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健康养生你做对了吗/健康中国养生书系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庆明主编的《健康养生你做对了吗》依据《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结合作者多年积累的健康养生的经验,针对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日常养生的误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健康养生理念,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为存在各种养生困惑的读者提供帮助。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病起于过用、体质养生、四季养生、因人养生、睡眠养生等角度介绍了健康养生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旨在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养生观,形成健康的养生习惯,让生命在养生过程中得到滋养。

内容推荐

曾庆明主编的《健康养生你做对了吗》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一些常见的太过与不及;第二章,主要着眼中医体质学说,介绍不同体质的养生知识和养生方法;第三章,依据《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的理论,介绍了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的具体保健方法;第四章,主要侧重介绍男性养生、女性养生、中年养生、老年养生等较实用的养生知识;第五章,从认识睡眠、失眠的危害、失眠怎么办等角度对受人们关注的睡眠养生进行介绍。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病起于过用

 第一节 饮食失衡

一、吃得过多

二、吃得过少

三、均衡饮食,调摄五味

 第二节 运动失衡

一、运动太过

二、运动过少

三、适量运动

 第三节 七情罪与罚

一、七情过用的致病机理

二、为什么要做到七情平衡

三、如何做到七情平衡

 第四节 淫欲罪与罚

一、房事不节

二、房事过少

三、房事适度

 第五节 进补罪与罚

一、无虚进补

二、补得过多

三、补之过急

四、进补不分体质

五、单一进补

六、以药代食

七、进补不分男女老幼

八、进补不分剂型

中篇

第二章 体质养生

 第一节 体质的形成与养生

一、体质与疾病

二、体质偏颇

三、体质特点

四、体质与养生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特点和调养

一、平和体质

二、阳虚体质

三、阴虚体质

四、血虚体质

五、气虚体质

六、痰湿体质

七、湿热体质

八、气郁体质

九、瘀血体质

结语

下篇

第三章 四季养生

 第一节 解读《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之道

一、春“生”

二、夏“长”

三、秋“收”

四、冬“藏”

 第二节 春季养肝

一、顺从肝“喜条达”和“主疏泄”特性

二、活动筋骨,适度用眼

三、春捂不冻

四、春季食疗养肝

五、春季经络保养肝

 第三节 夏季养心

一、养心神

二、养血脉

三、清暑即是养心

四、正确使用空调

 第四节 秋季养肺

一、顺着肺之特性养肺

二、秋季进补重在养肺

三、秋季运动养肺

四、中医养肺四法宝

五、秋冻养肺

 第五节 冬季养肾

一、肾的生理功能

二、养肾之道——藏精气

第四章 因人养生

 第一节 男性养生——养护前列腺

一、少饮酒

二、不吸烟

三、日常生活中的男性养生

 第二节 女性养生

一、关注月经和白带

二、女性一生要贵养

三、养护胞宫

四、预防不孕症

五、防治痛经

 第三节 中年养生

一、中年人生理特点

二、中年人养生方法

 第四节 老年养生

一、少食养脾胃

二、静养补五脏

三、减负益肝肾——调整目标做减法

四、严防感冒

五、谨防养生误区

第五章 睡眠养生

 第一节 认识睡眠

一、睡眠生理差异

二、睡眠的作用

 第二节 认识失眠

一、失眠的原因

二、失眠的后果

 第三节 失眠怎么办?

一、学会减压

二、讲究睡眠技巧

三、寻医问药

四、食疗调养

五、穴位按摩与中药泡足

试读章节

第一节 饮食失衡

饮食失衡包括吃得过多与吃得过少两大方面。吃得过少的危害人所易知,吃得过多则未必尽晓。

一、吃得过多

现在物质条件充裕了,多食不足以加罪于身,但从健康角度讲,却是健康的杀手、养生的天敌和疾病的祸首。不论是总量上吃太多,抑或是五味吃得太偏,还是某类食物吃得太偏,都属吃得太多。

吃得过多必定导致营养过剩或偏颇。古人早就认识到其害,提出“饥则寿,饱则天”的养生保健观点。但多数人仍然忍不住嘴馋而难以自制,结果常常吃得过多。因此,仍有必要重申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现代人吃得过多包括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主要表现在肉食(以蛋白质为主)过多、五味过偏、嗜酒失节、零食太多和喜吃夜宵等方面。

(一)吃得过多的危害机理和主要表现

1.绝对过多

所谓绝对过多,就是食欲旺盛,餐餐饱食,尽享口福;或者出于应酬,腹中不饥,甚至仍有饱感时,下一顿山珍海味又呈上来,结果所食人大于出,供需严重失衡。现在这种情况,尤其是没有饥饿感进食的现象十分普遍。

有胃口吃得才香,饥饿时才会有胃口。唐朝大医王焘《外台秘要》直言“善养性者,皆先候腹空,积饥乃食”。“积饥乃食”和“未饱先止”才是养生之道。

即便是孩童,古人说“若要小儿而安,三分饥与寒”。正在发育阶段的小儿尚且要稍带三分饥意才能茁壮成长,那么那些消化能力日趋下降、所需能量日益减少的中老年人,当然更应如此。清朝《寿世秘典·调摄》提出“宁少毋多,宁饥毋饱”的“饥则寿”的观点十分中肯,现代人常说的“七八分饱”的观点正是“饥则寿”的通俗表达。

道理很简单,所吃的食物需要脾胃去消化。《管子》说“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如果食量超出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会如《素问·痹论》所说的那样,“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后世称之为“谷气胜元气”。宋朝朱佐解释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看来,适量进食才能产生有用的“元气”,使人清瘦健康;吃得过多反会产生有害的“谷气”,使人肥胖折寿。由此,多吃过的是嘴瘾,苦的是脾胃,最后买单的是身体。

现实生活中会发现,90岁以上的人,多半偏瘦。难怪清代《寿世传真》说“食气胜元气者多肥,故人肥甚者多不寿”,肥胖与短寿近乎画等号,不无道理。

罗天益《卫生宝鉴》提到“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糟粕变化,早晚溲便,按时精化,和凝上下,津液含蓄,神气安守,荣卫外固,邪毒不能犯,疾病无由作,故圣人立言垂教,为养生之在经也”。现在看来,真是至理名言。

【案例】某男性老总,体硕肚肥,身体素健,精力过人。然大便日4~5行,不成形,嗳气,打饱嗝,常觉不雅。处健脾消导祛湿的香砂六君子汤、保和丸、胃苓汤等无效。细问之,原来此君餐餐海味山珍,饱之有余;夜夜酒过其量,不醉不休;外加常吃夜宵,运动太少,此过食之害,所需营养入大于出也!告知其所以然,晓之以所以病。嘱三餐节食、少饮酒、不吃夜宵。未服任何药,1个月大便正常、嗳气和饱嗝自止。

虚弱的身体更不能过食,尤其是大病之后,百废待举,吃东西要循序渐进,视脾胃消化能力和个体所需食量的大小,“无使过之”,谨防“伤其正也”,否则过食反伤脾胃使身体更加赢弱。这就是金代大医李东垣的“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的脾胃养生观。明代龙遵叙在《饮食坤言》中更是历数过食之害,“多食之人有五苦:一是大便数,二是小便多,三是扰睡眠,四是身重不堪修业,五是多患食不消化”,实是经验之谈,符合实际。

2.相对过多

吃得相对过多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今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四肢不勤、肩脚不用、夏凉冬暖,能量消耗少之又少,加之年龄增加等原因,貌似吃得不多,实际上总量仍然超过了人体所需。尤其是肥胖之人,体重居高不下,如果没有一个能量负平衡(即食量减少、运动增多,使体重降至正常水平)过程,纵使少吃仍然是胖墩墩的。

【案例】某女,36岁,身高160厘米。小学五年级时,食量大增,学习压力大,运动量很少,14岁时体重蹿升至72千克,行动笨拙,稍劳气短,学习成绩锐降,父母甚忧。不料女大十八变,18岁赴海外求学,发奋减肥,天天瑜伽。日日健身,同时减少食量,尤其是蛋白质摄入量,半年后体重降到60千克。25岁回国工作,坚持节食和多动的生活方式不变,体重10年保持在60千克,而且精力充沛,成家立业生子。问及减肥之道,称减肥初期是最关键时期。也最需要决心,后来的体重维护最需要毅力和坚持,而一旦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节食成为常态后,就是易事和乐事了。

P3-5

序言

养生是一种世界观,它的基本原则就是道法自然,无须过多的清规戒律。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必须谨记并践行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养生也是一种修为,在学习和知晓的基础上,关键是能努力去践行。养生是一种付出,春耕秋收、多耕多收、不耕不收,只靠钱是买不到健康的。

真正善养生者,不只是那些善于去积累知识、努力去完善道德的人,更重要的是愿意付出的人。这里讲的付出不仅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指时间和精力上的亲力亲为,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去重视养生、遵循养生规律,让生命在养生过程中得到滋养,让人生感悟在践行中得到升华,让品行在修为中得到完善。

如何能自觉地、正确地、持之以恒地践行养生?我们认为:在“知、信、行”三个环节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养生的认知,这是本书的着力点。因为知道了才有相信的基础。在“知”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说理与举例,力图使人们相信养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只有相信了才有可能去践行。最后在“知”和“信”的基础上,举例介绍养生保健的一些具体方法,使“行”能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理论上泛泛而谈,实施起来不着边际。为什么叫“举例”?因为具体的方法太多太多,还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我们的观点是:实践因人而异,方法无须刻板,关键要择善,贵在能坚持。比如运动,不论哪一种,习惯了、喜欢上了,坚持下去,变运动为乐趣,由量变到质变,久必有益,而且是终身得惠,全身受益。

为此,笔者以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新浪微博“深圳曾庆明”,以及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微信公众号“罗湖区中医院中医工作室”(由我本人主办,微信搜索号:zqm82311599)上发布的中医科普微博和微信为蓝本,历时一年,归纳整理,条分缕析,得成此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立足《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观点,阐述现代生活方式中常见的太过与不及;中篇着眼人的体质,介绍不同体质的中医养生知识和方法;下篇则侧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理论,介绍四季养生、因人养生和睡眠养生的一些具体保健方法。全书虽未能精雕细琢,也因才疏学浅,提不出独特的养生观点或保健“绝招”,但都含一已之得,随笔写出,与大家分享,希冀能对读者有所裨益,即使是毫厘,也感欣慰。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深圳市罗湖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深圳市罗湖区医院集团的支持,得到了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的帮助,得到了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指导,在具体编著过程中,曾庆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所有门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点校工作,在此并致衷心谢忱。

本书编写时引用了一些中外公开发表的书刊资料,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致以真诚的谢意。  曾庆明

2016年12月30日于深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13:52