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著的《宝葫芦的秘密(小学生必读经典)/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于1958年创作的优秀童话,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童话”。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同名黑白电影;2007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拍摄了同名真人动画影片。这是张天翼先生的最后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五十年前家喻户晓、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今天的孩子。
| 书名 | 宝葫芦的秘密(小学生必读经典)/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张天翼 |
| 出版社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天翼著的《宝葫芦的秘密(小学生必读经典)/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于1958年创作的优秀童话,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童话”。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同名黑白电影;2007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拍摄了同名真人动画影片。这是张天翼先生的最后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五十年前家喻户晓、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今天的孩子。 内容推荐 张天翼著的《宝葫芦的秘密(小学生必读经典)/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讲述了王葆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少年,当他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或在课余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就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来帮他轻松地实现目标。一天,他在钓鱼时偶遇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成什么。但很快就出现了麻烦: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宝葫芦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无数困扰。最后,他狠下决心,决定抛弃这个宝贝……可是,能让人不劳而获的宝葫芦,能够轻易摆脱吗?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1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得先介绍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 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凉了好一会儿了。” “那,我怕冷。”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凉。非洗不可。 这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 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 “让我给你剪一剪……” 什么!剪趾甲呀?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那,非得讲故事。” 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 “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再棒也没有的向日葵。” 可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嗯,还是从头说起吧。 那天是星期日。我九点钟一吃了饭,就往学校奔,因为我们科学小组要做一个电磁起重机,十点钟开始。 可是那天真憋气:同学们净跟我吵嘴。例如我跟姚俊下的那盘象棋吧,那明明是我占优势,我把姚俊的一个“车”都吃掉了。可忽然——不知道怎么一来,姚俊的“马”拐了过来,“叭!”将我一军。我的老“帅”正想要坐出来避一避锋芒,这才发现对面有一只“炮”,隔着一个“炮架子”蹲在那里。我问姚俊:“你那个‘炮’怎么摆在这儿?” “早就在这儿了。” “什么?早就在这儿了?怎么我不知道?” “谁叫你不知道的!”——哼,他倒说得好! 我们就吵了起来。看棋的同学还帮他不帮我,倒说我不对!我就把棋盘一推:“不下了,不下了!”(P1-4) 序言 听我讲,张天翼的故事 在读这本书之前,先听我讲一个有关张天翼的故事。 张天翼,生于1906年9月,逝于1985年4月。 张天翼祖籍在湖南,他的父亲在清朝末年中了举人。在当时那个年代,读书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要当官的,偏偏张天翼的父亲不喜欢当官,却先后当过教员、职员,特别擅长书法,这些都成了他养家的方式。为了谋生,父亲带着一家人,辗转于南京、上海、杭州,张天翼就是在南京出生的。 张天翼的父亲是个很开明的知识分子,是个“诙谐的老人,爱说讽刺话”(张天翼:《我的幼年生活》)。喜欢看进步的书报杂志,思想很前卫,对子女的要求不那么苛刻,任凭子女的爱好去发展,给了儿女很大的影响。张天翼从小生活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里,淘气得很。上学时,功课居然很少有及格的,还经常和同学打架,最喜欢搞恶作剧,看见老师被他惹得生气,就开心得不得了。尽管这么不守学校纪律,学校却没有处分他,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写得一手好字,每当有人到学校参观,张天翼就被叫来当众挥笔写泥金对子——为学校争光,校长老师都高兴,张天翼闯下的祸,就被赦免了。 张天翼虽然有时会跟同学打架,其实和同学们还是很要好的,常常给他们讲故事。有些故事是家里的老保姆、门房讲给他听,第二天上学时,他再讲给同学听的。同学们都爱听,就缠着他问:“后来呢?”“再后来呢?”可是老保姆和门房给张天翼讲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后来”,张天翼就只好编这些“后来”的故事,一来二去,成了编故事的能手。上中学时,张天翼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大都是看些林语堂翻译的作品,也喜欢看当时杂志上刊登的侦探小说,于是就试着自己写小说,投到杂志社去。 张天翼真正开始写作,是在1928年,那时他已经是22岁的年轻人了。他写了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在《奔流》杂志上发表后,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几十年间,有很多长、中、短篇小说问世,他也因此成了作家。 但他这个作家有点儿与别的作家不一样,除了写给成人看的小说外,他还给孩子们写小说,本书就是写给孩子们看的。 这也和他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分不开。 我说过,张天翼小时候很淘气,他的父母对他的淘气并不太在意,所以直到长大成人,他身上还有着孩子气——当然,长成大人以后的孩子 气就不能像小孩子那样爬树、上房、逮蛐蛐、打架了,这时候的孩子气叫作“童心”。他给孩子写作,要像一个孩子那样看世界,描写孩子眼里的世界。但是,既然是小说,是文学作品,是创作,它就不能和我们平常的生活一模一样,吃饭,就讲怎么用筷子,吃了什么菜,怎样用勺子,喝了什么汤;或者睡觉,就讲怎样铺开被子,怎样躺到床上……这样的故事太没有意思了,太没有想象力了。 于是,张天翼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写小说时,就得用上自己的童心,比如《奇怪的地方》,就以小民子的眼光打量他没见过的都市生活;《大林和小林》中,大林和小林的经历,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同时,他还要在故事里告诉小读者,怎样对待生活,怎样学习和认识世界,比如《不动脑筋的故事》,这里面就含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至于是什么道理,小读者们自己去琢磨好啦! 张天翼还是个很风趣、幽默的人,这一点与他的父亲性格很相像。平时,他爱给人讲笑话,讲完了,会随着人一起哈哈大笑。他也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喜欢为孩子写故事。后来,他岁数渐渐大了,身体慢慢衰弱了,患了脑血管病,半边身子不能动,不能写作,连说话也不能了。可是,他很有毅力,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写字,而且,即使他不能说话,他依然开朗、乐观,人们常能听见他爽朗的笑声…… 这里顺便说一下我。我小时候经常听张天翼给我讲故事,那是在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他和我出去散步时。他领着我,边走边讲,有时候是讲孙悟空的故事,有时候是即时编出来的,比如“小铁的故事”——小铁是个女孩儿,往往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小铁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张天翼讲小铁怎样改正错误,其实说的就是我。现在我长大了,回想起来,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真是个好方法。 告诉你们,张天翼是我的父亲。 张章 2007年初秋 书评(媒体评论) 《宝葫芦的秘密》这个作品的幻想渗透在整个作品之中。现实和幻想紧密地交错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可以说做到了天衣无缝。 ——儿童文学作家、“神笔马良”之父 洪汛涛 《宝葫芦的秘密》在人物描写上的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特别令人瞩目,是作者从事着一种有趣的试验,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陈道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