被流放。因此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这篇著名的书信,是落魄的文豪出于艺术家的良心对帝国野蛮行径的控诉,是他对曾经瑰丽无比的东方文明所表达的无限尊重与惋惜。

156年前的北京秋日,大火燃烧了三日三夜不曾止息。无数的故事终结在那一场大火里,剩下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园,一个积重难返的政权,与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度。大火过后,清帝国在余下的历史中一路留下愈加蹒跚的背影,不久,它的故事也将结束。  离宫的缘起

公元1644年,一支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汉人统治的大明帝国陨落,朱氏家族营造了200多年的皇宫——紫禁城落人了满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的故事开始了。

大清的缔造者来自白山黑水之间,今天中国东北方向的大草原。然而,紫禁城的新主人很快就感觉到,看上去雄伟壮丽的皇宫并不适合居住。虽然皇宫富于贵气,但是设计上囿于礼教,往往过于严谨呆板。单调平直,没有灵性,久居不免令人生厌。而且这些巨大的宫殿多由木头建造,很容易着火,偌大的皇宫因此被一堵堵宫墙分隔成一个个封闭的空间。这些高耸的宫墙虽然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蔓延,却极大地影响了空气的流通。北京的夏天酷热干燥,皇宫更像一个火炉,这让习惯于北方寒冷生活的统治者们很不舒服。从踏进紫禁城开始,牧人出身的皇帝就开始寻找凉爽宜人的地方。

P4-7

序言

2006年9月8日上午,一部叫《圆明园》的电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那一天,北京的天气前所未有的凉爽,燥热的夏天突然之间就消失了。秋日温暖的太阳照着大会堂,三三两两前来参加首映式的观众正在陆续入场。站在汉白玉的台阶上,我心静如水。那是一种记忆当中似乎不曾有过的淡泊与平和。我知道,散事该结束了。不管结局如何,任何故事都有终结的一天。

二〇〇四年的春天

2004年春节的前一天,接到组织上的指示,让我“接手”电影《圆明园》的制作。说“接手”是因为该片本来是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最高领导——厂长自己的“活儿”,但光阴荏苒,厂长的公务日益繁忙,已经脱不开身,无法亲临拍摄现场。彼时我刚好完成一部耗时3年之久的纪录片——《复活的军团》,正愁没活儿干,不知道在新的一年如何养家糊口。当厂长找我谈话,让我“接手”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遵纪守法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美德,何况我向来爱厂如家。

第二天清醒过来的时候,我开始追悔莫及!这不是一个好“活儿”,《圆明园》不是一部容易制作的影片。闭上眼睛,调动所有的记忆,去想象那个我要干的活儿——《圆明园》。然而,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似乎什么都没有浮现。“故事”“激情”“冲动”和“人物”等等,好像与“圆明园”一点都不沾边。没有别的办法,我硬着头皮去了一趟圆明园。

2004年的春天,圆明园很凄凉,同样凄凉的,是我的心情。我不知道怎么拍摄这部必须要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在圆明园.眼睛能够看到的,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石头!这就是圆明园的全部,那个传说中曾经最豪华的皇家园林。对纪录片来说,“真实”是唯一的不可怀疑的准则。在公元2004年,“真实”的圆明园就是这个样子。那些石头最多可以拍摄两分钟,况且也并不好看。凄凉笼罩着我,也笼罩着黄昏中的圆明园。

灵魂之旅

郁闷之余,事情还得干。既然要做一部电影,我确实希望它将来能够在电影院里放一放。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每年有200多部故事片,其中只有二三十部能够荣幸地进入电影院。一部所谓的纪录片想进电影院,在目前的电影市场几乎是“痴人说梦”。事实很清楚,“挤进电影院”的理想无疑将我们变成了电影界的“堂吉诃德”。我不知道,我究竟能走多远!

无论如何,我得硬着头皮去了解“圆明园”,了解“圆明园”所经历的那段历史。我开始“长驻”国家图书馆。将近3个月的时间,我每天都去“国图”上班。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专著。关于“圆明园”的信息像波浪一样,一轮接着一轮、一波接着一波,连续不断地影响我、渗透我、控制我。开始是一点一滴的抚摩和刺激,接着是一次次的感悟和冲动,最后将我整个身心都完全淹没!在历史的旷野中。圆明园幽灵般的身影越来越近,焦点越来越清晰。我的灵魂被那个凄美的幽灵所迷惑,一步步穿越时空,回到了18、19世纪。那是大清帝国最为荣耀的年代,也是大清帝国开始走向衰落的年代!最为重要的是.那是一个影响了现代中国命运的时代。在国家图书馆的3个月,我经历了一次蜕变,从无所适从的郁闷到血脉贲张的激情!圆明园,“万园之园”,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被误读。2004年的春天即将过去,那座世上曾经最奢华的园林在我的心目中一天比一天清晰,一天比一天鲜活,最后完全“定格”为未来的电影《圆明园》。

……

从2004年春天到2006年秋天,我的生活一直被电影《圆明园》所占据。2006年10月,《圆明园》将在全国上映。两年多的时间,圆明园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久久不散。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来说,圆明园不仅仅是一个遗址公园。无论如何,关于圆明园的那段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本书是我两年多时间的一个总结,也是为了纪念魂牵梦绕的圆明园。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篇“一个帝国的背影”脱胎于电影《圆明园》的解说词。该部分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依据大量的清代史料,讲述了圆明园150年凄美的故事。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它是大清皇室荣辱的见证,它是大清帝国兴衰的缩影。第二篇“一部影片的诞生”是电影《圆明园》的文学剧本,读者完全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阅读。这是一部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历史真相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所有的细节都来自可靠的历史记载。尊重历史真实是这个剧本的首要原则,比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细节来自于当事人的日记,就连大清皇帝的“台词”也全部来源于皇家密档。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图片属于首次面世。希望这样的设计能够使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更愉快。

金铁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